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药品 >保健品

老人吃的保健品好吗

保健品食品的通俗说法。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所以在产品的宣传上,也不能出现有效率、成功率等相关的词语。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老人吃的保健品好吗 保健品的标志 保健品的区别 吃保健品对人身有没有好处 保健品与药品区别

1老人吃的保健品好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开始一步一步走向衰老,所以对身体的调养就显得很重要,身体调养要靠一些营养品,因此营养品就一定要宣正确。那么老人适合吃什么营养品呢? 老人的身体逐渐衰老,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也会下降,选择正确的营养品对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老年人到底吃什么样的营养品才会更加保健呢。 老人适合吃什么营养品呢? 营养物质不仅易于被消化吸收,且不易通过尿液和汗液排泄散失,因此进补后易于蕴藏而使其发挥功效。 老人冬令进补的品种很多,选购进补品和进补时,应注意掌握三点: 一是针对冬令食欲较旺盛,吸收功能较好的特点,要加强高热、高营养、味浓色重、补益力强的食物的进补,如羊肉、狗肉、牛肉、鸡肉等动物性补品的选食。 二是要根据自身情况,确诊虚证所在,辨证论治,有针对性地加以滋补,并坚持整个冬天都进行进补。 三是若本身原已有病,选用进补之物要适当,最好遵照医嘱,不可盲目进补。比如糖尿病人,可用生晒参、人参等作为进补品,但忌用甘草及含糖较多的药物。凡血脂过高、动脉硬化,有冠心病、胆囊炎、痛风等疾病者,绝不可应用高蛋白、高脂肪、多糖分的药物和食品,如甲鱼、阿胶、桂圆、别直参、牛鞭、鹿蹄筋等。因为进食这类食品和药物,反而会助长病情发展,使血脂增高、血粘度增稠、血中尿酸增多、血压升高,结果越补越糟。 冬令常用进补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择: ①植物性滋补品有:红参、别直参、杜仲、山药、西洋参、胡桃仁、龙眼肉、银耳、当归、何首乌、枸杞子、黄芪、党参、白术、菟丝子、黑豆、芝麻等。其中胡桃仁、龙眼肉、银耳,既是补益食品,又是药补之品,补力甚佳。 ②动物性滋补品有:羊肉、狗肉、牛肉、龟肉、甲鱼、兔肉、麻雀、鹿茸、蛤蚧、海参、阿胶、黄鳝、虾、鸽蛋、鸡蛋等。 ③中成药补剂有:鹿茸片、参鹿补膏、全鹿丸、海马补肾丸、附桂八味丸、参茸补丸、人参鹿茸丸、龟龄集、二冬膏、洞天长春膏、十全大补膏、八珍丸、青春宝、双宝素、琼玉膏、西洋参口服液、参参口服液等。 老人适合吃什么营养品?那现在应该清楚了吧,只有选多产品才是最好的。

2保健品的标志

  保健食品标志的颜色为天蓝色图案,图标下半部分有保健食品字样。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在日前发出的通知中规定,在影视、报刊、印刷品、店堂、户外广告等可视广告中,保健食品标志所占面积不得小于全部广告面积的1/36。其中报刊、印刷品广告中的保健食品标志,直径不得小于1厘米。

  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现代医学的进步,世界人均寿命不断上升。据1982年统计,日本人的人均寿命达77岁,美国为75岁,其他发达国家人均寿命也提高到74-79岁之间。这一现象必然会产生人口结构的变化,即老年人口比例在增大。

  1982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日本总人口比例的9%,3年后的1985年就超出了10%。据预测,21世纪初将达到15%,2020年会突破20%。欧美国家也呈同样趋势。21世纪初预计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5%。

  老年人口比例全面增加的后果,突出一点就是导致医疗费用支出高涨,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富贵病增多。比如日本,1980年日本医疗费总支出的40%用于循环器官疾病和糖尿病。两项耗资达22000亿日元。

  在美国,心脏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等近年发病率极高,尤其是百病之源的肥胖症已成为美国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形势下,用食品防治疾病已逐步成为各国民众的健身手段。而中药保健食品在防治疾病方面具有较多优势,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药保健食品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社会的发展必将促进中药保健食品业的进步。

3保健品的区别

  与食品

  保健食品[1] 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适用于特定人群。一般食品不具备特定功能,无特定的人群食用范围。

  保健食品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它是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而药品是直接用于治疗疾病。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很多,例如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品一般都富含这些营养素,人人都适宜。例如牛奶富含蛋白质、脂肪和钙等物质,它的营养价值很高,人人都适宜喝。而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只适宜特定人群的食品,它的营养价值并不一定很高。所以,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还是要从一日三餐中获得。

  当然保健品在一些方面比较好,保健品在固定的保健功能方面可以比营养品获得的更多,人身体的矿物质并不平衡,所以在某些方面保健品占更大的优势。

  与药品

  第一:生产及配方组成不同。药品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条件,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查,并通过药理、病理、病毒方面的严格检查及多年的临床观察,经有关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投入市场。而保健品根本勿需经过医院临床实验,可直接投入市场。这样,属于药品的必然具有确切的疗效和适应症,不良反应明确;属于保健品的则不然。

  第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同。作为药品维生素类产品(药字号),必须在制药厂生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很高,比如空气清洁度、无菌标准、原料质量等,要求所有的制药都要达到GMP标准(药品生产质量规范);而作为食品的维生素类产品(食字号),则可以在食品厂生产,标准比药品生产标准低。

  第三: 疗效方面的区别。作为药品,一定经过大量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审查批准,有严格的适应症,治疗疾病有一定疗效;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则没有治疗作用,仅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即可上市。

  第四:说明书和广告宣传方面的不同。作为药品,一定要有经过SFDA批准的详细的使用说明书,适应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十分严谨;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说明书不会这样详细、严格。

  所以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为确保安全,最好选择SFDA批准的标有“OTC”(非处方药)字样的药品,购买时看看是否附有详细说明书。在服用属于药品(药字号)的保健品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要按推荐剂量服用,不要超剂量服用。

4吃保健品对人身有没有好处

  一些人缺乏正确使用营养保健品的知识,以为营养保健品服用越多越好。对于人体而言,营养成分的缺乏会损害身体健康,营养成分过剩同样也对身体有害,此即“过犹不及”的道理。消费者在选用营养保健品时,应该首先了解其成分、含量和功效,对照自身情况,做到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有针对性地选用,并且注意服用后身体的变化。如不少营养保健品中添加了硒、锌、锗等微量元素,适当补充,无疑颇有裨益。然而,对每个人而言,任何一种营养素都不是多多益善的,应适可而止。长期服用某些营养保健品,当某些营养成分超过身体需要时,一般而言,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功能可以将多余的营养成分排出体外,此时仅仅是造成浪费;但若排泄不及时,或者是不能全部排除,就会蓄积中毒,危及健康。例如,硒作为人体多种酶的成分,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抗癌、延缓衰老的作用;若摄入过多,就会引发毒副作用,导致出现贫血、乏力、流产、指甲异常和脱发等症状。微量元素锌也是一样,缺锌的表现之一是食欲不振,但如果补锌过量,也会引发厌食症状。

5保健品与药品区别

我们通常说的“保健品”,规范地说应是“保健食品”。我国卫生部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保健食品与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只能充当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而药品是直接用于治疗疾病的。因此,任何保健食品都不能声称自己有治疗作用和治疗效果。

  消费者在选购保健品的时候,就要仔细阅读产品标签,看包装上是否有伞状的国家保健食品标志,业内俗称淡蓝色牛头标志,以及经卫生部审批的批准文号,卫食健字或国食健字()第××号。2003年以前通过审批的批号是“卫食健字”,2003年以后通过审批的批号是“国食健字”。而食品和药品的批号则分别是“卫食字”和“药准字”。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保健药品的“药健字”在2004年前已被取消,市场上已不允许这种批号流通。

  所以您要是有病的话,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千万不要将保健品错当成药品来服用而替代了药物,这样会延误病情甚至会危及您的生命。爱护生命请您正确用药。

  在服药的时一定先看说明书,要按时按量不要自行加减用量。要注意药物的保质期,不服用过期或霉变的药物。药物虽能医病但不是神药,其实您的心情心态对病情的变化发展密切相关。愿您有个好心情,乐观向上的良好的健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