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时候我们经常的会接触到电脑,这也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随着信息化的普及,我们在更快捷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也会对我们造成严重的影响,其中电脑辐射就是一种最大的伤害,有好多朋友不知道电脑辐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电脑辐射是紫外线吗?通过下面的介绍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下了解。
目录
1电脑辐射是紫外线吗
电脑对人类健康的隐患,从辐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电脑在工作时产生和发出的电磁辐射(各种电磁射线和电磁波等)、声(噪音)、光(紫外线、红外线辐射以及可见光等)等多种辐射“污染”。
从辐射根源来看,它们包括CRT显示器辐射源、机箱辐射源以及音箱、打印机、复印机等周边设备辐射源。其中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的成像原理,决定了它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完全消除有害辐射。因为它在工作时,其内部的高频电子枪、偏转线圈、高压包以及周边电路,会产生诸如电离辐射(低能X射线)、非电离辐射(低频、高频辐射)、静电电场、光辐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辐射和可见光等)等多种射线及电磁波。而液晶显示器则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其工作原理与CRT显示器完全不同,天生就是无辐射(可忽略不计)、环保的“健康”型显示器;机箱内部的各种部件,包括高频率、功耗大的CPU,带有内部集成大量晶体管的主芯片的各个板卡,带有高速直流伺服电机的光驱、软驱和硬盘,若干个散热风扇以及电源内部的变压器等等,工作时则会发出低频电磁波等辐射和噪音干扰。另外,外置音箱、复印机等周边设备辐射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源头”。
从危害程度来看,无疑以电磁辐射的危害最大。国内外医学专家的研究表明,长期、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和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并可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身体组织与骨骼的发育,引起视力、记忆力下降和肝脏造血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此外,电磁辐射也对信息安全造成隐患,利用专门的信号接收设备即可将其接收破译,导致信息泄密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过量的电磁辐射还会干扰周围其他电子设备,影响其正常运作而发生电磁兼容性(EMC)问题。
上述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电脑辐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这对于我们生活和身体的影响也是特别严重的,在平时的时候我们要尽量的避免,特别是要尽量少的接触电脑,在电脑工作后,我们也要注意生活和饮食当中的调理,尽量少的减少伤害。
2电脑辐射的原理
专家研究发现,其实凡是用电的日常家用设备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对人体有无危害,最重要的是要看辐射能量的大小。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协会和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电磁场的安全强度是 0.11-0.3微特拉(这是24小时接触计算机时的电磁场安全限),低于此强度对人体没有危害。 一些专门研究机构测试过计算机的电磁场强度,结果发现,紧贴荧光屏处电磁场强度为0.9,但离开荧屏约5厘米处,强度不到0.1,再远一点至30厘米处(这是计算机操作者的身体与荧屏之间的习惯距离), 其强度几乎无法测 出。此外,空间中的电磁波确实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这种电磁辐射的强度很小, 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中国颁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规定了电磁辐射污染的设备和对人员影响的标准限值,只有当电磁波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才需要重点保护。
3电脑辐射的避免
1.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 ,注意中间休息。要保持一个最适当的姿势
,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在40~50厘米 ,使双眼平视或 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
2.研究发现电脑产生的辐射会影响胎儿的发育,严重会造成胎儿畸形。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 如舒适的温度、清洁的 空气、合适的阴离子浓度和臭氧浓度等;
3.电脑室内光线要适宜 ,不可过亮或过暗,避免光线直 接照射在荧光屏上而产生干扰光线。工作室要保持通风干爽;
4.电脑的荧光屏上要使用滤色镜,以减轻视疲劳。最好使用玻 璃或高质量的塑料滤光器;
5.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电脑荧光屏表面存 在着大 量静电,其集聚的灰尘可转射到脸部和手部皮肤裸露处,时间久了,易发生斑疹、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 会引起皮肤病变等;
6.注意补充营养。电脑操作者在荧光屏前工作时间过长,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会被消耗掉,而视紫红质主要由维生素A合 成 。因此,电脑操作者应多吃些胡萝卜、 白菜、豆芽、豆腐、红枣、橘子以及牛奶、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食物, 以 补充人体内维生素A和蛋白质。而多饮些茶,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会有利于吸收与抵抗放射性物质;
7.电脑摆放位置很 重要。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 幕的正面而辐射 最弱;
8.使用电脑时, 要调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来 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反之越小。不过,也不能调得太暗,以免因亮度太小而 影响效果,且易造成眼睛疲劳。
4电脑辐射的十大危害
一大症状:电脑狂暴综合征:所谓“电脑狂暴综合征”是指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对电脑产生依赖,如果电脑出现故障后不能使用,就会产生沮丧和焦虑,这是一种新的心理性疾病。怎样预防和治疗“电脑狂暴综合征”呢?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在心态发生变化时,应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次,要学会适应环境,要减少对电脑的依赖。再就是要正确对待电脑出现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暴力倾向的人,应该及时到心理医生那里去接受心理治疗。
二大症状:电脑视力综合征:美国有关机构公布的两项调查结果显示,长期使用电脑会使人的眼睛出现多种不适症状,眼科医生和验光师将其称为“电脑视力综合征”。保健专家认为,操作电脑是一件视力相当集中的工作,会减少眼内润滑剂和酶的分泌。一般来说,如果人每分钟眨眼少于5次。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便会使眼睛干燥、疲劳,出现重影、视力模糊以及头颈疼痛等症状。眼科专家警告电脑使用者,在使用电脑1到2个小时后(其中60%的时间在注视荧光屏),必须改做别的事情,让双眼得到休息。当眼睛出现毛病无法自然消失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为了避免荧光屏反光和不清晰,配戴防辐射眼镜来保护你的眼睛,还有电脑不应放置在窗的对面或背面,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荧光屏上眩目的光线.不要在黑暗中操作电脑,因为黑白反差对眼睛有损害。坐的地方应尽可能舒适.可能的话应该使用可以调整的靠背椅。
三、腕管综合征:长时间使用电脑,有的人手部会出现疼痛和阵发性麻木,还伴有腕关节肿胀、手动作不灵活、手无力等症状,并有加重的趋势,这在医学上被称为“腕管综合征”。预防腕管综合征,自我护理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平时应养成良好的坐势,不论工作或休息,应该注意手和手腕的姿势,要尽量保持手腕伸直,不要弯曲。但也不要过度伸展.伏案工作人员,应把椅子调整到最舒适的高度,坐下时双脚正好能平放在地面。电脑操作员必要时可用手腕托架。头部不要前倾.上身挺直,不要低头.每隔0.5到1个小时,应该站起来休息一下,甩甩手、按摩和伸手指,做一做握拳和放松动作。一旦得了腕管综合征,不必过分紧张。对早期症状较轻的患者来说。局部封闭和理疗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初始要让手腕多休息,必要时可用石膏夹板将手腕固定,使其伸直。医生也会给予一些消炎镇痛药物,以帮助症状消退。病情严重者,可在手腕局封注射可的松,以控制疼痛和肿胀。如采用上述方法无效或已出现了大鱼际肌(即手掌的拇指根部突起的饱满的肌肉)萎缩,则需要手术治疗,目的在于解除对正中神经的压迫。
四、信息障碍综合征:通过电脑接触到大量的信息,难免有人会缺乏必要的适应和承受能力,导致信息堵塞,令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医学专家称之为“信息障碍综合征”。信息干扰症 我们日常接触的信息中有许多似是而非,交叉感染、相互矛盾的信息,干扰人们大脑的判断和决策。一些缺乏又不善于处理信息的人就会无所适从,被信息“牵着鼻子走”。或是心浮气躁、易冲动、朝三暮四,或是优柔寡断、踌躇不前,处于困惑、焦虑等不良心境中,十分苦恼、烦躁、厌倦。信息滞呆症大量未能及时消化、处理的信息充满大脑,产生食滞、饱胀等消化不良的结果,干扰大脑的正常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失眠或嗜睡、记忆力衰退、心悸、偏头痛、眩晕、烦躁、易怒或抑郁、食欲减退、大便秘结或腹泻等症。
信息恐慌症面对每天不断更新的科学新名词、新知识,有的人感到自己跟不上信息社会的潮流,被时代抛弃,因而产生失落感,对自己失去信心,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变得性格孤僻、烦躁。为预防“信息障碍综合征”,首先,应注意调节自己的大脑,学会对繁杂的信息进行筛选、综合、化繁为简。其次,要抱着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态度,不要面面俱到、急于求成。第三,要注意调节生活,将脑力劳动和文娱体育活动相结合,使心情轻松、平衡。第四,饮食不宜过于油腻,多进食易消化且含有一定营养的食品,如豆腐、瘦肉、青菜、水果等。
五、电脑失写症:由于频繁使用电脑,不少人患上了“电脑失写症”——逐渐丧失书写的本领。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表明,书写训练对培养思维、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十分关键,电脑无法取代用手一笔一画的书写。书写可在大脑的语言中枢系统形成特殊印记,而且,对人的意志、耐力、毅力和神经系统稳定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训练。而在电脑上写字,就无法形成这种印记,会造成一种辨识的困难。尽管许多人在打电脑时得心应手,但在大脑中缺少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得逻辑性和语言功能产生障碍。
六、颈脊椎综合征:年轻人在电脑前坐的时间越来越长,长时间姿势不正确极易导致颈椎病变。脊椎错位不但令关节失去功能,影响灵活性,使肌肉抽紧剧痛和乏力,甚至可能造成肌肉萎缩,由于脊椎神经受压,严重者更会导致心肺等各器官功能不断衰退。在国内医疗机构,多有脊柱病和治疗项目,如推拿按摩、针灸理疗、药物、牵引、手术等,患者可根据医生建议,结合自身状态,选择治疗。应用脊椎生物力学原理,结合传统手法的整脊疗法治疗脊柱病,治疗时间短、痛苦少、见效快,患者乐于接受。
七、光敏感性癫痫: 有报道说,上海的一位大学生在网上连续玩了10个小时游戏后,忽然感到视线模糊、头痛、恶心,最后全身抽搐。送到上海仁济医院后,被诊断为“光敏感性癫痫”。近几年,由于长时间使用电脑、看电视、打游戏机等诱发的癫痫病例屡见不鲜,这部分患者年龄大多集中于20~40岁之间,大约占癫痫患者的1/3 左右。青少年应该减少上网、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的时间,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应该注意休息,有癫痫病史的人要避免不良刺激。计算机最好能罩上视保屏,戴上防辐射眼镜防护,看电视要保持较远的距离,房间的灯光尽量柔和,出门戴上太阳镜。
八、“电脑脸”症: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由于长时间面对没有生命的电脑屏幕,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张表情淡漠、冷峻的面孔,并且会影响日常人际交往,进而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障碍。据医学研究,凡是面带微笑、眼球灵活、目光炯炯有神的婴儿,体内的铁贮存多数正常。反之面孔严肃、呆板或1 小时内仅发笑1~2次的宝宝,血中铁含量可能不足。如果在1 周内连续补铁,严肃的表情会逐渐消失而代之以愉快的神情;专家提示,那些不苟言笑的“电脑脸”,不妨选择补铁,以改变刻板的面孔。
九、电脑血栓症:“电脑血栓症”实际上就是医学上的静脉血栓症。电脑操作人员由于久坐,缺乏运动,再加上多处于空调的环境中,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血液黏稠度就会增高,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危险。“电脑血栓症”跟所谓的“经济舱综合征”相似,早期症状是自发性腿肚子痛、肿胀、局部发热、行走痛,甚至造成不能行走。静脉血栓症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引发下肢静脉闭塞和静脉瓣膜的破坏,深部静脉栓塞可致凝块聚集到肺部而诱发肺栓塞,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人们在电脑前办公的时候,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就站起来走一走,多喝水,多做小腿和足部的伸展运动,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这种疾病。
十、电脑辐射脱发症:接触和使用电脑的时间越久,对人体所产生的辐射越强,辐射的主要副作用之一,就是会使人的头发脱落。此外电脑工作者用脑的时间较长,注意力高度集中,会使大脑的兴奋性持续增高,与头发生长相关的内分泌功能发生紊乱,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易被栓塞,从而使头发的营养供应出现障碍,导致头发脆性增加而发生脱落。因此,防止脱发的关键在于科学用脑,同时,最好安装电脑荧光屏防护罩,调整好使用电脑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按摩头部的好习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科学护理头发。
5电脑屏幕辐射大还是电脑后面辐射大,有什么区别
仅就屏幕而言,现在一般都是液晶屏,理论来说辐射已经非常小了,绝大部分厂家的产品辐射量都符合安全标准,请放心使用就行,若还是不放心,可以考虑弄个防辐射外屏,这样的产品一般电子市场都会有卖,价格很便宜的,其实就辐射量来说,电脑机箱的辐射会比较大,建议不要放在桌面,放电脑桌的右边会比较合适,离心脏位置远一点,如果有绿色植物放在旁边也会减少伤害,最最主要的是尽量减少使用电脑的时间,这样才是王道。
网络时代让人们尽情领略到了数字技术带来的神奇,但也随之带来的一些健康隐忧。目前,电脑和网络对健康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你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射线可能致癌,也可能产生遗传效应,这就是我们告诫我们一般不要进行X线检查的原因。然而,这和电脑所产生的幅射有天壤之别。人类并不惧怕微量的射线,而且已经习以为常,因为在我们的周围,各种射线无处不有,天上的宇宙射线,地表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所发射的各种辐射线等等。这种天然存在的放射性辐射量称之为自然本底水平,有些地区由于地质方面的原因,其本底水平可能比平均的本底高出2~5倍,这些地区则称之为高本底地区。
那么,我们的电脑所产生的X线到底有多少?是否对人类构成危害?众所周知,在电脑(以及电视机)中的显像管,都由于高电压的电子轰击荧光屏而产生X射线。在早期的电视机中,这些X射线的泄漏量比较多,后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由于采用厚壳的显像管,高压整流和调制采用了不会产生X线的硅堆和晶体管,同时还增加了限制高压线路,所以整机的X线已经没有明显的泄漏。根据有关卫生部门对各种型号的电视机进行测量,在距荧光屏表面5厘米处的辐射水平,低于国际防护机构推荐值的1%,大约仅为天然本底的1/5!这个辐射量是很小的,对人类不会构成辐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