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肿瘤科 >肿瘤放疗

放疗副作用

一种治疗方法最好是有效和无毒副反应。然而在肿瘤治疗中,往往尚难达到理想的要求:一是不能保证都有效或十分有效;二是毒副反应往往多于普通内科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是有目共睹的。尽管近年来在研制新药和新方法中都把降低毒性反应当成攻关的目标之一,但放化疗的毒性反应仍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大难点。

目录 放疗副作用 放疗定义 什么是精确放疗 放疗适应症 放疗禁忌

1放疗副作用

  正常组织的放射反应(如图)

  中医药对放疗毒副反应的防治中医药配合放射治疗有几个方面:一是减轻放射反应,如口干、咳嗽、腹泻等症状;二是提高放疗的完成率,增强放疗的疗效,减少复发和转移;另外,中药可治疗放射性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脊髓炎等。目前最常用于放化疗的中药如:灵芝(高浓度灵芝制剂、灵芝孢子粉医用)、人参等。

  全身毒副反应:

  临床表现放射造成体内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产生过酸化物质,进入肝脏蓄积,自由基的游离,发生过敏反应。这些因素造成倦怠戚、食欲下降、呕吐、恶心等症状。一般在放疗数天后出现。个别病人属放射敏感体质,当放射量刚到一半或不到一半时,就出现全身乏力,白细胞下降(血常规显示接近正常值或低于正常值)。一般于放疗2—3周出现,以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为主。

  处理方法:

  ①口服升血药物,如维生素、鲨肝醇、高浓度灵芝制剂等。

  ②白细胞过低者(低于3X10’/mI或更低时),可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肌注,一般每天50—150P6,连续5天,自细胞可基本恢复正常,如仍低则暂停放疗,并结合灵芝孢子粉(医用)服用。

  口腔黏膜放疗反应:

  口腔黏膜反应出现时间较皮肤为早,一般在放疗后2—3周最为严重,以后可自行缓解,表现为充血、白点、融合成片或浅表溃疡,伪膜形成。

  放射性食管炎

  1.原理及临床表现当肿瘤剂量达10—20Gy/l-2周时,照射野内的正常食管黏膜可发生充血水肿,这时的表现可有吞咽困难加重、轻微的疼痛等,可不做处理;当照射剂量达30—40Gy后,食管黏膜充血进一步加重,表现为局部疼痛或胸骨后烧灼感,重者可以表现得难以忍受,尤以进食时为重,此时需要处理,临床上称之为放射性食管炎。

  5放射性胃炎:

  临床表现 放射2—3周后出现毒性反应。

  15-20Gy:胃酸分泌抑制。

  20-40Gy:食少,呕吐,腹泻。

  50-60Gy:溃疡,穿孔,狭窄,梗阻。

  中医防治:可用高浓度灵芝制剂、灵芝孢子粉(医用)等中药保护黏膜及预防放射性损伤。

  6放射性心包炎:

  临床症状放射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渗出性心包炎相似,主要表现为胸闷、气急、心率加快,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X线片显示心包积液的征象,心电图有低电压表现,超声波发现有心包积液。

2放疗定义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人类控制和征服癌症逐步变成现实,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放疗及化疗是三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放疗因其适应症比较宽泛,选择性较大,7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其治疗的某个阶段都需要接受放疗。

  放射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将放射剂量集中到病变区(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而周围正常组织或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一些重要器官如脑干、晶体、脊髓、肾、性腺等,则需要特别保护。传统放疗技术(即现在很多医疗单位所进行的两野、四野等常规对穿照射技术)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初级阶段,其在根治肿瘤的同时,亦带来了正常组织器官的一过性或永久性伤害,甚至以牺牲一些重要器官为代价,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治疗。肿瘤放疗的理想境界是只照肿瘤,而不照射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现代放疗技术虽然还没有达到此种境界,但计算机技术的超速发展所带来的现代精确放疗技术朝此理想化目标跨越了一大步。

3什么是精确放疗

  所谓精确放疗,即三维适型调强放疗,是指将放疗医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物理学等相结合所进行的肿瘤治疗方式,整个放疗过程由计算机控制完成。其与传统放疗技术不同之处可概括为“四最”,即靶区(病变区)内受照剂量最大,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最小,靶区内剂量分布最均匀,靶区定位及照射最准确,优点是“高精度、高剂量、高疗效、低损伤”,主要包括三维适形放疗及调强适形放疗。

  精确放疗是在常规放疗基础上通过精确的肿瘤定位,精确的计划设计、剂量计算及在治疗机上精确执行的一种全新的肿瘤放疗技术,它融合了三维图象处理技术、高精度的剂量计算算法、尖端的直线加速器系列技术、先进的肿瘤诊断技术、放射生物学前沿研究成果。在精确放疗的全过程中,每一步都强调精度,这相对于常规放疗是质的飞跃。

  三维适形放疗是指使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立体三维方向上与靶区形状相一致的技术,其结果是高剂量分布区与靶区的三维形状的适合度较传统治疗大大提高,且进一步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受照射范围。因肿瘤大多呈浸润性生长,其大体形状都不规则,因此采用此项技术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肿瘤照射剂量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量,从而提高肿瘤局控率及生存率,同时减少放射合并症和改进患者的生存质量。

  然而有些情况下三维适形放疗不能完全达到治疗肿瘤保护正常组织的目的。如需要照射的肿瘤周围存在较多的重要器官或正常组织;肿瘤与正常组织或重要器官相互交错;肿瘤组织包绕重要器官等,这时的靶区形状或是“中空”状,或是“马蹄”装状,或是“蟹足”状,普通三维适形放疗难以形成这些特殊的照射靶区形状,这时的放疗需要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即运用放射治疗专用计算机系统,根据肿瘤形状进行精确定位,让高剂量曲面紧紧包裹住肿瘤而避开周围的正常组织,通过调整靶区内的射线束强度,使肿瘤组织内的每一处都得到理想剂量的照射,所采用的是许多细束且强度不等的射线,不同于三维适形所用的单一整束射线,它通过计算机逆向计算而后在立体空间上实施不均匀照射,其结果是在肿瘤受到致死照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从而减轻了放疗反应,提高了治疗效果。

  就临床举例论之,如一肺癌患者,肿瘤紧贴着脊柱生长,若用常规的传统技术照射,治疗肯定是姑息性的,亦俗称“治不好”,因为脊髓的放射耐受量远低于肿瘤根治剂量,治好了肿瘤肯定是以患者“瘫痪”为代价,如避开脊髓则姑息了肿瘤,二者矛盾不可调和。此种情况,调强适形放疗正好可发挥既治疗肿瘤又保护脊髓的作用,意义重大。又如上颌窦癌浸润眼眶及眼球后,调强适形放疗可起到保护晶体治疗肿瘤的作用,再如腹膜后肿瘤,周围有肾脏、脊髓、小肠等重要器官,调强适形放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可保护周围重要组织及器官。因此,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称调强适形放疗是放疗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它适用于前列腺癌、肺癌、头颈部肿瘤、间皮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绝大部分肿瘤的放疗,不仅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肿瘤治愈率,同时更可使患者得到较高的生存质量,是二十一世纪肿瘤放射治疗的主流。

4放疗适应症

  按照各系统中的不同种类的肿瘤,目前治疗的适应证可以分为以下类别:

  1.消化系统口腔部癌早期手术和放射疗效相同,有的部位更适合于放射治疗,如舌根部癌和扁桃体癌。中期综合治疗以手术前放射治疗较好。晚期可作姑息性放射治疗。食管癌早期以手术为主,中晚期以放射治疗为主,另外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因手术难度大、术后生活质量差等原因,一般行放射治疗。肝、胰、胃、小肠、结肠、直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结肠、直肠癌手术治疗可能较放射治疗有好处。早期直肠癌腔内放射的疗效与手术治疗相同。肝、胰癌的放疗有一定姑息作用。

  2.呼吸系统鼻咽癌以放疗为主。上颌窦癌以手术前放疗为好。不能手术者行单独放疗,一部分可以治愈。喉癌早期放疗或手术治疗,中晚期放疗、手术综合治疗。肺癌以手术为主,不适合手术又无远地转移者可行放射治疗,少数可以治愈。小细胞未分化型肺癌要行放疗加化疗。

  3.泌尿生殖系统肾透明细胞癌以手术为主,手术后放疗有一定好处。膀胱早期以手术为主,中期手术前放疗有一定好处,晚期可做姑息治疗。肾母细胞癌以手术、手术与放疗化疗三者综合治疗为好。睾丸肿瘤应先手术,然后行手术后放疗。子宫颈癌早期手术与放疗疗效相同,Ⅱ期以上只能单纯放疗,且疗效较好。子宫体癌以手术前放疗为好,不能手术者也可放射治疗。

  4.乳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凡Ⅰ期或Ⅱ期乳癌,肿瘤位于外侧象限,腋窝淋巴结阴性者手术后不做放疗,Ⅰ期而肿瘤位于内侧象限或Ⅱ期乳癌皆作手术后放疗。Ⅲ期手术前照射也有好处。对早期乳癌采用"保乳术"后对乳腺及淋巴引流区进行放疗,疗效也很好。

  5.神经系统肿瘤脑瘤大部分要手术后放疗。髓母细胞应以放疗为主。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后应行放疗或化疗。垂体瘤可放疗或手术后放疗。

  6.皮肤及软组织恶性肿瘤皮肤黏膜(包括阴茎及唇)早期手术或放疗均可,晚期也可放疗;黑色素瘤及其他肉瘤,应以手术为主。也可考虑配合放疗。

  7.骨恶性肿瘤骨肉瘤以手术为主,也可作手术前放疗。骨网织细胞肉瘤、尤文瘤可行放疗辅以化疗。

  8.淋巴类肿瘤Ⅰ、Ⅱ期以放疗为主,Ⅲ、Ⅳ期以化疗为主,可加用局部放疗。

5放疗禁忌

  放射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很少,尤其是低姑息性治疗,例如对局部转移灶的止痛大部分有效。但也要看患者和单位的条件决定,一般来讲,晚期肿瘤患者处于恶病质的情况下,可做为放射绝对禁忌证。另外食管癌穿孔、肺癌合并大量腔积液也应列为绝对禁忌证。

  凡属于放射不敏感的肿瘤,应做为相对禁忌证,如皮肤黑色素瘤、胃癌、小肠癌、软组织肉瘤、骨软骨肉瘤等。一般行手术治疗后补充术后放疗。

  急性炎症、心力衰竭,应在控制病情后再做放疗。

  肺癌需作较大面积照射而肺功能又严重不全时不宜作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