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家居环境 >手机与健康

儿童玩手机的危害有哪些

现如今,随着手机的普及,家庭里面手机成为了人人间的必备品,宝宝也是会被手机里面的新奇事物所吸引。有的父母也会被宝宝喜欢玩手机头疼不已。手机辐射对于宝宝的影响是深远的,今天小编就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儿童玩手机存在的危害吧!

目录 防止儿童过度玩手机的五个小窍门 儿童玩手机的危害有哪些 常玩手机要小心这五种病 帮助孩子摆脱手机控的方法 儿童喜欢玩手机的原因

1防止儿童过度玩手机的五个小窍门

  现如今,“手机控”越来越低龄化,但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对小孩的视力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之外,孩子很容易错误操作,对手机里的文件“搞破坏”,给父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何解决孩子过度玩手机的问题现下已成为了不少家庭的当务之急。手机对于孩子的魔力实在太大,有没有什么有效办法来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呢?又或者有没有手机应用可以对这种现象“以毒攻毒”?

  面对年纪还小就有“手机依赖症”的小孩,分散注意力是最好的方法。这里有很多窍门,一是陪他看书、看电影,给他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在玩手机上。二也可以多带孩子出门游玩,感受大自然。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跑来跑去自然就会忘了手机这码事。三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劳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这招对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创造力有极大帮助。当然,如果孩子还是惦记手机,我们还有第四个窍门,那就是把“玩手机”作为一种奖励机制,鼓励孩子好好表现。

  以上四个窍门相信有不少家庭都已经试验过。但5岁的涛涛依然钟情于手机,用尽所有办法仍然连哭带闹地要玩手机。近期,涛涛的妈妈就给其他有同样问题困扰的爸妈推荐了一款神器,是一款叫“宝贝空间”的APP。刚开始涛涛妈妈还以为和一般的手机儿童模式一样,但这个APP还设置指定的儿童早教软件和益智游戏给孩子玩耍。涛涛果然玩的很喜欢,他最喜欢桌面上的可爱小熊,点击屏幕它还会做出互动,每次都把涛涛逗得咯咯笑。

2儿童玩手机的危害有哪些

  1、破坏神经系统

  英国《微波理论与技术》期刊研究显示,儿童颅骨厚度显著低于成人,对辐射的吸收率明显高于成人。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受到的潜在威胁更大。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 一项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近期,英国《每日邮报》更撰文指出,儿童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等健康问题。英国华威大学的杰勒德·凯都博士警告说,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2、影响思维模式

  电话和短信剥夺了孩子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容易让孩子变得怯懦、孤独、偏执。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流行病学家艾布·拉姆森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爱发短信的青少年,思考问题难以深入,凡事急于求结果,性格比同龄人更冲动。常用手机上的联想输入功 能发短信,会使孩子们做其他事时只追求速度,而忽略准确性,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思考方式。

  3、影响生长发育

  大剂量的电磁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还会带来诸如哮喘、白血病之类的疾病。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专业专家任仪逊介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组织中的含水量比成人丰富,而手机微波具有对水分越多的 器官伤害越大的特点,因而,微波对人体眼睛的伤害最大。此外,长期发短信还可能导致孩子手指发育畸形;低头玩游戏等,会对孩子的颈椎带来很大伤害。

  4、影响身体健康

  手机由于屏幕小字体小,比看电脑、电视更“费眼”,使用者经常僵直于一个姿势,专注于屏幕而少眨眼,通常低着头,使眼睛特别易疲劳,也易造成肩颈肌肉紧张、劳损,从而伤及脖子、肩膀、脊椎,儿童、少年的骨骼发育尚未定型,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姿势或休息,长时间使用手机造成的伤害会比成年人更严重。

  5、 手机增加儿童致癌风险

  国际上很多专家认为,手机在发射微波的同时也存在“极低频磁场”,一定强度的极低频磁场有可能引起白血病和肿瘤.其中,对儿童影响最为显著。

  中国一直从事辐射微波研究的权威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卫生、毒理学博士生导师金锡鹏教授呼吁,手机给人体带来的健康隐患实在太多,12岁以下儿童应当禁止使用。金教授所在的教研室有一位从美国归来的研究员一直在做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他坚决反对儿童使用手机,甚至认为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他认为肿瘤的潜伏期可长达15年,因此,不用手机对预防肿瘤也有一定好处.

  6、沉迷游戏,加深隔阂

  频繁给同学、朋友发短信,有可能让孩子们更不会对父母讲真心话,加深父母的失控感和亲子之间的隔阂。另一方面,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同样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这就使得下载游戏更为便利。有的孩子可能会过度沉迷于游戏中,影响其成长。

  7、容易受骗,盲目攀比

  手机行骗屡禁不止,让没有判断力的孩子接触过多信息,容易给他们带来危险。手机更新换代速度飞快,则容易让孩子贪慕虚荣、盲目攀比。

3常玩手机要小心这五种病

  1、触屏手

  愤怒的小鸟、切水果等触屏类游戏成为很多人闲暇时间的选择。在使用触屏手机时,只需食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就可以放大、缩小、点击和翻页,可谓方便至极,因此触摸屏手机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

  可如果玩触屏手机时间过久、力量过大,可能损伤手指软骨,导致手指无法正常弯曲和运物,严重者软骨会被磨光,甚至手指永久性致残。

  虽然使用触屏手机时,力度不大不足以让手指损伤。但是长时间、高强度、高频率的使用,手指局部会产生疼痛感,会对手指的腱鞘产生影响。

  长时间手指的习惯性动作,多少会对手指产生影响,主要还是看操作时间的长短和频率、强度,如果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触屏手机不会对手指产生危害。要避免长时间使用触屏手机玩游戏、发短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

  2、颈椎病

  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导致颈椎曲度反弓,供应头部血液的颈椎动脉也变狭窄,出现头晕呕吐的症状。颈椎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年轻人身上,症状常表现为颈部酸痛、伸展活动不利,有时出现肩背疼痛、上肢麻木的现象,严重的患者还伴有头痛、头晕、恶心的状况,引起脑供血不足而导致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精神烦躁等现象。

  对于年轻人不同程度患有颈椎病,其主要原因就是年轻人的坐姿随意,长期处于工作紧张状态,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地玩电脑、手机,都会使颈部关节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更易使颈椎结构过早丧失水分。青少年迷恋手机,还容易脱离社会,致使性格孤僻。

  3、青光眼

  睡觉前关灯玩手机会导致青光眼,甚至失明?这绝非危言耸听。在昏暗的光线下用眼,会造成瞳孔长时间散大,堵塞眼内液体循环流通,很容易导致青光眼的发生,甚至导致永久失明。青光眼是我国第一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

  30岁的张小姐是一家公司的文员,睡觉前,她习惯性的关掉灯,在黑暗的环境中玩手机游戏和看新闻,结果竟然真的中招了。所以,如果实在想玩手机,就开着一盏不太亮的灯吧。

  4、狭窄性腱鞘炎

  经常用大拇指玩智能手机的人,其手部肌肉长时间保持快速、紧张的运动,易导致手指、腕部关节过度劳损和手部肌肉痉挛。而长期的肌腱运动会导致腱鞘变厚,引起骨性纤维鞘管狭窄,继而肌腱被过度磨损而发生炎性反应,从而产生疼痛感。

  5、干眼综合症

  白天工作用电脑,等车坐车还不忘用手机上网,晚上熄灯后还躺在被窝用手机看小说看电影。如此长时间地盯着屏幕,会导致干眼、眼睛疲劳酸痛、头痛及视力模糊等。

  智能手机正在伤害人们的眼睛,智能手机出现以来,英国近视患者的人数就增长了35%。如果照此发展下去,预计到2033年40-50%的年龄为30岁的人群会因为使用智能手机以及长期盯着屏幕而患上近视。

4帮助孩子摆脱手机控的方法

  1.转移注意力。当孩子哭闹着要玩手机游戏时,父母可以给孩子找最喜欢的玩具,来将他的注意力吸引开,不要因为孩子们一哭闹就心软满足他们。

  当孩子想玩手机时,可以带他到外面玩耍,不过,不要带手机出去,而是用他感兴趣的游戏转移注意力。或带孩子去公园,跟其他孩子一起玩。

  2.给孩子制定玩手机规则。如果孩子一时离不开手机,可以先慢慢减少他玩手机的时间。同时,父母要给孩子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每次只能玩5分钟或10分钟。若孩子遵守了,就表扬一下。如果孩子没有遵守,也不要打骂,而是直接把手机从孩子手中拿过来,或适当处罚。

  3.父母要坚守原则。给孩子制定规矩后,父母一定要先守规矩,即孩子再哭闹也要坚守原则。如果因为孩子哭闹,父母就妥协,就让孩子玩手机,那么,孩子就会将哭闹作为与父母对抗的武器。

  4.父母要树立好榜样。很多孩子爱玩手机,与父母有很大关系。所以,父母要想孩子不长时间玩手机,或不玩手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有些父母为了哄孩子玩,主动拿出手机,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5.利用同伴的力量:留意孩子的交友情况,鼓励孩子和朋友面对面的交流,少用手机短讯和QQ。当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的时候,手机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6,培养兴趣:越是枯燥空虚的时候,对手机的依赖性就越大,只要拥有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并且将时间与注意力投入其中,又能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的时候,对手机的需求就会大大降低。,作为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发现和培养各种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尤其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可以和同龄人良性互动的团体活动,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7、让孩子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不是自己认可的行为,都是无法获得积极效果的。要改变沉迷手机的现状,必须让孩子认识到“控”手机的危害,并产生想要改变的愿望,这是戒除任何成瘾行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条件。

5儿童喜欢玩手机的原因

  1、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陪伴

  这种陪伴并不是时间上的问题,而父母长如何满足孩子心灵需求。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因为缺少儿伴,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个人玩,如果父母忽视了陪伴孩子玩乐、分享快乐与烦恼,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灵上产生孤独感。从孩子口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好无聊!”“没人陪我玩!”于是他们需要通过借助其他事物来获得心灵补偿。零食、电视、网络便成了他们最好的陪伴者。

  专家馨提醒: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应该毫不吝啬地关爱自己的孩子,利用业余时间多和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倾听孩子心声、多疏导孩子情绪,亲子沟通不求时长但求有效。

  2、为了省心,让孩子玩手机

  有的父母在忙手上的活儿,没空搭理孩子,就把手机塞给孩子,让他自己玩,父母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这样的做法不但助长了孩子玩手机成瘾,还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因为要忙所以才给我手机玩,那下次他们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机玩了。

  专家提醒:父母如果要做事,没有时间陪孩子,在孩子央求陪伴的时候,就应该和他说明情况,并告诉他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亦或者来做小帮手。从而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体贴他人。这也是一种相互陪伴的需求。

  3、孩子提出要手机时,父母没有正确回应

  给还是不给,决定权完全在于父母,如果考虑周全就应该坚决行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让孩子使用手机,什么样的情况下坚决不能给,这一点必须慎重。假如为了激励孩子按时做完作业或者完成大人交给的任务而给孩子玩手机,也应该事先商议决定,避免孩子为了达到玩手机的任务而行动。最好别用玩手机游戏来奖励孩子写好作业。

  4、孩子缺乏自控能力

  对于玩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个成年人都很难自控,何况一个孩子,当他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父母喊停止,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时候你越催促他就越着急,一着急就玩不好,或者越着急就越想多玩一秒钟。 所以停止你的催促,用亲子约定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控制时间,增强时间观念。

  比如父母可以这样问:你决定玩多长时间,10分钟还是15分钟? 一般孩子都会选择15分钟,那么你可以补充一句:“如果你能在计划的时间内结束游戏,我决定多加你一分钟,你觉得如何?” 最后不忘加一句“妈妈相信你能做到”。当孩子能够在约定的时间内离开手机,那么父母就一定要兑现承诺,如果他没有做到,也不必凶神恶煞,直接说:“时间到,手机放回去。”

  专家提醒:如果孩子央求说再玩一会儿,你也应该坚决,并明确能够守约才可以获得加一分钟。在这里,建议父母教会孩子看时间,比如在手机上看,在闹钟上看,学习用时间约束法来调整自己的行动。

  5、缺乏有秩序的作息安排

  孩子在放学后到上床睡觉这段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加上家庭成员各做各的事,很容易产生某个时间段无事可做,此时孩子便会容易想到看电视、吃零食或者玩游戏。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家庭成员来个作息表。每个环节动静交替,紧凑进行,学习玩乐休息都不误。

  专家提醒: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作息表不只是针对孩子本人的,而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严格按照要求去做的,在相互提醒、督促、评价之后,增强每个人的时间观念,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样一来孩子也不会总想着玩手机。

  6、父母在家频繁使用手机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做什么他就学什么,这就是身传言教。如果你经常在家里打电话、发短信、玩微信,或者打游戏、看电影,那么多半孩子也会对手机产生兴趣并希望从手机中获得满足。

  专家提醒:低头一族的父母,一定记得不要在孩子面前拼命地玩弄手机。如果可能的话请放下手机,多看看书,和爱人谈谈心,和孩子下下棋聊聊天,或是一家人出门散散步,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促进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