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呼吸内科 >感冒

高烧抽筋怎么办呢

很多宝宝家长很焦急,因为孩子感冒后不想用药,因为药物可能会给孩子的身体造成副作用,并且不对症的吃药会造成孩子出现更多的疾病。为此如果孩子患病时就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在冬季,宝宝们尤其是容易患上感冒,患病后会出现高烧抽筋的现象,这时候家长们不用着急,我们现在马上了解高烧抽筋怎么办呢?一起看。

目录 发烧真能烧坏脑子吗 这样的发烧很致命 高烧抽筋怎么办呢 正常体温范围 中医七步手法4分钟退高烧

1发烧真能烧坏脑子吗

  日前,一则“家人找偏方银手镯煮水喝治退烧未满月男婴丧命”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发烧再次称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发烧是最为老生常谈的医学话题,虽经多年反复“科普”,在民众中却仍存在大量的认识误区,导致很多不正确的处置引发不良后果甚至死人的悲剧。

  其中,存在最为广泛,影响最大得到一个误区是“发烧会烧出别的疾病,高烧会烧坏脑子”。而且这种认知误区不仅仅存在普通民众,也存在于很多医生的意识中。在西方国家的一项调查中,很多医生护士认为超过40°C的高烧会对身体造成实质性损害。

  人们之所以存在这些误区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发烧到底是怎么回事。

  用一句话说,发热不是一种疾病,实际上是身体对抗疾病因素的的一种有益的、生理反应机制。

  请注意,这里的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有益的;一个是生理性。

  我们是如何维持“恒温”的

  正常的生命活动要求人体核心体温维持在围绕37°C(新近的说法是36.8°C)的一个狭窄的区间内波动,这就要求人体与外界保持热量平衡。

2这样的发烧很致命

  女大学生小英,经常莫名高烧,动辄39度以上,没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她去校医务室输了抗生素,病情依然不见好转,而且隔段时间就烧起来。后来,她发现脖子上起了几个硬疙瘩,被送到医院后,血常规检查发现,小英患有严重贫血,医生从她脖子上的硬疙瘩处(其实是肿大的淋巴结)取了活检,确诊为“淋巴瘤”。此时距最初发病已耽搁了一两个月。

  (上接第一版)35岁的张先生,每到下午就出现低烧,一觉醒来总是满头大汗,还有点儿咳嗽,同事们经常笑话他说“看你一直瘦瘦的,身子骨肯定虚”,于是大家拉着他去餐馆“进补”。可补了些日子仍没见好转,去医院一检查,原来得了肺结核。

  “上面三位患者,都有发烧的表现,虽然病因和结果不同,但不重视发烧却是相同的。”人体为什么会发烧呢?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传染病学会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胥婕对《生命时报》记者解释说,人类正常体温介于36.0—37.2摄氏度之间,只要体温高于37.2摄氏度,就视为发烧。一般来说,当病原体侵入到人体内时,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一系列应对措施,以抵抗病原体在人体内的生存,发烧便是应对措施之一。发烧可以说是一种身体的自我保护措施。

  四类疾病常导致发烧

  “感染性疾病是导致发烧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大家最熟悉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造成人体感染,都会导致发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专家委员及感染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何礼贤教授介绍说。但感染并不是发烧的唯一原因,导致发烧的第二大原因是肿瘤,主要是淋巴、血液方面的肿瘤,例如淋巴瘤的患者,除了高热,往往没有其他方面的表现;而肺癌、肝癌等实体肿瘤,最初会有呼吸道、消化道的相应症状,到了后期,也会出现发热的表现。第三类病因是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等,患者多会伴有关节疼痛等表现。第四类是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这类患者一到夏天就出现低热。

  “因此说,发烧只是一种症状,是众多疾病的表现形式,出现发烧后,最重要的是找出导致发烧的原因。”何礼贤教授说,不同的病因,发烧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医学上称之为“热型”,例如,淋巴瘤患者隔段时间就烧一次,称为“周期热”;伤寒患者一直持续高热,称为“稽留热”;结核患者体温上下波动范围很大,称为“弛张热”。

  “一旦不重视发烧,往往会延误治疗。”胥婕主任提醒,例如小儿高热会导致惊厥、抽搐等,成年人由于感染导致的长时间高烧、又没有得到适当治疗的,若感染的病原体入血,可造成菌血症、中毒性休克等。总之,发热不是小问题,特别是小儿、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容易引起并发症。

  对待发烧的四个误区

  在专家们眼里,面对发烧,人们普遍存在几大误区。

  误区一:一发热就用退烧药。“体温高于38.5摄氏度的患者,退烧药可以帮助降低体温,缓解发烧和伴随的疼痛等不适,还可以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何礼贤教授说,但是,对于诊断尚未明确、体温低于38.5摄氏度的患者,先不要自行使用退烧药,否则会干扰机体的自身免疫防御反应,还会影响“热型”,干扰医生诊断病因。

  误区二:用抗生素应对发烧。“医药学家研发一种抗生素,要用十几年,甚至好几十年的时间,而滥用抗生素会加速耐药性的发生,可能新药一出来几年就药效减弱甚至无效了。慢慢地,我们就没抗生素可用了。”胥婕主任说。而且,抗生素只对敏感的致病细菌有效,但不是所有的发烧都为细菌感染所致,如果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万一感染的是真菌,有些抗生素只会“助纣为虐”。

  误区三:要求医生给输液。胥婕主任描述说:“在门诊,经常有发烧的患者,因为高烧不舒服、食欲差,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对此,何礼贤教授说,其实如果患者自己多喝水,能达到与输液相同的效果。而且,发烧期间抵抗力降低,如果长时间待在医院里输液,还可能造成与其他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

  误区四:发烧时要“补”身体。日常生活中,我们去看望病人时,往往会带上很多补品。对此,胥婕主任说,患病发烧时,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功能降低,所以最好吃清淡、好消化的食物。当然,发烧时饿着自己也不对,发烧后无论是服用退热药还是自然退热,都会大量出汗,人体在发汗散热的同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及盐分。因此,患者在发烧时需要补充水、电解质和一定的营养物质,最好是流食和半流食。

3高烧抽筋怎么办呢

  调姿势

  宝宝痉挛时,让他平躺在床上,确保不会碰到任何尖锐、锋利或坚硬的物体。稍后,让孩子侧卧,使他能呼吸顺畅,并且防止唾液或呕吐物堵塞气管。不要试图把孩子的嘴掰开,因发烧或其它一些原因而出现痉挛的孩子并没有咬破自己舌头的危险。

  勤通风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脱衣服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擦温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4正常体温范围

  那么正常的体温范围究竟是多少呢?应该怎样测量才是科学的呢?人的体温在一天不同时期有什么不同呢?有人群的差异吗?相信很多人也都有这样的疑问。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7℃(范围36.5-37.5℃),直肠温度37.5℃(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为36.5℃(范围36.0℃-37.0℃)。

  体温正常值及测量方法 1.口测法: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拿出来读数,正常值为36.3~37.2℃.

  2.腋测法: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3.肛测法: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病人仰卧位,将肛表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深达肛表的1/2为止,放置3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高. 体温的异常 37.4~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

5中医七步手法4分钟退高烧

  4分钟退高烧,确实可以,你听的一点没错。

  如何做到?

  1、云门穴,中府穴:轻轻按揉,按开这2个穴位。

  2、檀中穴:按揉檀中穴,按开任脉,阳脉自然通。

  3、小肚子:轻轻的揉一揉,捏一捏,提升带脉约束力,免疫力自然就提高了。

  4、督脉:整个背部,轻轻拍打,按揉,通气血。

  上面4点做完后,四肢温度基本上就没了。

  5、肺经:手太阴肺经轻轻拍打,轻轻的锤,艾灸都可以。抓住两手,两边揉揉,玩耍一样,瘀在体内的热自然就有通路出来了。

  此操作后,躯干,四肢,背部,腹部基本就OK了。

  6、大椎:手搓热后按摩,1分钟左右,小孩会出汗。

  7、此时基本烧退完。如果头部还有部分热,可以借助艾条,在大椎上1-2cm处烤一下。

  这些操作都很简单,就像和孩子玩耍一样,在不自觉中,帮孩子快速退高烧。

  其实,用手法退高烧真的不难,只要你明白高烧的原理,手法退烧就真的是手到烧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