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轻时可造成皮肤一过性损伤,要及时救治;重时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碍,需进行专业救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那么冻伤怎么办,下面大家来了解一下。
目录
1冻伤怎么办
冻伤多发生于末梢血循环较差的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耳廓,面颊等处,患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复温后局部表现和烧伤相似,但局部肿胀一般并不明显。
冻伤西医治疗方法:
冻伤的肢体应迅速在温水中使之温暖,水的温度要护理人员的 手能忍受(不超过40.5℃),要小心避免烫伤失去知觉的组织.若下肢受累但需步行一定距离去接受医疗时,不要解冻.外伤(如行走)可进一步加重解冻组织的损害,若再冷冻肯定会严重受损,但被冻的时间越长,对以后组织的损害越大。若受冻部分不立即解冻,则应轻轻地清洁,保持干燥,用无菌绷带保护,直至温暖解冻,这种较为稳定的办法是可行的。病人可服400mg异丁洛芬(ibuprofen),若可能应全身保暖。
在医院内进行总体检查期间,应迅速将肢体置于大容器内温暖,水温保持在38~43℃。回暖后,微波测温,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可用于检查周围循环,以指导治疗,改善预后。预防感染很重要,若坏疽是干的,感染不大可能。但湿性坏疽,像浸泡足一样,可能被感染;应该应用抗生素.若免疫接种不是最近进行的,则应给予破伤风类毒素。
温暖后,肢体应保持干燥,暴露于暖空气中,尽可能做到无菌.大多数病人有脱水和血液浓缩;应口服或静脉滴注补液,并恢复电解质到正常水平。可采用的内科疗法并不一致,但目标是恢复循环,使细胞损害减至最小。最有效的是低分子右旋糖酐,异丁洛芬和丁咯地乐(buflomedil).较强力的动脉内或静脉内给药以及化学或外科方法的交感切除现已很少应用,但对晚期灼痛还是有用的。营养和精神状态需要特别关心,手术应尽可能推迟,因为黑色硬壳常可脱落而留下活的组织。"正月冻伤,七月手术"是一句正确的格言。最好的长期治疗是漩涡浴及浴后轻轻擦干并休息。对冻伤后长期持续存在的症状(如麻木对寒冷过敏)尚无治疗办法。
2冻伤的临床表现
1.局部冻伤
(1)反应前期系指冻伤后至复温融化前的一个阶段,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受冻部位冰凉、苍白、坚硬、感觉麻木或丧失。由于局部处于冻结状态,其损伤范围和程度往往难以判定。
(2)反应期包括复温融化和复温融化后的阶段。
(3)反应后期系指一、二度冻伤愈合后,和三、四度冻伤坏死组织。
2.手冻伤
(1)一度冻伤最轻,即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瘢痕。
(2)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疱,疱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
(3)三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觉丧失。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4)四度冻伤伤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头,可出现坏死,感觉丧失,愈后可有瘢痕形成。
3.脚冻伤(1)冻伤皮肤局部发冷,感觉减退或敏感。
(2)对冷敏感,寒冷季节皮肤出现苍白或青紫。
(3)痛觉敏感,肢体不能持重等。这些表现系由于交感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紊乱所引起。
3冻伤的饮食保健方法介绍
当软组织受冻并且局部血供减少时所形成的损伤称为冻伤(Frostbite)。当皮肤温度降到-2℃时冻伤就可能发生,气温在-25℃~-30℃时冻伤发生率最高。冻伤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之前的冷损伤。浅表冻伤最常见,占病例总数的74%,面部(鼻、耳)为最常见的受累部位。
冻伤的饮食:
冻伤主要是因为寒冷所致,所以饮食原则为加强营养,多吃高蛋白食物,但需要注意避免过高的脂肪饮食,以免导致血脂增高、血液稠度增加,影响血液循环。
高蛋白饮食饮食要求,应多采用动物蛋白,如瘦肉、肌肉、鱼类、乳类、新鲜蔬菜水果、马铃薯、山药、荸荠、藕粉、慈姑、番茄、胡萝卜等,饮食中注意含多量维生素成分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冻伤的护理:
冻伤处局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根据损害程度临床分为四度,第一、二度主要为组织血循环障碍,第三、四度有不同深度的组织坏死。
一度:皮肤浅层冻伤。初起皮肤苍白、继为蓝紫色,以后有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
二度:为皮肤全层冻伤。除红肿外,出现水疱,疱破后易感染。如无感染,经2~3周后水流干枯成痂。
三度:冻伤累及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皮肤由苍白色渐变为蓝色,转而为黑色,感觉消失。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易继发感染。愈合后可留疤痕,并可影响功能。
四度: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均被冻伤。冻伤部位呈暗灰色,边缘可有水肿和水疱,感觉和运动完全丧失。2~3周后坏死组织分界清晰,形成干性坏疽,有水肿和继发感染转为湿性坏疽。常后遗有伤残和功能障碍。少数可并发肺炎、心包炎等感染。
除此之外,加强对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者的防冻教育,使其尽量减少体温散失,着装应宽松,保暖,尤其是肢端和耳鼻颊处,应注意保暖,鞋袜应保持干燥,手脚应保持干燥,在无法避免潮湿时,可外涂凡士林,以便预防。
皮靴应较大而不紧,不透水,在潮湿地区,可于鞋外涂油或凡士林,此外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进食高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一旦发生冻伤,应尽早进行治疗。
4什么叫冻伤
身冻伤病人初起体内会出现一系列的保护反应,如面色苍白、发凉、打哆嗦寒战等,当这一系列保护反应过后,寒冷继续作用人体,人体的这种代谢能力行将消失,就出现了抑制过程。
病人精神倦怠、嗜睡、全身疲乏无力、呼吸心跳变慢、反射迟钝、血压下降、体温逐渐降低。倘若低温继续作用人体,病人则完全陷入昏迷状态,肌肉僵硬,瞳孔渐散大。呼吸心跳很慢脉搏按不到,血压听不见,体温降至30℃或更低,外表冻僵。此时多易误诊为死亡,实是冻僵之假死阶段。
冻伤的急救治疗:首先要区别病人是真死还是处于冻僵的假死阶段,后者只要细心听诊等检查, 能发现其尚有微弱的呼吸和心跳。
即使呼吸心跳刚刚停止, 同样也需要进行积极的处理。
冻伤即因严寒所致,所以保温、复温是救治的关健措施。当患者体温在30℃以下,应采用复温方法来升高体温。
复温的方法有两种, 即快速复温与缓慢复温。
快速复温,多适用于战士、青年人。方法是将病人浸在38—40℃温水中20分钟,当病人开始出现寒战或恢复知觉时,即应停止加温(不宜在温水中浸泡过久)。
病人离开温水后,应立即擦干身体,用厚暖的棉被裹好,睡在温暖的室内,待其体温自升。
5冻伤的紧急处理注意事项
冻伤是身体表面受低温损害后,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的病变。其发生除了受到冷冻作用,还与潮湿、人体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抗寒能力降低等因素有关。通常冻伤可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又称冻僵)三种。有些人可同时发生两种损害。
冻疮多发生在耳壳、手、足等处。常有复发现象。表现为皮肤局部发红或发紫、肿胀、发痒或刺痛;一部分可起水泡,尔后结痂。预防冻疮要注意保暖,在好发季节,用茄秸煎水浸泡,或生姜切片涂擦易患处,每日2次,可减轻或避免发病。治疗除应加强保暖外,还可在局部涂冻疮膏;糜烂处可用含抗菌药、可的松类的软膏。
局部冻伤大多比冻疮严重。按病情轻重可分为三度。一度冻伤:仅损伤表皮,局部发痒、刺痛、感觉异常,有紫红色红斑。二度冻伤:损伤深达真皮层。局部红肿更明显,出现水泡,疼痛较剧烈,感觉迟钝。三度冻伤:损伤达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出现皮肤坏死、组织溃破。全身冻伤,病情多危重,患者寒战、四肢发凉、发白、昏迷、呼吸微弱、血压下降。
当发生了上述情况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首先,应使病人迅速脱离寒冷环境,脱去寒冷的衣服、鞋袜,给以保温处理。可给病人吃些温热的食物或饮少量酒。但如未脱离寒冷环境时不宜饮酒。对局部冻伤者,可将患部浸浴在约37℃温水中,约5-7分钟,可迅速恢复局部血液循环。但不要让患部直接烤火或一开始就用较热的水浸泡,亦不能用冰雪擦伤处。若一时无法获得温水,可将患者置于救助者怀中或腋下复温。对已复温的病人,不能再用热水浸泡,否则会加重组织损伤。一度冻伤复温后要轻轻地活动患部,并进行适当的按摩。二度冻伤复温后,有条件者可用1%新洁尔无溶液,清洗伤处和周围皮肤,然后用干而软的棉布作保暖包扎。三度冻伤和全身冻伤者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救治。
温馨提示:
在洗手、洗脸时不要用含碱性太大的肥皂,以免刺激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