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膜炎可以分为小叶性脂膜炎和间隔性脂膜炎两类,两者都会对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常见的表现有关节痛、发热、皮下结节等症状,脂膜炎是什么病?以下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
目录
1结节性脂膜炎有哪些主要表现
结节性脂膜炎又称回归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这很好地概括了它的临床特点,即具有复发性和非化脓性的特征,并有发热。结节性脂膜炎的主要表现是出现皮下结节,其直径通常l~2厘米大小,大者可达10厘米以上。常成批出现,对称分布,好发于臀部及下肢。结节轻度隆起,表面皮肤呈正常肤色,活动度小,有痛感或触痛明显,消退处局部皮肤凹陷并有色素沉着。结节出现呈复发性,出现时常伴发热。少数结节其上部皮肤被累及而发生坏死、溃疡,并有黄棕色液体流出,被称作“液化性脂膜炎”。
结节性脂膜炎侵犯脂肪组织丰富的部位,而大部分内脏器官均含脂肪组织,因此,可引起各种内脏器官受累,如肝脏、小肠、肠系膜、大网膜、腹膜后脂肪组织、骨髓、肺、胸膜、心肌、心包、脾、肾、肾上腺等,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其预后依赖于内脏受累的程度和广泛性,死因主要为循环衰竭、出血、败血症和肾功能衰竭。
2脂膜炎是什么病
脂膜炎症的主要发生部位可将脂膜炎分为小叶性脂膜炎及间隔性脂膜炎两大类。脂膜炎是一谱宽的综合征,随临床特点、关连的疾病、病理改变不同而可分为不同亚类。诊断除尽量发现引起的疾病和病原外,最早期新鲜的活俭,切除足够量的标本,行系列性病理切片(以定间隔性、小叶性或混合性),很为重要。
脂膜炎为脂肪组织有炎症细胞浸润。临床上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以反复全身不适、关节痛、发热、皮下结节为特征。根据受累部位,可分为皮肤型和系统型。脂膜炎好发于女性,约占75%,见于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为最多见。
较为复杂,局部因素如外伤、寒冷、注射某些药物,全身因素如结核感染、扁桃腺炎等可引起脂膜炎,一些系统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硬皮病、结节病也可引起脂膜炎。皮下脂肪血管的病变也常影响脂膜而出现炎症改变。
3脂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脂膜炎尚无特效治疗。纤维蛋白溶解药、氯化奎宁、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有一定疗效。在急 性炎症期或有高热等情况下,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每天40—60mg和非甾体抗炎药有明显效果。
对症处理,可用激素控制炎症急性过程,但当体温下降,结节消退,停药后常有复发。如果患者还有其它自身免疫病,首先应积极正确治疗已有的免疫病,可以用激素控制急性症状, 继之用中药及免疫调节剂进行全身治疗,针对本病易复发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亦应给预防复发治疗。
脂膜炎是一组脂肪无菌性炎症性疾病,所包括疾病非常多,明确诊断,最好进行合理分类,采取针对性治疗.中医和西医同时并重.最好能找到病因和诱因,只有明确原因,才能彻底地治愈.尽量寻求有诊治经验的医生,不要乱投医。
脂膜炎类似于祖国医学的“梅核丹”,中医认为脂膜炎系热毒内蕴,外受寒湿,以致经络受阻,气血凝滞,营卫失调所致。治宜活血化瘀,化湿通络,清热解毒。方一:银花、紫花地丁,黄柏、山栀、土茯苓、五灵脂、莪术、炮甲珠。
查看详情>>4脂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较为复杂,局部因素如外伤、寒冷、注射某些药物,全身因素如结核感染、扁桃腺炎等可引起脂膜炎,一些系统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硬皮病、结节病也可引起脂膜炎。皮下脂肪血管的病变也常影响脂膜而出现炎症改变。
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以淡红色至棕褐色的皮下结节或斑块较为多见,大小、数目不定,自觉疼痛和压痛。皮损可发生在身体各处,以双下肢及臀部为多见。病程大多慢性,愈后可遗留色素沉着及程度不等的萎缩。
脂膜炎如何预防
1、注意休息,避免受寒,注意保暖,避免冷热及理化因素刺激。
2、日常护理去专业、正规的美容院或医院,使用消毒后的针类器具挑除或用等离子治疗机去除,疗效也很好,且不会留下疤痕。
3、涂抹维E的方法,但耗时较长,还可以用抹维E或眼霜的方法,比较靠谱。
4、多喝水,多排毒,运动出汗。
查看详情>>5脂膜炎如何鉴别诊断
1、结节性红斑:亦可发生对称性分布的皮下结节,但结节多局限于小腿伸侧,不破溃, 3~4 周后自行消退,愈后无萎缩性疤痕。全身症状轻微,无内脏损害。继发于其它系统性疾病(如白塞病等)者,则伴有相关疾病的症状。病理表现为间隔性脂膜炎伴有血管炎。
2、硬红斑:主要发生在小腿屈侧中下部,疼痛较轻,但可破溃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结核结节或结核性肉芽肿,并有明显血管炎改变。
3、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亦可出现皮下结节、反复发热、肝肾功能损害、全血细胞减少及出血倾向等,但一般病情危重,进行性加剧,最终死于出血。组织病理学变化可出现吞噬各种血细胞及其碎片的所谓“豆袋状”组织细胞,这可与本病鉴别。
4、结节性多动脉炎:常见的皮肤损害亦是皮下结节,其中心可坏死形成溃疡,但结节沿动脉走向分布,内脏损害以肾脏与心脏最多见,外周神经受累十分常见。核周型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P-ANCA )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具有诊断价值,病理证实有中小动脉坏死性血管炎,动脉壁有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浸润。
5、皮下脂膜样 T 细胞淋巴瘤:表现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出血倾向,与系统型结节性脂膜炎极其相似。但脂肪组织中有肿瘤细胞浸润,均为中小多形 T 细胞,中扭核及脑回状细胞核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常有反应性吞噬性组织细胞出现。免疫组化 CD45RO 和 CD4 阳性,而 CD20 阴性。
6、恶性组织细胞病:与系统型结节性脂膜炎相似,表现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红斑、皮下结节等,但组织细胞异形性明显,并可出现多核巨异常组织细胞,病情更为凶险,预后极差。
7、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皮肤损害 结节或斑块, 0.5~3cm ,大者可达 10~15cm ,质较硬,表面皮肤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轻压痛,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以大腿内侧常见,可持续 0.5~1 年后逐渐隐退,且不留萎缩和凹陷。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早期的病理改变为脂肪小叶的包性炎症,有脂肪细胞变性坏死,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晚期发生纤维化,组织内出现大小不一的囊腔。本病好发于儿童,结节散在,消退后无萎缩和凹陷,无全身症状,有自愈倾向。
8、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风湿热、肾炎或白血病的儿童短期内大量应用了糖皮质激素,在糖皮质激素减量或停用后的 1~13 天内出现皮下结节,结节 0.5~4cm 大小不等,表面皮肤正常或充血,好发于因应用糖皮质激素而引起的皮下脂肪积聚最多部位,如颊部、下颌、上臂和臀部等处,数周或数月后可自行消退,无全身症状,如激素加量或停用后再度应用也可促使结节消退。多数病例无全身症状。组织病现可见病变在脂肪小叶,有泡沫细胞、组织细胞和异物巨细胞浸润及变性的脂肪细胞出现并见针形裂隙。
9、冷性脂膜炎:本病是一种由寒冷直接损伤脂肪组织引起的一种物理性脂膜炎,表现为皮下结节性损害,多发生于婴幼儿,成人则多见于冻疮患者或紧身衣裤所致的血循环不良者。
10、其他:还需同胰腺性脂膜炎(胰腺炎和胰腺癌)、麻风、外伤或异物所致的皮下脂肪坏死等相鉴别。此外尚须排除 a1 抗胰蛋白酶缺乏脂膜炎,类固醇类激素后脂膜炎等。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