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讲的血管瘤一般包括真性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真性血管瘤是因为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而血管畸形则是因为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淋巴管过度增长导致的,它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良性肿瘤。
目录
1夏季正确预防血管瘤的方法是什么
预防血管瘤,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克制异常的情感反应,提高自己对环境的应变能力。作为血管瘤患者,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努力处理好人际关系,宽容待人,养成良好乐观的生活态度。很多朋友可能了解,该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所以在如何预防草莓状血管瘤的措施中,妇女在妊娠期一定要特别注意对于精神的调养。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注意情绪避免过于大浮动波动,尽量避免焦虑、忧郁、烦躁、悲伤等不良的情绪。日常生活中,朋友们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以加强机体的抵抗力,同意避免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刺激,以避免诱发血管瘤的因素。适当的增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避免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损害,就可以大大降低发病率。社会的发展同样带来了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各种污染物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治理好环境需社会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对于每个人,特别是血管瘤易感人群,则应采取一些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有害物对机体的损伤预防血管瘤。不能改变环境,就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降低对身体的损害程度。
需要控制油脂的摄入量,油脂包括动、植物油。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油(如猪油等)以饱和脂肪酸为主,而饱和脂肪酸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应尽量少吃动物脂肪。也是预防血管瘤饮食的法则。
2新生儿血管瘤怎么治疗
血管瘤的表现:
它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如口腔颌面部、胸背部、四肢、内脏等,但以口腔及颌面部居多。于出生后或出生后不久即被发现,局部皮肤表现为红色、淡红色或青紫色,有的高出皮肤表面,有的则不高出皮肤。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冷冻治疗、激光治疗、口服或局部注射药物治疗,我们又该如何选择?
首先我们应该将宝宝带至儿童专科医院的普通外科门诊就诊,明确血管瘤的诊断及类型。根据血管瘤的类型、大小及发病部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千万不要盲目就医,以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下面我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等待自然消退:半数以上的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过早过度的治疗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后遗症,比如疤痕、功能障碍等。很多血管瘤最开始表现为象蚊虫叮咬后的红色小丘疹,随后逐渐增大,5-6月后静止增长,1岁左右开始慢慢消退,50%-60%在5岁左右完全消退。但是对于那种增长迅速、无静止趋势的血管瘤,尤其是面部。需要及时干预。
2 手术治疗:对于躯干、四肢无静止趋势的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经保守治疗仍有较大残存病变的血管瘤、影响功能、危及生命的血管瘤、反复出血或溃疡的血管瘤、所有恶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瘤、血管肉瘤等),手术切除是必要的选择。
3 激光和冷冻治疗:适用于早期小的、浅表的血管瘤的治疗。
4 注射治疗:是将药物直接注射至血管瘤体使之慢慢缩小、退化。最常用的药物有激素、平阳霉素,1-2周注射一次,4次为一疗程,注射治疗适用于:较为局限的头面部、会阴部、指趾关节等部位的血管瘤。
5 口服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肿块范围较广泛、多发、具有侵袭性的、影响重要器官功能的血管瘤,以及伴有血小板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血管瘤、手术切除困难的患者。常用的药物有激素、普萘咯尔。但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总之血管瘤的治疗一定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而使用不同的方法,使之达到最好的效果。
3血管瘤有哪些症状
一、新生儿斑痣,又称橙色斑,常见于前额、上眼睑、眉间、鼻周或颈颌部。橙红或淡红色,不突出皮面,轻压即可退色,随患儿生长而略增大,但颜色并不加深,大多数在数月后自行消退,毋需治疗。
二、葡萄酒色斑,多见于面部,少部分位于躯干或四肢,呈淡红至暗红色,或呈暗紫色,不高出皮面,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而扩大,不会自行消退。有些病人并发全身性异常如青光眼等。
三、蜘蛛形痣,细小如针眼,多见于面、臂、手、躯干部。
四、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少部分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由散在红斑点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块,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仅为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常高出皮肤3-4毫米,鲜红色,表面呈许多颗料状,类似草莓而得名。能自行消退,常在1-4岁间消退。
五、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病变,多见于鼻腔粘膜,其次为面、舌、唇、手指等,扩张的毛细血管主要位于真皮及粘膜下,管壁菲薄,仅有一层内皮与表皮相邻,病灶直径一般为1—3mm,不规则,平坦或隆起,红色或紫红色,加压时颜色变白。本症有显著的出血倾向,随侵犯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的出血症状,如鼻衄、咯血、泌尿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
4血管瘤患者心理调节是关键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血管瘤患者大多存在心理问题,特别是青少年居多,因此当血管瘤患者长期情绪低落,或者精神萎靡的时候,就会影响到病情的控制与治疗。很多血管瘤生长在头部,容貌上的变化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回避社会活动、恐怕被人看见自己患了血管瘤,有种被歧视与自卑感。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血管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医生与护士要时常提醒血管瘤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血管瘤患者如何调节情绪
一、平时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战胜心理压力的基础。
二、 当情绪低落或者不良情绪产生时,可向家人、朋友倾诉,适当发泄愤懑,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自己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
三、血管瘤患者应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上转移到其他方面去,是一种很有效的血管瘤心理治疗办法。比如幽默的笑话、轻松的音乐都能缓解情绪。
5治疗血管瘤的药物有哪些
一、西药治疗:
口服激素:常用药物为泼尼松
用法:国外,初始剂量为4mg/kg,qd,连续使用3周,第4~8周逐渐减少至停药;国内,3~5mg/kg,qod,连续使用8周,第9周减量1/2,第10周每次服药10mg,第11周每次5mg,12周停药,隔4~6周可重复同样疗程。
适应症:适应于较为局限的头面部、会阴部、指(趾)关节等处,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病变。
对血管畸形效果不明显。
不良反应:满月脸、抑制生长、感染。
平阳霉素注射:
用法:表浅,浓度1mg/ml,一次剂量不超过4mg;深部,1.5~2mg/ml,一次剂量不超过8mg。平阳霉素8mg联合2%利多卡因3ml,地塞米松5mg/1ml稀释。沿不同方向呈放射状边进针边注射药物。20天注药1次,4次为1疗程。
适应症:较局限的小范围血管瘤,颜面部血管瘤,对激光治疗或口服激素效果欠佳的血管瘤。
优点:疗程短,药量少,并发症容易处理,不会形成疤痕,无明显毒副作用。
不良反应:发热、胃肠道反应、口腔内嘴唇血管瘤容易引起溃疡、肺纤维化(极少见)。
口服普萘洛尔:
用法:第1天1.0 mg/kg,第2天1.5 mg/kg,第3天2.0 mg/kg,分2-3次, 6个月为1疗程,治疗即将结束时剂量逐渐减少,第1天减量为每天1.5 mg/kg,第2天1 mg/kg,然后停药。
适应症:对海绵状血管瘤及范围较大不能手术的草莓状血管瘤效果较好。
不良反应:心动过缓、胃肠道反应、皮疹、低血压、低血糖。
干扰素注射:
用法:干扰素-α-2b皮下注射 300万IU/m2次(体表面积),皮下注射5次/周,连用3月。亦可以瘤内注射, 100~300万IU/m2次,第1周每天1次,以后每周1次,连用8周。
适应症:对各期血管瘤都有效。
缺点:费用高,治疗时间长,流感样症状,粒细胞减低,具有神经毒性,可引起癫痫。
二、中药治疗:
中医学认为血管瘤的病因以气滞血瘀者为多件,或因饮食失节,脾虚失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痰滞脉络,与血气相结聚积而成症瘕。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行气疏肝、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但在具体血管瘤治疗中应分辨气滞、血瘀之偏重。
如以血瘀为主,就采用以下药物:羚羊骨、水牛角、牛黄、赤芍清热凉血止痛;柴胡、黄皮核、素磬针等理气开郁;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走窜经络。如以气滞为主,就采用以下药物:柴胡、郁金、黄皮核、素磬针等行气解郁;配丹参、红花、三棱、莪术、大黄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通络止痛。再配合口服“熊胆丸”和“丹火透热疗法”,疗效更佳。症瘕之症,与一般的气滞血瘀病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