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对新生儿来说,都是很常见的,也是最安全的姿势。我们在生活中总是要抱孩子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正确的抱姿是什么样的。因此我们一定要详细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当然不同月龄新生儿的正确抱姿是有不同的。那么到底不同月龄新生儿正确抱姿是什么样的 ?为此,小编特意为您请教了月姨和高级育婴师。
目录
1新生儿每天吃多少睡多久
从生理角度看,新生儿的胃每3小时左右会排空一次。从理论上讲,母乳喂养是按需哺乳,没有严厉的时光限制。但是,假如超过3小时,婴儿还在睡觉,应当唤醒婴儿,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给婴儿换尿布、触摸新生儿的四肢,手心和脚心、轻揉其耳垂,将婴儿唤醒。
注意:夜晚换尿布3次使婴儿少睡半小时
经调查,大约90%的母亲表现夜里为婴儿调换尿布的时候,宝宝“经常”醒来。42%母亲说,每次调换尿布后,孩子须要5—15分钟才能再次进睡,还有15%的婴儿须要15分钟以上才能再次进睡。与此同时,一半以上母亲表现,晚上给孩子调换尿布3次或3次以上,这样调换尿布可以导致宝宝每晚失往30—60分钟的睡眠。
假如上述方法无效,可采用另一种方法,母亲用一只手拖住婴儿的头和颈部,另一只手拖住婴儿的腰部和臀部,将婴儿水平抱起,放在胸前,轻轻的晃动数次,婴儿便会睁开双眼,婴儿苏醒后,母亲即可给婴儿哺乳。混杂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婴儿,也应每隔3—4小时喂奶一次。
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长,每个新生儿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饮食规律,有些新生儿很自然的会延永夜间吃奶间隔。家长应认真视察新生儿,假如新生儿对刺激反响差,不哭不闹,精神萎靡,面色发暗或仓白、四肢发凉,呼吸急促或忽快忽慢不规律,这说明新生儿很可能患有某些疾病,应当及时往医院就诊。假如婴儿呼吸规律、平稳,精神好,面色红润,则母亲可不必担忧。这种婴儿属于宁静型,其特点是睡眠多,不爱哭闹,对外界刺激的反响小,有时没有主动吃奶的请求,需每隔3—4小时唤醒。
值得留意的是,假如喂奶间隔时光太长,会发生血糖下降,造成养分不良,所以母亲首先要懂得婴儿到底须要吃多少奶。由母亲身己把握喂养的次数和量,是最科学的喂养方法。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最为懂得,她们往往依据自己的视察来给孩子喂奶。
不过,在孩子刚出生不久,妈妈们应留意以下题目:
1、孩子哭啼不一定是饥饿:要看看是不是尿布湿了?有没有身体的不愉快,比如说皮肤上面长了东西、肚子疼痛或鼻子不通气等等?
2、婴儿吃奶次数过多时应留意:是不是婴儿吸吮的姿势不对,吃不到足够的乳汁?每次吃奶的时光过短,孩子没有吃饱?
3、婴儿总是睡觉时要留意: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假如孩子不睁眼仍可吸奶,就要坚持给孩子喂奶,这种闭着眼睛仍吃奶的情形见于一些性格比拟宁静的孩子,不是病状。
总之,要给孩子多吸吮,并且多多视察,妈妈很快就会学会按需豢养婴儿了。一般说来,母亲和孩子经过2—3周的学习,就会相当默契、并逐渐地形陈规律。
2怎么样抱新生儿
育婴专家:过早竖抱宝宝,影响脊椎发育
一、横
1-2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没托住头没托住腰
“前两天一直躺着,喂宝宝也是横卧,这两天准备出院,偶尔抱宝宝时总觉得没有月姨抱得好,宝宝在手上也不安分。”新手妈妈小李有些小苦恼。
具有8年月姨经验的月嫂观察后提醒,小李抱宝宝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有效地托住宝宝的头部和腰部,也没有让宝宝紧贴妈妈的身体,“刚出生的宝宝颈椎比较软,头大、头重,身体比较软,所以重点是保护头部和腰部。”
【正确示范】
月嫂介绍,常见的抱新生儿的方法是,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时候妈妈的臂弯就是一个小枕头,护住背部的脊椎,双手交握时正好在小屁股上形成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二、斜
3-4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横着抱爱哭就竖着抱
“我们家宝宝就喜欢竖着抱,横着抱就哭闹。”王阿姨家的小孙子3个月大,身体养得很壮实,“但是现在还小呢,怎么办才好呢?”
对此,月嫂提醒,1个月的婴儿只能稍稍抬头片刻,3个月时头才能初步直立。由于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1—3个月的婴儿不能较长时间支撑头的重量。因此,抱1—3个月的婴儿的姿势是很有讲究的,关键是要托住婴儿的头部。
【正确示范】
3个月大的婴儿主要采取斜抱或直立抱,斜抱时小儿向上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但建议不要过早竖抱宝宝,防止影响脊椎发育。这些损伤当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
喂奶时斜抱为45度角,给宝宝拍饱嗝也应采取斜抱。
三、竖
5-6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面对面抱其实out了
“我家宝宝6个月了,喜欢东张西望跟人互动,竖着抱时,她会左右扭动,我都觉得抱不动她了。”石女士是个娇小的妈妈,面对活泼的宝宝,有点吃不消。
“宝宝六七个月大时,竖着抱不是问题,但是与家长面对面的抱法有点老土,不仅让宝宝的视线受到影响,还被束缚了手脚。”育婴师提醒。
【正确示范】
育婴师介绍,小儿采取直立抱时,有两种姿势可供选择:一种是婴儿背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只前臂上,成人的另一只手拦住婴儿的胸部,让婴儿的头和背贴靠在成人的前胸;另一种是让婴儿面朝成人坐在成人一只前臂上,另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颈、背部,让婴儿的胸部紧贴在成人的前胸和肩部,最后一种方法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宝。
不同月龄新生儿正确抱姿是什么样的?通过以上的这些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于这一问题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了,我们除了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外,我们最应该了解的就是新生儿的护理方法,以免疾病伤害到孩子的身体。最后也提醒一下我们的家长们,如果孩子有疾病出现的话,一定要去医院进行疾病的诊治。
3新生儿科学喂养方式
新生儿胃容量小,吃奶很不规律,一天可能吃很多次,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按需喂养更符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而且宝宝的吮吸可刺激妈妈体内催乳素的分泌,使乳汁分泌更多,也就是说宝宝吃得越多,妈妈乳汁分泌就越多。
按需喂养不仅能随时为宝宝补充营养,促进宝宝身体发育,还能让妈妈的乳汁分泌得更多。按需喂养才能真正满足宝宝的需求。
按需喂养,说起来容易,要想真正做好并不容易。由于宝宝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那么妈妈怎样才能知道宝宝饿了呢?不少妈妈认为:宝宝一哭就是饿了,所以,宝宝一哭就喂奶,结果不是按需喂奶,而是按“哭”喂奶。
宝宝的哭有不同的意义,饿了会哭,冷了、热了、生病了也会哭。如果妈妈不仔细观察,以为宝宝哭就是饿了,一哭就喂奶。如果宝宝不是因为饿了而哭,就会越喂越哭,越哭越喂,结果造成喂奶过量。喂奶过量会导致宝宝食欲下降,胃部不适。
另外,由于产后妈妈进食的往往都是高脂肪食物,使得母乳中脂肪含量过多,脂肪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可是宝宝的消化功能还不健全,脂肪过高势必导致宝宝呕吐、腹泻、腹胀、腹痛等情况出现。
要想正确掌握按需喂养的方法,新手妈妈一方面要多了解喂养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仔细观察和掌握宝宝的饥饿规律。一般来说,如果母乳充足,喂养方法正确,宝宝身体健康,吃饱后就会安静入睡,或者快乐的玩耍。如果宝宝哭闹,妈妈应该先查明原因,是不是宝宝觉得冷了,或者是把小褥子尿湿了,觉得不舒服,或者是宝宝生病了,感到哪里疼痛等,而不要盲目喂奶。
尽管宝宝很小,但是他也不会让自己饿着。当他饿了时,会用某种方式表达出来,新手妈妈一定要仔细观察,在宝宝真正饿的时候给宝宝喂奶。
但是按需喂养也会发生意外,即有的宝宝总有吃奶需求,2次吃奶的时间间隔特别短,好像每次都吃不饱似的。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3方面原因:
1、宝宝吸吮姿势不正确,吃不到足量的奶。
2、吃奶时间过长,疲劳入睡,但很快又醒。
3、喂奶时间太短或母乳过稀。
4新生儿大便颜色正常是什么颜色
1、新生儿胎便:墨绿
刚生下来的宝宝,即使没吃一点东西,出生后6~12小时也会拉出墨绿色胎便。早产儿排胎便的时间有时会有所推迟,这主要和早产儿肠蠕动功能较差或孩子进食延迟有关。
新生儿出生后,积存了9个月的胎便必须借着频繁的排便才能清除干净,一般需要延续2~3天,每天3~5次,浓重的墨绿色才能消失。
胎便通常没有臭味、状态黏稠、颜色近墨绿色,主要由孩子在胎内吞入的羊水和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毳毛、皮脂以及胆汁、肠道分泌物等组成。很难洗净,所以新生儿头几天一定要包纸尿裤而不是尿布。
2、过渡期大便:黄绿
胎便排出的那几日,喂奶也开始进行,待排净胎便,向正常大便过渡时的大便呈黄绿色。多数新生儿在吃母乳2~3天后大便逐渐进入黄色的正常阶段。
新生儿喂养开始的时间和摄入奶量会直接影响过渡便出现和持续的时间。若开奶延迟,或摄入奶量太少,过渡便出现的时间也会推迟。
3、哺乳期大便:金黄或土黄
①母乳喂养:金黄、软糊
由于母奶中含有丰富的寡糖,能够充分地刺激肠胃蠕动,因此大部分宝宝不会有硬便的情形,也不会有明显臭味,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
②人工喂养:土黄、硬膏
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较少,通常会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是只要不难解,不似羊便,就没关系。如果消化没问题,通常会是土黄或金黄色,略带一些酸臭味,每天约1~2次。
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时大便会黄中带绿或青绿,这是因为配方奶铁质含量都很高,当宝宝对奶粉中的铁质吸收不完全时,多余的铁质就会使大便带绿色,这情形是正常的。老辈人总是说孩子大便呈绿色是受到惊吓肠胃不适,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4、辅食后大便:颜色暗
宝宝从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随着宝宝辅食(米粉和香蕉泥之类的食物)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宝宝大便的颜色和排便规律开始慢慢接近成人,变得颜色较暗。宝宝吃辅食后的大便往往是棕色或深棕色,比花生酱稠,但仍然是糊状。
吃较多蔬菜、水果的宝宝,大便会较蓬松。如果是鱼、肉、奶、蛋类吃得较多的孩子,因为蛋白质消化使然,大便就会比较臭。
5新生儿护理误区
1、生理性黄疸误认为肝炎
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后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如果10天内黄疸消失,就不是病态,更不是肝炎,叫“生理性黄疸”。它一般在生后第4~5天出现,一周左右消失。早产儿黄疸可持续到14天消失,产生原因:
(1)孩子体内红细胞破坏增加,使血中间接胆红素增加,使皮肤发黄。
(2)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肝细胞产生的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足,不能有效的将间胆转化为直胆而由胆道排泄,间胆在血中浓度增高,引起皮肤黄染。
总之,生理性黄疸属正常生理过程,不需要治疗。
2、挤压乳腺
新生儿的乳房在生后第4~5天出现轻度肿胀,并有少许乳汁溢出,7~10天达高潮。这是因为母亲在妊娠后期体内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致使胎儿通过胎盘吸收了较多的激素所造成的乳腺一时性肿胀,无论男孩、女孩都可有,属于生理现象,2~3周即可消失,千万不要挤压,它的恶果就是患“乳腺炎”。
3、错弃初乳
初乳是指产后12小时以内分泌的乳汁,因初乳颜色太黄,比较清淡,所以有的人认为“初乳”是“坏乳”而白白挤掉,甚为可惜。因为初乳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同时还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它能杀死破伤风杆菌、百日咳杆菌、肺炎双球菌及引起腹泻致病的大肠杆菌,且能抵抗麻疹、小儿麻痹等病毒。实践证明:产后开奶时间越早,乳汁分泌越好;吸吮越勤越早,产乳越多。
4、正常溢乳误为呕吐
新生儿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较紧张,胃容量小(约为30~60毫升),胃呈水平位,故易发生溢乳。喟奶后应将新生儿竖起,轻拍后背,排出咽下的空气,然后取右侧卧位,枕头高3~4厘米即可。少量溢乳属正常现象,不应按呕吐治疗。
5、误擦胎脂
胎脂有保护皮肤、防止细菌感染及保温的作用。除胎脂较厚,皮肤皱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处,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肤而发生糜烂外,其它部位的胎脂不宜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