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错误的思想观念,那就是当身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但是又不是比较严重的时候都没有引起重视,到后来却容易演变成更多的影响和危害,比如比较常见的有一些人早上嗓子痰特别多,所以都没有注重积极的检查和治疗解决,因此下面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真正的原因。
目录
1喉咙有异物感的治疗方法
为了治好慢性咽炎的症状,可以参考一下民间偏方。
1、口含大蒜数月
大蒜最好挑紫皮的。刚开始含大蒜会辣的直流眼泪,口腔的粘膜也会发疼。那么可以一会含着,一会吐出来。来回数遍,但是不要把大蒜表面那层光滑的表皮弄破。适应一段时间后,可以边含边咬。这个方法对牙疼、声音嘶哑也有帮助。
2、核桃治疗法
选择10颗核桃,去壳、去衣、分早晚服用。半个月为一个疗程阶段。核桃除了补脑,还具有消炎、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所以可以尝试治疗咽喉肿痛等疾病。
3、罗汉果茶
将罗汉果切碎,用沸水冲泡10分钟后,不拘时饮服。每日1~2次,每次1个。功能清肺化痰,止渴润喉,对于慢性咽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4、大海生地茶
胖大海5枚,生地12g,冰糖30g,茶适量。将以上准备的材料放在热水瓶中,用沸水泡半瓶,然后盖闷15分钟左右,不拘次数,频频代茶饮。根据患者的饮量,每日2~3剂。功能清肺利咽,滋阴生津。
2早上起来嗓子痰多是为什么
首先,需要明确,痰属于正常人体分泌物。其主要成分是人体呼吸道(主要为气管)上皮细胞分泌的粘液及空气冲的灰尘,固体可吸入颗粒物等。
并且,呼吸道一直在做将痰推至口腔的运动。正常情况下,人体产生痰量极少,一般会与食物混合进入消化道或被机体免疫系统吞噬。特殊情况下(咳嗽,呼吸道感染等),痰量增加,可以由口腔排出(其实建议有痰一定排出)。咳痰并非反射,所以每日晨起,其实是8个小时左右的痰量集合起来,所以相对较多。
另外,慢性咽炎等疾病,刺激痰量增加的同时,会使得咽部有异物感,不一定就是痰。
当你认识和了解这些原因之后。那么发现身体存在这些症状的时候,才可以更加理智的对待,因为毕竟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说明你的身体已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去治疗,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更多不适的问题影响。
3喉咙有异物感怎么办
那么喉咙有异物该怎么办呢?喉咙有异物感多数慢性咽炎所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调整生活习惯。
长期生活不规律、疲劳、精神紧张,可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细菌和病毒容易反复感染,会引起慢性咽炎。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
2、口腔卫生。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每次进餐后漱口,这样预防残留物在口中堆积,减少细菌滋生。
3、减少刺激,多吃清淡食物。
生活中尽量避免外界对咽喉的刺激,纠正用嘴巴呼吸的习惯。日常饮食中多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滋阴的酸性食物。可吃一些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物,如猪蹄、猪皮、鱼类等。还可多摄取一些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瘦肉、鱼类、水果、蔬菜等。平时应该少吃或者不吃煎炸、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4、加强锻炼。
加强锻炼是预防慢性咽炎的重要方法。平时时间多运动,诸如长跑、有氧运动、瑜伽等都可考虑。多去健身房,参加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
4经常痰多是怎么回事
痰多是怎么回事?一般一个人在感冒未愈的阶段容易产生痰多。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有关。但是如果不感冒也痰多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
1.患有鼻炎,炎症作用下鼻粘膜分泌大量脓性且粘稠度很高的分泌物,经鼻纤毛运送至鼻咽并粘附于鼻咽处,导致咽部异物感,进而通过咳嗽咳出。
2.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3.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
4.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痰多我们应该如何调理?
1.养成早晚洗鼻的良好卫生习惯,疏通鼻道,减少鼻腔内病毒数量,减轻鼻腔炎症,最终消除鼻炎。
2、早上起床后,按摩之前先喝一杯白开水。全年坚持,才见效果。
3.用消炎药和去痰药,做到标本兼治。千万不能滥用止咳药,只治标不能治本,弄不好会加重病情。
以上是关于痰多是怎么回事以及调理方法介绍,更多关于日常保健的内容,推荐阅读:咳嗽痰中带血是怎么回事呢?
5老年人为什么痰多
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古人早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肺的功能为主管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
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古人早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肺的功能为主管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份和体液)凝聚而成痰。脾的功能主管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影响运化功能,水湿停聚而成痰。 痰可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寒痰:由寒邪侵犯肺,肺失去正常功能,使津液凝聚成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治疗用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g、制半夏10g、干姜6g、细辛3g、杏仁10g、白芥子6g。有气喘加炙麻黄6g。 风痰: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粘痰,病人怕风,舌苔初白后转薄黄。治疗用杏苏饮加减:杏仁10g、苏叶6g 、荆芥6g、前胡10g、桔梗10g、白前10g。痰色转黄,加桑叶6g、连翘10g、银花12g。由内风致痰迷心窍的偏瘫,不属此范围。 热痰: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受灼而转化为黄色粘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治疗用泻白散加减:桑白皮10g、地骨皮10g、甘草5g、生石膏30g、黄芩10g、杏仁10g、胆星6g。 湿痰:由湿邪侵入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水湿凝聚成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治疗用二陈汤加味:制半夏10g、橘红10g、茯苓10g、炙甘草5g、杏仁10g、苡仁15g、苍白术各10g。 燥痰:因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粘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自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治疗用清燥救肺汤加减:北沙参15g、天麦冬10g、生石膏30g、炙杷叶10g、杏仁10 g、生地15g、浙贝10g、玉竹15g。 化痰的中成药有:鲜竹沥水,每日3或4次,每次10~15ml。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还有三蛇胆陈皮末等,都可服。 另外,再谈谈老年人常见几种多痰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受凉后易犯咳喘痰多,时久不愈,可形成肺气肿及肺心病。在合并细菌感染时,痰黄粘而发热。 (2)肺炎:大叶性肺炎时有铁锈色痰,伴发冷发热。 (3)肺结核:伴发热、盗汗,形成肺空洞时,痰量多,化验可找到结核菌,可伴有血痰。 (4)支气管扩张:痰量很多,可分成稀、粘、特粘稠三层,也可伴咳血。 (5)肺脓疡:痰量特多而臭,伴发热。 (6)绿脓杆菌感染:痰呈绿或黄色,较粘,伴发热。 (7)肺癌:咳痰稀或稠,有时带血,晚期痰也臭。吸烟者肺癌发病率高,所以,老年人宜忌烟。 为了查清痰多的病因,应到医院检查,如x线胸部照片。可疑肺癌时,照断层片或胸部c t检查,验痰找癌细胞,最好做气管镜检查。应早确诊,早手术或放疗或化疗。还应做痰培养检查,培养出致病菌后,再做药物对该菌的敏感试验,以便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现介绍三种化痰的常用西药: (1)氯化铵,每日3次,每次饭后服0.3~0.6g。 (2)必消痰,每日3次,每次8~16mg。 (3)羧甲半胱氨酸,每日3次,每次0.6g(1片)。
温馨提示: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重视结核病的预防与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