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原发于鼻咽粘膜被覆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变频高,自然生存时间平均为18.7个月,起病隐蔽,早期不易被发现。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为多发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大多为中年人,亦有青少年患病者。鼻咽癌是需要怎么确诊?要注意什么?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
目录
1鼻咽癌怎么确诊
一、鼻咽镜检查:1、间接鼻咽镜检查:这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查方法;2、纤维鼻咽镜检查:本法比较简便,但后鼻孔和顶前壁观察不满意。可以观察到鼻后孔、鼻中隔、鼻腔后部、鼻咽侧壁、咽鼓管、侧窝、软腭背面和后壁等。
二、临床检查:鼻咽癌除检查鼻咽、鼻腔、口咽外,还须检查头面部,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全身各系统。1、头颈部检查:应检查鼻腔、口咽、外耳道、鼓膜、眼眶、软腭有无鼻咽癌向外扩展。2、眼部:常见有视力减退或消失、突眼、眶内肿块、上眼睑下垂伴眼球固定。3、脑神经:鼻咽癌局部扩展常引起脑神经损害,从而引起头面部各种神经障碍。
三、X线检查:鼻咽癌病人采用X线平片检查可以了解肿瘤范围和颅底骨破坏情况,有利于对鼻咽癌的分期、制定放射治疗计划、随访病人和评价预后。X线常用检查有鼻咽侧位片及颅底摄片检查。
四、放射性核素骨显象诊断:放射性核素骨显象诊断是一种无损伤性和灵敏度高的诊断方法。通常认为骨扫描诊断骨转移阳性符合率比X线摄片高30%,且可以早3-6个月检出病灶。
五、CT检查:鼻咽癌应用CT检查,可以了解鼻咽腔内肿瘤的部位、管腔是否变形或不对称,咽隐窝是否变浅或闭塞。此外还可以显示鼻咽腔外侵犯,如鼻腔、口咽、咽旁间隙、颏下窝、颈动脉鞘区、翼腭窝、上颌窦、筛窦、眼眶、颅内海绵窦以及咽后、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鼻咽镜检对腔内微小肿瘤的诊断有突出价值,而X线平片和CT往往不能发现这种微小肿瘤。然而后壁和侧壁肿瘤多数为粘膜下浸润性生长,难以被鼻咽镜检查发现,鼻咽侧位片和CT却能清楚显示。CT对侧壁肿瘤显示较X线平片更为清楚。
六、B型超声检查:B型超声检查已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广泛应用,方法简便,无损伤性,病人乐意接受。在鼻咽癌病例主要用于肝脏、颈、腹膜后和盆腔淋巴结的检查,了解有无肝转移和淋巴结密度、有无囊性等。
七、磁共振成象检查:由于磁共振成象(MRI)可清楚显示头颅各层次、脑沟、脑回、灰质、白质和脑室、脑脊液管道、血管等,用SE法显示T1、T2延长高强度图象可以诊断鼻咽癌、上颔窦癌等,并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由于MRI确定肿瘤界线比较清楚和准确,对放射治疗照射野定位十分有用,同时,MRI检查对了解放疗后脑损伤有很大的帮助。
八、血清学诊断:由于鼻咽癌患者血清中EB病毒抗体水平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人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因而可用作鼻咽癌的辅助诊断方法。主要应用于:1、有鼻咽癌症状者,如回缩性血涕、耳鸣、听力减退、头痛、颈淋巴结肿大、面麻、复视等。2、颈淋巴结肿大病理活检或颈块穿刺证实为转移癌者,帮助寻找原发病灶。3、鼻咽癌高发区人群血清流行病学普查。
九、病理学诊断:鼻咽癌最后确诊的依据是病理学诊断,虽然临床症状、体征、X线、CT和血清学诊断提示为鼻咽癌,仍须有病理学明确诊断。鼻咽癌活组织采取方法有以下几种:1、经口腔咬取活检法(最常用方法)。2、经鼻腔的鼻咽活检法。3、鼻咽部细针穿刺。
十、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肿瘤治疗疗效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早期诊断能提高治疗效果。鼻咽癌的防治工作的重点是要大力加强防癌知识宣传,让广大群众知道鼻咽癌的早期症状,一旦有症状就能及时就医。
2鼻咽癌临床
(一)回吸性涕血:早期可有出血症状,表现为吸鼻后痰中带血或擤鼻时涕中带血。早期痰中或涕中仅有少量血丝,时有时无。晚期出血较多,可有鼻血。
(二)耳鸣、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鼻咽癌发生在鼻咽侧壁,侧窝或咽鼓管开口上唇时,肿瘤压迫咽鼓管可发生单侧性耳鸣或听力下降,还可发生卡他性中耳炎。单侧性耳鸣或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是早期鼻咽癌症状之一。
(三)头痛:为常见症状,占68.6%。可为首发症状或唯一症状。早期头痛部位不固定,间歇性。晚期则为持续性偏头痛,部位固定。究其原因,早期病人可能是神经血管反射引起,或是对三叉神经第一支末梢神经的刺激所致。晚期病人常是肿瘤破坏颅底,在颅内蔓延累及颅神经所引起。
(四)复视:由于肿瘤侵犯外展神经,常引起向外视物呈双影。滑车神经受侵,常引起向内斜视、复视,复视占6.2%~19%。常与三叉神经同时受损。
(五)面麻:指面部皮肤麻木感,临床检查为痛觉和触觉减退或消失。肿瘤侵入海绵窦常引起三叉神经第1支或第2支受损;肿瘤侵入卵圆孔、茎突前区、三叉神经第3支常引起耳廓前部、颞部、面颊部、下唇和颏部皮肤麻木或感觉异常。面部皮肤麻木占10%~27.9%。
(六)鼻塞:肿瘤堵塞后鼻孔可出现鼻塞。肿瘤较小时,鼻塞较轻,随着肿瘤长大,鼻塞加重,多为单侧性鼻塞。若肿瘤堵塞双侧后鼻孔可出现双侧性鼻塞。
(七)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鼻咽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约为60.3%~86.1%,其中半数为双侧性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常为鼻咽癌的首发症状(23.9%~75%)。有少数病人鼻咽部检查不能发现原发病灶,而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唯一的临床表现。这可能与鼻咽癌原发灶很小,并向粘膜下层组织内扩展有关。
(八)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鼻咽癌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至茎突后区或舌下神经管。使舌下神经受侵,引起伸舌偏向病侧,伴有病侧舌肌萎缩。
(九)眼险下垂、眼球固定:与动眼神经损害有关。视力减退或消失与视神经损害或眶锥侵犯有关。
(十)远处转移: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率约在4.8%~27%之间。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骨、肺、肝等,多器官同时转移多见。
(十一)伴发皮肌炎:皮肌炎也可与鼻咽癌伴发,故对皮肌炎病人无论有无鼻咽癌的症状,均应仔细检查鼻咽部。
(十二)停经 作为鼻咽癌首发症状甚罕见,与鼻咽癌侵入蝶窦和脑垂体有关。
3鼻咽癌扩散途径
扩散途径
1.直接蔓延 肿瘤向上扩展可侵犯并破坏颅底骨,以卵圆孔处被破坏最为多见。晚期可破坏蝶鞍,通过破裂孔侵犯Ⅱ~Ⅵ对颅神经,出现相应症状。肿瘤向下可侵犯口咽、腭扁桃体和舌根,向前可侵入鼻腔和眼眶,向后侵犯颈椎,向外侧可侵犯耳咽管至中耳。
2.淋巴道转移 鼻咽粘膜固有层有丰富的淋巴管,故本癌早期即可发生淋巴道转移。约半数以上鼻咽癌患者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先转移到咽后壁淋巴结,再到颈深上及其他颈部淋巴结,极少转移到颈浅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转移常为同侧,其次为双侧,极少为对侧。
3.血道转移 常转移到肝、肺、骨,其次为肾、肾上腺及胰腺等处。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发生于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常见临床症状是鼻塞、鼻涕流血、头痛、耳鸣;晚期侵及颅脑,可出现耳鸣、耳聋、头痛、复视及颈淋巴结肿大。目前该病在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为多发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大多为中年人,亦有青少年患病者
4鼻咽癌调理
生活调理
患了鼻咽癌应避免体力上的过劳:如重体力劳动,熬夜,过度的体育锻炼等,均可使机体的内环境失衡,抵抗力下降,促使癌症复发或转移。治疗其间应注意局部卫生,每日数次漱口,必要时行鼻咽腔冲洗。一年内避免拔牙。
饮食调理
饮食宜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咸鱼、咸菜、熏肉、腊味等含有亚硝胺的食物,不宜辛燥刺激食品、不宜过量饮酒。尤其鼻咽癌放化疗期间的患者,常出现口燥咽干,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中医认为此为气阴虚损、热毒炽盛,更应避免辛燥热毒刺激之品,饮食宜清淡,应选用容易消化、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物。
常吃咸鱼易致鼻咽癌
据科学分析,烂咸鱼是一种直接引起癌症的食品,尤其容易导致鼻咽癌。中国南方各地十五至四十岁的人群中,患鼻咽癌者比较多。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与会者在一次会议期间明确提出,咸鱼和鼻咽癌有很大关系。香港生物化学家从咸鱼里分离出亚硝胺成分。而据现代科学研究,亚硝胺已被证明是严重的致癌物,烂咸鱼中的致癌物亚硝胺是在用盐腌制晒干的过程以前或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如果常吃这种烂咸鱼,容易患鼻咽癌及其它癌症。
5鼻咽癌治疗
一、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一直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原因是多数鼻咽癌为低分化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高,并且原发灶和颈部淋巴引流区域容易包括在照射野内。自40年代起,我国即开展了鼻咽癌的深部x线放疗。50~60年代起又开展了60Co的外照射放疗,并将鼻咽及颈部联合大野照射改为小野照射,减少了放疗反应并提高了生存率。目前最有效和最肯定的方法是用60Co远距离治疗机。
组织萎缩纤维化、放射性龋齿及放射性颌刺骨骨髓炎和放射性脑脊髓病。目前尚无逆转的妥善办法,对症处理和支持方法有一定帮助。要严格避免重要组织器官的超量照射。
二、手术治疗
1、鼻咽癌原发灶切除术
(1)适应症:
①分化较高的鼻咽癌,如腺癌,鳞癌I、Ⅱ级,恶性混合瘤的早期病例。
②放射治疗后鼻咽局部复发,病灶局限于顶后壁或顶前壁,或仅累及咽隐窝边缘,而无其他部位浸润,无张口困难,体质尚好者。
③放疗已给予根治剂量,鼻咽原发灶尚未消失,或出现抗放射现象者,休息一个月后可行手术切除。
2、颈淋巴结清除术
(1)适应症:鼻咽原发癌病灶经过放疗或化疗后已被控制,全身状况良好,仅遗留颈部残余灶或复发灶,范围局限,活动,可考虑行颈淋巴结清除术。
3、颈部淋巴结单纯摘除术
对放疗不敏感的颈部单个淋巴结或放疗后有颈部孤立性淋巴结复发者可行单纯切除术。局部浸润性麻醉后,切开转移灶表面皮肤、皮下组织,将转移灶连同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完整切除。术后伤口可稍加压包扎。
三、化学治疗
1、鼻咽癌化疗的指征
2、常用联合化疗方案
(1)CBF方案:环磷酰胺600~1000mg/次,静脉注射,第1、4天应用。争光霉素15mg/次,肌肉注射,第1、5天应用。5-氟尿嘧啶500mg,静脉注射,第2、5天应用,疗程结束后休息、l周,共用4个疗程。有效率为60.8%。
(2)PFA方案:顺氯氨铂20mg和5-氟尿嘧啶500mg,静脉滴注5天;阿霉素40mg,疗程第l天静脉注射。3~4周后重复一次,有明显缩小肿瘤作用。
(3)PF方案:顺氯氨铂20mg/m2和5-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连用5天后休息2周,可用2~3个疗程。此方案可用于放疗前使肿瘤缩小,或用于单纯化疗的病例,有效率为93.7%。
3、区域动脉内插管灌注化疗
对上行性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鼻咽癌可采用动脉插管化疗。可选择颞浅动脉或面动脉逆行插管。常选择作用力强而作用时间短的几种化疗药物的联合或序贯治疗。给药前先注入2%普鲁卡因2m1,以防止动脉痉挛,再注入抗癌药物,然后以2.5%枸橼酸钠溶液充满管腔,封闭管端。如需连续用药可用加有肝素溶液100m1和抗癌药物的5%葡萄糖盐水1500mg,24小时连续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