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肝胆疾病 >胆囊炎

胆囊切除有哪些危害

如今,患有胆囊结石的人越来越多,前去医院咨询、手术的人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惑:要取石就要切除胆囊。但切除胆囊后,一系列并发症也会随之而来。那么,患上胆囊结石就必须要舍弃胆囊进行手术吗?有没有方法可以一举两得呢?

目录 胆囊切除有哪些危害 胆囊切除后要注意什么呢 ​胆囊切除术介绍 胆囊穴位的准确位置 胆囊疾病患者如何安排饮食

1胆囊切除有哪些危害

  首先,我们来认识认识体内这个“占地”并不大的小器官——胆囊。

  人体的胆囊形状就像一个梨,长约8—12厘米,宽约3—5厘米。胆囊住在肝右叶下面胆囊窝内。

  之所以说它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当然是因为胆囊有其独特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储存、浓缩和排泄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每日分泌量在800—1000毫升左右,主要作用是帮助消化脂肪物质。胆汁在进入胆囊后浓缩成消化能力颇高的高浓度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在我们进食3—5分钟后,胆囊就会收缩,进而将浓缩的胆汁经胆道排到十二指肠,以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其次,胆囊还可以调节胆管内压力平衡作用。当肝脏每天制造800—1000毫升的胆汁持续不断地排入胆囊和肝外胆道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作用,当肝内外胆道压力增高时,胆囊可以容纳和浓缩较多的胆汁,维持胆道内正常压力平衡。

  试想一下,如果胆囊被切除了,就没有这一功能存在了,从而会导致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增高,部分病人会出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等。

  不仅如此,我们体内这个小小的胆囊,其粘膜每小时分泌约20毫升粘液性物质,可保护和润滑胆囊粘膜免受胆汁的溶解,并让胆汁更容易通过胆囊管。

  此外,胆囊每天可分泌20毫升白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免疫球蛋白IGA,浓度远远高于血液,具有保护肠道粘膜不受(次级胆酸等)侵犯作用。

  胆结石·发病率高的常见病

  胆囊结石和其他结石病一样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此外胆囊结石也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据调查,在我国胆囊结石的患病率达10%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正常情况下,胆囊是不会发生结石的,因为在正常胆汁中有一定比例的胆盐、卵磷脂使胆固醇保持溶解状态而不析出。要形成结石必须有一定的成石条件。常见能形成结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膳食,这会使体内胆固醇增加或肝脏合成胆固醇量增多,造成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

  另一个原因是某些肠道疾病由于丧失了胆盐,也使胆固醇处于相对过饱和状态。

  临床发现,不少年轻人也是胆囊结石患者。原来,很多“上班族”不能按时进餐,尤其是不吃早餐,这使得胆汁在胆囊内潴留时间过长,容易形成胆结石。

  除此之外,胆道感染,某些溶血性疾病或肝硬变,长期禁食,静脉内营养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胆囊结石。

  更应该让所有人都提高警惕的是,胆囊结石的发病人群可以在任何年龄段,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能形成胆囊结石。

2胆囊切除后要注意什么呢

  1、手术后,由于胃肠受到刺激,蠕动减少,肝脏功能受到抑制,

  胆汁分泌量降低,会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所以,术后1~2天,应严格禁食,宜用静脉滴注补充各种营养。第3天起可视情况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豆浆、藕粉、果汁等,随后再逐渐改为脱脂牛奶加甜面包、大米稀粥、豆腐羹、枣泥米糊以及面食类等。

  2、在术后1个月内,应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禁食高脂肪类和煎炸食品。有人认为,“病灶”除去后,就可以改变过去的低脂肪饮食了,这是错误的。胆囊切除后,将失去调节胆汁排入肠道的功能,对脂肪的消化能力相应减弱。尤其是在短时间内要消化较多量的脂肪类食物,那是力所不及的,会造成腹胀、腹泻及消化不良等。减少脂肪类摄入,主要指不吃或尽量少吃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及油炸食品,也不宜吃各类高脂肪、高热量的“快餐食品”。烹调尽量少用动物油,可适量增加植物油。菜肴应以清蒸、炖煮、凉拌为主,少吃炒菜,特别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这样就能减少对胆道的不良刺激。

  3、逐渐加强营养。胆囊切除1个月以后,饮食也应追求清淡,加强必要的营养补充,将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在经过数周的适应代偿后,连接肝脏与小肠的胆总管逐渐伸展扩大,代替了胆囊贮存胆汁的功能。如消化功能无异常,即可食用普通饮食。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吃一些含蛋白质质量较高的食物。每天应吃些瘦肉、水产品、豆类食品,如能饮一杯牛奶更好。如不习惯食奶类或鱼肉者,可多吃大豆制品及菌菇类,以弥补动物蛋白的不足。胆囊切除后原则上不宜摄入过高的脂肪与胆固醇,但也不必过分限制脂肪,因为肠道中一定量的脂肪,是刺激胆汁分泌及扩展胆总管容积和保持胆道流畅所必需的。此外,多吃高纤维素与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也十分有益。

3​胆囊切除术介绍

  胆囊切除术分顺行性(由胆囊管开始)切除和逆行性(由胆囊底部开始)切除两种。顺行性胆囊切除,出血较少,手术简便,应优先采用。但在炎症严重,胆囊与周围器官紧密粘连,不易显露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时,则以采用逆行性切除法为宜。有时则需两者结合进行。

  胆囊位于腹部的右侧,肝脏的下面。胆囊储存和浓缩肝脏产生的胆汁,并把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帮助脂肪消化。胆汁从胆囊经胆囊管及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内。

  指征

  1、胆总管触到结石;

  2、曾有梗阻性黄疸史;

  3、胆总管显著扩张;

  4、术中造影显示胆管有结石。

  用途

  胆囊手术用于治疗胆囊疾病,主要是胆石症。

  胆囊管阻塞,导致严重的腹部疼痛——胆绞痛。

  感染和胆囊发炎——胆囊炎。

  妨碍胆汁流向十二指肠——胆汁阻塞。

  以上各种情况,都需要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今天,大部分的胆囊手术都继承了腹腔镜外科的技术,使用包括摄像机在内的精巧器械,通过腹部细小的穿刺口进入腹腔进行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单便捷。

  腹腔镜摄像机从肚脐附近插入腹腔,其它器械通过另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穿刺口进入腹腔。

  找到胆囊后,切断血管和胆管,就可以把胆囊取出来。

  如果胆囊严重感染、发炎,或有巨型的胆石,则要开腹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切口就在右腹部、肋弓下。

  术中推开肝脏暴露胆囊,切断连接肝脏与胆囊的血管和胆管,取出胆囊,并检查胆总管是否被石头阻塞。

  如果合并有感染,则需要留置一条小的管道引流数天。

  大部分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术后当天就可以回家,可以正常饮食和活动。

  而进行了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病人术后则要留院5-7天,一周后才能正常饮食,4-6周后才能正常活动。

  在对胆囊切除术认识后,选择胆囊切除术的时候,需要积极配合,而且要注意的是,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时候,患者不能有紧张情绪,身体要进行放松,这样对手术治疗不会有任何影响的,这点患者和家属都是要注意的。

4胆囊穴位的准确位置

  类属:中医腧穴。

  类别:经外奇穴。

  定位取穴: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胆经阳陵泉穴直下1~2寸;压痛取穴。

  局部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长伸肌处;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腓浅神经,深神经和胫前动、静脉。

  功效:利胆通络。

  主治病症: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绞痛等胆道疾病;腰腿痛,下肢痿痹;胸胁痛,慢性胃炎;口眼歪斜。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胆囊穴的临床应用

  治急性胆囊炎∶独取胆囊穴。

  治胆石症胆绞痛∶胆囊穴,内庭,公孙,三阴交。

  治胆道蛔虫症∶胆囊穴透阳陵泉,迎香透四白,巨阙,内关,合谷。

  治慢性胃窦炎∶胆囊穴,足三里。

  治肩周炎∶胆囊穴,肩禺(骨旁)。

5胆囊疾病患者如何安排饮食

  一、满足病人总热量的需要。

  供给充足的液体 ,以稀释胆汁及帮助代谢废物的排出。少食多餐 ,每日 4-5次。应采用蒸、煮、炖、熬等方法使食物糜烂易消化。忌用油、煎、炒的油腻食物 ,切忌暴饮暴食 ,禁用酒类。还有蛋白质按正常需要供给。

  二、限制高脂肪饮食。

  这是因为胆汁经过肝脏分泌 ,经过胆道到肠道 ,胆汁中含有帮助消化脂肪的必不可少的胆盐。如患胆囊炎会因胆汁受阻 ,使胆道内胆盐大大减少 ,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因此要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饮食 ,如猪油、肥肉、动物的肝、脑等内脏、蛋黄等。低脂肪饮食要求每日食油量不超过 25克 ,最好采用植物油 ,具有利胆作用。

  三、忌用刺激性食品及粗纤维的食物。

  如加糖牛奶、萝卜、洋葱、辣、大葱、大蒜等。因这些食物能促进胆囊收缩素产生 ,引起胆囊收缩 ,使胆道括约肌不能松弛 ,而影响胆汁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