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普外科

蕺菜的功效和作用

腥臭草本植物,有异味。叶片心形,托叶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在枝顶端与叶互生,花小,两性,总苞片白色,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子房上位。蒴果卵圆形,花果期5~10月。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蕺菜的功效和作用 蕺菜的介绍 蕺菜的形态 蕺菜的别名 蕺菜的种植

1蕺菜的功效和作用

  1、蕺菜在园林中的作用

  蕺菜是一种十分茂盛的植物,它生长期间长势旺盛,是一些园林景区中的地被植物,多丛植在景区国的水边或者潮湿的密林中,有绿化环境中的同时也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蕺菜药用功效

  蕺菜可以全株入药,清热、解毒和利水是它最重药的功效,平时多用于人类肠炎,肾炎以及水肿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另外它对中耳炎和女性乳腺炎也很好的治疗效果,平时可以直接用蕺菜泡水喝,也能起到清热去火的作用。

  3、蕺菜的食用功效

  蕺菜是一种可以供人食食用的野生菜品,在春天时可以采集它的嫩茎,制成凉拌菜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采集以后清洗干净,然后再用开水焯烫一下,加入食用醋、蒜泥和盐以及香油和味精等调味料调匀就可以。蕺菜中有大量的纤维,还有多种维生素的微量元素,能补充身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

2蕺菜的介绍

  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折耳根(名医别录)、鱼腥草(本草纲目)、狗贴耳(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侧耳根(四川、云南、贵州)。腥臭草本植物,有异味。叶片心形,托叶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在枝顶端与叶互生,花小,两性,总苞片白色,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子房上位。蒴果卵圆形,花果期5~10月。

  阴性植物,怕强光,喜温暖潮湿环境,较耐寒,-15℃可越冬,忌干旱,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生长最好。农田常见杂草,生果园、茶园、路埂等。产区: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以及日本、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全株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之效,治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及乳腺炎、中耳炎等。嫩根茎可食,中国西南地区人民常作蔬菜或调味品。

3蕺菜的形态

  生于沟边、溪边或林下湿地上。[1]

  蕺菜对温度适应范围广,地下茎越冬,-5~0℃时地下茎一般不会冻死,气温在12℃时地下茎生长并可出苗,生长前期要求16~20℃,地下茎成熟期要求20~25℃。蕺菜植物喜湿耐涝,要求土壤潮湿,田间持水量为75%~80%。土壤微酸pH6.5~7。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砂壤土、砂土为好,但黏性土也能生长。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施磷钾肥,在有机肥充足的条件下,地下茎生长粗壮。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弱光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发育。

4蕺菜的别名

  岑草(《吴越春秋》),蕺(《别录》),葅菜(《唐本草》),蕺菜(孟诜),紫背鱼腥草(《履巉岩本草》),紫蕺(《救急易方》),葅子(《纲目,),臭猪巢(《医林纂要》),侧耳根(《遵义府志》),猪鼻孔(《天宝本草》),九节莲(《岭南采药录》),重药(《现代实用中药》),狗贴耳(《广州植物志》),肺形草(《贵州民间方药集》),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福建民间草药》),秋打尾(《浙江中药手册》),狗子耳、臭草、野花麦(《江西民间草药》),臭菜(《中药志》),热草(《滇南本草》整理本),臭质草(《浙江民间草药》),臭腥草(《泉州本草》),臭牡丹、臭灵丹、辣子草、奶头草(《湖南药物志》),草摄、红桔朝、臭蕺(《闽东本草》)。

5蕺菜的种植

  栽培种茎

  鱼腥草为多年生宿根植物,虽有种子可供繁殖,但人工栽培大多利用老熟地下根茎为繁殖材料。

  第一年栽培可以直接从野生鱼腥草上获得种茎,次年可以从丰产田中采种。

  种茎应选用粗壮肥大,节间长、无病虫害的老茎。

  在冬季茎叶枯黄时挖掘和选择,将入选的种茎埋入地下自然过冬,次年春季发芽前,将种茎剪成4~6厘米长的小段,每段需有2~3个节,在夏季高温干旱时,必须有3个节,以保证发芽。

  生根良好。如果种茎数量充裕,种茎段可稍长,为15~20厘米。

  扦插育苗

  首先,在播种前应深耕土壤,深度在26厘米左右。

  深耕后耙碎土块整平上面,剔除草根。

  按170~200厘米宽作畦,易积水地块或多雨季节,应作深沟高畦;排水良好不渍水的地块,可作平畦,以便保持土壤湿润。

  然后,在整理好的畦面上横向开播种沟,以沟深8~10厘米,宽13~15厘米为宜,行距25~30厘米。

  开沟后施入底肥,每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厩肥3000~5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和硫酸钾15~20千克(或草木灰100千克),厩肥一定要充分腐熟,否则厩肥发酵会烧死种茎。

  顺着沟的两侧摆放种茎,每隔7~10厘米摆放一条,播种后覆土、浇水。如地块含水量低,或播种时气候干旱,应先浇足底水后播种。

  由于鱼腥草栽培地湿润,营养丰富,杂草容易滋生,插苗后宜喷洒化学除草剂。

  肥水管理

  鱼腥草喜湿润土壤,怕干旱,扦插后3~4天应补浇一次水,以促进种茎发芽。

  高温干旱季节尤其要保证土壤水分充足,出苗后应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应经常保持最大持水量的75%~80%,灌溉以喷灌、沟灌为好,切不可漫灌,以免土壤板结。

  幼苗高达3厘米时即应追肥,每15天浇施一次稀薄人粪尿。

  在初夏茎叶生长旺盛时,可在行间泼浇50%腐熟人粪尿,15天一次,施用量每667平方米1500~2000千克,最后一次追肥时增加10千克尿素,使植株在干旱来临前封行,既遮荫保湿,又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地下茎生长,封行后一般不行土壤追肥,但可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每7天一次,共2~3次。

  病虫害防治

  一般来说,刚栽培的野生蔬菜抗病能力强,但鱼腥草人工栽培后,其营养条件得以改善,植株生长旺盛,纤维减少,糖分增加,柔嫩多汁,抗病能力大大降低。

  目前已经发现鱼腥草有少量病虫危害。

  病害以白绢病、紫斑病为主,叶斑病、根瘤病也有发生,虫害主要是蛴螬。

  (1)白绢病 主要为害地下茎,病部初期呈褐色斑块,表面遍生白色绢丝状菌丝,逐渐软腐。后期病部表面及附近土壤中发生大量菌核,病株茎叶迅速凋萎,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措施主要是:

  注意排水,增施磷钾肥,加强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及时挖除病株,并且每667平方米用五氯硝基苯0.5千克拌细土15千克撒在病穴内,进行土壤消毒。

  对轻病株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 2.5%粉锈宁1000倍稀释液(共喷2~3次),或用50%托市津600~800倍液灌根,或用50%退菌特250~300倍液浇灌土壤。

  (2)根瘤病 从根尖开始发病,初生褐色不规则形小斑点,后变黑色,病斑逐渐扩大,最后根系腐败枯死,叶片卷缩。

  防治法:

  注意排水,烧毁病株,实行轮作。

  播种时,种茎用1:1:100的波尔多液浸泡10分钟或用20%石灰水浸泡1小时,进行消毒。

  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五氯硝基苯0.5千克拌细土15千克,撒在根部周围或用50%托市津1千克加水500千克灌根。

  (3)紫斑病 一般为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圆形、淡紫色、稍凹陷,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黑霉,并有明显的同心轮纹,以后小病斑连成不规则大斑,造成叶片干枯死亡。

  防治法:

  发病地进行秋季深耕,把表土翻入深层。不连作。仔细搜集病株加以烧毁。

  发病初期,喷洒1:1:160的波尔多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2~3次。

  (4)叶斑病 生长中、后期经常大量发生,为害叶片。

  发病时,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或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色,中间灰白色,上生浅灰色霉。

  严重时,几个病斑融合在一起,病斑中心有时穿孔,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

  防治法:

  实行轮作,最好水旱轮作。播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种茎24小时,进行消毒。

  发病时,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400~600倍液喷雾。

  另外,防治蛴螬、黄蚂蚁,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灌根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