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络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成熟果实的维管束。又名天萝筋(《脉因证治》),丝瓜网(《医林纂要·药性》),丝瓜壳(《分类草药性》),瓜络、絮瓜瓤(《广州植物志》),天罗线(《药材资料汇编》),丝瓜筋(《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丝瓜瓤(《河北药材》),千层楼(《湖南药物志》),丝瓜布(《四川常用中草药》)。原植物粤丝瓜又名:棱角丝瓜。有通经活络,解毒消肿的功效。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丝瓜络的功效
【通用名称】丝瓜络
【其他名称】丝瓜络 (《本草再新》)
【异名】丝瓜网(《医林纂要》),丝瓜壳(《分类草药性》),瓜络、絮瓜瓤(《广州植物志》),天罗线(《药材资料汇编》),丝瓜筋(《江苏植药志》),丝瓜瓤(《河北药材》),千层楼(《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老热果实的网状纤维或粤丝瓜的枯老果实。植物形态详"丝瓜"条。
【采集】秋季采取枯老的果实,搓去外皮及果肉,或用水浸泡至果皮和果肉腐烂,取出洗净。除去种子,晒干,称"丝瓜络"。广东粤丝瓜采取后不去皮、子,称为"丝瓜布"。
【药材】①丝瓜络 呈长圆筒形或长棱形,略弯曲,两端较细。长约25~60厘米,中间直径约6~8厘米。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全体系由多层丝状纤维交织而成的网状物。体轻,质坚韧,不能折断。横切面可见子房3室,形成3个大空洞,内有少数残留的黑色种子。气无,味淡,以筋细、质韧。洁白、无皮者为佳。 全国各地均产,以浙江、江苏所产者质量为好。 ②丝瓜布 外形呈长圆筒形,一端具坚韧的果柄,果皮灰黄色,上有10条纵向棱线,果皮质脆。其余均与丝瓜络相似。 主产广东。
【化学成分】丝瓜络含木聚糖及纤维素,可能还含甘露聚糖、半乳聚糖及木质素等
【炮制】丝瓜络:洗净晒干,切段。炒丝瓜络:取切成小段的丝瓜络,用缺皮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丝瓜络炭:取切成小段的丝瓜络,盛锅内(装满为度),上覆同样大小的锅一只,两锅结合处以黄泥封严,然后用微火烧煅约4~5小时停火(一般用白纸贴在上面锅底上,纸呈焦黄色时为煅透),侯冷取出。
【性味】甘,平。 ①《本草便读》:"味甘,性寒。"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丝瓜络的功效与作用
通经活络,清热化痰。治胸胁疼痛,腹痛,腰痛,睾丸肿痛,肺热痰咳,妇女经闭,乳汁不通,痈肿,痔漏。炭:能止血。治便血、血崩。 ①《医林纂要》:"凉血渗血,通经络,托痘毒。" ②《本草再新》:"通经络,和血脉,化痰顺气。" ③《分类草药性》:"治乳肿疼痛,火煅存性冲酒服。研末调香油涂汤火伤。" ④《现代实用中药》:"通乳汁,发痘疮。治痈疽不敛。作黑烧内服,治肠出血,赤痢,子宫出血,睾丸炎肿,痔疮流血等。" ⑤《陆川本草》:"凉血解毒,利水去湿。治肺热痪咳,热病谵妄,心热烦躁,手足抽搐。"
丝瓜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
丝瓜络的炮制
丝瓜络:洗净晒干,切段。炒丝瓜络:取切成小段的丝瓜络,用缺皮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丝瓜络炭:取切成小段的丝瓜络,盛锅内(装满为度),上覆同样大小的锅一只,两锅结合处以黄泥封严,然后用微火烧煅约4~5小时停火(一般用白纸贴在上面锅底上,纸呈焦黄色时为煅透),侯冷取出。
丝瓜络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少用丝瓜络。
2丝瓜络的简介
本品为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成熟果实的维管束。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果皮变黄、内部干枯时采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净,晒干,除去种子。
丝瓜当中的皂甙类物质、丝瓜苦味质、黏液质、木胶、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扰素等特殊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所含防止皮肤老化的维生素b1,增白皮肤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保护皮肤、消除斑块,使皮肤洁白、细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丝瓜汁有“美人水”之称。
丝瓜络全体由维管束纵横交错而成,多为长圆形,两端稍细,直径5至10厘米,长短不一,表面黄白色,粗糙,有时可见残存果皮及果肉,体轻,质韧,富弹性,横断面有3个空腔,偶见残留的黑色种子。气微,味淡。以个大、完整、洁净、质韧、色淡黄白、无种子者为佳。
3丝瓜络的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粗糙,有棱沟,有微柔毛。茎须粗壮,通常2-4枝。叶互生;叶柄粗糙,长10-12cm,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均为10-12cm,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中间较长,长8-12cm,洗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有疣点,下面浅绿以,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花序梗粗壮,长12-14cm,花梗长2cm;花萼筒钟形,被短柔毛;花冠黄色,幅状,开后直径5-9cm,裂片5,长圆形,长0.8-1.3cm,宽0.4-0.7cm,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外面具3-5条突起的脉,雄蕊5,稀3,花丝6-8mm,花初开放时稍靠合,最后完全分离;雌花单生,花梗长2-10cm;花被与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3,膨大。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cm,直径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成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有网状纤维,由先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毋狭翼状。
茎有5棱,光滑或棱上有粗毛;卷须通常3裂。叶片掌状5裂,裂片三角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锯齿,两面均光滑无毛。雄花的总状花序有梗,长10~15cm,花瓣分离,黄色或淡黄色,倒卵形,长约4cm;雌花的花梗长2~10cm;果实长圆柱形,长20~50cm,直或稍弯,下垂,无棱角,表面绿色,成熟时黄绿色至褐色,果肉内有强韧的纤维如网状。种子椭圆形,扁平,黑色,边缘有膜质狭翅。花果期8~10月。
4丝瓜络配伍应用
丝瓜络
第1步配海风藤,常可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胸胁疼痛,以及乳汁不通等症。
第2步配银花解毒消肿。银花味甘性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邪热,又可清解心胃之热毒,故为散热解毒之良药。二者相须为用,共奏解毒消肿之效。
方剂制剂
第1步治妇女血脉壅滞,乳汁不通方(《简便单方》) :丝瓜络用法:以之烧存性研末酒服。
第2步治痰多咳嗽方(《摄生众妙方》) :丝瓜络,用法,以之烧存性为末,枣肉为丸,温酒送服。
第3步胸胁疼痛:丝瓜络、白芍、延胡索各15克,橘络10克,郁金10克,薤白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4步关节痛:丝瓜络15克,忍冬藤20克,威灵仙12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14天。
第5步坐骨神经痛:丝瓜络15克,秦艽10克,羌活6克,红花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6步半身不遂:丝瓜络、怀牛膝各15克,桑枝、黄芪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7步痔漏:丝瓜络烧存性,雄黄为末,以猪胆汁、香油调和后敷患处,每晚一次。
第8步子宫脱垂:丝瓜络48克,炙黄芪25克。研末混匀,水泛为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用白酒送服,7天为一疗程。
第9步乳腺炎:丝瓜络50克,蒲公英25克,研末,用醋调匀后敷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两次。
第10步咳嗽痰多:丝瓜络、橘络、桔梗各15克。研末混匀,蜂蜜为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
第11步治湿疹:丝瓜络60克。水煎,熏洗患处。(《山东中草药手册》)
第12步治水肿,腹水:丝瓜络60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第13步治经事不行:丝瓜络(煅,研),每15克,酒下。(《(鱼孚)溪单方选》)
第14步治乳少不通:丝瓜络30克,无花果60克。炖猪蹄或猪肉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第15步治小肠气痛,绕脐冲心:丝瓜络,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本草用法研究》)
第16步治尿道炎:丝瓜络水煎,加蜜少许内服。
第17步治慢性腰痛:丝瓜络切碎,焙成焦黄,研末,每日1个,分2次服,加黄酒少许冲服。
5丝瓜的副作用
【毒性】
齐墩果叶酸po120mg/kg未见明显的毒性及副的反应。动物ig临床剂量的100倍,连服10天,镜检,脑、心、肝等11种器官未见明显损害,表明毒性低,使用安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米调敷。
第1步凡肝郁气滞,经络不畅,症见胸胁胀满疼痛者,可与瓜萎、郁金、枳壳、延胡索等配五,以增宽胸理气之功。
第2步凡肺经热盛,症见咳嗽多痰者,可与全瓜蒌、桑白皮、贝母、前胡配伍,以增清肺化痰之功。
第3步凡水液内停而致水肿、腹水者,可与茯苓、泽泻、冬瓜皮、薏苡仁配伍,以增利水渗湿之功。
第4步本品炒炭又能止血,常配棕榈炭以治便血、崩漏。
宜忌配伍
寒嗽、寒痰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