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药品 >西药

乙脑疫苗的接种程序主要有哪些

乙脑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乙型脑炎是一种传染性质的疾病,对于人体会造成巨大的危害,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高烧发热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做好乙脑疫苗的接种,做好疾病的预防。那么,乙脑疫苗的接种程序主要有哪些?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乙脑疫苗有必要打吗 乙脑疫苗的接种程序主要有哪些 乙脑的症状 乙脑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乙脑如何鉴别诊断

1乙脑疫苗有必要打吗

  现在医学的进步令我们在对付疾病上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我们都是有病再治疗疾病,而我们现在都是用来预防疾病的,因为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容易得多。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家畜、家禽和鸟类)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嗜神经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人后感染所致。乙脑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为6~16天。被叮咬的人大多数不发病,呈隐性感染,只有极少数人发病,发病率一般在2~10/10万,病死率较高(5%~50%),约有1/3的幸存者愈后留下终生的神经精神障碍。由于疫苗的大量接种和人群的隐性感染,使得儿童成为该病的主要侵害对象。

  中国是世界上乙脑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至今全国每年乙脑发病人效占全世界当年总发病人数的肌%以上。1950年以来,先后暴发3次大的乙脑流行(l957、1966和1971年),每次流行均持续3~4年。自1971年以来,全国除部分地区发生暴发流行外,大部分省区的乙脑发病率一直处在较低水平(<5/10万)。

  乙脑在中国的流行有三个显著的特点:①严格的季节性,主要限于夏秋季(6~10月),流行高峰在8~9月,南方和北方地区可相差10天左右。②病例呈高度散发。③分布范围广,除西藏、青海、新疆三省区为非流行区外,其它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近十几年来,由于气温、降雨量及南部沿海地区登革热的流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乙脑疫区有明显的北移趋势。

  经多年研究证实,三带喙库蚊为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猪为主要扩散宿主,人、马等哺乳动物和鸟类也可作为宿主。乙型脑炎病毒感染马和猪后可引起马脑炎和猪流产。

  做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乙脑的流行强度取决于主要传播媒介的密度、主要扩散宿主的数量和人群的易感性。这些因素均因自然界诸多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在乙脑流行期和流行期前一个月内自然界环境因素的变化,特别是自然灾害(旱灾、洪涝灾害、地震等)的发生对乙脑的流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乙脑疫苗的接种程序主要有哪些

  乙脑灭活疫苗注射时间:国家免疫程序规定基础免疫共注射两针,出生后满6月龄的宝宝开始接种第一针,7-10天后接种第二针,1岁半至2岁龄(18月龄至24月龄)及4岁时各加强免疫一针,6岁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对于流行地区的宝宝,应对于6岁以下乙脑免疫史不详或未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的宝宝进行应急接种。国内还使用减毒活疫苗:1岁龄时接种第1针,2岁龄时加强免疫一针,7岁龄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发热、急性疾病及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和既往对抗生素有过敏史者以及对过敏性体质的人均不可注射。

  乙脑灭活疫苗的保护率为60%~90%。乙脑减毒活疫苗一次注射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80%以上,第二年加强后可达90%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接种乙脑疫苗的时候最好是在疾病流行季节前一个月完成,很少的儿童会出现过敏的反应,这是很正常的,可以自行缓解,如果症状比较危及,需要及时的就诊。

3乙脑的症状

  1、乙脑症状之体温持续上升

  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见于3~8日。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类(尤其是脑干病变)、缺氧、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和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体检可发现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消失或瞳孔散大,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氏征等可呈阳性。

  2、乙脑症状之痴呆

  恢复期: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患者仍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患者也可有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后遗症期:少数重症患者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癫痫等,如予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

  3、乙脑症状之精神倦怠

  初期: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起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嗜睡等表现。重症患者有昏迷、抽搐、吞咽困难、呛咳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体征有脑膜刺激征、浅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强直性瘫痪和阳性病反射等。脑脊液呈无色透明,压力仅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在50~500/mm,个别可高达1000/mm以上。病初2~3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则单核细胞增多。糖正常或偏高,蛋白质常轻度增高,氯化物正常。病初1~3天内,脑脊液检查在少数病例可呈阴性。

4乙脑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在(10~20)×109/L左右,个别可达40×109/L,这与大多数病毒感染不同,白细胞分类中可见中性粒细胞高达80%以上,并有核左移,2~5天后淋巴细胞可占优势,部分患者血象始终正常。

  2.血清学检查

  (1)特异性IgM抗体测定

  (2)血凝抑制试验

  (3)补体结合试验

  (4)中和试验

  (5)其他血清学方法

  (6)乙脑病毒抗原测定

  3.脑脊液检查

  (1)脑脊液常规检查

  (2)乙脑抗原测定

  (3)特异性抗体测定

  4.病毒分离 乙脑病毒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疾病的初期取血液及脑脊液分离病毒,其阳性率很低,在病初早期死亡者的脑组织中可分离出乙脑病毒。

  5.血气分析 对重症患者可作血气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呼吸功能衰竭及酸碱代谢平衡紊乱等病理生理变化,近年来,国内对部分乙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测定,发现多以呼吸性酸中毒为主,其次为呼吸性碱中毒。

  6、CT、MRI检查

  乙脑的CT、MRI特征性表现为双侧丘脑对称性分布的病变。

  7、微生物学检查

  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液或脑脊液,采用ELISA捕捉法检测是否含有JEV特异性IgM。本法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均较好,一般4个小时内即可报告结果,可用于乙脑的快速(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查看详情>>

5乙脑如何鉴别诊断

  1.中毒性菌痢 因乙脑发生在夏秋季,且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故需与该季节发病较多的中毒性菌痢鉴别,后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于发病24h内出现高热,惊厥,昏迷,休克甚至呼吸衰竭,此时临床上尚未出现腹泻及脓血便等肠道症状,易与乙脑相混淆,但乙脑患者一般无上述迅猛发生的凶险症状,而中毒性菌痢一般不出现脑膜刺激征,必要时可用生理盐水灌肠,如获得脓血样便可作镜检和细菌培养以确诊,特殊情况下可进行脑脊液检查,中毒性菌痢脑脊液多无变化。

  2.化脓性脑膜炎 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与乙脑相似,但化脓性脑膜炎中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多见于冬春季,大多有皮肤黏膜瘀点,脑脊液混浊,其中白细胞增多达数千至数万,中性粒细胞多在90%以上,糖量减低,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脑脊液涂片及培养可获得致病菌,乙脑有时尚需与其他早期化脓性脑膜炎及不彻底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鉴别,需参考发病季节,年龄,原发感染部位,并根据病情发展多次复查脑脊液,进行血及脑脊液培养,并结合临床进行鉴别诊断。

  3.结核性脑膜炎 无季节性,多有结核病史或结核病接触史,婴幼儿多无卡介苗接种史,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脑膜刺激征较显着,而脑症状如意识障碍等较轻,且出现较晚,脑脊液外观毛玻璃样,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含量减低,蛋白质含量增加,薄膜涂片时常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必要时作X线胸片检查,眼底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以鉴别之。

  4.脑型疟疾 不规则发热,肝脾多肿大,血中可找到恶性疟原虫,脑脊液检查基本正常。

  5.其他 乙脑患者还应与其他发热及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相鉴别,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管栓塞,脑血管畸形等。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