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缘新对虾的形态特征与刀额新对虾相似,不同的是其腹部游泳肢鲜红色、雄性交接器为“Y”形,雌性交接器为“C”形,中央板呈台状。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清蒸基围虾的做法有哪些
基围虾冲洗干净,剪去虾须,在背上剖一刀,拉出肠汤。
把基围虾摆放在特殊锅内,撒上细盐略腌。
加入白酒、少量生抽、少量白糖,摆上生姜片
盖上锅的盖子(要仔细些,盖密封),而且它是圆锥形的锅非常密封,上去的水蒸汽会沿着盖壁回流下来,因此不需要加水,非常原汁原味。放入微波炉,高火加热三分钟(其实在二分钟的时候已经开始飘出淡淡的香味了)
微波做菜的时间要根据各家的微波炉的功率而定。一般香味飘出再加热一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关火后,虚焖二三分钟,打开盖子,基围虾生的时候我把它们放得整整齐齐的,可是等做好的时候它们会弯曲起来(越活越新鲜的弯曲得就会更厉害),那么你再用筷子稍稍把它们整理一下就会很漂亮。再撒上香菜即可!
2基围虾的内部构造
骨骼系统
由头胸甲和体节甲壳组成。
肌肉系统
肌肉发达,多为横纹肌,分布于头胸部和腹部,腹部肌肉最为发达
消化系统
位于两大颚之间,食道呈短管状,膨大的部分为胃。胃分为前后两部,前部较大呈囊状,避薄,称贲门胃或前胃;后胃较小,在贲门胃之后,称幽门胃,胃避较厚。贲门胃避上有几丁质齿,形成胃磨,能磨碎食物,然后送入幽门胃。幽门胃内前端有无数刚毛交织如筛,可过滤食物以免大块食物进入幽门胃。幽门胃后接一条管状的肠子,自胸部末端向腹部背面延伸。肠分为两部,即中肠和后肠。后肠或称直肠,位于第六腹节内,开口于尾节的腹面,即肛门。中肠前端两侧有1对大的消化腺,称中肠腺或肝胰脏。肝胰脏由小管及分泌盲管组成,呈块状,分泌消化酶,消化淀粉、蛋白质及脂肪等营养物质。中肠与中肠腺之间有管相通。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为开放式。心脏为扁平囊状物,位于胸部背面后端的围心腔内。心脏的跳动可从甲壳外清晰地看到。心脏上有3对心孔,2对位于心脏背面,1对位于心脏的腹侧面。心孔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主要动脉有眼动脉1条,触角动脉2条,肝动脉2条,腹上动脉1条,胸动脉1条,腹胸动脉1条,腹下动脉1条。由心脏压迫的血液经动脉及其分支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组织中去。对虾的血液无色,血浆内含血蓝素,可携带氧气到组织中去。血液进入组织后,由组织间的空隙——血窦,汇集流入胸血窦,然后进入鳃,经气体交换后,新鲜的血液经出鳃血管流回围心窦,再经心孔进入心脏。
呼吸系统
呼吸器官是鳃,位于胸部两侧的鳃腔内。鳃由于其着生倍位不同可分为胸鳃、节鳃、足鳃及肢鳃。鳃为枝状物,每个鳃上具有1个鳃轴及许多分枝的鳃丝。鳃轴内有入鳃血管及出鳃血管,两种血管都有细血管通入鳃丝。鳃丝内具有分枝很细的血管,构成血管网。第二小颚的外肢(颚舟片)不停地摆动,使水流入鳃腔与鳃丝接触,通过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为链状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食道前方的脑、食道侧神经节、食道下神经节及纵贯全身的腹神经索。脑神经节位于两眼基部之后方,由3对神经节愈合而成。由脑引出5对神经,即视神经、第一触角神经、第二触角神经、皮肤神经、围食道神经。视神经由脑前侧引出通入眼柄,其末端为终髓,终髓周围分布着多个细胞群,具有内分泌作用,称X器官。第一触角神经由脑的前腹面引出,各分为2支,一支到触角,另一支到平衡囊。第二触角神经由脑的后侧缘引出,进入第二触角。皮肤神经由脑后侧角引出,分布于头部皮肤。围食道神经由脑的后侧引出,与食道下神经节相连。食道下神经节位于食道的下方胸部腹避上,由它引出5对神经,通至大颚、第一小颚、第二小颚、第一颚足和第二颚足。
在围食道神经节的中后部各有一食道神经节,由此引出2对胃神经,胃神经在胃磨前方膨大为胃神经节,而后分为两支分布于胃磨肌肉和胃壁。
与食道下神经节相连的为腹神经索,它由两支神经合并构成,沿身体腹面中线向后延伸,直到腹部第六节炎止。相当于胸部和腹部的每一体节处,均有1对神经节,各神经节发出神经通至相对应的附肢和肌肉上。第一对神经节发出的神经通至第三颚足,以后依次类推,第五对神经节是由2对愈合而成,发出2对神经,分而到第四、第五步足上。
3基围虾的饲养管理
1.投饵:虾苗下塘后一个月时主要摄食稻田中浮游生物,一个月后生长到2~3cm,投喂细微人工配合颗粒饵料(对虾饵料)为主,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5~6%;如水温达到24~30℃时,基围虾摄食旺盛,日投饵料增加到8~10%。每天投3~4次,傍晚一次饵料多投占全天的40%,有条件的地方从外部废坑或稻田捞取浮游生物和野杂鱼做辅助饲料。每次投饵以虾2~3小时吃光为宜。
2.水位控制和水质管理:虾苗早期饲养水位保持在5cm左右,以后随着稻苗的生长水位逐渐加深。中期水位不得低于10cm。水质清新、肥度适中,养虾沟透明度在35―40cm之间,水色为淡绿色为好。每隔20一25天施生石灰一次,每亩7.5―10kg。
水质清新和理化因子相对稳定是基围虾蜕皮生长的重要保证,对虾与鱼类相比,水质条件要求高于鱼类,它们对水质污染反应较敏感。已知每升水溶氧在8―9mg时,可促进基围虾脱皮生长,而低于3―4mg时,则不利于生长。基围虾适宜pH值在7―9之间,低于7以下时,不利于蜕皮变态。在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稻田的1/2,特别在雨季里日交换水量要达1/3以上,严防缺氧。
3.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整个养殖期间定期泼洒生石灰5次,每次用量10―15ppm,以杀灭病菌和驱除敌害。同时,还需及时补充钙质有利于虾蜕皮生长。
4.做好记录:从放苗到捕捞建立档案记录,管理制度。每天对气温、水温、换水和注水及虾生长速度,摄食情况等搞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基围虾有什么功效
1. 吃基围虾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基围虾的营养价值极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性功能,补肾壮阳,抗早衰,可医治肾虚阳痿、畏寒、体倦、腰膝酸痛等病症。
2. 吃基围虾能通乳汁。妇女产后乳汁少或无乳汁,鲜基围虾肉500克,研碎,黄酒热服,每日3次,连服几日,可起催乳作用。
3. 吃基围虾缓解神经衰弱。基围虾有镇静作用,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症。海基围虾是可以为大脑提供营养的美味食品。海基围虾中含有三种重要的脂肪酸,能使人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
4. 吃基围虾有利于病后恢复。基围虾营养丰富,且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
5. 吃基围虾预防动脉硬化。基围虾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
5基围虾和草虾有什么区别
基围虾体淡棕色,额角上缘6~9齿,下缘无齿。无中央沟,第一触角上鞭约为头胸甲长的1/2,腹部第1~6节背面具纵脊,尾节无侧刺。第一对步足具座节刺,末对步足不具外肢。近缘新对虾的形态特征与刀额新对虾相似,不同的是其腹部游泳肢鲜红色。雄性交接器为“Y”形,雌性交接器为“c”形,中央板呈台状。
草虾,学名斑节对虾,又称黑壳虾,软甲纲,对虾科。额角齿式为7-8/2-3。头胸甲具触角刺、肝刺及胃上齿,无额胃脊,肝脊明显而平直。额角侧沟短,向后超不过头胸甲中部。第五步足无外肢。体由暗绿、深棕和浅黄横斑相间排列,构成腹部鲜艳的斑纹。
生命力强,肉味鲜美,个体大,是对虾属中最大的一种,最大的雌虾长达33cm,体重超过500g。杂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