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口吃

儿童口吃的预防应该怎么做呢

在语言方面很有天赋的孩子,不仅讲话很优美,而且很流利,相反,也有一些孩子,因为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有不同程度的口吃,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如果有口吃,家长其实应该早期发现,早期对儿童进行治疗,以免影响到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儿童口吃的治疗应该怎样做呢?相信很多家长都非常疑惑,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详细的介绍。

目录 儿童口吃的原因 儿童口吃的预防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口吃会影响智力发育吗 口吃与说话结巴的区别 口吃的临床表现

1儿童口吃的原因

  造成儿童口吃的原因

  很多人在儿童阶段其实就已经有口吃了,但家长没有引起重视,导致成年之后,口吃严重,影响自信心,影响人际交往等,那么,儿童口吃的治疗应该怎样做呢?首先应该弄清楚儿童口吃的原因,才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其原因如下:

  1、神经系统弱化。儿童或婴幼儿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如胎儿期母体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躯体性疾病,或发育过程中患某些传染病使神经系统功能弱化,言语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2、基因遗传因素。口吃患者家族发病率可达36%~55%,故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为单基因遗传。也有人发现口吃患者及亲属中多见惯用左手,认为口吃与大脑优势侧有关。

  3、模仿导致口吃。有的学龄前儿童罹患口吃是因模仿所致。小孩子喜欢模仿,常常因为看到别人口吃感到有意思而加以模仿,从而感染上口吃。

  4、精神导致发病。儿童口吃往往发生在急迫性或迁延性精神创伤之后,因此有不少学说认为精神因素可能为口吃的重要发病原因。

  儿童口吃的危害

  1、引起心理障碍。口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患了口吃的儿童,如果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往往容易产生羞愧心理,引起心理障碍。

  2、影响社交能力。儿童容易陷入越说越说不清楚,越说越结巴的状况,影响正常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口吃的宝宝往往会受到讥讽和嘲笑,而使宝宝不愿说话。

  儿童口吃的治疗与预防

  1、培养良好习惯。安排好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很重要的。儿童日常的生活要有规律,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吃饭,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

  2、耐心正确教导。对于患口吃的儿童,父母、老师应耐心教导,告诉他怎样把话讲清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要强迫3~7岁的儿童牢记各种长篇故事或不适应他们语言能力的诗歌。

  3、音乐矫正口吃。有节奏的唱歌、朗诵对儿童语言训练有一定的帮助,儿童听了音乐后,因心情愉快分散说话时的注意力,不是仅关注讲话的动作,这样就能使儿童容易讲出自己要说的话。

  4、讲故事可改善。家长可让孩子叙述幼学校里的事情;与孩子对话,讲看的新书、电视剧。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老师要有耐心, 同时要求口吃的儿童也心平气和、不慌不忙。

  每次时间不要过长,时间长了容易使患口吃的儿童感到精神疲倦,一般20~30分钟即可。

  5、给予温暖帮助。父母或学校、幼儿园老师对患口吃的儿童要给予多方面的温暖和帮助, 周围的人也不要戏弄、嘲笑或故意模仿儿童的口吃。

  小孩口吃其他应注意

  1、说话不要急躁。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孩子讲话要缓慢,不要着急,尽量说一些短的话,并教会孩子说一些常用语,如:你吃饭了吗?等等。

  2、不被打击打倒。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结巴而打击他,否则孩子幼小的心灵是肯定受不了的。可以给予鼓励,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3、充满期待微笑。若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出现结巴的情况,首先不要着急,最起码不要看起来着急,要微笑充满期待的望着他,给予鼓励的眼神,让宝宝把话说完。

  如果宝宝急的哭了也不要训斥,而是应该给予安慰。

  4、医院检查治疗。如果宝宝口吃不清、结巴等,经过很多努力效果不大,建议去一下医院,检查一下舌头,看看有没有发育的异常,如舌系带过短等,需要相应的治疗。

2儿童口吃的预防应该怎么做呢

  1,语言表达能力与大脑的表达意愿不同步,这是大脑发育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都还不完善的结果,因而造成了孩子表达不流利,比如重复、停顿、拖音、卡壳等现象,因此这种情况会在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发展中很快消失。实际上大部分儿童口吃都是由这种原因造成的,是生理性的,不是病理性的,因此,家长发现孩子发生了口吃现象,不用太过着急。

  2,儿童生理性口吃的过程中,家长采取了不当的干预方法,使孩子的口吃现象加重,并渐渐转化为发展性口吃。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发生了口吃现象,往往会采取训斥等强制性干预方法,而实际上这种方法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对语言表达失去信心,并且对自身发生的口吃现象产生恐惧心理,而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越是害怕就会造成语言表达的不流利,长期下来,就会把生理性口吃转化成病理性的。因此家长面对孩子的口吃现象,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不仅不能训斥,还要把孩子的注意引导开,在孩子的放松的时候再积极带动孩子说话,平时也可以多带孩子进行阅读朗诵。

  3,儿童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身边有口吃患者可能会给的孩子造成不良的语言环境,导致孩子学到不良的语言习惯,不良的语言习惯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掉,如果再加上家长施加的心理压力,更会加重口吃症状。

  虽说大部分儿童口吃可以不治自愈,但如果孩子出现口吃持续时间比较长、症状比较严重、已有了明显的心理负担或者语言环境中有口吃患者等情况,家长要向专业的语言矫正机构寻求指导和帮助,必要时应该及时矫正。

3孩子口吃会影响智力发育吗

  口吃的原因除了生理方面因素,还有外在因素,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多加注意。模仿别人口吃形成习惯,也可能是重大的精神创伤引起,还可能是患百日咳、流感、麻疹、猩红热或大脑创伤后,大脑皮质功能活动性减低,容易紧张过度导致口吃。

  有口吃的孩子,在于同学交流方面比较拘束,久而久而,会给孩子交流带来一定的影响。有口吃的儿童上学后,常常不能很好地回答老师提问,不能很好地与同学交谈,由此可能受到同学们的嘲笑,给患儿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小儿因讲话时怕被人嘲笑,情绪紧张口吃更严重,时间久了,小儿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变得孤独、自卑、情绪不稳、焦虑,重者食欲减退、失眠,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小儿的学习和社会交往。由于不能广泛地获取知识,就会间接地影响智力的发展。学龄前儿童,不良情绪本身就可能影响到大脑的正常发育,导致智力障碍。

  家长朋友们在了解过小孩口吃的原因后,一定要针对病因进行科学的治疗,同时父母要加倍关心小孩,千万不能嫌弃和训斥,让孩子精神放松,有话慢慢讲,先在家中练习,然后到人较多的地方练,不断地给予鼓励表扬。老师对有口吃的小孩应在课后个别提问,口吃好转后鼓励小儿在课堂上发言。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剂量溴剂、利眠宁等,减轻肌肉和呼吸紧张,增强训练效果。还可针刺内关、上廉泉、颊车等穴位,促进病情恢复。

4口吃与说话结巴的区别

  口吃与说话结巴的区别在哪?其实口吃就是结巴,只是不同区域表达的差异,就像马铃薯就是土豆一样,是同一个概念。

  口吃(俗称“结巴”、“磕巴”)是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言语频繁地与正常流利的人在频率和强度上不同、且非自愿的重复(语音,音节,单词或短语)、停顿、拖长打断。它也包括言语前的反常犹豫或停顿(被口吃者称为“语塞”)和某些语音的拖长(通常为元音)。口吃的许多表现不能被他人观察到;这包括对特定音素(通常为辅音)、字和词的恐惧,对特定情景的恐惧,焦虑,紧张,害羞和言语中“失控”的感觉。它牵涉到遗传、神经生理发育、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是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

  对于结巴或口吃的问题大人小孩都有,有的与口腔生理结构有关,有的是后天引起的。对于一些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结巴的人来书,树立信心是关键,说多说少不要紧。而且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矫正口吃的方法。口吃的矫正,虽然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是也诞生了许多有一定效果的矫正方法,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是发音法、呼吸法、森田疗法、突破法、药物治疗方法。

5口吃的临床表现

  当妈妈们发现宝宝有类似于口吃的症状时要及时的准确的判断宝宝到底是不是口吃。因此,了解口吃的临床表现对宝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口吃的患儿在语言上会有以下的几种特点。第一种常见的就是,口唇相踊加之舌及下颌等部位痉挛,发音很费力,从而多次重复第一个字。比如,“请、请、请、请喝茶”这种。第二种就是颜面肌、眼面肌、口唇肌痉挛,使一句话中的词语要出现多次的反复性重复。第三种,发音非常费力,突然有中途某个被阻的字,以后的话说不出来,需要更大的力气才能把这个字的音发出来。第四种就是会把音节拖长,由于呼吸的紊乱,肌肉的痉挛致使呼吸及咬字出现不能协调现象,导致字音要拖很长才能发出来。

  另外,口吃患者在口吃时常感到嘴唇乱抖,眼皮跳动等现象,还有发生头、手、足等各部分动作,如摇头、挥手、跺脚、摇摆身体等动作,这就是伴随动作,并不是患者本人的意思而做出的自主动作,是欲借此摆脱发音困难,这个动作可以养成习惯性。

  还有,很多有口吃的患者由于说话的原因会被很多人歧视或取笑。所以很多口吃患者大多都会存在自卑心理和逃避说话的心理。他们常常不敢暴露自己的口吃,明明是个结巴却装出不口吃的样子,很少说话。

疾病百科 | 儿童口吃

挂号科室:儿科

温馨提示:
父母或学校、幼儿园老师对患口吃的儿童要给予多方面的温暖和帮助, 周围的人也不要戏弄、嘲笑或故意模仿儿童的口吃。

口吃是语音节律障碍的一种,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字音重复或语流中断的语音节律障碍,当言语表达涩阴时常伴躯体抽搐样动作和面部异常的表情。口吃多发生于儿童,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或消失,少数可持续至成年。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儿童 常见症状:说话不流利、自卑、胆小[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矫正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