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忽高忽低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注意对原因进行分析了解,因为有的时候是肾炎或者是肾病患者没有注意对症治疗,症状缓解之后再引起的,有的可能是因为激素药物使用影响的。尿蛋白忽高忽低原因是什么?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目录
1蛋白尿的并发症
(1)蛋白尿的系膜毒性:
在肾衰模型中,可以观察到血清蛋白在肾小球系膜中的蓄积,这些大分子物质在系膜区的聚集可引起系膜细胞损伤、增生各系膜基质合成增加,从而产生肾小球硬化。蛋白尿肾病模型中,肾小球中有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载脂蛋白B以及载脂蛋白A沉积这些聚集最终也可导致肾小球硬化。
(2)蛋白尿对近曲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
发生蛋白尿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蛋白量增加,使溶酶体活性增加,提示蛋白引起溶酶体溢入小管细胞浆,随后的细胞损伤可刺激炎症和疤痕形成。
(3)蛋白尿引起的小管细胞生物学变化:
出现蛋白尿的许多肾脏病都存在着细胞过度增生,代表着一种非适应性反应,导致肾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蛋白质可直接调理小管细胞功能,改变其生长特性及其细胞因子和基质蛋白表型表达,可导致小管基底侧释放PDGF、FN和MCP-1,诱导纤维化过程。
(4)蛋白尿引起小管间质缺氧加重:
白尿重吸收各消化大量蛋白质需额外能量,可造成小管细胞缺氧, 以致引起小管细胞损伤。
2尿蛋白忽高忽低原因是什么
1、 其实这个问题几乎在所有的肾病患者间都是存在的,特别是以激素治疗的肾综患者尤为突出,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大家要知道尿蛋白产生的原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所以慢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典型的诊断标准之一就是尿常规检查时,蛋白尿和血尿同时出现异常,血尿、蛋白尿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2、而蛋白持续存在说明肾小球损伤一直存在,但是大夫,我吃激素蛋白转阴过呀,那时候是治好了吗?、No,少年,你太年轻了。肾病是由于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引起免疫炎症反应和缺血缺氧状态,导致肾细胞大量坏死或硬化,造成肾小球损伤。
3、其实激素对肾病的治疗作用并不大,更多的是在起抑制作用。而抑制免疫反应,也就是抗炎。所以,激素对于由炎症引起的肾损害,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肾病,激素就无能为力了。
4、并且,即使是炎症引起的肾病,激素的作用也并不长久,这是激素减量过程中常常复发的原因,因为激素并不能清除引起炎症的免疫复合物。更严重的是,利用激素强行抑制症状,会导致肾病“悄悄”发展,也就是所谓的“治着治着,就到了尿毒症期”。
5、尿蛋白的忽高忽低只能说明采用的治疗方法还不是很理想,慢性肾病成因很复杂,西药根本不可能治愈,单纯的某种中成药也不会符合每个人的病情。
3蛋白尿的检查
1.体格检查
注意水肿及浆膜腔积液情况,骨骼关节检查,贫血程度及心、肝、肾体征检查。
眼底检查,急性肾炎眼底正常或轻度血管痉挛,慢性肾炎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糖尿病肾病常常出现糖尿病眼底。
2.实验室检查
尿蛋白检查可分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定性检查
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定性检查只是筛选检查,不作为准确的尿蛋白含量指标。
2).尿蛋白定量检查
3).尿蛋白特殊检查
常用尿蛋白电泳检查,可分辨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4容易与蛋白尿混淆的疾病
1.水肿伴蛋白尿:水肿伴重度蛋白尿多为肾源性水肿。伴轻度蛋白尿除见于肾源性水肿外亦可见于心源性水肿。妊娠期水肿、蛋白尿多见于妊娠中毒症水肿。
2.妊娠蛋白尿:一般来说,正常尿液中蛋白质甚少,不超过7~10mg/24h,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在胎儿尿液中,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胎儿蛋白尿。 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
3.血尿伴蛋白尿:肾性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血尿伴蛋白尿。如果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或失治误治,病情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最终导致尿毒症。
4.低分子蛋白尿:低分子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管功能损伤,使经正常肾小球滤过的蛋白回吸收障碍所致。
查看详情>>5蛋白尿的饮食
1、限盐或禁盐。蛋白尿的出现往往说明了水肿的存在,对于蛋白尿、水肿的肾炎患者而言,在饮食中注意食盐的摄入量。如果水肿为高度水肿的话应禁盐饮食。
2、蛋白质摄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不宜食用豆制品。
3、出现高钾搞的患者们,在饮食中因注意少吃含有高钾的食物。宜吃白菜、豆腐、大葱等。
4、忌吃辛辣食品。
5、补充钙质。多食用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海带、芝麻酱以及新鲜的蔬菜。
6、微量元素的补充。蔬菜、水果以及谷类食品。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