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保健养生 >戒烟戒酒

慢性酒精中毒后遗症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喝酒的习惯,但喝酒一定要懂得节制,尤其是那些有酒精中毒的人更需要忌口了,因为出现酒精中毒的危害性较大,比如会伤害神经系统、肝脏、肾脏以及肠胃系统等等。慢性酒精中毒后遗症有哪些?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如何自我判断酒精中毒 慢性酒精中毒后遗症 关于酒精中毒的急救措施 酒精中毒有哪些症状 预防酒精中毒的措施

1如何自我判断酒精中毒

  1、饮酒后懒于工作,酒后怠工。

  2、因饮酒在家庭里引起风波。

  3、因饮酒招致声誉不好。

  4、饮酒之后,深感后悔。

  5、每天愿意在同一时间饮酒。

  6、如不饮酒,就不能入睡。

  7、翌晨又想饮酒。

  8、在外面虽然一个人也想饮酒。

  9、因饮酒而使经济陷于危机。

  10、因饮酒而不关心家中的事情。

  11、为了消除恐惧而饮酒。

  12、为了增加自信而饮酒。

  13、为了回避不安而饮酒。

  14、因饮酒而招致朋友的轻视。

  15、饮酒后工作能力明显下降。

  16、一饮酒就没有上进心。

  17、饮酒后完全失去记忆力。

  18、饮酒后易发生工作上的失误。

  19、饮酒后需要医生看病,甚至住院治疗。

2慢性酒精中毒后遗症

  1、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酒精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一系列症状。麻痹小脑导致走路不稳,醉酒步态;酒精抑制大脑和神经,易致精神恍惚、倦怠无力、幻听、幻视、记忆减退、智力下降。

  2、肝脏损害

  酒精通过肝脏分解解毒引起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而致酒精性肝硬化,或诱发肝癌等。

  3、肾脏损害

  饮酒后肾脏会将水直接输送到膀胱中而不回吸收,损失水分相当于摄入水分的四倍。还降低肾的功能并致毒素蓄积,引起尿少,甚至发生肾炎、肾结石、尿毒症等。

  4、胃肠的损害

  酒精进入胃,吸收后会囤积在胃壁上对胃持续伤害。如果一次大量饮酒可能引起急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或出血等。醉酒后通常会恶心呕吐,因胃内乙醇浓度较高引起幽门痉挛是原因之一。

  5、心血管系统损害

  饮酒者体内产生多余的谷氨酸盐,导致亢奋、发抖、焦虑及血压升高,继发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饮酒后会使人体血循环加快,血管扩张,脑出血和脑卒中等。头痛可由脱水引起的,大脑收缩进而牵动连接大脑与头盖骨的隔膜,产生疼痛。

  6、内分泌系统

  乙醇代谢过程会伴随发生NADH/NAD的比例改变、半乳糖耐量减低,甘油三酯合成增加,脂质过氧化增加等,所以饮酒后会发生低血糖。乙醇进入肝脏后会抑制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输送到血液中,也就阻断了机体在空腹时维持血糖的途径。正常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有药物的降血糖作用,更容易因为空腹饮酒导致低血糖。

  7、慢性酒精中毒

  (1)神经和肌肉维持机能所需的盐和钾含量过低时,头痛、疲倦和恶心症状。慢性酒精中毒者突然停饮后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意识模糊,兴奋、惊恐与幻视,伴有谵妄、抽搐、发热、多汗、血压升高、心动过速、舌唇和四肢粗大震颤及瞳孔散大。

  (2)慢性酒精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病是慢性酒中毒常见并发症。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均可受累。一般发生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后10年左右,发病率约占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34%。

  (3)中毒性小脑变性是以运动失调为主要症状,肢体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为主要特征。长期饮酒和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肌痛、肿胀并可有运动障碍和痛性痉挛,伴腱发射减弱或消失。

  (4)酒精性痴呆是酒精对脑组织的慢性作用所致的原发性特征性痴呆。系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脑器质性损害,表现为震颤、谵妄、痉挛、人格改变、智力低下、记忆力障碍等。

  (5)酒精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威尔尼克脑病、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柯萨可夫(Korsakov)综合征等。

3关于酒精中毒的急救措施

  酒精中毒的家庭简易处理措施

  急性酒精中毒的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兴奋期,表现为眼部充血,颜色潮红,头晕,人有欢快感,言语增多,自控力减低;第二阶段为共济失调期,表现为动作不协调,步态不稳,身体失去平衡;第三阶段为昏睡期,表现为沉睡不醒,颜色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微紫,甚至陷入深昏迷,以至呼吸麻痹而死亡。急性酒精中毒症状的轻重与饮酒量、个体敏感性有关,大多数成人致死量为纯酒精250-500毫升(白酒酒精浓度为50-60%)。

  轻度醉酒者,可让其静卧,最好是侧卧,以防吸入性肺炎,注意保暖,并给予浓茶或咖啡。治疗可用柑桔皮适量,焙干,研成细末,加入食盐少许,温开水送服,或绿豆50-100克,熬汤饮服。重度酒精中毒者,应用筷子或勺把压舌根部,迅速催吐,然后用1%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洗胃。若中毒者昏迷不醒,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慢性酒精中毒的行为治疗方法

  具体做法是:患者饮酒后立即皮下注射阿扑吗啡,或者注射阿扑吗啡后,令患者闻酒味,当患者产生恶心欲呕时,立即给患者饮酒一杯,如此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连续10--30次后,即可形成对酒的呕吐反射,从而对酒产生厌恶而戒酒。也可以在患者饮酒时看可怕的录像、影片、电视,同时注射阿扑吗啡,能提高疗效。一般戒酒硫疗效优于厌恶疗法,但由于戒酒硫会产生一系列的药理反应,因此,厌恶疗法可以更易为酒瘾者所接受。

  酒精中毒后的急救措施

  轻度中毒者眼部充血、颜面潮红或苍白、头晕头痛、欣快兴奋、言语增多。应让其喝些醋水(将食醋加入温开水)或吃些新鲜水果(如西瓜、萝卜等)。

  中度中毒者动作笨拙、步履不稳、言语含混、语无伦次。应喝些醋水或白开水,然后用手指等刺激咽部,将胃内食物及酒吐出,减少体内对酒精的吸收。必要时洗胃。然后让其静卧,并要注意保暖。

  重度中毒者躁动不安或昏睡不醒、皮肤湿冷、口唇发紫、心跳加快,甚至抽搐、昏迷。这时要急送医院治疗。要让中毒者侧卧或俯卧,以免呕吐物误入呼吸道。

  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步骤

  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或误吸呕吐物导致窒息;低流量氧气吸入,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生命体征,仔细观察患者有无外伤,尤其是颅脑外伤,防止醉酒掩盖外伤症状。对于昏迷的患者,会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抽血查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和酒精浓度等。

  2、清除胃内残留酒精。可用压舌板或手指刺激非昏迷患者咽喉壁、舌根部,使患者呕吐。一般不建议洗胃。一是因为患者不能主动配合,二是减少对患者胃黏膜的再刺激,以减少消化道出血或者合并症的发生。对于深昏迷者,确定在饮酒后1h内无呕吐者,建议采取气管插管后洗胃;如有呕吐者,一般不采用洗胃。

  3、药物治疗

  (1)保肝、补液、利尿:维生素B6 0.2g,维生素C 2.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10%氯化钾注射液10~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0~2000ml静滴,补液后可给呋噻米20mg静注,昏迷者可给予留置导尿。

  (2)促醒:采用纳洛酮静脉注射,纳洛酮催醒是公认有效的治疗酒精中毒的首选药物,无论在催醒、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还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方面,都优于其他治疗方法。轻者可给予纳洛酮0.4~0.8mg静脉注射1次,严重者0.4mg每30min 1次静脉注射,用量可达2.0~4.0mg,直至患者清醒为止。因纳洛酮对心律的不良影响,建议谨慎使用,并在使用时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

  (3)止吐、止痉:剧烈呕吐者可给予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抽搐或兴奋躁动者安定1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呼吸抑制者禁用)。

  (4)合并脑出血,颅内高压时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滴。

  (5)抑酸:采用H2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0.4g静注,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4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

4酒精中毒有哪些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酒精依赖综合征的概念及以下诸特征(1977):

  ①不可克制的饮酒冲动;②有每日定时饮酒的模式;③对饮酒需要超过其它一切活动;④对酒精耐受性的增高;⑤反复出现戒断症状;⑥只有继续饮酒才可能消除戒断症状;⑦戒断后常可旧瘾重染。

  临床分级标准酒精中毒临床表现可因饮入酒量和个体耐受性差异而不同。无论饮酒量多少与时间长短,来后均按病情将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分成四级。

  一级:血酒精浓度含量达3000mg/ml以上,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出现沉睡,颜面苍白,体温降低,皮肤湿冷,口唇微绀,严重者深昏迷,出现陈-施氏呼吸,心跳加快,二便失禁,可随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此期常伴有明确的外伤史。

  二级:患者有上述昏迷期的临床表现 但无外伤史。

  三级:患者处于共济失调期 血酒精含量达 临床可出现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语无伦次,视力模糊,躁动,可伴恶心,呕吐,困倦,同时伴或不伴外伤。

  四级:患者处于兴奋期,血酒精含量,出现头昏,乏力,自控能力丧失,情绪不稳定,易激怒,言语粗鲁无礼或攻击行为,颜面潮红和苍白。

5预防酒精中毒的措施

  1、开展反对酗酒的宣传教育,创造替代条件,加强文娱体育活动。

  2、饮酒时做到“饮酒而不醉”的良好习惯,切勿以酒当药,以解烦愁,寂寞,沮丧和工作压力等。

  3、饮酒时不应打乱饮食规律,切不可“以酒当饭”,以免造成营养不良。

  4、一旦成瘾,应迅速戒酒,对戒断综合征应细心照料,酒精中毒重者必须入院治疗,可应用抗饮酒药物,如戒酒硫和痢特灵以中止饮酒,对酒产生厌恶感;也可在饮酒时应用阿扑吗啡皮下注射,造成厌恶性条件反射而戒酒。

  5、在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戒酒及症状明显好转之后,应帮助他们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并使他们取得社会性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