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药品

带皮糜子的副作用有哪些

糯性黍为糯质,性黏,磨米去皮后称作大黄米或软黄米,用途广泛,可磨面作糕点,古代也广泛用于酿酒。”全世界糜子栽培面积约550~600万hm2。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带皮糜子的副作用有哪些 糜子的形态 糜子的主要价值 糜子功效与作用 糜子与小米的区别

1带皮糜子的副作用有哪些

  健康的身体与日常的饮食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一定要结合自己身体不同时期的症状去搭配才能更加的健康,其中带皮糜子是很多人不清楚是否适合自己的食物,下面一起看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带皮糜子。

  副作用

  无副作用

  禁忌人群

  健康体质平和质,阴虚体质的人群不宜食用糜子。

  如果吃了一些不适合自己身体的食物,就会导致身体出现一些不舒服,所以多了解一些哪些人不适合吃带皮糜子这样的常识,也是对身体健康的一种帮助,另外我们想要身体健康饮食也要注意营养的均衡。

2糜子的形态

  茎

  一年生栽培草本。秆粗壮,直立,高40-120厘米,单生或少数丛生,有时有分枝,节密被髭毛,节下被疣基毛。叶鞘松弛,被疣基毛;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顶端具长约2毫米的睫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5-20毫米,两面具疣基的长柔毛或无毛,顶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常粗糙。

  花

  圆锥花序开展或较紧密,成熟时下垂,长10-30厘米,分枝粗或纤细,具棱槽,边缘具糙刺毛,下部裸露,上部密生小枝与小穗;小穗卵状椭圆形,长4-5毫米;颖纸质,无毛,第一颖正三角形,长约为小穗的1/2-2/3,顶端尖或锥尖,通常具5-7脉;第二颖与小穗等长,通常具11脉,其脉顶端渐汇合呈喙状;第一外稃形似第二颖,具11-13脉;内稃透明膜质,短小,长1.5-2毫米,顶端微凹或深2裂;第二小花长约3毫米,成熟后因品种不同,而有黄、乳白、褐、红和黑等色;第二外稃背部圆形,平滑,具7脉,内稃具2脉;鳞被较发育,长0.4-0.5毫米,宽约0.7毫米,多脉,并由1级脉分出次级脉。胚乳长为谷粒的1/2,种脐点状,黑色。染色体2n=36(AB-дулов1931),40(Church.,1929)。花果期7-10月。

3糜子的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谷粒富含淀粉,供食用或酿酒,秆叶可为牲畜饲料。

  药用价值

  糜子性味甘、平、微寒、无毒,是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之一,主治气虚乏力、中暑、头晕、口渴等症。黍米“入脾、胃、大肠、肺经”,功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除热愈疮”。还可以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呃逆烦渴、泄泻、胃痛、小儿鹅口疮、烫伤等症。

4糜子功效与作用

  糜子、黄米和小米是三种非常容易混淆的粮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外形非常的相似,不过黄米在熬成粥之后,具有一定的粘性,而糜子和小米是没有的,而在这三种不同的粮食中,糜子的营养价值是最高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患有中老年疾病的人,食用糜子具有非常好的调理控制作用。

  糜子功效与作用是非常多的,只不过很多朋友平时不经常食用,所以对于它的功效和作用不是发非常的了解,为了让各位朋友对于糜子功效与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就做出详细的分析。

  糜子其食用方法可与大米相同,也可用开水、凉水泡食(米汤是清的)。如果和绿豆以2:3的比搭配熬汤,则属中医学中的传统药膳,适于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病、近视、高血脂、脚气病例、多发性神经炎、结核病、甲亢等消耗性疾病、口角炎、唇炎、舌炎、睑缘炎、阴囊炎、溢脂性皮炎者食用,能起到很好的预防和食疗作用。

  营养成分

  糜子蛋白质含量12%左右,最高可达14%以上;淀粉含量70%左右,其中糯性品种为67.6%,粳性品种为72.5%。糯性品种中直链淀粉含量很低,优质糯性品种不含直链淀粉。粳性品种中直链淀粉含量一般为淀粉总量的4.5%∽12.7%,平均为7.5%;脂肪含量3.6%,此外还含有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6、B1、B2等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钙、镁、磷及铁、锌、铜等矿物质元素。

  对于糜子功效与作用看过本文的分析之后,相信您已经非常清楚,糜子可以制作成为很多不同的地道美食,比如说煎饼、炸糕、粽子等,都可以使用糜子来制作,不过在食用糜子的时候,不适合与酸性食物共同使用,否则会导致营养成分无法吸收。

5糜子与小米的区别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属禾本科黍属(Panicum miliaceum),又称黍、稷、禾祭 和糜。 糜子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主要制米作物之一。

  糜子有软糜子与硬糜子之分。软糜子碾下的米称软米,著名的陕北米酒即用此米做成。软米压成面即可做糕,在陕北做炸糕、枣糕均用此面。硬糜子碾成米,称之为黄米,或小米(这里的小米是指黄米)。

  小米是粟脱壳制成的粮食,因其粒小,直径1毫米左右,故名。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

  粟在中国北方俗称谷子,南方则称稻为谷子。经过多年人工除草的选择,谷子地里的杂草样子非常像谷子,尤其幼苗时期,叫做“莠”,成语“良莠不齐”则是由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