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小宝宝会在口腔内长出很多的白点,对于这些白点家长们都不能辨别清楚,特别是初为人母的更是不了解这到底是人们常说的马牙还是鹅口疮。所以家长们就特别想了解的是如何区别新生儿马牙和鹅口疮。那么如何区别新生儿马牙与鹅口疮?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鹅口疮的保健常识
当发现宝宝的口腔里长出白色絮状物时,有的人喜欢用手或布擦洗口腔,这样做是徒劳的,白斑过几天又会重新长出来。即使表面上擦掉了仍然有许多霉菌存在,到了一定时候又繁殖起来。
涂药时不要吃奶或喝水,最好在吃奶以后涂药,以免冲掉口腔中的药物。
注意病儿口腔的清洁,指导喂服,加强个人卫生。喂乳前后用温水将乳头冲洗干净,喂乳后再给婴儿喂服少量温开水。
观察病儿口腔粘膜及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吮乳情况。若见病儿烦躁、口臭、流涎、便秘,吮浮时啼哭,吞咽、呼吸困难时,应及时送往医院处理。发热者,定时测量体温,给予物理降温,喂服淡盐水或温开水。
2如何区别新生儿马牙与鹅口疮
鹅口疮,中医称之为“雪口症”,俗称“白口糊”。是新生婴儿时期经常见到的疾病,属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
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
患有鹅口疮的宝宝常表现为宝宝嘴巴里有很多像奶斑一样的东西粘在口腔壁上,与新生儿吃奶留下的奶以及“马牙”很难区别。如果用棉签能擦掉则为奶斑,或者可能是“马牙”,擦不掉则为鹅口疮了。到医院里请医生把这些白色的物质取下来做真菌直接涂片检查,还可以看到菌丝和成群芽孢呢。如果不及时治疗,斑点状霉菌会越长越多,可融合成片或连在一起,且厚度增加。不严重时新生儿无特殊不适,随着病情加重,新生儿可表现出烦躁不安,进食减少,且因进食时疼痛而拒食。严重的可扩散到咽喉,引起吞咽困难,若扩散到气管可引起霉菌性肠炎和霉菌性肺炎,甚至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3鹅口疮的日常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1、如见小儿发热、痴呆、吵闹等症状,应忌食牛奶,少哺人乳,更应忌食海鲜、鸡鸭、牛羊肉及其汤类。乳母在哺乳期,更应注意忌上述食物。如不注意忌口,则易生湿热,湿热交阻,使病情加重或经常复发,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凡患鹅口疮的婴儿的乳母一是注意自己的忌口,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二是注意小儿的饮食忌口,如暂时人工喂养。
2、鹅口疮病人更应多给予米汤、葡萄糖、多种维生素、果汁、蔬菜汤等。切忌给以过多的奶糖、巧克力和粗糙的食物,以免加重湿热和损伤黏膜,使病症加重或并发感染。
3、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
4、鹅口疮患者尽量给宝宝吃流食,要给孩子吃清淡的,温度不热的食物,多饮水,不能吃辛辣,和凉的,最好也别吃有刺激的食物。母乳的话,妈妈要注意乳房和手洗干净,帮宝宝漱口,吃完奶以后,用淡盐水偏方,用红糖研城沫,放在饿口疮的位置,希望宝宝健康!
4小儿出现鹅口疮的原因
一、小儿原因:
1、身体抵抗力还不够强大。新生宝宝的口腔黏膜娇嫩,抵抗力弱,稍有擦损,都会使病菌有机可乘,侵入宝宝的伤口继发感染。
2、盲目用药。现代医学证实,婴幼儿患鹅口疮还与长期、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药物有关,造成婴幼儿体内正常菌群的紊乱。
二、卫生习惯原因:
1、乳头不洁或喂养者的手指伸入小儿口腔内导致感染。妈妈的内衣、手部的触摸、毛巾等等都会是造成妈妈乳头不洁的根源。而用手指触摸宝宝的口腔,则会将致病菌直接带入小儿口腔,导致鹅口疮的发生。
2、带菌的医护人员或卫生条件不达标的育婴室,都有可能造成宝宝感染致病菌。
3、忽略用品的清洁消毒。玩具、毛巾、奶瓶、奶嘴、尿布……这些和宝宝时刻亲密接触的物品,如果没有做到及时的清洁和消毒,就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源。
4、忽略宝宝的口腔清洁。宝宝喝完奶后,须做口腔清洁的工作。否则存留在宝宝口腔内的奶汁也会因长时间变质导致病菌滋生。
5准确诊断鹅口疮的方法有哪些
鹅口疮的检查项目:尿常规,体温,测量。血常规本病应与滞留奶块相鉴别。口腔滞留奶块,其性状虽与鹅口疮相似,但用温开水或棉签轻拭,即可移动、除去奶块。而本病白屑不易擦去,若用力擦去,其下面的黏膜潮红、粗糙。
鹅口疮的鉴别诊断:鹅口疮和口腔炎都是破坏口腔粘膜的病变,但引起这两种病的原因不同。
鹅口疮是由霉菌引起的,它的特征是在口腔粘膜发生白点,可先见于舌面、颊部、软腭及硬腭,以后蔓延到咽、唇等处,如体质虚弱,或在应用多种抗生素或激素时,可使霉菌加速发展,以致可以波及食道、气管、鼻腔,甚至肺或肠道等处粘膜。白点高出粘膜面呈苔状,也可互相融合不像奶块那样容易拭去,用力拭去后白苔下面的粘膜粗糙出血。如鹅口疮患者注意口腔清洁,不滥用抗生素或激素,局部涂制霉菌素后治愈较快。
口腔炎常于发热、热性病后不注意口腔清洁继发感染而引起,亦可于疱疹性咽峡炎后水疱破裂而形成,局部疼痛,口涎增多,溃疡面大小不一,稍凹于粘膜面,经服维生素B、C,并注意口腔清洁,局部涂金霉素甘油或冰硼散等,于数日内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