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身体中重要的排毒器官,如果没有及时清理出体内的垃圾,用以造成肝气郁结,黄褐斑就会爬上脸庞,情绪也会低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给肝脏排毒呢?下面就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肝胆排毒的具体方法
1、每天给肝脏按揉10分钟
每天做十分钟的有氧运动,能使肝脏处于最健康的状态。瑜伽也是很不错的排毒运动,每晚临睡前在床上练习10分钟最简单不过了,你可以抽空按压太冲穴,可促进肝脏排毒,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5-10分钟即可。
2、好情绪有助肝排毒
养肝护肝就要避免酒精、暴饮暴食、辛辣刺激食物。中医表示,肝喜疏恶郁,最简单的排毒方法就是心态要好,精神上保持舒畅,不要暴怒和抑郁,维持其正常的疏泄功能。肝气郁结、两肋胀痛的女性,可用玫瑰花泡水代茶饮。
3、柠檬、枸杞茶最养肝
青色食物可以保护肝脏哦,而且还能促进毒素的排出体内。而且柠檬也帮助肝脏排毒,将新鲜柠檬切片泡水喝,枸杞也有很好的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提升肝脏对毒素的耐受性,可以用枸杞加菊花泡水喝。另外,白薯、玉米、海带、苹果、牛奶、洋葱、冬瓜,是爱肝食物前七名,多吃也有助肝脏排毒。
4、流眼泪=肝排毒
研究表明,适当的流眼泪也是在排肝脏的毒。心情不好憋着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毒素。难受时、委屈时、压抑时干脆就哭出来,或者定期让自己看看感人的电影,并随着剧情尽情流泪,这样一来也可以促进肝脏排毒。
2肝胆排毒的原因
在中医看来,我们体内有很多毒素,凡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对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不良作用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毒”,例如瘀血、痰湿、寒气、食积、气郁、上火。这些毒素堆积在五脏之内,就会加速五脏的衰老,然后由五脏供养的皮肤、筋骨、肌肉、神经也就跟着一起衰老了。虽然毒素深藏,但它们在身体表面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不同的样貌代表毒素藏在哪里,现在,我们要找出毒素的藏身处,尽快把它赶出身体。
将阻塞在肝脏里面的废物排除,使胆汁可以更顺利地排出,肝脏可以更快地恢复机能。肝机能良好,对很多慢性病都有直接而明显的改善,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3肝胆排毒的方法技巧
助肝排毒
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各种毒素经过肝脏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变成无毒或低毒物质。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食用胡萝卜、大蒜、葡萄、无花果等来帮助肝脏排毒。
胡萝卜:是有效的排汞食物。含有的大量果胶可以与汞结合,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的浓度,加速其排出。每天进食一些胡萝卜,还可以刺激胃肠的血液循环,改善消化系统,抵抗导致疾病、老化的自由基。
大蒜:大蒜中的特殊成分可以降低体内铅的浓度。
葡萄:可以帮助肝、肠、胃清除体内垃圾,还能增加造血机能。
无花果:含有机酸和多种酶,可保肝解毒,清热润肠、助消化,特别是对SO2、SO3等有毒物质有一定抵御作用。
助肾排毒
肾脏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它过滤血液中的毒素和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废料,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黄瓜、樱桃等蔬果有助于肾脏排毒。
黄瓜:黄瓜的利尿作用能清洁尿道,有助于肾脏排出泌尿系统的毒素。含有的葫芦素、黄瓜酸等还能帮助肺、胃、肝排毒。
润肠排毒
肠道可以迅速排除毒素,但是如果消化不良,就会造成毒素停留在肠道,被重新吸收,给健康造成巨大危害。魔芋、黑木耳、海带、猪血、苹果、草莓、蜂蜜、糙米等众多食物都能帮助消化系统排毒。魔芋:又名“鬼芋”,在中医上称为“蛇六谷”,是有名的“胃肠清道夫”、“血液净化剂”,能清除肠壁上的废物。
黑木耳:黑木耳含有的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吸附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杂质,清洁血液,经常食用还可以有效清除体内污染物质。
海带:海带中的褐藻酸能减慢肠道吸收放射性元素锶的速度,使锶排出体外,因而具有预防白血病的作用。此外,海带对进入体内的镉也有促排作用。
猪血:猪血中的血浆蛋白被消化液中的酶分解后,产生一种解毒和润肠的物质,能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和金属微粒反应,
樱桃:樱桃是很有价值的天然药食,有助于肾脏排毒。同时,它还有温和通便的作用。
化为人体不易吸收的物质,直接排出体外,有除尘、清肠、通便的作用。
苹果:苹果中的半乳糖荃酸有助于排毒,果胶则能避免食物在肠道内腐化。
草莓:含有多种有机酸、果胶和矿物质,能清洁肠胃,强固肝脏。
蜂蜜:自古就是排毒养颜的佳品,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常吃蜂蜜在排出毒素的同时,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等症也有一定效果。
糙米:是清洁大肠的“管道工”,当其通过肠道时会吸掉许多淤积物,最后将其从体内排除
4肝胆不好有哪些症状
你好,一般的肝脏不好的人多会出现低热乏力,恶心呕吐,厌油腻,大便异样,皮肤易出血、牙龈出血等,同时免疫力下降,皮肤都有粉刺、痤疮,有的伴有水肿现象。
指导意见:
这主要和肝脏的功能相关,肝脏的代谢功能,免疫功能,解毒功能,造血功能等下降。
以上是对“肝胆不好有哪些症状”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查看详情>>5肝胆排毒的辨证施治
治则: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一)内治法
1.肝胆湿热
证候: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治则: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木通、车前草、泽泻、生地、当归、甘草。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见呕逆者,加竹茹、黄连、半夏;若见吐衄者,加丹皮、茜草。若阴囊湿疹,睾丸肿痛,或带下黄臭者,加地肤子、黄柏;土茯苓、金银花;若小便频数涩痛,甚或小便点滴不下者,加滑石、沉香。
2.湿热黄疸
证候:阳黄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桔色,小便黄赤短涩,大便不畅(或秘),腹微满,口渴胸闷,烦躁不安,或有头汗出,别处无汗,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泄热,利湿,退黄。主方:茵陈蒿汤加味。方药:茵陈、栀子、车前子、茯苓、滑石、连翘、赤芍。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黄疸加深,嗜睡或昏迷者,宜送服或鼻饲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类。
3.湿热阻滞肝胆
证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则: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方:大柴胡汤加减。方药:柴胡、枳实、厚朴、黄芩、半夏、大黄、生姜,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腹痛剧烈,呕吐蛔虫者,宜先服乌梅丸安蛔,再选用本方;若湿热煎熬成砂石,阻滞胆道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若胃肠燥热,大便不通,脘腹脓满者,加芒硝(冲服)。
(二)外治法
1.外敷药物
(1)用毛茛、大蒜、白芥子、田基黄,任选1种,选敷合谷、列缺,发泡后,刺破流出黄水(但操作时避免感染,最好在医务工作者的监督下使用此法),用于湿热黄疸。
(2)地肤子、土茯苓,煎水熏洗外阴,用于阴部湿痒,带下黄臭。
2.灌肠疗法
(1)生大黄、马齿苋、黄柏,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1~2次。
(2)生大黄、败酱草,水煎,取汁150毫升,高位灌肠,保留20~30分钟,每日1次,5~7天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