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脂溢性皮炎

婴儿脂溢性皮炎介绍

堂哥家的小宝宝快满月了,过去看宝宝的时候发现宝宝的额头上有红色的斑块,脸上也有几块,看上去有点脏。本来以为是没有给宝宝擦干净脸,想给宝宝擦一擦。堂嫂说不能擦,这不是污垢,而是脂溢性皮炎,很多小宝宝都会有,不能用水擦,容易感染。对于脂溢性皮炎,我是一点都不了解,堂嫂就给我讲了婴儿脂溢性皮炎的有关知识。

目录 婴儿脂溢性皮炎的原因 婴儿脂溢性皮炎的特点有哪些 日常婴儿脂溢性皮炎的护理 婴儿脂溢性皮炎的发生原因 婴儿头部脂溢性皮炎怎么治

1婴儿脂溢性皮炎的原因

  1婴儿脂溢性皮炎多见于新生儿,尤其是体型较肥胖的宝宝。婴儿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有关。好发部位是皮脂腺及汗腺较丰富的部位,如头皮、眉际、耳后等。在患处有灰黄色或棕黄色的鳞屑或痂,严重时会有液体渗出,容易发生继发感染。

  2如果宝宝出现脂溢性皮炎,最好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能自己给宝宝随意用药,以免危害到宝宝的身体健康。宝宝的痂应进行清洗,以防出现继发感染,一般使用甘油、花生油、菜油来清洗,不能用肥皂。清洗痂后给患处涂上医生所开的药物。3周左右可见效果。

  3如果宝宝是吃母乳的,那么妈妈的饮食也要多注意,需多吃水果、蔬菜,限制糖类的摄入,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不能抽烟、喝酒,不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影响到宝宝。宝宝平时穿的衣服应当应棉质为佳,保持皮肤干爽。

  注意事项:婴儿脂溢性皮炎是可以预防的,家长应注意气温、湿度的变化,采取合适的方法给宝宝护肤。如:不要用肥皂给宝宝洗澡,最好使用清水或中性的洗发水、沐浴露;当温度较高时,可给宝宝使用痱子粉,保持皮肤的干爽;湿度小时,给予宝宝必要的保湿用品。除了以上,还要让宝宝有充足的睡眠以及均衡的营养。

查看详情>>

2婴儿脂溢性皮炎的特点有哪些

  常见于多皮脂,多毛,多汗部位。开始于头皮,症状加重的时候可能向面部、耳后、腋窝、胸背蔓延发展。

  婴儿脂溢性皮炎的症状:

  婴儿出生后2-10周,头皮、前额、耳、眉、鼻夹沟及褶皱等处出现圆形红斑、边界清楚、上覆盖有鳞屑,红斑可扩展融合并有粘着油腻性黄茄,间有糜烂渗出,炎症比较明显,对称发生,微痒,一般会患儿会在3周到2个月内自行痊愈。如果不能痊愈,可能是由于异位性皮炎并发,也可能肌肤细菌感染或者念球菌感染。婴儿脂溢性皮炎与成人脂溢性皮炎的不同点是,婴儿脂溢性皮炎没有成人的毛囊损害与皮脂溢出。

  头皮:

  开始为小片状白色糠秕状或者油腻性鳞屑性斑片,以后会扩展融合呈边界清楚的大斑片,基底稍红,轻度瘙痒,重者表现为油腻性鳞屑性圆形斑片,可能伴有渗出和厚痂或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严重者全头皮都覆有油腻性臭味的厚痂,伴有脱发的症状。

  面、耳、耳后及颈 常由头部蔓延而来,呈黄红色或油腻性白色鳞屑及痂皮。眉及其周围弥漫性红斑、脱屑,眉毛因搔抓而稀少。眼睑受累呈睑缘炎,严重者可呈糜烂性溃疡,愈后遗留瘢痕。耳后有糜烂、潮红和皲裂,可为单侧或双侧,多见于女孩及青年女性,脂溢性外耳炎多见于老年患者。

  胡须 多见于中年男性,毛囊口轻度红肿,有小的浅褐色结痂,常称“须疮”,顽固难治。有的表现为毛囊口脓疱并有油腻性鳞屑,基底周围鲜红,引起毛囊破坏与瘢痕形成。亦可有头皮及耻骨同时累及。

  躯干 常见于2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于前胸和肩胛骨间,开始为小的红褐色毛囊性丘疹,上覆油腻性鳞屑,逐渐形成经过中,中心可治愈形成细糠状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较大的油腻鳞屑的环状斑片。另一种玫瑰糠疹样的脂溢性皮炎,为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暗红色斑片,只有细小边缘性鳞屑,边界明显,中心痊愈,形成环状损害。

  皱褶部 常见于腋部,腹股沟,乳房下和脐窝,多见于30~50岁,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皮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上有油腻性鳞屑,如播散性摩擦性红斑样裂隙、肿胀。由于局部多汗,易继发感染,或不当的治疗可使皮损发展。生殖器被累及时,可形成圆形的红斑和鳞屑及皮肤剥脱,呈现亚急性湿疹样或慢性苔藓样红斑如银屑病样表现,无典型的脂溢性皮炎的特征。

  四肢 四肢的伸侧较屈侧多见,表现为黄红色或淡红色斑块,由于搔抓、可形成糜烂而似湿疹。

3日常婴儿脂溢性皮炎的护理

  家长在选择婴儿奶粉时,一定要注意选一些高蛋白的奶粉,不要含糖量较高的,平时要给予婴儿适当的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及时的补充体内的营养,如果婴儿的油脂过多可以适当的服用维生素B6,并用抗组织胺类的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有效的阻止脂肪的增多。

  平常要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清洁用品,一来对婴儿的皮肤有利,还可以避免产生并发症。消除头皮上的痂皮,可以每天多次的用甘油、煮沸消过毒的植物油或强生护肤油涂抹在痂皮上,待痂皮变软之后,用小梳子慢慢地的轻梳,头发厚痂就会掉下来,大多可在数日内消除。

  如果在治疗很久的情况下还没有出现转好,或者是出现了其它的炎症,就要及时的带孩子到正规的皮肤病医院进行就诊,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

4婴儿脂溢性皮炎的发生原因

  发生原因

  目前仍不了解造成婴儿脂溢性皮炎的真正原因。新生儿脂溢性皮炎可能是由于胎儿在母体中时,通过胎盘吸收妈妈的雌性激素,使皮脂腺分泌旺盛所致;也可能是因为缺少维生素B2;还有可能与遗传有关。据资料统计,父母中有患过脂溢性皮炎的,宝宝发生该疾病的几率较高,在青春期也较容易长青春痘;另有文献指出,从脂溢性皮炎的病灶,可分离出某些真菌或细菌,可能是由于皮脂分泌过多,改变了皮肤正常的ph值,使抑菌能力降低,令原来寄存在皮肤上的一些非致病菌大量繁殖,继发性引起局部炎症,从而令宝宝感觉瘙痒。

  好发时期、部位与症状

  脂溢性皮炎在宝宝出生不久就可能发生,断断续续、时好时坏,至3-4个月左右才会有所好转。并且,若遇到气温不稳定、季节变换的情况,更容易再次复发。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宝宝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前额、眉际、耳后、颊部等,因宝宝时常用手抓挠,所以诸如颈部、腋窝、臀沟、腹股沟等身体皱褶处及背部、会阴、肚脐等部位,也可能会受到波及。

  所以有时我们会看到在宝宝的头皮、眉毛或脸颊等部位,有厚厚一团白色或黄褐色的结痂,尤其是头皮部位的结痂,有时大到可以覆盖整个头顶。这些结痂,是脂溢性皮炎的“湿疹化”渗出现象,从而造成厚厚的块状物黏附在皮肤表面。对此父母不必担心害怕,因为这些情况,并不会让宝宝感到十分不舒服,日后也不会在宝宝皮肤上留下疤痕。

  但是,少数情况需要特别注意,若是得不到妥当的治疗,可能会引起并发症。罹患脂溢性皮炎的宝宝,由于皮肤的生理状况发生改变,会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而化脓或产生脓胞。而且宝宝在腋窝及包尿布的部位,可能伴有念珠菌感染,出现鲜红、边境鲜明且如薄膜状的斑片。对于散布于其周围的小脓胞或圆圈状落屑,家长若自行购置外用药涂抹,常会导致念珠菌感染恶化。

  此外,爸爸妈妈还应当注意区别一些与脂溢性皮炎症状相似的恶性皮肤病。爸爸妈妈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医生会为您的宝宝做鉴别诊断,排除一些会危及生命的婴儿皮肤疾病。例如:脂溢性红皮病,这也是一种全身性婴儿脂溢性皮炎,早期的症状与一般良性的脂溢性皮炎相似,但若贻误治疗,会严重危害宝宝健康。

5婴儿头部脂溢性皮炎怎么治

  作为家长,平时多点注意宝宝的卫生情况,尽可能避免一些感染性细菌的侵扰,平时出去户外的时候尽量避开人比较多的地方,人多的地方意味着染上病毒或者细菌的可能性更大。

  中药治疗

  1.风热血燥:皮损以干性为主,基底微红,上覆粉末状鳞屑,舌红、苔薄,脉弦细。

  2.中医辨证治疗一般选用纯中药草本霜。

  胎热证

  症候婴儿期,皮疹常在两颊发生红斑,针尖大小密集丘疹、丘疱疹、水疱和渗处,渗液干涸则结橘黄色痂皮,痂剥脱后又显露出潮红色糜烂面。舌质红,苔少,指纹紫色。

  治法清心导赤护阴止痒。

  方药方用加减。

  湿热证

  症候儿童期,皮疹以针头大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为多见,部分融合成片,轻度浸润,并多集中在肘窝、腘窝等部位。自觉痒重,搔破渗血或渗液。舌质红,苔薄黄,脉濡数。

  治法清热,祛湿,止痒。

  方药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血燥证

  症候成人期,皮疹主要发生在肘、膝、颈等处,肥厚而呈苔癣样变,境界不清楚,搔抓或摩擦刺激后则有少量渗出或血痂,干燥,甚至干裂不适,夜间尤重。舌质淡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除湿,润燥止痒。

  方药方用滋阴除湿汤加减。

  常规治疗

  头部是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皮脂腺分布的部位,有一种微生物存在皮屑芽孢茵 PITYRO - SPORUMOVALE ,一种似酵母菌的真菌,正常时与人和平共存,当某些人会突然失去对此种 微生物的抵抗力,使皮脂腺的分泌功能亢进,头皮的细胞也如皮肤一样有一定的新陈代谢过程,在基底层细胞增殖后,逐渐成熟往外推出,最后成为无生命的角质层的角质层脱落。如果这个过程出了毛病,使头皮细胞成熟过程不完全。即会以片状剥落。排出过多时,在皮肤上堆积,在堆积处就会出现慢性皮肤炎症。头皮脂溢性皮炎是指发生于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的一种慢性皮肤炎症。

  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急性期采取对症处理,使用一些抗菌消炎的洗剂或者乳膏消除炎症。

  对于皮脂腺的治疗最好的选择是物理方法,通过对头皮的磁疗和按摩刺激头皮,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环境减少皮脂腺的分泌旺盛作用。

  磁疗(magnetotherapy),以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磁场影响人体电流分布、电荷微粒的运动、肌膜系统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产生镇痛、消肿、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等作用。

  现代医学使用磁性能头皮梳,它把中医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和大脑皮层在头部相应投射区的学说相结合,将永磁体镶于梳子内,把磁场的生物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镇静、止痒)与推拿中梳搔法以及普通梳子的日常保健作用结合于一体,经常地按摩头皮,梳理头发,可以疏通头部经穴,刺激头皮发根,故中国古代常有“发宜常梳”之说。用这样的磁疗梳梳理头发,经过百会、太阳、玉枕、风池等重要穴位,可以疏通血脉,使气血流畅,从而改善头部毛囊下末梢的血液循环,促进头皮细胞新陈代谢,促使头皮细胞恢复正常的成熟过程,改善头皮微环境,减少皮脂旺盛的分泌,有效减少病理性头皮屑的产生,改善脂溢性皮炎的症状,如能长期坚持,还可以延缓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