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血液内科 >贫血

孕妇贫血的人吃什么好

为了给胎宝宝提供足够的营养,准妈妈总是要通过很多方式进补。在孕早期开始,准妈妈就要多吃一些富铁的食物补铁了。到了在孕中、晚期,不仅准妈妈自身对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正在发育的胎儿和胎盘更需要补铁来供应。如果体内含铁不足,则会出现“生理性贫血”。那么孕妇贫血吃什么?

目录 孕妇贫血的人吃什么好 贫血的简介 贫血的分类及病因 贫血应该多吃些什么 各类贫血的区别

1孕妇贫血的人吃什么好

  1、富含铁质的蔬菜水果

  孕期贫血也是常见的孕期疾病之一。因此女性在孕期要适当地多吃些富含铁的食物,富含铁质的蔬菜水果有菠菜、芹菜、樱桃、草莓等。

  2、动物肝脏

  动物肝脏能够帮助避免因为怀孕而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一周吃一次就足够,而且在吃这些食物的同时,最好同吃富含维生素C或者果酸的食物,比如柠檬、橘子等,促进铁质的吸收。

  3、瘦肉

  因为瘦肉富含铁,并且易于被人体吸收。怀孕时孕妇血液总量会增加,从而保证能供给胎儿足够的营养。当孕妇血液总量增加时,血红蛋白也需要同步增加,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因此孕妇对铁的需要就会成倍地增加。如果体内储存的铁不足,孕妇会感到极易疲劳,通过饮食特别是瘦肉补充足够的铁就极为重要。

  4、补铁剂

  如果准妈妈孕期贫血的情况比较严重,可以请医生给你开补铁剂服用。补铁剂会导致孕妇肠胃不舒服,而且通常容易引起便秘,准妈妈可以吃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缓解。

  患有贫血的准妈妈最好不要喝茶,多喝茶只会使贫血症状加重。因为茶中含有鞣酸,饮后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铁,从而阻碍了铁的吸收。其次,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药物会阻碍铁质的吸收,所以尽量不要和含铁的食物一起食用。

2贫血的简介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1972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认为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下述水平诊断为贫血:6个月到<6岁儿童110g/L,6~14岁儿童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妇110g/L。应注意,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较海平面居民为高;在妊娠、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脾肿大及巨球蛋白血症时,血浆容量增加,此时即使红细胞容量是正常的,但因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容易被误诊为贫血;在脱水或失血等循环血容量减少时,由于血液浓缩,即使红细胞容量偏低,但因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贫血容易漏诊。

3贫血的分类及病因

  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上常从贫血发病机制和病因的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的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可形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A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PRCA)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浆细胞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等。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DA)CDA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根据遗传方式,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陛遗传型和显性遗传型。

  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这些疾病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为病态造血,高增生,高凋亡,出现原位溶血;后者肿瘤性增生、低凋亡和低分化,造血调节也受到影响,从而使正常成熟红细胞减少而发生贫血。

  (2)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

  1)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而影响血细胞生成。

  2)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IL)、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生长因子(TGF)、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等均具有正负调控造血作用。肾功能不全、肝病和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时产生EPO不足;肿瘤性疾病或某些病毒感染会诱导机体产生较多的造血负调控因子如TNF、IFN、炎症因子等,均可导致慢性病性贫血(ACD)。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铁、铜、锌等)等。任一种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都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1)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由于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机体叶酸或维生素B12绝对或相对缺乏或利用障碍可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

  2)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缺铁和铁利用障碍影响血红素合成,有称该类贫血为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该类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溶血性贫血(HA)

  即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

  根据失血速度分急性和慢性,慢性失血性贫血往往合并缺铁性贫血。可分为出凝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和严重肝病等)所致和非出凝血性疾病(如外伤、肿瘤、结核、支气管扩张、消化性溃疡、痔和妇科疾病等)所致两类。

4贫血应该多吃些什么

  贫血是常见病,尤其是缺铁性贫血者最多。人体缺铁,影响体内血红蛋白的合成,病人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气促、心悸等症状。贫血病人饮茶,会使贫血症状加重。因为食物中的铁,是以3价胶状氢氧化铁形式进入消化道的。经胃液的作用,高价铁转变为低价铁(2价铁)才能被吸收。可是茶中含有鞣酸,饮后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铁,从而阻碍了铁的吸收,使贫血病情加重。所以贫血病人不宜饮茶。

  饮食治疗是治疗贫血的有效手段之一。以下食物有利于改善贫血症状和补充造血功能的营养成分,应注意选用。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虾及豆类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新鲜的水果和绿色蔬菜,如酸枣、杏、橘子、山楂、西红柿、苦瓜、青柿椒、生菜、青笋等。维生素C有参与造血、促进铁吸收利用的功能。

  富含铁的食物鸡肝、猪肝、牛羊肾脏、瘦肉、蛋黄、海带、黑芝麻、芝麻酱、黑木耳、黄豆、蘑菇、红糖、油菜、芹菜等。铁是构成血液的主要成分,缺铁性贫血者较为常见。

  上述食物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调配,尽量做到食物的多样化。

  .食疗补血

  ①莲子桂圆汤:莲子、桂圆肉各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将莲子泡发后去皮、心洗净,与洗净的桂圆肉、红枣一同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煎煮至莲子酥烂,加冰糖调味。睡前饮汤吃莲子、红枣、桂圆肉,每周服用1~2次。此方具有补心血、健脾胃功效,适用于贫血乏力、神经衰弱、心悸、健忘、睡眠不安等。

  ②猪肝粥:猪肝(其它动物肝脏也可)100~150克,粳米100克。先将猪肝洗净切碎,与粳米一同入锅,加水1000克及葱、姜、油、盐各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日服1剂,分数次食用。此方具有益血补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血虚萎黄、贫血、慢性肝炎、夜盲、青光眼等症。

  ③当归羊肉:汤山羊肉400克切块,黄芪、党参、当归各25克(纱布袋装),同放沙锅内,加水1000毫升,文火煨煮,至羊肉烂时放入生姜25克和食盐适量,吃肉喝汤,经常食用。此方最适宜于脾肾阳虚贫血患者食用。

  ④杞子红枣煲鸡蛋:枸杞子20克,红枣10枚,鸡蛋2个,同煮,蛋熟后去壳再同煮10分钟。吃蛋饮汤,每天或隔天1次。有补虚劳、益气血、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疗贫血症,还可用于体质虚弱、头晕眼花、健忘失眠、视力减退的调理。

5各类贫血的区别

  遗传性血红蛋异常包括珠蛋白结构异常即异常血红蛋白病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两大类。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原来定义认为本病是由于一种或几种正常珠蛋白肽链合盛况空前分或全部缺乏而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但现已明确某些珠蛋白生生障碍性贫血也可有珠蛋白链的结构变异,从而模糊了本病与异常血红蛋白病原来的界限。

  血红蛋白是由二对不同珠蛋白肽链构成的四聚体。

  本病的病理学基础是一种或几种珠蛋白基因的缺陷或缺失,相应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缺乏,珠蛋白链比例失衡,造成正常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和出现病理性肽链聚合体或包涵体,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及其相应临床表现。

  病变的红细胞在髓内或髓外溶血。

  慢性病贫血(ACD)常见的病因有慢性感染、炎症和肿瘤。多数患者为正常细胞色素性贫血,部分患者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ACD的铁代谢指标与IDE不同,表现为血清铁降低,但总铁结合力不增加,血清铁蛋白和运铁蛋白受体升高;骨髓铁粒幼细胞减少,而巨噬细胞内铁增加,有助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