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留学德国归来,不但学得满腹经纶,更带回4个经典的教育故事,听来使人感慨良多、深受启发。以下便是他的讲述:
目录
1孩子撒谎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是要通过成长才能知道身边的事物,懂得正确的道理。因为是孩子,所以在表达能力上的时候往往会有些欠缺,而容易说谎。每位家长从小就会孩子教育不要撒谎,但是几乎没有几个小孩是从来都没有撒过谎的,那么面对孩子撒谎,到底该怎么办?家长们到底该怎么去做呢?
面对这个问题,给大家提出几点观点和建议:
要知道孩子因为什么撒谎
很多孩子撒谎并不是因为要去欺骗别人,而是在面对突然的指责或者是家长质问的时候,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就想逃避去面对事实,从而去撒谎。在孩子看来,他只是在自己的立场上保护自己,比如把吃早点拿去买玩具了,结果跟家长说自己吃了早点。
对于这个情况,家长要先去了解下孩子的问题,心平气和的跟孩子沟通。例如:当家长知道了孩子把吃早点钱用去买玩具了,家长可以跟孩子说:“这是给你买早点的钱,而不是给你买玩具,想要什么玩具可以跟我们说,不能骗我们,不吃早点是不行的,到时候上课会饿肚子哦,对身体也不好。”好好的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自己反思。
不要去打骂孩子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会因为一些原因去惩罚孩子,让孩子都不敢诚实回答家长的问题。例如:孩子每次的考试成绩。有的孩子成绩并不是那么好,试卷发下来拿给家长看,一些家长可能会骂孩子,甚至有些脾气比较暴躁的家长会动手打孩子,给孩子造成身心伤害,之后孩子就不敢说实话,为了免受到惩罚,渐渐地孩子就会撒谎了。
其实家长可以换个正确的方式去对待这个问题,不能用太极端的方式,尤其是体罚孩子。当孩子把试卷给家长看,家长不要因为分数而去责怪孩子,反而更应该去鼓励孩子,然后看孩子在试卷哪一块出现的错误并一起分析问题,这样孩子就不会去撒谎说没有考试,会跟家长说实话还会更加努力去学习。
家长要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
当发现孩子第一次撒谎的时候,家长要给予重视。很多孩子撒了一次谎那么就会撒第二次,第一次撒谎顺利的蒙混过去,就会接二连三下去,这个情况很严重,家长不能不管,这样孩子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逐渐不惧怕去撒谎。
因此,家长就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对于撒谎这个情况,家长要严肃的教育孩子,要求孩子不许去撒谎,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跟朋友在一起不可以作比较,吹牛,夸大自己;借用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同意,用完及时归还,不可以带回家;考试结果不管好与差,都要告诉家长,不能欺骗家长谎报成绩。
在日常生活当中,家长应该在培养孩子的同时要关注孩子的自身承受力,教育孩子不要撒谎,多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孩子就不会去撒谎啦!
2德国妈妈教育孩子的4个细节
玩游戏也要节约子弹
我租住的是一个三层小楼,房东名叫玛丽,是个寡妇,一个人带着儿子约翰尼生活。
一天,我到玛丽房间交房租,看到约翰尼正热火朝天地坐在电脑前玩射击游戏。玛丽好像对此并不反对,一边和我聊天,一边关注着“前线”的战况,及时为约翰尼颁布口头嘉奖令。
在妈妈的鼓励下,小家伙越战越勇,捷报频传:报告妈妈,我又过了一关!报告妈妈,我换装备了!
就在这时,码丽突然对儿子叫道:“约翰尼将军,请马上停止战斗!”
约翰尼马上按下暂停键将游戏定格,扭过头来一脸迷茫地望着妈妈。
我也十分不解,只见玛丽脸上毫无笑容、严肃地说:“刚才那架飞机,明明一枚导弹就能将它击落,你为什么要用3枚导弹?你知道一枚导弹的价格是多少?至少300万马克?你知道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人饿着肚子等待救济?你……”
约翰尼的脸涨得通红,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眼看就要大哭起来,可妈妈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我连忙说这只是游戏而已,不必那么认真。“打游戏也要节约子弹。”玛丽根本不买我的帐,一直到约翰尼低头认错并且写下保证以后打游戏不再浪费时才善罢甘休。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原以为只有我们中国人才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正如台湾著名企业家喻世伟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父母为了培养和锻炼孩子,往往抓住孩子生活中的过失,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决不姑息和迁就,因为他们的教育针对性强,很少空谈大道理,所以往往更具实效。
. 约翰尼的劳动节
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约翰尼都要自己带着拖把、抹布等劳动工具在楼道打扫卫生,从不间断。在国内时经常听说欧美国家的很多孩子为了挣零花钱,常常为自己的父母或别人打工。
我以为约翰尼也是如此,可一问才知道约翰尼这样做完全是义务劳动。
这让我既惊讶又感到迷惑不解,顺便说一下,约翰尼将军只有9岁多一点,左脚有点跛。平时空手上下楼都不大方便,拖着重重的劳动工具更是摇摇晃晃举步维艰,每次都累得面红耳赤气喘吁吁,让人于心不忍。可他偏偏拒绝任何人帮忙,生怕别人把他的“美差”抢走似的。
天下哪有这么狠心的母亲,请一个清洁工不就完了吗,干嘛非要这么为难自己的儿子呢?
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去找玛丽理论,谁知玛丽的一番话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作为母亲她当然最明白儿子行动的不便和劳动的艰难,但决不能去帮他,否则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因为他宁愿自己困难也不愿别人因为脚跛而可怜自己。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约翰尼因为脚跛,会失去很多优势,因此必须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百折不挠、不怕失败、不怕困难的精神。
而且,打扫卫生的任务还是他自己主动申请的,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他还将这两天定为自己的劳动节呢!
玛丽的语气很平淡,可是我却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起我们中国的那些小皇帝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稍微照顾不周就大吵大闹,很多孩子读到高中了却仍然让父母为自己洗洗内裤洗袜子,相比之下真是令人既担心又汗颜。
更可贵的是,约翰尼义务劳动既无老师命令也无家长要求,纯粹出于自愿,非但如此,还别出心裁地将周六周日作为自己的劳动节,可见是真正以劳动为乐,绝非心血来潮、沽名钓誉,而这得需要玛丽多少潜移默化的教育啊。
想起在国内时,做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为了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习惯,经常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公共场所义务打扫卫生,并且要家长签字。可结果如何呢,不但一些学生敷衍塞责、草草打扫应付了事,就连很多家长也是表面赞同内心不以为然,说我多事。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都能克服重重困难再度迅速崛起,同时我的眼前似乎闪现出无数奔驰车呼啸而过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世界杯赛场上德国队横扫千军的呐喊!有这样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德国的繁荣和强大是理所当然的事。
那一夜,我失眠了…
八点四十一分
有一次玛丽和我约好礼拜六去市政厅广场玩,临出发时突然玛丽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请她帮忙查阅一些资料,然后再用传真发过去。没办法玛丽只好请我先带着约翰尼先走,说好八点四十分在市政厅广场东边第二个长椅处会合。
我带着约翰尼到广场后,我一看已经是八点二十了,心想查阅资料那么麻烦,玛丽肯定不能准时来了,于是便和约翰尼痛痛快快地到处游玩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看了一下表,八点四十分,回头向马路上望去,只见玛丽正一路小跑往这边赶。
我心里好笑,干嘛那么着急呢!这不正好嘛!这么想着,也领着约翰尼向第二个长椅走去。
这时玛丽也跑到了我们面前,只见她两腮通红,额头挂满了汗珠,气喘吁吁地对我们说:“上帝保佑,总算没迟到。”说完抬腕看了一下表,这一看不当紧,只听她啊地一声尖叫,我心里一惊,心想难道她有什么重要的事忘记了!
正琢磨呢,就见玛丽深深地给我和约翰尼鞠了个躬,充满歉意地说:“真对不起,到底还是迟到了一分钟。”我看了一下表,分针刚刚移到八点四十一分的位置,心想这有什么呀!不就一分钟嘛!于是就很随意地说:“没关系,一分钟而已。”
可是玛丽并不放过自己,仿佛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似的,连声向我们道歉,直到我假装要生气了才善休。
这件事给我很深的印象。怪不得以前听人说德国人的时间观念非常强,做什么事说好什么时间就什么时间,就像瑞士的钟表一样准。
由此看来,果真如此。我突然又想到,玛丽今天的行为绝不是为了教育孩子或故意做给我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习惯性行为,这将会在孩子心中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啊!
我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行。作为教育者如果只口头要求自己的学生和孩子这样做那样做,而自己却不给孩子树立榜样,怎么会让孩子服气呢!
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有段时间,约翰尼对中国的毛笔书法忽然产生了兴趣,天天求我教他写毛笔字。我自然不愿放过这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于是欣然答应。
这天下午我和玛丽带他到一家华人开的书店去买宣纸和毛笔,刚走到街头,就见到一位乞丐蹲在街角正对着约翰尼笑。约翰尼犹豫着掏出口袋里的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把买笔的钱送给这位叔叔。”
还没等玛丽说话,我连忙抓住他的小手说:“别这样,约翰尼,这些人都是骗子。”
约翰尼疑惑地望了我一眼,轻轻挣脱我的手,继续对母亲说:“妈妈——”还没等他说完,玛丽就微笑着鼓励道:“去吧,约翰你,你让妈妈感到骄傲。”
望着孩子的背影,我忙将自己在国内的种种被骗经历告诉玛丽。
玛丽一直很认真地听着我的话,等我说完了,只见她对抱歉地一笑,说:“谢谢你的提醒,但我认为约翰尼的想法应该得到鼓励。正如你所说的那样,有很多乞丐 好吃懒做,专门装出一副可怜相骗取大家的同情,可是如果我们禁止约翰尼这样做,他就会错误认为地人与人之间是自私和冷漠无情的,毕竟,爱心比金钱更重 要。”
我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行。作为教育者如果只口头要求自己的学生和孩子这样做那样做,而自己却不给孩子树立榜样,怎么会让孩子服气呢!
3学会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过程,就好比家长们从开始一份全新的工作到完全熟悉的过程。
最初在孩子刚刚出生时,他的一切都依赖于父母,如果身边没有人的话,孩子自己就像是一只无助的小绵羊,什么都做不了,因此这时孩子的一切都被父母轻而易举地掌控,就好像父母们进入全新的工作环境,一切都只能从周围的同事那里学习。孩子长大一些,生活逐渐能够自理,有了独立的思考,甚至敢于对抗父母。就好像父母们在新工作岗位呆久了,和周围的同事都熟络了,自然对这个工作就有了自己的看法。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不管思维还是认知都更加独立自主,不愿受到周围环境的束缚,就好像父母们在一个岗位呆得更久了,对工作更加熟悉,有时敢于批判领导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甚至会因为工作不符自己的心意而辞去工作。因此,作为父母的你们,如果在一个岗位长期工作却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话,一定是因为领导压制了你们的想法。对于孩子也是一样,他们能否顺利的长大成人,关键在于父母是否给他成长的自由。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父母而言,做到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简直比登天还难。孩子从一出生就完全听命于父母,长期以来,父母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掌控感,突然一下子让他们接受孩子的独立自主,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威胁,孩子不再依附于父母,让父母的安全感受到了威胁。
观察一下我们身边,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父母都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他们从孩子出生就将孩子按照自己的理想,也就是中国家长的传统观念去培养,他们都认为女孩子就应该文静贤淑,男孩子就应该坚强勇敢,所有的孩子都这样,我的孩子也必须是这样。孩子不出意料的按照家长规划的路线去成长和发展,父母会感到自己可以掌控孩子,孩子会听自己的话,因而内心充满了舒适感和安全感。几乎每个人都很享受这种掌握和控制周围事物的感觉,而不喜欢使自己感到不确定的环境,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价值保护”。
然而,很少有孩子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发展,随着心理的逐渐成熟,他们毕竟会慢慢拥有自由意志,然后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而父母对这一切的发生毫无准备,安全感受到威胁让父母们不断打压孩子的自由意志,让孩子重新回到自己规划的路线上。
对于父母而言,他们似乎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完全听话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吗?
如果我们的孩子完全听命于我们而丧失自由意志的话,那和宠物还有什么分别?我们悉心喂养宠物,它高兴我们也跟着高兴,它生病我们也跟着着急,然而我们这种对宠物的爱,是以严苛的条件作为交换的,那就是宠物必须完全听命于主人,满足主人的掌控欲。同理,孩子们如果完全听命于父母,似乎就变成了宠物式的孩子。小时候看上去他们很听话很乖巧,然而长大之后,这种孩子特别容易产生偏执和顽固的性格。他们想要与周围的人建立联系,就会想方设法去讨好对方,看对方的脸色行事,如果对方的情绪不好,自己就会感到焦虑,不知犯了什么错,然后再进一步试探和讨好对方,直到换来一个笑脸。我想,每一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成为这样的人吧!
从另一个角度讲,孩子的自由意志如果没有被父母压制,他们就可以自由地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自主地尝试新的事物、新的动作、新的声音,并且进行学习,然后再从父母那里得到回应。不管这种独立的探索结果是成功还是受到伤害,都是孩子自己探索的结果,他们会深深的记在心里,并从中得到成长。
然而如果父母自私地禁锢孩子的探索,把孩子围在自己画好的保护圈内,看似是对孩子的爱,却让孩子慢慢丧失自由意志,这种“画地为牢”式的保护真的是对孩子的“爱”吗?
4孩子为何怕独居
孩子怕独居多半有两个原因:一是出于对父母及家人的依恋,二是因为害怕孤单、黑暗等。
孩子怕独居怎么办?家长应做好几方面工作:
1、平时,父母特别是母亲要减少对孩子的搂抱、抚摸等过于亲昵的举动,多用鼓励的口吻,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要引导孩子有选择地看电流、电视片,避免孩子因产生恐惧而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
2、缓慢过渡,逐步提高。突然分床,孩子会觉得不适应而反对。开始时,妈妈可以坐在小床边看看书,打打毛线,陪着孩子,让他有安全感;把小床紧靠大床,彼此看得见、摸得着;在孩子的枕头边放个他心爱的玩具,对孩子也能起到安慰的作用。
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予以强化,待孩子习惯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训练,逐步过渡到让孩子分被窝、分床独居。
3、有目的地带孩子去别人家串门,给他打一个榜样。家长可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前询问别人的孩子跟谁睡,并作出惊喜的样子说:“你真行!一个人睡一张床,像个大孩子了。”再领孩子参观一下小床,夸几句小床柔软、漂亮。这时候,孩子会因羡慕而产生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床的愿望,并且希望在小朋友面前表现一下自己也长大了的样子,而家长则可趁热打铁鼓励孩子单独睡一个小床。这种情况下,孩子比较容易接受成人的建议。
让孩子独居、会单独睡觉,是父母的职责,它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在平时父母要注意对孩子多进行训练。
5溺爱孩子这些错你犯过没
父母常见的溺爱方式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宝宝小霸王一样,挑食偏食、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而有的孩子则是胆小怕事,什么事都不敢碰……这些问题大多是因为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而造成的。
一、那么,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通常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1、买贵重电子产品送孩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小朋友接触到高科技产品。走在街上,坐在公园里,你会发现很多小朋友手中都拿着平板电脑、电子游戏机等,由于孩子的好奇心重,他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就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台。
于是,无论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孩子都吵着闹着希望父母能够买一台给自己。父母想到自己就只有那么一个孩子,于是,就顺应孩子的要求,也让孩子拥有名贵的电子产品。
2、只要孩子喜欢的玩具都会买
孩子好玩是天经地义,但是孩子对事物的新鲜感有限,所以,孩子买了东西后,不久之后就为成为弃物。当孩子见到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就千方百计让家长买。
有位妈妈告诉我们,自己的孩子看完《熊出没》以后,看到街上的小店有一只抢是会发出“站住,光头强”的声音,就吵着要买回家。其实,儿子的玩具已经堆积如山,关于动画片里面的玩具多不胜数。
3、只要想吃的都要求
孩子对自己的节制能力较差,见到喜欢的食物都控制不住。很多小朋友放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家长买零食。
特别是有老人的家庭,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很多老人告诉我们,孙子孙女在路边看到想吃的东西,就一定要吃到为止,大人是哄、骗,还是用其他的方法,都无补于事。
二、溺爱孩子的危害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每个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买东西要买最贵的,上幼儿园要上最好的,其实,对孩子过度的关爱并不好。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凡事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成长的空间,结果造成孩子的“无能”,遇到问题不会解决,只会退缩和求助,甚至以自我为中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自私自利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6个长辈喂养一个孩子,于是,宝宝一出生就犹如众星捧月般的让全家人爱到心坎里。看到宝宝哭闹、不小心跌伤,父母都心痛不已。
但是,许多家长对于宝宝想要的东西从不舍得说不,如果宝宝长期得到特殊待遇,处处优先,只要提出要求就会得到满足,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宝宝,容易忽视别人的需求,以自我为中心。
2、胆小怕事
我们经常看到,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受伤,因此不让孩子到公园玩,不让孩子和同年人玩游戏。而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家长就立刻伸出援手,不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在爸妈“不许摸这,不许碰那”的管教中,孩子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容易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稍有不适就惊慌失措。
3、称王称霸
父母的过度溺爱,无条件满足孩子,容易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进而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
而大部分家长,只要一看到宝宝哭闹,就会无条件满足宝宝,甚至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导致宝宝没有好恶之分,像个小霸王一样,认为别人的东西也是属于自己的。这种孩子,在幼儿园也容易和别的小孩发生矛盾。
4、偏食挑食
在许多中国家庭,我们都会看到妈妈拿着一碗饭在孩子后面追着跑,好像求孩子吃饭似的。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吃不饱,就算零食也照样给孩子吃,对宝宝“唯命是从”,宝宝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久而久之,宝宝养成这种习惯后,就开始挑食偏食了,这对宝宝的成长发育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