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是一种以黄米(大黄米或小黄米)面为皮,以豆沙为馅,蒸熟后食用的食品。一般出现在中国北方地区。但是,华北很多地区随着人口的迁移,也渐渐出现了白面为皮的豆包,为了区分于馒头,还用胭脂在上面点上红点,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豆包的副作用有哪些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多注意一些细节,能够让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尤其是饮食是最为重要的,像豆包这样的食物一定不能随着食用,否则对身体也是有伤害的,下面一起了解下哪些人不适合吃豆包呢!
副作用
无副作用
禁忌人群
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过多豆沙包
食物的种类非常多,了解了哪些人不适合吃豆包以后,希望我们能够正确的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另外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安排好饮食,也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2豆包的分类
黏豆包:黏豆包是一种由黄米面制成的特色食品。很久以前,农民每天都是两餐,天亮早餐,然后下地劳动,而天黑时是晚餐。这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农民来说,两餐间隔太长了。人是受不了的。因此,农民们每年初冬时节,用黄米磨成面,做成鸡蛋大小,里面有豆馅的豆包,放在外面冻实,以备开春下地时蒸食。黄米属于消化慢的粮食。所以用黄米面制成的黏豆包,成了农民们抗饿的主要食品。同时,作为春节期间的民俗食品,而深受农民的喜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人们已不再把黏豆包做为一种抗饿食品了,而把它做为一种地地道道的具有北方特色的风味食品了。
一进入腊月,东北天寒地冻,市场上北方的传统食品———黏豆包也就上市了。乡下,每到腊月二十三前后,家家户户都忙着蒸黏豆包,这既是乡下百姓一年生活当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对忙碌的一年有所交待。因为那时,北方不产细粮,每逢年节才供应一二斤白面或大米,黏豆包就是乡下人最奢侈的食品了。而这黏豆包更是小孩子最喜欢的吃食。在锅里蒸着时,就能闻到那诱人的丝丝香味。锅一打开,围着锅观望的我们,见了那香喷喷的黏豆包,早已口水不止。这黏豆包吃得粘手粘牙,如再蘸上糖吃,吃起来既甜又香,真是别具风味。蒸黏豆包很麻烦,城里人费不起这个事,但腊月是乡下的农闲季节,所以乡里人有的是时间。蒸黏豆包,要先将黏高粱去皮,变成黏米,黏米淘干净,放进清水里浸泡两三天,然后将浸泡过的黏米捞上来,沥干水,再用碾子磨成面,乡下的习惯叫法叫“砸碾子”。那时乡下没有电,更没有碾米机,全村只有一盘公用的石碾子。说到砸碾子,不但花力气,还要排队,有时大人们没等天亮顶着星星,冒着严寒就去抢头班碾子了。
将黏米碾成面后,再将小豆煮熟,捣烂,用开水和面,将面用手拍成薄饼,将捣烂的小豆包在里面,黏豆包就包成了,再在下面放上秋天就备好的苏叶子。没有苏叶的人家,就用白菜叶或用秋天准备的苞米皮子,垫在下面,防止粘锅,这三种当然要数垫苏叶子味道好了。黏豆包蒸出来后,一两顿是吃不完的,就放在室外一个大缸里冻,等正月家里来了客人再拿出来重新上锅蒸,那味道一点儿都不变。以后参加工作,当海员,跑远洋,一晃就是二十年,再没见过蒸黏豆包的全过程。现在北方也早已种上水稻了,自然就有了黏稻子,所以现在城里卖的黏豆包有黏高粱米面的,也有黏稻子米面的。不论是哪种面的,吃着总没了当年的感觉,只是偶然走到市场上,看到那些农村来的大嫂朴实的打扮,和她们大嗓门儿的叫卖声,就会想起当年在乡下,母亲忙忙碌碌蒸黏豆包的身影,想到这些,年味就浓了。
3豆包的制作
原料:自发粉、红豆辅料、红糖、桂花酱或玫瑰酱
制作方法:
1、把面揉均匀后放置一边醒着。
2、豆子不容易烂,放高压锅中,加水稍没过豆子,上火煮。
3、煮好后把豆馅晾凉,稍微炒一下,去去水汽,这样就不容易坏。
4、之后用小火炒红糖,少放一点水,出香味了,水也差不多熬没了。
5、把稀糖和豆子搅在一起,放入桂花酱或玫瑰酱。
6、面醒好后包豆包(包法与水煎包一样),然后上锅蒸熟。
4食用豆包的日常注意事项
哪些体质的人适宜吃豆包?
健康体质平和质,气虚体质
哪些疾病的患者不适宜食用豆包?
糖尿病
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豆包?
湿热体质,痰湿体质
食用禁忌
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过多
5辨别豆包的好坏
知名产区:
北京
生成过程
1、把面揉均匀后放置一边醒着。 2、豆子不容易烂,放高压锅中,加水稍没过豆子,上火煮。 3、煮好后把豆馅晾凉,稍微炒一下,去去水汽,这样就不容易坏。 4、之后用小火炒红糖,少放一点水,出香味了,水也差不多熬没了。 5、把稀糖和豆子搅在一起,放入桂花酱或玫瑰酱。 6、面醒好后包豆包(包法与水煎包一样),然后上锅蒸熟。
怎么辨别豆包的好坏?
豆包根据里面馅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口味,一般都为甜香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