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白矾的副作用有哪些

随着人们意识的进步,很多东西在当今的应用也不仅仅像古代那么局限。白矾,想必很多人都见识过,也有很多人都用过。白矾为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主要化学成分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在中医学中,白矾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目录 白矾的副作用有哪些 白矾的介绍 白矾的药理作用 白矾的功能主治 白矾的选方

1白矾的副作用有哪些

  白矾的功效和作用很大,因此,在现今社会被很好的利用起来了。但是,白矾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这也是不容小觑的。那么,白矾究竟有哪些副作用呢?

  白矾是硫酸铝钾和水形成的一种晶体,日常生活用来沉淀水中杂志,又称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明矾性味酸涩,寒,有毒。故有抗菌作用、收敛作用等,可用做中药。明矾还可用于制备铝盐、发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剂、媒染剂、造纸、防水剂等。白矾无毒,但里面的铝元素是人体不需要的,多了会老年痴呆!食铝质可使组织神经细胞出现病变,幼年会低智、老年会痴呆。所以白矾长期用在人体也一样有害。用来治疗癣,量不大,是可以的。假如量大,就会人体有害总之,白矾其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明矾可以杀死脑细胞,使人提前出现脑萎缩、痴呆等症状,影响人们的智力,对生命影响不大。

  白矾对人类有很大的价值,但是白矾也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服用的过程,一定也特别的 谨慎小心。白矾,尽管不能致人死亡,但是它会遏制脑细胞的成长,阻碍智力的发育。这对于小孩来说,会造成智力发展迟缓,对于老年人来说,又可以造成老年痴呆症。所以,在服用的过程中,一定注意不要过量。

2白矾的介绍

  白矾为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主要化学成分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矿物质中药,外用能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用止血,止泻,化痰。主治:中风;癫痫;喉痹;疥癣湿疮;痈疽肿毒;水火烫伤;口舌生疮;烂弦风眼;聤耳流脓;鼻中息肉;疮痔疼痛;崩漏;衄血;损伤出血;久泻玖痢;带下阴痒;脱肛;子宫下垂等。白矾性味酸涩,寒,有微毒,可少量食用。故有抗菌作用、收敛作用等,可用做中药。白矾磨碎泡水,10:90比率泡脚每周2次,可以治疗脚气。白矾用火烧化,碾碎成沫,涂抹在腋下可去除狐臭味(不能治疗狐臭)。

3白矾的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试管法)。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弗氏、志贺氏)、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变形杆菌,以及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亦有明显的抑制效力(纸碟、平板法);对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作用最强;对牛型布氏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球菌作用次之,对流感杆菌无作用(纸片法)。高浓度明矾液对人型(H37RV)及牛型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2.抗阴道滴虫作用:10%明矾液在试管内(培养液与药液之比为1∶1)有明显抗阴道滴虫作用。

  3.凝固蛋白的作用:白矾有强烈的凝固蛋白的作用,于血清中滴入几滴白矾水,立即可见到结合成难溶性物质而沉淀,低浓度有收敛、消炎、防腐作用,高浓度又引起组织溃烂,由于内服刺激性大,一般只供外用。

  4.利胆作用:白矾0.6g/kg十二指肠给药,对麻醉大鼠明显增加胆汁流量。

  5.局部刺激作用:局部刺激性很大,局部注射15%溶液0.3-0.5ml,使兔狂躁不安,局部红肿、破溃,0.3ml静脉注射,使兔发生寒颤、呼吸急迫,末梢血管变紫色,呈缺氧现象。

  6.其他作用:明矾具有收敛作用,内服刺激性很大,故除了用于铅绞痛外,一般均外用,可以止汗、硬化皮肤(特别足部);尚可用于白带过多、溃疡(浓度为1-5%)。如用于结合膜则需作成白蛋白结合剂。此外,可用于止血,以明矾棒或粉剂直接放于出血点,如鼻衄时可用棉球浸饱和的明矾溶浓塞于鼻孔[2] 。

4白矾的功能主治

  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

  ①《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

  ②《别录》:"除固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③《药性论》:"治鼠漏,瘰疬,疗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痹。"

  ④《日华子本草》:"除风去劳,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风失音,疥癣。和桃人、葱汤浴,可出汗。"

  ⑤《本草衍义》:"火枯为粉,贴嵌甲,牙缝中血出如衄者,贴之亦愈。"

  ⑥《本草蒙筌》:"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水。"

  ⑦《医学入门》:"治耳卒肿出脓,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疮,牙齿肿痛出血,历久碎坏欲尽,急喉风痹,心肺烦热,风涎壅盛,作渴泄痢。兼治蛇蝎、恶犬、壁镜、驴涎,马汗毒伤。"

  ⑧《纲目》:"吐下痰涎饮磷,燥湿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蚀恶肉,生好肉,治痈疽疔肿,恶疮,癫痫,疸疾,通大小便,口齿眼目诸病,虎犬蛇蝎百虫伤。"

  ⑨《医林纂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却水。"

5白矾的选方

  【选方】

  ①治癫狂因忧郁而得,痰涎阻塞包络心窍者:白矾三两,川郁金七两。二药共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温汤下。(《本事方》白金丸)

  ②治风痰痫病:生白矾一两,细茶五钱,为未,炼蜜丸如梧子大。一岁十丸,茶汤下。大人五十九,久服痰自大便中出。(《卫生杂兴》化痰丸)

  ③治中风痰厥,四肢不收,气闭膈塞者:白矾一两,牙皂角五钱。为末,每服一钱,温水调下,吐痰为度。(《纲目》)

  ④治初中风失音不语,昏冒不知人,先宜吐风痰,令省觉:白矾二两(生用),生姜一两(连皮擦碎,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上二味,先细研白矾为末,入浓煎生姜汤研滤。分三服,旋旋灌,须臾吐出痰毒,眼开风退,方可救治。若气衰力弱,不宜用猛性药吐之,设吐得痰毒,别增疾。(《圣济总录》白矾散)

  ⑤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明矾九份,淀粉一份。用冷水做丸,如黄豆粒大小。每日服三次,每次二至三钱。(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⑥治肺壅热,止喘嗽,化痰涎,利胸膈,定烦渴:白矾(枯)、熟干地黄(焙)、玄参,知母(焙)、贝母(炒)、诃黎勒皮各一两。上六味,捣罗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煎生姜、枣汤下,食后临卧时服。(《圣济总录》白矾丸)

  ⑦治喉痹、乳蛾、喉风:明矾二两,胆矾五钱。上研为极细,吹患处。(《普济方》吹喉散)

  ⑧治急喉闭:白矾三钱,巴豆三个(去壳,作六瓣)。上将矾于铫内,慢火熬化为水,置巴豆其内,候干去巴豆,取矾研为末,每用少许,吹入喉中。(《玉机微义》白矾散)

  ⑨治黄肿水肿:明矾二两,青矾一两,白面半斤。三味同炒令赤色,醋煮米糊丸,枣汤下三十丸。(《急救仙方》推车丸)

  ⑩治妇人经水闭不利,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三分(烧),杏仁一分。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藏中,剧者再内之。(《金匮要略》矾石丸)

  ⑾治妇人遗尿不知:矾石(熬)、牡蛎(熬)各三两,上二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亦治丈夫。(《千金翼方》)

  ⑿治肠炎:明矾研末,装入胶囊。每天服二次,每次两个胶囊,温开水送下。(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济科选编》)

  ⒀治婴孩小儿伏暑泄泻:矾(净瓦盆合定,用火煅过)八两,为极细末,煮醋面和丸,如黍米大,用木瓜煎汤,食后服。(《补要袖珍小儿方论》玉华丹)

  ⒁治老人久泻不止:诃黎勒三分(煨,用皮),白矾一两(烧灰)。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诃黎勒散)

  ⒂治休息痢久不止,日渐黄瘦:白矾四两(烧令汁尽),硫黄二两,消石一两。上药同研,于铫子内,火上溶成汁,侯冷,研令极细,用软饭和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白矾丸)

  ⒃治蛔虫病、蛲虫病:白矾五分,红葱三寸,花椒二十一粒。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⒄治心气疼痛:醋一盏,加生白矾一小块,如皂子大,同煎至七分,温服。(《儒门事亲》)

  ⒅治反胃呕吐:枯白矾三两,蒸饼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服十五丸。(《普济方》)

  ⒆治衄血不止:枯矾末吹之。(《圣济总录》)

  ⒇治齿龂间津液、血出不止:矾石一两(烧),水三升,煮取一升,先拭血,乃含之。已后不用,朽人牙根。(《千金方》)

  21)治小儿重舌舌强:白矾半两,桂心一分。上药,捣罗为末。每用少许,干敷舌下,日三上。(《圣惠方》)

  (22)治小儿鹅口并噤:白矾-分(烧灰),朱砂末一分。上药,和研极细。敷儿舌上,日三上,以乱发洗舌上垢,频令净,(《圣惠方》白矾散)

  (23)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枯矾二钱,冰片四分,五倍子五分。共研细末。将外耳道脓性分泌物用棉棒擦干后,吹入上药,一日三次。(《全展选编·五官科》)

  (24)治目翳及胬肉:矾石上上白者,纳如黍米大于翳上及胬肉上,即令泪出,以绵拭之,令得恶汁尽,日一,其疾逐恶汁尽,日日渐自薄。好上上矾石,无过绛矾色明净者,慎如疗眼常法。(《千金翼方》矾石散)

  (25)治赤目风肿:甘草水磨明矾敷眼胞上效,或用枯矾频擦眉心。(《濒湖集简方》)

  (26)治烂弦风眼:白矾(煅)一两,铜青三钱,研末,汤泡澄清,点洗。(《永类钤方》)

  (27)治一切疮痈恶毒(先服此丸护膜托里,使毒不攻心),或为毒虫蛇犬所伤:黄蜡二两,白矾一两。先将蜡溶化,侯少冷,入矾和匀,为丸。酒下,每服十丸、二十丸,渐加至百丸则有力。疮愈后服之亦佳。加雄黄名雄矾丸,治蛇、犬、虫咬毒。(《医方集解》蜡矾丸·一名黄矾丸)

  (28)治疔肿恶疮:白矾(生用)、黄丹各等分。上各另研,临用时各抄少许和匀,三棱针刺疮见血,待血尽上药,膏药盖之。(《卫生宝鉴》二仙散)

  (29)治瘰疬已取下:五倍子一两,矾石半两。上二味,为末。每用二钱匕,沸汤一碗,调匀令洗,汤温即止,每淋洗了,用软帛裹干,用生肌药掺于疮口上。(《圣济总录》)

  (30)治刀斧金疮:白矾,黄丹等分。为末敷之。(《急救仙方》)

  (31)治小儿脐中汁出不止兼赤肿:白矾烧灰,细研敷之。(《圣惠方》)

  (32)治黄水疮:枯白矾、熟松香、黄丹。三味等分,研极细末,真芝麻油调涂患处。(《本草原始》)

  (33)治疥:白矾(烧灰)一两,硫黄一两(细研),胡粉一两,黄连一两,雌黄一两(细研),蛇床子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以猪膏和如稀面糊,每以盐浆水洗,拭干涂之。(《圣惠方》白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