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是人体部位名,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出《神农本草经》紫石英条。又名胞宫、子脏、子处、女子胞、胞脏、血脏。是女子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属奇恒之府。
目录
1子宫前位和后位哪个好
前位子宫指的是子宫颈是向下指向阴道后穹窿,它在体内的位置较低,所以性生活后,精液容易在那里集中,子宫颈易被精液浸泡,有利于精子穿过宫颈口与卵子相遇而受孕。所以前位子宫受孕的机会多。胎盘的正常位置附着于子宫体部,如果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于子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前置胎盘是引起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威胁着母儿生命安全。多见于高龄或经产妇,尤其是多产妇,发病率为1:55~1:200左右,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子宫内膜病变、胎盘面积过大或受精卵发育迟缓等有关。产褥感染、多产、宫内手术或多次刮宫等因素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内膜损伤,使子宫蜕膜血管生长不全、当受精卵植入时,血液供应不足。为摄取足够的营养而扩大胎盘面积,伸展到子宫下段,形成前置胎盘。还可能由于胎盘面积过大,如多胎妊娠、母儿血型不全等的过大胎盘伸展至子宫下段或遮盖子宫颈内口。或有副胎盘延伸至子宫下段。也可能由于受精卵发育迟缓,到达子宫腔时尚未具备植入能力而继续下移,结果植入子宫下段,在该处生长发育形成前置胎盘。
2子宫的简介
子宫位于盆腔中部,膀胱与直肠之间。其位置可随膀胱与直肠的充盈程度或体位而有变化。直立时,子宫体几乎与水平面平行,子宫底伏于膀胱的后上方,子宫颈保持在坐骨棘平面以上。成人正常的子宫呈轻度前倾、前屈姿势,前倾即子宫轴与阴道轴之间呈向前开放的角度,前屈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的弯曲。子宫的正常位置主要依靠子宫诸韧带、盆膈、尿生殖膈及会阴中心腱等结构维持,这些结构受损或松弛时,可以引起子宫脱垂。
子宫可分为底、体、峡、颈四部,其上端钝圆隆起,位于两侧输卵管子宫口以上的部分为底;下段窄细呈圆柱状的部分为颈,是炎症和癌肿的多发部位,子宫颈又分为阴道上部及阴道部。底与颈之间的部分为体;体的下部与颈之间的狭窄部分为峡,子宫峡随妊娠期逐渐扩展,临产时明显形成子宫下段,产科常在此处进行剖腹取胎。子宫两侧缘的上部与输卵管相接处,称子宫角。子宫前面隔膀胱子宫陷凹与膀胱上面相邻,子宫颈阴道上部的前方借膀胱阴道隔与膀胱底部相邻,子宫颈阴道部借尿道阴道隔与尿道相邻;子宫后面借直肠子宫陷凹及直肠阴道隔与直肠相邻。
子宫腹侧为膀胱,其间上部隔有子宫膀胱凹,下部隔有子宫膀胱隔;背侧为直肠,其间上部隔有直肠子宫凹,下部隔有直肠子宫隔。两侧为韧带,其上部为宽大的子宫阔韧带及子宫圆韧带,下部为子宫主韧带及其向前后伸延的骶子宫韧带和耻骨子宫韧带。
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含输卵管,其内端连于子宫角,外端于卵巢悬韧带相续;下缘附着于盆底,有子宫动脉由外向内及输尿管在其下方由后向前相互交叉走行;外侧缘附着于盆侧壁;内侧缘附着于子宫体侧缘,子宫动脉沿此缘迂曲上行;其前层包裹子宫圆韧带;后层包裹卵巢及其固有韧带。
正常成年未孕女子子宫呈前倾前屈位,子宫的固定装置主要是盆膈和阴道的承托和韧带的牵引固定。四对韧带是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
3子宫的位置
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呈倒置的梨形,前面扁平,后面稍突出,成年的子宫长约7——8cm,宽4——5cm,厚2~3cm,子宫腔容量约5ml。子宫上部较宽,称子宫体,其上端隆起突出的部分,叫子宫底,子宫底两侧为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子宫的下部较窄,呈圆柱状,称子宫颈。
4子宫韧带
子宫阔韧带
位于子宫两侧,为呈冠状位的双层腹膜皱襞。上缘游离,包裹输卵管,其外侧端移行于卵巢悬韧带。下缘和外侧缘与盆底和盆侧壁的腹膜较行,内侧缘与子宫前、后面的腹膜相续。子宫阔韧带可分三部分:①卵巢系膜,为卵巢前缘与子宫阔韧带后叶间的部分,由阔韧带后叶向后包裹卵巢所形成。②输卵管系膜,为输卵管与卵巢系膜根之间的 部分。③子宫系膜,为子宫阔韧带的其余部分,内含子宫血管、淋巴管、神经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称之为子宫旁组织。子宫阔韧带的作用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
子宫主韧带
又称子宫颈横韧带、子宫旁组织。位于子宫阔韧带基底部,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连于子宫颈与盆侧壁之间,呈扇形,向下与盆膈上筋膜愈着。子宫主韧带是固定子宫颈,使其维持在坐骨棘平面以上的重要结构,损伤或牵拉造成该韧带松弛后,容易引起子宫脱垂。
子宫圆韧带
呈圆索状,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长约12~14cm。起自子宫角,输卵管附着部的前下方,在子宫阔韧带前叶覆盖下弯向盆侧 壁前行,越过髂外血管至腹壁下动脉外侧,经深环入腹股沟管,出浅环附着于阴阜及大阴唇皮下,它是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结构。
骶子宫韧带
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起自子宫颈后面,向后呈弓形绕过直肠外侧,附着于骶骨前面。其表面有腹膜覆盖,形成直肠子宫襞。该韧带的作用是向后上方牵引子宫颈,防止子宫前移,使子宫维持前屈姿势。
耻骨子宫韧带
由结缔组织构成,起自子宫颈前面,向前呈弓形绕过膀胱外侧,附着于耻骨盆面,韧带表面有腹膜覆盖,形成膀胱子宫襞。耻骨子宫韧带的作用是限制子宫后倾后屈。
血管体系
编辑
血管
子宫动脉为营养子宫的主要动脉,起自髂内动脉的前干,沿盆侧壁向前内下方走行,进入子宫阔韧带基底部,在距子宫颈外侧约2cm处,横向越过输尿管盆部的前上方,至子宫颈侧缘迂曲上行,沿途分支进入子宫壁。主干行至子宫角处即分为输卵管支及卵巢支,后者在子宫阔韧带内与卵巢动脉分支吻合,故子宫的血液供应也有一部分来自卵巢动脉。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盆部交叉后,向下发出阴道支,分布于阴道上部。子宫静脉丛应于子宫两侧,由该丛发出的小静脉常汇合成两条子宫静脉,最后汇入髂内静脉。此丛前接膀胱静脉丛,后连直肠静脉丛,向下与阴道静脉丛相续,合成子宫阴道静脉丛。
淋巴
子宫底和子宫体上部的多数淋巴管,沿卵巢血管上行,注入腰淋巴结和髂总淋巴结。子宫底两侧的一部分淋巴管,沿子宫圆韧带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子宫体下部及子宫颈的淋巴管,沿子宫血管注入骼内淋巴结或骼外淋巴结,一部分淋巴管向后沿骰子宫韧带注入骶淋巴结。盆内脏器的淋巴管之间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吻合,因此,如患子宫癌时,可有广泛转移。
神经
子宫的神经来自盆丛分出的子宫阴道丛,随血管分布于子宫和阴道上部。
5子宫周期性变化
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又称凋亡(apoptosis)。PCD发生于包括生殖道在内的许多组织和器官。动物实验观察到,子宫、卵巢、输卵管以及睾丸和前列腺等器官都有PCD发生。早期的光镜和电镜研究表明,人的子宫内膜也有凋亡小体存在。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染色体技术检测梯状带DNA时发现,人的子宫内膜在增生早期(6—10天)、分泌期(25—28天)和月经期(1—5天)均可见具有PCD特征的DNA断裂现象;而在增生晚期(11—14天)、分泌早期(15—20天)和分泌中期(21—24天)未见断裂DNA发生。而主要见大分子DNA。PCD的周期性发生提示其在妇女月经周期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子宫内膜产生PCD的机制尚不清楚,但与卵巢甾体激素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作为一种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调节与雌孕激素有关的基因表达,从而使内膜发生增生和分泌变化。同时,子宫合成的一些多肽类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如EGF、PDGF、和IGF—1、IGF—2等,可能是雌激素发生效应的介质,促进细胞的增生和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发现,人的子宫早在胚胎期就产生细胞死亡抑制因子,如BCL—2。成年人子宫内膜BCL—2的表达主要在间质细胞中,且成周期性变化,增生晚期达高峰,分泌早期降低,分泌晚期和月经期消失。因此推测分泌晚期和月经期BCL—2的消失与内膜细胞的死亡和月经的发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