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常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肠套叠,慢性肠套叠一般为继发性。新生儿肠套叠的病因是什么?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1肠套叠的症状
1、果酱样大便:病初时可有1—2次正常大便,以后便排出含血和粘液的粪便,像果酱样。大多数患儿在起病后4—12小时出现这种带有特征性的果酱样大便。少数婴儿来诊时无血便,仅肛门检查时手套上染有血迹。
2、腹痛:宝宝虽有腹痛,但不会详尽讲述,临床上可表现为突然发生哭闹、屈腿、面色苍白。腹痛缓解时仍可玩嬉或入睡。反复发作后,患儿精神渐差、嗜睡、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甚至出现休克。
3、呕吐:腹痛发作后不久便发生呕吐。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以后带有胆汁,晚期可吐出粪便样液体。
4、腹部肿块:由于肠管发生了套叠,因而局部隆起似肿块状。在病的早期,腹部可扪及肿物;到了晚期,由于脱水、电解质紊乱、腹胀、休克甚至出现腹膜炎征象,此时,腹部肿块反而不容易查出。
2新生儿肠套叠的病因是什么
1.回盲部解剖因素: 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新生儿回肠盲肠直径比值1:1.43,而成人为1:2.5,提示回肠盲肠发育速度不同。婴儿90%回肠瓣呈唇样凸入盲肠,长达1cm以上,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2.饮食改变: 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物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套叠。
3.病毒感染 :系列研究报道急性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4.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细菌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叠。也有人提出由于婴幼儿交感神经发育迟缓,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失调引起套叠。
5.遗传因素: 临床上发现有些肠套叠患者有家族发病史。
3如何预防婴儿肠套叠
1、添加辅食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添加一种新食品必须等前一种食品适应后再添加另一种,一般需要5—7天的适应期,不能同时添加几种新食物。
2、添加食物的量,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如喂食蛋黄可先试喂1/4个,3—5天适应后增至1/2个,1—2周后增至1个。
3、食物应从稀到稠,如先喂米汤后给米糊、米粥。从流汁、厚流汁、半流食到半固体流食,进而到固体食物,如从稀饭、稠粥到软饭。
4、食物性质从细到粗,先菜汁、细菜泥,至粗菜泥、碎菜和煮烂的蔬菜。
5、炎热的夏季或婴儿身体不适时不宜添加新的辅食,此时的婴儿食欲下降,适应能力较差,要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添加辅食。早产儿宝宝辅食添加必读
只要父母能够合理喂养你的小宝宝,仔细观察宝宝的一切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就可大大降低肠套叠的发病率或得到及时的治疗。
4肠套叠的三种食谱
一、酸奶银耳水果羹:
(一)食谱原料:
1、原料:银耳、苹果、梨(各1/2个),猕猴桃(3-4个),木瓜(1/6个),西瓜(一小块)。
2、辅料:酸奶(250ml原味),冰糖(5-10粒)。
(二)制作方法:
1.将银耳用温水洗净泡开,撕成小片。
2.用冷水将银耳熬成稠状(中途加入冰糖)。
3.熬好后放凉,最后放入冰箱冷藏30分钟。
4.将水果切丁,放入冰糖银耳中,最后加入酸奶拌好即可食用。
二、黑豆醋冰饮
原料:黑豆700克、醋200克、蜂蜜30克、郁金100克、冰糖250克、水600克。
制作方法:
1、将黑豆粒,黑豆醋放入榨汁机内。
2、加入蜂蜜,冰块及凉开水。
3、打匀装杯即可。
三、蜂蜜拌芦荟
原料:芦荟100克、白果(鲜)200克、蜂蜜400克、盐5克。
制作方法:
1、芦荟叶洗净,去皮,叶肉切成细片。
2、银杏去皮,在水中煮熟,去薄皮,除水分,加入少许盐。
3、芦荟、银杏装入瓶中,倒入一小杯蜂蜜,瓶口密封保存即成。
5肠套叠的常见检查方式
1.肛门指诊
为本病的常规检查,可见指套染血或排出血便,个别肠套叠严重时套入顶点可达直肠,此时直肠指检可扪及子宫颈样肿块。
2.X线检查
(1)腹部平片:肠套叠多无可靠征象,完全性梗阻时腹部平片可见部分肠管积气积液和持续扩张的小肠袢,并发肠坏死,腹膜炎者,有肠麻痹,腹腔积液征象,偶可在腹部平片见到肠套叠直接征象,如在右下或右腹部见到一段充气结肠内有腊肠样软组织肿块,肿块近侧结肠影缺如,有时肿块影四周有一薄层壳样气体包围。
(2)钡餐检查:用于诊断小肠套叠,成人慢性和空肠-胃吻合口套叠,以及少见的十二指肠套叠。
(3)空气灌肠检查:空气灌肠检查肠套叠,是随着水压灌注进行整复成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空气灌肠是借透亮气体,把套入部衬托为密度高的软组织包块影,不仅能早期确诊,且有整复作用,因而具有双重临床意义,以空气灌肠器做结肠注气,压力为6~8kPa,在萤光透视下由肛门缓慢注入空气,开始时空气注 入肠腔比较容易,到达套叠头部时突然停滞不前,由于套叠头部向充气结肠内突出,气柱前端形成明显之杯口状影,在无空气灌肠器时,亦可采用低压钡灌肠方法。
3.内镜检查: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套叠可行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内镜可见充血水肿的小肠黏膜经吻合口向胃内突出,慢性小肠型套叠可采用纤维小肠镜来诊断,同时可取活检,有助于确定病理性质,累及结肠的套叠根据情况可选用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
4.超声检查:
肠套叠声像主要为肠梗阻,套叠局部和肠壁缺血等特征表现。
(1)肠梗阻的表现:套叠部位以上的肠管扩张,内充满液性或半液性内容物。
(2)套叠部位的表现:套叠部位超声呈现一实质性团块,横切面时表现由多层叠肠壁形成的“同心圆”征,纵切面时呈“套筒”征,当套叠靠近腹壁或小儿患者肠套叠时,应用5~7.5MHz的高分辨率探头,可使该征象显示更清晰。
(3)肠壁缺血坏死表现:
①腹腔积液,腹腔内出现游离无回声区,可在肝肾间隙,肠管间探及。
②套叠内积液,表现为套叠反折处两层肠管浆膜层之间出现新月形液性暗区。
③套叠附近肠管运动减弱,动态观察无蠕动或极少蠕动,肠内容物静止不动。
④彩色多普勒检查:如肠管内血流信号缺少或消失,尤其是动脉信号,消失时提示肠壁缺血。
5.CT:
肠套叠表现为腹腔内分层状软组织肿块,其形态因层面与肿块呈平行,垂直或斜行关系而不同。
6.MRI:
应用报道较少,表现为套叠近端肠管明显扩张,积气及气-液平面,套叠肠管区可见同心圆状长/短T1长/等T2软组织肿块信号,腹腔内可有少量游离液体呈长T1长T2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