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牙齿的发育对于他们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情,但是很多的家长是非常不重视这样的情况的,这样的话就会直接导致幼儿牙齿发育异常,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幼儿牙齿发育异常。
目录
1 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就要刷牙了
一、长第一颗牙齿就该刷牙了?
据调查显示:9%的爸爸妈妈选择宝宝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就开始教宝宝刷牙;14%的爸爸妈妈选择宝宝乳牙萌出数颗后教宝宝刷牙;另有35%的爸爸妈妈选择宝宝乳牙长齐后再开始教宝宝刷牙;也有15%的爸爸妈妈选择在宝宝出牙前就开始进行宝宝口腔的清洁工作了。宝宝究竟什么时候要开始刷牙呢?
宝宝的乳牙兼具咀嚼、发音、美观以及维持恒牙萌出空间的功能。如果乳牙没保护好,会导致乳牙排列不齐,比如暴牙和地包天。而且,长了龋齿,严重的会影响到牙根,进而影响宝宝的颌骨发育,进食及语言功能,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的面容。
建议小孩在长出第一颗牙后到2岁半前,家长就要帮助其刷牙。2岁半以后建议小孩自己刷牙,刷完后家长检查,如果没有刷干净,家长再刷一次。三岁后建议使用含氟牙膏。
二、不同年龄段宝宝刷牙各不同
【0~6个月】漱口最关键
儿童医生表示,就算宝宝乳牙没有长出来,也应该以漱口代替刷牙来清洁口腔卫生。
妈妈怎么做:这个时期的小宝宝主要是喝母乳,喂完奶后可以给宝宝喝些温开水,相当于漱口,清除乳渣。你也可以用纱布蘸上温开水或淡盐开水给宝宝轻擦牙龈和口腔,这样可以预防口腔炎症。家长替宝宝抹口腔时,还可观察他口腔情况的变化,有需要时可带他去看牙科医生。
【6个月~1.5岁】指套牙刷最好用
宝宝萌出第一颗牙后,妈妈可以用纱布粘水擦牙床。同时,可选用套在手指上的指套牙刷来为小宝宝刷牙,这样不仅能洁齿,而且还能轻轻按摩齿龈。这种指套大多是用为宝宝专门设计的咬牙胶做的,有多种设计,有的突出沟槽,有的具有按摩牙龈的作用,有的还会发出奶香味或水果味,不但宝宝会喜爱,而且还满足了宝宝想咬东西的欲望。
妈妈怎么做:妈妈坐在沙发或床边,让孩子躺在妈妈怀中。妈妈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头部和嘴唇,另一只手拿清洁的纱布或指套牙刷,沾温开水为孩子清洁牙齿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擦的时候边擦边轻轻按摩孩子的牙龈,帮他缓解长牙带来的不适。
2新生儿牙龈发白都有什么表现呢
牙龈发白是贫血的表现,你掰开下眼睑,如果颜色与其他人相比发白,手指甲也发白,就是贫血了。要补铁,最好到医院开点药,如果变为重度贫血就不好治了贫血是指血液中红血球数量太少,血红素不足。贫血分成几种不同的情形,其中一种是缺铁性贫血,所谓的缺铁性贫血就是红血球中铁质含量太少,这也是所有贫血情形中最常见的一种。要预防缺铁性贫血,首先要注意饮食,要均衡摄取红肉、肝脏、蛋黄、榖类等富含铁值的食物。如果饮食中摄取的铁质不足或是缺铁严重,则必须补充铁剂。维他命C可以帮助铁质的吸收,也能帮助制造血红素,所以维他命C的摄取量也要充足。要注意的是,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地药物会阻碍铁质的吸收,所以尽量不要和含铁的食物一起食用。
改善贫血的食物
饮食治疗是治疗贫血的有效手段之一。以下食物有利于改善贫血症状和补充造血功能的营养成分,应注意选用。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虾及豆类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新鲜的水果和绿色蔬菜,如酸枣、杏、橘子、山楂、西
红柿、苦瓜、青柿椒、生菜、青笋等。维生素C有参与造血、促进铁吸收利用的功能。
3 给新生宝宝刷牙床除口臭
一直纯母乳喂养的宝宝食量开始减少,检查身体后也没发现异常,仔细观察宝宝的舌苔上附了一层白白的东西,嘴里奶腥味也很重。去医院检查,竟是白色的“奶瓣”惹的祸,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宝宝进行了口腔清理,宝宝的胃口才逐渐恢复。
新生儿虽然没出牙,但患龋齿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用嘴接触新事物是宝宝成长期的一种本能,进进出出的东西多,再加上口腔中的分泌物特别旺盛,如果不及时清洗,奶水、细菌等残留在口腔里,渐渐的舌苔上就会产生“奶瓣”,有厚腻腻的感觉,自然会降低宝宝的食欲,影响生长发育。
如何清理宝宝的口腔?
只要在宝宝睡醒后和吃完奶后,喂些温开水,就能起到滋润和清洁口腔的作用。
如果宝宝吃奶后睡着了,无法喂水,妈妈可用消毒棉签蘸水,轻轻地清理一下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长可能过于注重宝宝的口腔清洁,比如用无菌纱布蘸水给宝宝擦拭口腔黏膜。事实上,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细嫩,稍不留意就会受损伤。这种损伤肉眼不一定能看到,随着细菌、霉菌的侵入繁殖,容易引起霉菌性口腔炎。所以,新生儿的口腔不要进行过度清洁。
4 幼儿牙齿发育异常的原因
发病原因
畸形中央尖发病原因不明。目前认为这种病损的发病机理是在牙齿发育早期,成釉器的内釉上皮和其下方的间充质细胞在某个区域的增生或外突深入牙器官中所致。
临床表现
畸形中央尖多发生在前磨牙,单侧或对称发生,有报告偶见发生于磨牙,尖牙和切牙。畸形中央尖常呈圆锥状,尖高约2mm左右,大部分由釉质组成,有时有纤细的髓角伸入。当牙齿萌出并建立咬合关系后,畸形中央尖在咬合接触后逐渐磨损,继发牙本质形成,牙尖虽然磨平但牙髓保持正常,牙根发育正常。咬合面上额外突出的牙尖可能造成牙萌出不全、牙齿移位;更常见的随着咬合面磨损或牙尖折断而引起牙髓暴露和感染。Senia和Regezi报告了非龋性前磨牙畸形中央尖患牙发生根尖周感染的情况。往往根尖周感染发生在牙根形成期间,使得牙根停止发育,而在X线片上表现为"喇叭口"样根尖孔。
疾病治疗
(1)圆钝和接触无碍的畸形中央尖可不处理而进行观察。
(2)加固防折:有临床研究报告对刚萌出的牙齿上细而尖的中央尖,为防止其日后折断感染,可用强黏结剂和复合树脂在牙尖周围加固,使畸形尖随着牙齿一同发生生理磨损,促使髓角处形成继发性牙本质,牙髓和牙根发育保持正常。
(3)如果已发生牙髓感染,需做牙髓治疗;年轻恒牙应首先考虑采用根尖诱导成形术,待牙根发育形成之后,再做完善的根管治疗。
5为什么有的婴儿长“马牙子”
有的婴儿刚刚出生或出生不久,牙床上长着形状像小米粒或大米粒的白色圆形颗粒,看上去像小牙齿,但用手摸时有松动样的韧感,稍一拨动就东倒西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马牙子",也叫"板牙"。
"马牙子"并不是什么牙。婴儿吮奶过程中牙床和乳头摩擦,经过一段时间后"马牙子"便会自行脱落。因此,家长既不用担心,也无需处理。
但有的家长用针去挑或用布去擦,这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婴儿的牙床粘膜非常嫩薄,加上婴儿口腔内平时就有细菌存在,唾液分泌量又少(相当成人的1/20 ~1/30),所以唾液抑制细菌和对口腔的清洗作用较差。
一旦" 马牙子"被挑破或擦破,极易造成感染,严重者患儿出现高烧、颜面部突然红肿.牙床化脓,甚至发展为急性颌骨骨髓炎。有些身体抵抗力弱的婴儿还可能患败血症,给婴儿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生命危险。因此,一定要注意口腔清洁,保护好口腔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