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均称为便血。便血只是一个症状,并非一种疾病。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病变的出血,但亦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那么,什么是便血?你都知道吗?
目录
1便血的病因
1.消化道本身的疾病,例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肠道溃疡和炎症、寄生虫感染、肿瘤(包括息肉和癌)、痔、肠套叠、肛裂、大便干燥擦伤等。
2.消化道以外的其他系统的疾病,例如血液病、急性传染病、维生素缺乏症、中毒或药物毒性作用等。
3.儿童出现便血,多由肠息肉引起,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也可见于细菌性痢疾、肠套叠、血液系统疾病等。成年人便血,多由痔疮、肛瘘、肛裂、肠息肉、肠癌、炎症性肠病等引起。
2便血的症状
(一)发病原因
引起便血的疾病很多,现根据出血病变的性质,将便血的病因分为5类。
1.炎症、溃疡性因素如下消化道的黏膜发生炎症或溃疡时,因黏膜充血、水肿与溃疡形成,当炎症或溃疡侵蚀血管或血管通透性增加、小血管破裂均可发生便血。常见的疾病有:
(1)肠道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真菌性肠炎、假膜性肠炎、小肠结核、结肠结核、小肠钩虫感染、结肠血吸虫病、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等。
(2)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
(3)放射性结肠、直肠炎:多系盆腔恶性病变接受放射治疗后,局部肠黏膜受到损伤后导致出血,常表现为反复、小量的便血。
(4)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系因肠系膜的血运发生障碍而使肠黏膜发生缺血、溃疡形成所致。病变以结肠多见,临床表现为在剧烈腹痛后解出暗红或鲜红色血便。
(5)白塞病(behcet's disease):本病病因未明,多认为是免疫性血管炎引起血管闭塞,导致肠血供障碍而引起溃疡性病变;也有学者认为本病与感染或遗传有关。溃疡发生在回盲部者最为多见,且易发生出血。
(6)直肠或孤立性溃疡:引起此种溃疡的原因不甚明确,但溃疡侵蚀血管即可引起出血。
(7)结肠应激性溃疡:近年来发现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后,可导致便血,甚至表现为大出血,且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3怎么预防便血
1、便血的预防要注意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肠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荸荠汁、芦根汁、芹菜汁、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2、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便血的预防要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粘膜收缩,血行不畅。
3、便血的预防还要适度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粘膜充血,加重出血。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便血的预防忌烟酒、咖啡。
4、便血的预防还要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成形软便为佳。减少增加腹压的姿势,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5、便血的预防要多饮水,对软化大便有一定的作用。
4便血分类及注意事项
大便出血,就肛肠科就诊角度看可见于以下5种;
1.痔疮一般鲜红色血,出血或多或少,有外痔可伴有大便时肛门疼痛;
2 肛裂出血鲜红色,多为大便干撑裂所致,伴大便时肛门疼痛;
3 直肠癌为暗红色,伴大便变扁变细等正常习惯改变,老年患者多见,但近年有年轻化趋势,不可忽视;
4 直肠息肉多为鲜血,多大便伴有粘液,分泌物等,多见于儿童;
5 溃疡性结肠炎多为脓血,多伴腹疼,腹泻;
所以建议患者有便血情况,请及时来院检查以明确治疗,以防失治误治,贻误病情。
5便血常见哪些疾病
1、痔疮:便血鲜红,附于粪块表面;或大便前后滴血,严重喷射状,便秘结时易发生。
2、肛裂:便血量较少,颜色鲜红;排便肛门剧痛,以至患者不敢大便。
3、息肉:便血无不适感,粪质正常,血常附于粪块表面。容易癌变。
4、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便次增多,脓血便与粘液便相混,腹痛,肛门下坠。
5、大肠癌:早期仅有便血,中期持续性、慢性粘液血便,与粪便混在一起,便意频频,有时只解出一些血或粘液而无粪便。直肠癌约80%有便血。
大肠癌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有的病人只表现为大便习惯性改变和程度不同的便血,因而常常被误诊为痔疮等。所以,便血要到肛肠科进一步检查。 肛门指检是最简单的检查方法,70%的直肠癌可通过这种检查而被发现。还可选用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