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又称孤独症、自闭症,起病于婴幼儿期,多见于男孩子。一般发现于3岁以内,主要表现为言语困难和社交困难,如极度孤独,缺乏目光对视,对集体游戏没兴趣;缺乏主动言语,言语刻板重复,声调、节律、速度、重音都常有问题;兴趣单调、狭窄等等。儿童孤独症在婴儿期时也称为小儿孤独症,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宝宝某些行为动作或许就是儿童孤独症的先兆或是早期症状。我们又该如何改善孤独症儿童调节情绪?
目录
1儿童孤独症是怎么引起的
1.遗传
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2.围产期因素
围产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
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4.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
与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的单胺系统,如5-羟色胺(5-HT)和儿茶酚胺发育不成熟,松果体-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导致5-HT、内啡肽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减少。
查看详情>>2如何改善孤独症儿童调节情绪
(1)为了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开始时尽可能让时间表及物理环境结构化。
对于上学的孩子,则需要老师配合,在变化以前给予提示(还有10分钟、5分钟、1分钟时),保证程序一致的日常活动(如准备吃午餐或回家),圆圈教学中固定座位,等等。
·帮助孩子理解不同的情景或环境怎么会导致情绪失控。理解为什么愤怒或焦虑时会打破这个循环。找到可能导致信息超载的感觉因素(听觉、视觉、触觉、平衡及运动觉)。
·帮助他们识别情绪失控的信号,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自发暂停、生物反馈、寻求帮助等)。
·通过观察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身体发展(如快速生长期或荷尔蒙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我们能有所收获。
·当与孩子讨论将来怎样避免情绪失控时,要留意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事情。避免详述过去的失败经历,纠缠过去往往会导致情绪失控。
·严重的情绪及情感问题需要心理健康专家的治疗。自闭症儿童通常会表现出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表现出沮丧。可能需要药物及其他的一些治疗。
(2)减少情绪冲动可能有些困难,但很重要,因为情绪冲动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习和社会关系。
虽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情绪冲动行为会得到缓解,但如果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孩子会进步得更快。
·规则的不一致和家长对不良行为的情绪反应,都会进一步加剧孩子的情绪冲动。固定的、一致的规则和冷静的头脑是最基本的要素,甚至当不良行为是故意发生的时候。自闭症儿童需要更多的结构性行为框架,对明确的要求和可预料的结果有较好的反应。
当孩子的情绪被唤醒时,他们的冲动行为会加剧。不要关注唤醒的情绪,而要帮助孩子平静下来。
·当孩子能够耐心等待,或在他不耐烦时能够自我平静下来,都要给予鼓励。
·鼓励孩子参加那些需要等待、轮流进行、要保持持续性注意的活动,像钓鱼、滑梯,或糖果乐园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在基础游戏的计算机版(如儿童纸牌游戏) 中,孩子可以与计算机进行游戏。这类游戏特别容易玩,也需要等其他“游戏者”参与后再轮到自己。无人监督时,与其他孩子进行这类计算机游戏前,一般要好好练习。
·当冲动行为发生时,看看孩子是否感觉超载,是否受生理因素(如饥饿、渴、快速生长期)影响,或是受交流缺损影响,将来要想法避免这些因素。
·要记住,那些表面上像不良行为的行为并非都真的是不良行为。自闭症儿童看起来冲动,可能是因为他们错过或错误理解了视觉或听觉的社会性线索。将理解性错误与自我控制和故意的不良行为区分开来是十分重要的。
(3)家庭学校对于一些自闭症儿童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自闭症儿童通常更期望取悦父母而不是别人,感觉上的分心物也相对较少。他们的社会性和学业挑战将会逐步增长,比一味强调与随便哪个孩子互动好像更接近成功。
我们知道儿童孤独症不仅仅在当前对儿童的发展有所影响,更是会危害到孩子未来的智力以及社交。只有及时对孩子的情绪进行调节,才能避免孩子的心理疾病发展到不可收拾。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查看详情>>3儿童孤独症的早期信号
五个月信号
半岁左右的宝宝可能就开始反映出某些孤独症的先兆了,而这个时候的宝宝还不会说话表达,就容易造成某些信号被父母忽略,例如父母用食物或玩具逗引宝宝时,宝宝却总是“目中无人”,不愿与父母对视,在母亲拥抱之下不感快慰。
一岁信号
宝宝一岁大的时候,有一些典型信号父母可以参考。如无法跟父母进行眼神交流,眼睛无法跟父母对视;当父母呼唤其名字时,婴儿无法产生反应和应答的表现;无法识别父母的手势,无法对外界刺激做出正常的反应,甚至仍不认识父母;对周围的人及物不感兴趣,对母亲也不亲。另一方面,一些不典型的信号父母也要留心,如宝宝还没有喃喃自语或一些表达情感的动作。
4高龄父亲容易生个得孤独症的孩子吗
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患病儿童三岁前会表现出语言和沟通能力发展迟缓,不愿与人交流,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多数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有明显障碍,兴趣狭隘、行为刻板,严重的还会有自残或暴力的倾向。专家提醒,由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和多基因遗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围产期并发症等精神因素有关),减少孤独症危害的最好办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相对于较为年轻的男性,高龄父亲所生的子女患上孤独症的几率要高近6倍。 超过10万名儿童,这些孩子出生时他们的父亲都已经超过了40岁,结果发现这些孩子患孤独症和相关机体失调病症的几率比那些父亲低于30岁的孩子高出近5倍。调查发现,若小孩出生时父亲的年龄在15到29岁之间,孩子患上孤独症的几率只有万分之六,若当时父亲年龄在30到39岁之间,那么孩子患病几率上升到万分之九(为上组人群的1。6倍)。而那些父亲已是40到49岁的“高龄”的,其孩子患上自闭症的几率就猛增到万分之三十二(增加到5。75倍)。50岁以上的父亲的孩子患病几率则为万分之五十二。总之,父亲年纪越大,孩子患病比率越高。该项目负责人、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研究员亚伯拉罕·莱申博格介绍说,父亲的年龄每增加10岁,诞下孤独症儿童的几率就会翻倍。
5妈妈性格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吗
冷漠严酷型妈妈,容易养成孤独型孩子 。
妈妈表现:有些单亲妈妈,在情感上稍显冷漠。她也许本来就没想要孩子,或许潜意识中把孩子看作自己不幸的根源。这种妈妈很少抱孩子,对孩子非常严厉,有些冷酷型单亲妈妈缺乏良好的情感疏通渠道,处于孤独的抑郁状态,对孩子的反应也是冷漠相待。
孩子心态: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被塑造成孤独儿童。孤独儿童往往惧怕亲密接触,因为依恋妈妈的渴望经常落空,并由此认为:我没有需要。孤独儿童的内心里,可能隐藏着一个不真实的自我,看起来独立,实际上却是否定自我的需要。
成长的烦恼:孤独儿童通常性格冷漠甚至冷酷,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他们通常在事业上很成功,物质需求淡薄,独立并富于忍耐。然而,他们的婚姻生活通常充满曲折。常见的被配偶抱怨成冷血动物、冷酷无情的人,多半是孤独型人格。
家教EQ:孩子是非常需要爱和抚摩的,在国外,抚摩和拥抱甚至是治疗儿童孤独症的重要手段,刻意孤立孩子,不与他进行身体接触安抚,于他于己,都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