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神经内科 >脑出血

基底节区出血该怎么治疗

右侧基底节区出血在诊断时会确诊为脑出血,因为疾病发生后会影响周围的器官,形成更严重的疾病链,对于右侧基底节区出血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发现疾病的异常症状后,患者要立即采取治疗,可防止疾病更加严重。那么右侧基底节区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疾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治疗前还要采取急救治疗,可有效的控制病情。

目录 左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表现有哪些 基底节区出血该怎么治疗 双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治愈案例 基底节区出血原因 基底节区出血后遗症

1左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表现有哪些

  典型可见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卧,出现血性CSF,直接穿破皮质者不常见。

  ①壳核出血:主要是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通常引起较研究运动功能缺损,持续性同向性偏盲,可出现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不能,主侧半球可有失语;

  ②丘脑出血:由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产生较明显感觉障碍,短暂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压迫皮质语言中枢可产生失语症,丘脑局灶性出血可出现独立的失语综合征,预后好;丘脑出血特点是:上下肢瘫痪均等,深感觉珍爱高突出;大量出血使中脑上视中枢受损,眼球向下偏斜,如凝视鼻尖;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出血波及丘脑下部或破入第三脑室则昏迷加深,瞳孔缩,出现去皮质强直等;累及丘脑底核或纹状体可见偏身舞蹈-投掷样运动;如出血量大使壳核和丘脑均受累,难以区分出血起始部位,称为基底节区出血;

  ③尾状核头出血:表现头痛、呕吐及轻度脑膜刺激征,无明显瘫痪,有时可见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常有头痛、呕吐、颈强直、精神症状,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并不多见等。

  脑出血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病后大部分患者会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对于这些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了,这个左基底节区脑出血一旦发生后要及时做治疗,不然是会留下很严重的后遗症,这个后遗症出现的话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智力,然后出现瘫痪的状况,弄不无法正常思考,说话也会口齿不清楚,严重的时候有可能会遭受到什么刺激而引起脑中风,这个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得了这个疾病的话就要终身里服用药物,不然就不行。

2基底节区出血该怎么治疗

  可挽救重症患者生命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手术宜在发病后6-24h内进行,预后直接与术潜意识水平有关,昏迷患者通常手术效果不佳。

  (1)手术适应证:

  ①脑出血病人颅内压增高伴脑干受压体征,如脉缓、血压升高、呼吸节律变慢、意识水平下降等;

  ②小脑半球血肿量≥10ml或蚓部>6ml,血肿破入第四脑室或脑池受压消失,出现脑干受压症状或急性阻塞性脑积水征象者;

  ③重症脑室出血导致梗阻性脑积水;

  ④脑叶出血,特别是AVM所致和占位效应明显者。

  (2)手术禁忌症:脑干出血、大脑深部出血、淀粉样血管病导致脑叶出血不宜手术治疗。多数脑深部出血病例可破入脑室而自发性减压,且手术会造成正常脑组织破坏。

  (3)常用手术方法是:

  ①小脑减压术:是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最重要的外科治疗,可挽救生命和逆转神经功能缺损,病程早期病人处于清醒状态时手术效果好;

  ②开颅血肿清除术:占位效应引起中线结构移位和初期脑疝时外科治疗可能有效;

  ③钻孔扩大骨传血肿清除术;

  ④钻孔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⑤脑室出血脑室引流术。

  右侧基底节区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而手术的方式却有很多种,患者可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此时多数患者已经昏迷,严重的患者则会出现休克,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患者必须立即治疗才能控制病情,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抢救后也有机率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对将来的生活造成影响。

3双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治愈案例

  患者信息:王某,男,50岁,退休工人。

  患者症状:入院前10小时突发言语不清,口角左歪,右侧肢体无力,并逐渐意识不清。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冠心病史6年,糖尿病史2年。

  治疗过程:

  入院查体:血压:22/14kPa,浅昏迷,右侧面瘫,肌力:左侧肢体Ⅳ级,右侧0级,肱二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左侧亢进,右侧减低,巴氏征双侧均阳性。血糖10.8mmol/L。

  CT扫描:双侧基底节区片状高密度影,双侧脑室受压,脑中线居中。

  CT测量血肿体积:左侧20.8ml,右侧3.1ml。经药物控制血压、血糖、降颅压3天后,应用Leksell立体定向仪行左侧基底节区血肿排空置管术。

  术中抽出5ml陈旧血,留置外引流管。

  术后用尿激酶1万单位+生理盐水2ml从外引流管注入血肿区,每12小时一次,共10次。

  术后5天CT复查脑内高密度灶消失后,拔除外引流管。

  经过神经营养药物、语言及肢体功能锻炼、高压氧等治疗,患者清醒,语言基本恢复。

  肌力:左侧Ⅴ级,右侧Ⅳ级。有近事遗忘,仍需药物控制血压、血糖。

4基底节区出血原因

  【疾病病因】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血压骤升使动脉破裂所致。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癫、血友病、会细胞增多证和镰状细胞病等),以及脑淀粉样血管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脑动脉炎、硬膜静脉窦血栓形成、夹层动脉瘤、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梗死后脑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病理生理】

  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它们被内囊后肢所分隔,下行运动纤维、深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射穿行其中外侧(壳核)或内侧(丘脑)扩张血肿压迫这些纤维产生对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诊断检查】

  (一)辅助检查

  1、CT检查

  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如脑室大量积血可见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张。1周后血肿周围可见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变为低密度或囊性变。CT动态观察可发现进展型脑出血。

5基底节区出血后遗症

  基底节出血后遗症有哪些

  (1)语言不利 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医护人员要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

  (2)肢体功能障碍 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多利用可以家用型的肢体运动康复仪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

  (3)口角歪斜 临床上常见病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皱额、闭眼、鼓腮、吹哨。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护士应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饮食上宜给易于消化、富于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配合针刺颊车、地仓、迎香、四白。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

  上面就是对基底节出血后遗症有哪些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基底节出血后遗症也会给我们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和生活上的一些不便,同时也会给家人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为了避免后遗症的出现,在患病时或者身体出现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咨询医生,另外饮食上一定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吃一些清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