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血液内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球蛋白g高的原因

我们身体里面有很多免疫系统,免疫系统里面富含免疫蛋白。免疫蛋白并不是越多越好的,适当的免疫蛋白可以很好的抵抗外来的疾病,如果免疫蛋白太多的情况下就会影响到我们身体内部的抗体起到过敏反应了,这时候我们的皮肤表面就会出现红疹之类的症状出现。

目录 ​免疫球蛋白g的生物功能 免疫球蛋白g高的原因 免疫球蛋白e偏高的治疗方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随意注射有风险

1​免疫球蛋白g的生物功能

  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免疫球蛋白g吧,但是真正了解免疫球蛋白g的人肯定是不多的,免疫球蛋白g其实是我们血清里面免疫蛋白的主成分,由于免疫球蛋白g的生物功能非常的强大,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免疫球蛋白g的知识,下文我们介绍一下免疫球蛋白g的生物功能。

  ① IgG。IgG是生物体液内主要的Ig,约占血液中Ig总量的70~75%。由于IgG能通过胎盘,所以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 IgG在抵抗感染方面起重要作用。婴儿出生后2~4周开始合成IgG,8岁以后血清中IgG可达到成人水平。由于IgG较其他类Ig更易扩散到血管外的间隙内,因而在结合补体、增强免疫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和中和细菌毒素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地抗感染,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一面。但某些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斑狼疮以及类风湿等中的自身抗体都是IgG。一旦它与相应的自身细胞结合,反而加强了组织损伤作用。

  ② IgM。IgM在Ig中分子量最大,通常称为巨球蛋白,占血清Ig总量的10%。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IgM由五个基本结构相同的单体组成。各单位间由一条连结链(J链)连结成“星状”的五聚体。IgM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的抗体,也是经抗原刺激的动物体内最先出现的抗体,因此检查IgM的含量,有助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IgM在胎儿3个月后即开始合成,但水平很低,1~2岁时血清中IgM含量达到成人水平。通过结合补体,IgM有溶解细菌和溶解血细胞的作用,并能中和病毒,其效能比IgG高100倍以上。很多抗微生物的天然抗体、同族血凝素(抗A型与抗B型血)、类风湿病中的类风湿因子以及梅毒的补体结合抗体都属于IgM。

  ③ IgA。IgA在血清中的含量仅次于IgG,占血清Ig总量的10~20%。IgA有单体(1个基本结构)、双体(2个基本结构)或多聚体(若干个基本结构,由J链连结)等不同形式。血清中的为血清型IgA,主要为7S单体。各种分泌液,如唾液、眼泪、汗液、初乳、呼吸道及消化道分泌液中的IgA为分泌型IgA(SIgA),由二聚体及多聚体构成,此外还有分泌小体存在。分泌小体有助于分泌型IgA抵抗蛋白酶的水解和促使IgA通过分泌组织的粘膜进入分泌液内。分泌型IgA具有明显的保护体表,防御病原入侵的功能。

  ④ IgD。IgD在血清内含量很低(少于总量的1%)。IgD较IgG1、IgG2、IgA或IgM更易被蛋白水解酶水解,而且易自溶。IgD 的生物功能尚不十分了解。目前已知的IgD抗体活性包括抗细胞核抗体、抗基础膜抗体、抗胰岛素抗体、抗链球菌溶血素 O抗体、抗青霉素抗体和抗白喉毒素的抗毒素。IgD与疾病的关系亦了解不多。

  ⑤ IgE。正常血清中 IgE含量极低。IgE主要由呼吸道和肠道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在鼻腔、支气管分泌液、乳汁与尿液中存在分泌型IgE。IgE是一种亲细胞抗体,能与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或组织中的肥大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结合,遇到花粉等各种过敏原后,则抗原与IgE在这些细胞表面结合,使之释放大量活性介质,如组胺等,结果诱发I型变态反应。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免疫球蛋白g,我们知道免疫球蛋白g是我们人体里面血清免疫蛋白的主成分,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免疫球蛋白g的生物功能,相信大家都掌握了吧。

2免疫球蛋白g高的原因

  免疫球蛋白G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是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约占四分之三。正常人的IgG有四个亚型,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对防止新生儿出生数周内的感染起很大作用。新生儿在第3个月已能合成IgG,两到三岁就能达成人水平,而到40岁以后合成免疫球蛋白g逐渐下降。指导意见:大量的临床检查表明慢性肝病、肝癌、淋巴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通常会出现免疫球蛋白g偏高。如果仅是免疫球蛋白g偏高,没有不适症状,大多情况下不具明确的临床意义。如果有不适症状,则应该做其他方面检查,查找具体的原因,并针对具体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

  引起的原因:

  1..结缔组织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斯约格伦氏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均可引起免疫球蛋白g的偏高;

  2.肝脏病:慢性病毒性活动性肝炎、隐慝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等也是引起免疫球蛋白g偏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3.传染病:结核、麻风、黑热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病、淋巴肉芽肿、放射线菌病、疟疾、锥虫病等也不容忽视。意见建议:免疫球蛋白g的偏高很多情况下都与肝病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当发现自己的免疫球蛋白g偏高时,特别是患有肝病得人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的专业医院去进行详细的检查。

  我们在日常一定要及时的关注身体的免疫蛋白是否异常,数量异常就会让我们对于外界的物质特别的敏感。引起免疫蛋白增多也是有原因存在的,向上述介绍的结缔组织和传染疾病就是引起免疫球蛋白g高的原因之一,日常应该多加注意。

3免疫球蛋白e偏高的治疗方法

  免疫球蛋白e是一种细胞抗体,但是有些患者会出现免疫球蛋白e偏高的症状,这其实是一种疾病,是患者体内免疫体系缺陷疾病,那么免疫球蛋白e偏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来治疗该疾病,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除去感染、减少发病率、预防合并症。使用药物包括:抗生素、抗霉菌剂、抗病毒剂。有时皮肤感染需行手术切除引流脓疡,并投予抗生素静脉输注治疗。患者通常对治疗效果的反应较为缓慢,复原时间比常人做相同治疗的时间还要长。严重感染时,予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有助于建立短暂的免疫防卫系统。

  平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性投予抗生素,清楚明了与辨识早期感染的征象,以期早期治疗,避免长期的合并症。

  由于一般正常发炎所引起的反应不见得会发生在患者身上,故轻微的局部疼痛需考虑受感染的可能性。患者比常人容易有脊椎侧弯的倾向,定期侦测脊椎侧弯倾向以便早期非侵入性治疗的介入,避免脊椎侧弯的持续进展。

  上述关于免疫球蛋白e偏高的治疗方法的分析,希望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帮助,日常的生活中患者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治疗工作,更要注意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提升疾病的治愈几率,缓解疾病给自身带来的伤害。

4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临床意义

  (1)升高:

  ①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Sjögren综合征(斯约格伦氏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

  ②IgG型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③肝脏病:慢性病毒性活动性肝炎、隐慝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等。

  ④传染病:结核、麻风、黑热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病、淋巴肉芽肿、放射线菌病 疟疾、锥虫病等。

  ⑤类肉瘤病。

  ⑥其他:霍奇金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白塞(Behcet)病、肾炎、过敏性紫癜等。

  (2)降低:

  非IgG型多巴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皮质激素、放射线照射等)等。

5免疫球蛋白随意注射有风险

  “免疫球蛋白”是从人血、胎盘里面提炼的具有抗体活性的动物蛋白。正常人自身免疫系统会产生一定的免疫物质,额外注射“免疫球蛋白”没什么实际效果,也没有防治感冒、鼻炎的作用,而且随意注射还会有一定风险。

  在临床上,“免疫球蛋白”主要用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自身免疫系统出问题的患者,如红斑狼疮等,一般会根据患者体重(每公斤需2克)来确定注射剂量,例如一个50公斤的患者,一次需要打100克,一般会分成5天打,一天打20克,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另一种是慢性疾病迁延不愈、感染时间比较长的住院病人,如肺部感染、肝脓肿等,在患者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通过小剂量(一般是5-10克)注射“免疫球蛋白”,会有点效果。

  但是,若不是特别有需要的病人,医生不会建议注射“免疫球蛋白。”因为“免疫球蛋白”毕竟是一种血制品,可能带有艾滋病、肝炎等病毒,不能百分百保证安全。

  它本身也是一种蛋白,输入别人的蛋白质,也有可能引起人体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血清性周围神经病,过敏体质的人尤其要小心。所以,在注射“免疫球蛋白”前,最好先征询下医生的意见。

  其实,正常人勤加锻炼,就能增强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道听途说用药后出事,在临床上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