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指的是心跳或快或慢,超过了一般范围。心脏自律性异常或传导障碍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常为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心律失常特别多见于心脏病患者。那么心律不齐吃什么好呢?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1心律不齐吃什么
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摄入盐过多等均是引发心律不齐的主要诱因,尤其饮食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因此要限制心律不齐患者每日摄入饮食的热量,特别是体重超重的患者。同时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同时还可防止大便干燥。
心律不齐的饮食八大法则
1、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肌肉、蛋黄、螃蟹、鱼子等。
2、限制热量供给。限制每日摄入饮食的热量,特别是体重超重的患者,应适当减少热量供给。饮食中应适当限制蛋白质供给,特别是伴有高血压及心脏衰竭的患者,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60~80克以内。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是老年患者必须要限制进食的,其中包括动物油脂、动物内脏、蛋黄、螃蟹、鱼子等,虽然植物油胆固醇含量少,但脂肪含量高、热量高,也应限制食用。
3、应少食多餐,避免过饥过饱,尤其饮食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
4、限制盐及水的摄入。可能刺激心脏和血管的食物及不利于消化或影响胃肠功能的食物,都可能影响心脏的功能应避免食用,同时注意不要大量喝水,特别对于心脏功能不全和水肿的患者,应限盐限水。尤其对有水肿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有水肿和心力衰竭者,饮食中不得加盐和酱油。
5、限制蛋白质供给,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6、禁用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慎食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生黄瓜、圆白菜、韭菜、洋葱等,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
7、应供给富含VitB、Vit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供给维生素及无机盐,同时还可防止大便干燥。
8、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钙、磷、硒的食物可以适量多食,这些营养元素可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并促进脂类代谢。
温馨提示:鱼油可能在某些特殊的病人中,造成致命性的心律不齐。对于某些患有心律失常的人来说,避免食用鱼油保健品,或者日常鱼类食品,对于减少某些心脏病的发作是有益的。
2心律不齐的发病原因
一、心律不齐的病因
心律不齐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它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心律不齐常由以下原因引起,如:
1.新陈代谢异常:体内电解质(例如:钾。钠。钙)不平衡,内分泌失调
(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2.情绪: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因影响内分泌系统会产生心律不齐。
3.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变,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4.药物:除了部份的药物可能会引起心律不齐外,咖啡中的咖啡因,香烟中的尼古丁,及酒精,到—定的剂量时,也会造成心律不齐。
二、中医论述心律不齐的病理病机
心律不齐的治疗发生了重大改变治疗心脏病临床重大发现:心律不齐一定要从脾(胃)论治。
1.心与脾(胃)生理、病理上的相关性心属火,脾(胃)属土,二者之间存在着火土相生的母子关系,相互滋生,相辅相成。有云“子能令母虚,母能令子实”。
2.“心脾(胃)同治”的同步性与治脾(胃)愈心的实践性“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衰则诸病丛生,心气、心血失养,心病乃生,故有“心胃同病”之说。对于心病,一定要病人注意调理脾胃,切忌膏梁厚味、勿令饱餐等,即便是心力衰竭的病人,也不忘健脾和胃导滞之法,确可在心病治疗上收功,远比心病只从心来治效果高出许多。
3.重视脾胃升降治疗心病的重要性“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升降出人是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然过程。即脾(胃) 功能失调,饮食精微不化,扰乱脂质代谢,聚而生浊,或为湿热,或为痰湿,浊痰交织,滞而化癖,阻碍心机不能运转,成为所谓“痰湿阻滞心脉”的“胸痹”证。因此,升降脾胃,阻断病理形成,可谓“不治已病治未病”。其病位在心,但其根在脾。不言而喻,升降脾胃愈心病的重要意义就寓于其中。而大多中药通过补气利水是有欠缺的,治标不治本。
4.心脾(胃)同治中“标本缓急”的从属性无论从病因,还是从治法上,中医学均认为:心病发生多由脾胃病在先。这是因为“脾(胃)为生痰之源”。心虽主血和脉两个方面,但只有脾(胃)运化与升清正常,血的化生之源不断,脉管得养,血质正常,无浊痰湿热之邪漪溜于体内,才能使心的功能活动正常,反之则脾(胃)病及心。
3怎么预防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的预防十分重要,完全预防心律失常发生有时非常困难,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发生率,要做到以下几点:
(1)预防诱发因素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2)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3)自我监测
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如发现出现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治疗,防止拖延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和不可逆的并发症,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发作后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马上转复。
(4)合理用药
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5)定期检查身体
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6)生活要规律
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 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保持标准体重,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7)积极预防和治疗
引起心律失常的基础疾病,控制患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控制和预防风湿活动,禁烟限酒,避免受凉,细菌感染等。
4心律危害
心律不齐的危害主要有:
1、心律不齐可使血液循环失常: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
2、心律不齐较严重可致窦性停博、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出现心动过速综合症(又称慢-快综合症)。
3、心律不齐可导致猝死:发生猝死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瘁死的发生率最高。
5心律失常的中医偏方
律失常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而传统的中医有部分的偏方对于治疗心律失常也有不错的效果。那么具体有哪些呢?下面就几种常见的中医偏方提供大家参考。请大家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1、玉竹15克,鹧鸪1只。鹧鸪洗净去毛及内脏,加玉竹及少许食盐隔水炖熟服用。隔日1次,连服2~3次。养阳益气。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2、鲜泽漆茎叶适量,鸡蛋1~2枚。先将泽漆茎叶洗净,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左右,去渣留汁。用煎汁煮鸡蛋,蛋熟后去壳,在蛋上刺几个小孔,再煮数分钟即可,吃蛋服汤。日1次。逐水退肿,祛痰平喘。主治肺源性心脏病。
3、干蟾酥6克。把干蟾酥研磨成极细粉末,饭后用冷开水送下。每天2~3次。开窍醒神。主治心脏病引发的心力衰竭。
4、仙人掌取其茎部,切片晾干。每次取2~4片水煎20~30分钟,去渣饮汁,每天3次。主治心脏病、心衰。
5、常山3~12克,苦参9~30克,瓜篓皮9~15克,姜半夏、茵陈各9克,虎杖9~15克,炙黄蔑9~30克,丹参9~30克,炙甘草9~30克。每剂两煎,兑匀分二次服。凡早搏每分钟10次以上者,日服两剂;6~10次者,日服一剂半;5次以下者,日服一剂,直至早搏消失。服药期间,停用其它方法和药物。方中常山、苦参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主治心律失常。
6、鸡蛋100个。将鲜蛋放入锅内加水煮熟,冷却后去皮取出蛋黄,放入砂锅内,碾碎以文火煎熬出蛋黄油约500克,每次服一茶匙,日二次,可连续服用。养心安神。主治心律不齐。
7、取幼嫩松叶,洗净后用乳钵研磨,加适量水搅拌后,用纱布过滤,饮其生汁,每天三次,空腹饮用。主治急性心肌梗塞。
8、芦荟叶1.3克,苹果1个。将苹果洗净,去核去皮,与芦荟叶一同捣烂,用纱布绞汁。加白糖调匀后服食。每天一次,连用2~3次。清热通便。主治心脏病引之的胸闷便干症。
9、麦冬、桂枝、石菖蒲、五味子、黑芝麻、生姜各10克,炙甘草、党参各15克,生地18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天一剂。主治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