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颈椎病的类型分为不同种,因此在治疗一定要对症治疗,这样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才会更好,但是患者在治疗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所患疾病的类型,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下面专家为您介绍颈椎病的类型有哪些。
目录
1颈椎病究竟由什么引起的
颈性眩晕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升高,导致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痉挛。同时,老年眩晕的患病率与焦虑、失眠、烦躁、生气、紧张、抑郁等精神情绪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眩晕的病因以内伤为主,多由虚损所致。本病根源在脑,主要病因有两方面:一方面,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阳化风,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另一方面,由于肝阳旺盛,反克脾土,肝脾不和导致气血运化失常,脾虚生痰,痰浊内生,淤血阻络,风邪夹痰夹淤上扰清窍而发病。
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多为平肝熄风药、活血化淤药、安神药、祛痰药、利水药。养血清脑颗粒由当归、川芎、白芍、钩藤、鸡血藤、夏枯草、珍珠母、细辛等组成,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
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川芎、当归有抗血栓作用;钩藤、夏枯草有降血压作用。现代药效学实验证实,养血清脑颗粒可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全血黏度,增加红细胞电泳速度,防止红细胞叠连,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抗血栓形成。该药对外周血管有双重作用,高浓度时可引起短暂的血管收缩,低浓度时可引起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
除了以上病因,颈椎自身的病变也会引起颈性眩晕。颈椎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是40岁以上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统计表明,我国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颈椎病,到了60岁,患此病者高达50%。近5年来,门诊颈椎病人中,三四十岁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文字工作者居多,另外驾驶员患者越来越多,甚至占到颈椎病患者的20%以上!
颈椎病的形成与年龄、慢性劳损、外伤及代谢、精神因素有关。其表现常为颈、肩、臂、肩胛上部及胸前区疼痛,手臂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甚至可能四肢瘫痪。颈椎病是多种疾病的根源,例如头痛、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记忆力差、反应迟钝以及心慌、胸闷、气短、呃逆、心律失常、房颤等症状,一查根源其实在颈椎。颈椎病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寒。因此,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有时确诊并非容易。一旦诊断明确,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颈椎病病程较长,椎间盘退变、骨刺生长、韧带钙化等与年龄增长、机体老化有关。病情常有反复,发作时症状可能较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惧悲观心理,另一方面要避免得过且过的心态。
2.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要注意休息,病情严重者更要卧床休息2—3周。卧床休息对于放松颈部肌肉、减轻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以及消除组织受压水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卧床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肌肉萎缩、组织粘连、关节粘连等变化,阻碍颈椎病的恢复。
3.人体犹如一部复杂的机器,时常需要加以保养。尤其是颈椎,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无论是睡眠、休息,还是学习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动作,都要保持良好的习惯,时刻不忘颈椎的保护,同时加强颈肌的锻炼。
4.颈椎病的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之分。绝大多数病人经非手术治疗能够缓解症状甚至治愈。但每一种治疗方法均有其独特的操作、作用和适应症,需要有专科医师指导,而且有一定的疗程。切忌病急乱投医,朝三暮四,频繁更换治疗方法或多种方法杂乱并用,不但得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加重病情。
2颈椎病的种类有哪些
1、颈型: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①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②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③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椎动脉型: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⑦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5、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6、其他型:颈椎椎体前乌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3颈椎病容易导致哪些疾病呢
1.高血压:颈椎病可致血压升高或降低,但以前者多见,称颈性高血压。这与骨质刺激交感神经有关。 病人常伴有颈部疼痛、发紧、上肢麻木等典型表现。
2.吞咽困难:据国外一家医学杂志报道,一名65岁的老人开始感觉咽部发痒,有异物感,后又觉吞咽 困难,间断发作,时轻时重,向左侧转头时最为明显,并伴有恶心、呕吐。患者曾就诊于消化内科,被怀疑 为食道癌,但胃镜检查正常。后经CT断层扫描显示为颈椎前缘骨质增生压迫食管。据近年的临床统计,约有 1.6%的颈椎病患者有此表现。
3.下肢瘫痪或排便障碍:系脊髓的椎体侧束受刺激所致。患者上肢麻木、疼痛无力、跛行,颈部症状 多数轻微易被掩盖。有的伴有尿频、尿急、排尿不净或大小便失禁。
4.乳房疼痛:系增生骨压迫第6、7颈椎的神经根所致。开始觉一侧乳房或胸大肌疼痛,间断隐疼或阵 发性刺痛,向一侧转动头部时最为明显,有时疼痛难以忍受。这种疼痛如果发生于左侧,易被误诊为心绞痛 ,右侧则易被误诊为胸膜炎。
5.突然摔倒:系增生的骨质压迫椎动脉引起,易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或小脑疾患。常在行走中突然扭 头时身体失去支持而猝倒,倒后因颈部位置改变而清醒并站起,不伴昏迷,但多伴有剧烈眩晕或头痛、恶心 、呕吐、出汗等症状。
4颈椎病的治疗偏方
偏方一
用法:一斤老陈醋加半斤谷酒。倒在土瓷钵内,放在微火上熬,水分挥发后,钵底留下一层黑色膏子,待冷却后,用勺子挑一点涂在消毒纱布上,再敷在颈椎疼痛处,用胶布贴住。24小时换药,一钵可贴七八次。我朋友敷贴一个月后彻底好了。至今未复发。很多人试用后,颈椎病也好了。酒熬醋治颈椎病朋友的确有特效,俗话说偏方治大病,不妨一试,只有益处。
偏方二
配方:威灵苁蓉汤。
组成:威灵仙15克,肉苁蓉15克,熟地15克,青风藤15克,丹参15克。
主治:颈椎,腰椎及足跟骨质增生,老年骨关炎疼痛等。
用法:每日1剂,煎2遍和匀,日2次分服。或研末炼蜜为丸,每粒10克,每服1粒,日2次。
偏方三
配方:白芍木瓜汤。
组成:白芍30克,木瓜13克,鸡血藤15克,葛根10克,甘草10克。
功效:舒筋活血,滋阴止痛。
5常做运动预防颈椎病
颈椎运动既能预防颈椎病也能治疗颈椎病,且锻炼的方法简单,或坐或站都能进行。活动的准备姿势:双脚分离与肩同宽,两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指尖垂直向下(坐时两手掌放在两大腿上,掌心向下),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活动方法如下:
1.抬头缓慢向上看天,要尽可能把头颈伸长到最大限度,并将胸腹一起向上伸(不能单纯做成抬头运动)。
2.将伸长的颈慢慢向前向下运动,好似公鸡啼叫时的姿势。
3.再缓慢向后向上缩颈。
4.恢复到准备姿势。
注意:第一,每做一次(1~4)连续运动约需1分钟;第二,向上伸颈和向后缩颈都要挺胸收腹;第三,结合每人不同情况每天可做数遍,每遍可做数次。
这种伸颈运动可以改善颈部肌肉韧带的供血,使血液循环加快,使肌肉韧带更加强壮,使骨密度增加,预防骨质疏松,从而减少颈椎病的发生。这种运动不止使颈椎得到锻炼,还能使胸部、腹部及内脏得到锻炼。这种锻炼方法不需要运动场地,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法。
温馨提示:
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