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蔷薇科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匍匐茎长。小叶片倒卵形至菱状长圆形,长2-3.5(-5)厘米,宽1-3厘米;花单生于叶腋;直径1.5-2.5厘米;瘦果卵形,长约1.5毫米,光滑或具不明显突起,鲜时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8-10月。多野生于山坡、草地上、路旁、沟边或田埂杂草中;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收敛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用于杀灭蝇蛆。那么如何挑选蛇莓,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目录
1蛇莓有毒吗
蛇莓生长在野外,人们一般没有种植,但是蛇莓的外观和我们平常吃的草莓很像,因此勾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这种“山寨”草莓有没有毒呢?
其实蛇莓是有轻微毒素的!但是由于蛇莓的毒素比较少,因此它对我们的生命构成不了什么威胁,因此这种毒素是可以忽略的,但是千万不要大量食用哦,因为蛇莓中的毒素积累起来还是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的,当积累到一定的量,就可能造成中毒的症状,表现为头晕、呕吐或者腹泻等。
现代医学也发现了蛇莓含有少量的毒素,最主要的是,蛇莓还被发现含有抗癌和抗肿瘤的物质,现在经常被用在治疗各种肿瘤性疾病、肝炎、白血球减少症等的临床治疗上,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而它的有毒成分则可以忽略不计。
2如何挑选蛇莓
蛇莓:一种蔷薇科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也具有药用价值。《本草衍义》记载,蛇莓附地生,光洁而小,微有皱纹。蛇莓可用于治疗痈肿疔毒、瘰历结核、眼结膜炎,角膜炎,有化痰止咳功效。全株有白色柔毛,往往长在阴凉处,植株高度不及山莓。山莓由诸多饱满的红色小颗粒挨在一起簇成一只果实;而蛇莓则是在一个浑圆肉球的表面上再长出较分散的红色小“触角”。山莓果实表面还有一些绒毛,整体颜色较蛇莓要鲜亮不少。
全草多缠绕成团,被白色毛茸,具匍匐茎,叶互生。三出复叶,基生叶的叶柄长6-10厘米,小叶多皱缩,完整者倒卵形,长1.5-4厘米,宽1-3厘米,基部偏斜,边缘有钝齿,表面黄绿色,上面近无毛,下面被疏毛。花单生于叶腋,具长柄。聚合果棕红色,瘦果小,花萼宿存。气微,味微涩。在草地上可见。
3蛇莓的药用价值
蛇莓虽然在食用方面没啥价值,但是人家却在药用上有一片天呢!蛇莓的主要功效是清热凉血,而它主要的药用部分就是蛇莓全草,这在中医中可是一种中药材呢,古书《别录》中记载蛇莓“主胸腹大热不止。”《食疗本草》中也有记载蛇莓“主胸胃热气”。
蛇莓除了可以清热,它还能治疗虫咬,尤其是传统中医认为它有治蛇咬的功效,不知道这是否和名字有关系,在《日华子本草》中记载,蛇莓“通月经,熁疮肿,敷蛇虫咬。”
蛇莓还能治疗跌打,《纲目》中有记载蛇莓“敷汤火伤”,而《生草药性备要》称蛇莓“治跌打,消肿止痛,去瘀生新,浸酒壮筋骨。”同时对于一些风寒感冒,蛇莓全草也是有治疗功效的,在《闽东本草》中记载蛇莓“化痰止咳,祛风,活血。治伤风感冒,咳嗽,哮喘,风火牙痛,口舌生疮。”
除了这些以外,蛇莓在治疗癌症方面也能起到一些作用,对于乳腺癌、淋巴癌等有辅助治疗的作用,从这些来看,蛇莓果然具有不小的药用功效呢!
4蛇莓的适用人群
蛇莓一般不作为水果吃,而是以全草入药,作为药品来吃的。在药用角度上,一般人都可以吃。
1、被蛇和毒虫咬伤的人,可以摘下新鲜的蛇莓草,捣烂之后,敷在伤口处,具有显著的作用。
2、感冒的人,可以煮蛇莓汤:取蛇莓15—60克煎服,治感冒咳嗽发热,咽喉肿痛、痢疾、子宫出血、大便下血、痄腮、火眼。
3、阴痒:蛇莓煎水洗阴部,又晒干研末治湿疹。
4、腮腺炎、疔疮、毒蛇咬伤:用鲜品一至二两,捣烂外敷。
5、避孕:用根配方与猪肉炖服。
6、狂犬咬伤:鲜根二两同早米捣烂,水煎服(咬伤七天后服,可预防发作)。
7、小儿疳积:鲜全草一两,配动物肝脏炖服。
8、小儿高热惊风:根1钱,水煎服。
9、雷公藤及砒磷中毒:鲜蛇莓(去果实)2两,生绿豆2两,同捣烂,冷开水泡后绞汁服。
10、头癣:鲜蛇莓4两,同桐油6两煎枯,去渣取油涂擦,日数次。
11、烫伤:蛇莓根洗净擂汁滤清,擦伤处。
5蛇莓的介绍
蛇莓,又称蛇泡草、蛇盘草、蛇果草、龙吐珠、宝珠草。多年生草本,既是观赏植物,又可入药。野生山坡、草地上、路旁、沟边或田埂杂草中都可生长蛇莓;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疚、收敛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用于杀灭蝇蛆。
蛇莓的果实外观和草莓很像,但是口感和营养却相差甚远。蛇莓的茎、叶、果实经过处理后可入药,但蛇莓的果实有微毒,最好不要生吃。
蛇莓喜荫凉、耐寒,在华北地区可露地越冬,适生温度15℃~25℃。喜温暖湿润,不耐旱、不耐水渍。对土壤要求不严,田园土、砂壤土、中性土均能生长良好,宜于疏松、湿润的砂壤土生长。蛇莓是优良的花卉,春季赏花、夏季观果。产辽宁以南各省区,长江流域地区都有分布。从阿富汗东达日本,南达印度、印度尼西亚,在欧洲及美洲均有记录。生长于海拔280米至3,1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坡、河岸、草地及潮湿的地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