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消化不良

引起消化不良的几大因素

消化不良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每个人消化不良的起因和症状都不一定相同,有的食欲不振,有的吃完饭就腹胀,有的恶心、反酸,有的胃灼热、嗳气,少数人还会出现腹泻、便秘。文章中也为大家介绍了引起消化不良的几大因素,怎样防止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忌食哪些食物等相关方面的信息。

目录 引起消化不良的几大因素 怎样防止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忌食哪些食物 六种中成药可治疗消化不良 多吃粽子可致消化不良

1引起消化不良的几大因素

  消化道炎症、溃疡、肿瘤:消化道疾病是消化不良的常见原因,应及早检查,确诊相关疾病,根据不同疾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才能彻底摆脱消化不良。

  单纯性消化不良症:多数是由于情绪不好、工作紧张、意外刺激、饮食不当所致。一般在家中自我治疗,稳定情绪,加强体能锻炼,合理饮食,必要时选用复合维生素b、吗丁啉、微生态制剂及胰酶片等,可以增强食欲、促进消化、改善症状。

  饮酒过度:乙醇伤胃,的确不假。长期饮酒会引发酒精性胃炎,出现上腹不适等消化不良症状。最根本的治疗措施是去除病因——戒酒。在用药方面,选择抑酸药、黏膜保护剂与胃肠动力药合用,可增加胃肠蠕动,减轻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病人常常喝牛奶、凉水就会腹泻,且易反复发作。药物搭配包括微生态制剂,缓解肠痉挛的药物,如思密达,合用中药,如肠胃康、固本益肠等。

  抑郁症:许多人因工作繁忙、吃饭不规律、情绪悲观、活动减少、食欲下降等种种因素而诱发抑郁症,而抑郁症又可诱发消化不良,两者互相促进。搭配服用抗抑郁药、促消化药效果好。

  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根除幽门螺杆菌,胃的病症便难以控制或容易反复。可采用阿莫西林、铋剂、甲硝唑、奥美拉唑等联合治疗。当然,想根除幽门螺杆菌,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2怎样防止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我们从日常细节改变不良习惯,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记住下面10个小贴士:

  一、进餐时应保持轻松的心情。不要匆促进食。也不要囫囵吞食。更不要站着或边走边食。

  二、不要泡饭或和水进食。饭前或饭后不要马上大量饮用液体。

  三、进餐时不要讨论问题或争吵。这些讨论应留到饭后一小时之后进行。

  四、不要在进餐时饮酒。进餐后不要马上吸烟。

  五、不要穿着束紧腰部的衣裤就餐。

  六、进餐应定时。

  七、避免大吃大喝。尤其是辛辣和富含脂肪的饮食。

  八、有条件可在两餐之间喝一杯牛奶。避免胃酸过多。

  九、少食过甜过咸食品。过多吃糖果会刺激胃酸分泌。

  十、进食不要过冷或过烫。

3消化不良忌食哪些食物

  忌摄入含蛋白质和钙质过多的食物

  乳类、乳制品、瘦肉类、鱼、虾米皮、鸡蛋黄、咸鸡蛋、松花蛋、动物软骨、豆类、豆制品、海带、紫菜等都含大量蛋白质或钙质,若摄入过多,会使大便呈碱性,干燥而量少,难以排出,所以应减少食用。

  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忌胀气不消化食物

  干豆类、洋葱、土豆、薯以及甜食应适当控制,以免影响胃的运化,而加重症状。

  忌坚硬油腻食品

  坚硬油腻食物更不宜消化,食后会加重病情,应忌食。

  忌长期食用糯米

  糯米含有多量的糊精,粘性较强,膨胀性小,不容易消化。消化不良者长期食用糯米,将会加重病情。

  玉米不应偏食

  玉米蛋白中所含的氨基酸成分较其它粮食及豆类少,它缺少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玉米中所含的尼克酸属于结合性类型,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偏食玉米将会造成这些营养成分的缺乏,导致营养不良。

  甘薯

  消化不良脘腹胀满者不宜食用。《纲目拾遗》说:“中满者不宜多食,能壅气。”食后容易产气,发生胀肚,消化不良烷腹胀满者食用,能使病情加重。

  冬瓜

  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冬瓜性寒伤阳损胃,多食会导致脾胃虚寒更甚,消化功能减弱,产生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泄泻等症状。

  豆腐干

  老人病后及体弱者不宜食用。豆腐干为豆腐榨干水分制成的食品。《随息居饮食谱》说:“腐于坚者,甚难消化,小儿及老弱病后,皆不宜食。”食后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的病变。

  鸽肉

  食积胃热者不应食用。食积胃热之病应消食化积,忌食味厚之品,本品味厚,食之碍胃滞脾,食后可加重病情。

  不宜食用蟹、特蛎、蚕蛹、蚌

  忌过烫过冷的食物过烫的食物及汤水,会刺激或烫伤胃黏膜;过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冰镇饮料、酒类、冰咖啡,以及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食入后会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而缺血,不利于消化吸收。

4六种中成药可治疗消化不良

  保和丸:该药由山楂(焦)、六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八味中药组成,具有和胃、消食导滞的功效,可治疗因饮食不节所导致的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嗳腐吞酸等症。该药药性平和,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均可服用。用法:成人每次口服6~9克,每天服2 次;儿童减量服用。

  山楂丸:该药由山楂、六神曲、炒麦芽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消积化食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食用肉食过多引起的脘腹胀闷等症,尤其适用于小儿食积症。但胃酸过多、烧心者不宜服用。用法:成人每次口服1~2丸,每天服1~3次;小儿减量服用。

  复方鸡内金片:该药由鸡内金和六神曲组成,具有健脾开胃、消积化食的功效,可治疗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腹胀、饮食停滞、呕吐泄泻等症。用法:每次口服2~4片,每天服3次。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沉香化滞丸:该药由沉香、牵牛子、枳实、五灵脂、山楂、枳壳、陈皮、香附、厚朴、莪术、砂仁、三棱、木香、青皮、大黄十五味中药组成,具有理气化滞的功效,可治疗饮食停滞、腹中胀痛、吞酸等症。用法:每次口服6克,每天服2次。老年体弱者及大便溏泄者要酌情减量服用。

  六味安消胶囊:该药由土木香、大黄、山奈、寒水石、诃子、碱花六味中药组成,具有和胃健脾、导滞消积、行血止痛的功效。该药因含有少量的大黄,因此特别适合胃脘胀痛、大便秘结、食积化热者服用。用法:每次口服3~6粒,每天服2~3次。大便溏稀者和久病体虚者可每次服3粒;便秘者则需每次服6粒。

  王氏保赤丸:该药系南通名医世家王氏的祖传秘方,由大黄、黄连、制南星、川贝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泻火、消积导滞、化痰平喘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乳滞疳积、上腹饱胀、乳食减少、痰厥惊风、呕吐腹泻、大便秘结等症。该药也可治疗成人肠胃不清、痰食阻滞等症。用法: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次服5粒;6个月~36个月的小儿按月龄服药,如6个月的小儿每次服6粒,7个月的小儿每次服7粒,依此类推,36个月的小儿每次服36粒;4岁小儿每次服40粒;5岁小儿每次服45粒;6岁小儿每次服50粒;7岁小儿每次服55粒:8~14岁的儿童每次服 60粒。症状较轻者可每天服1次,症状较重者可每天服2次。成人每次口服120粒,每天服2次。

5多吃粽子可致消化不良

  为什么多吃粽子可致消化不良?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每年端午节,人们都早早地开始准备粽子。粽子在保存和食用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一定放冰箱保存。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红枣、豆沙或者肉,因此在初夏炎热的天气里很容易变质。枣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保存3—5天,如果是肉馅,3天内吃完为好。

  目前市场上的粽子按其包装和保存的形式大致分3类:新鲜的、冷冻的、真空包装的。

  新鲜粽子买回家后最好当天食用,否则要及时放进冰箱保存。

  冷冻和真空包装的粽子都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在其标签保质期内即可食用。但要注意将其分类分袋放进冰箱。如果是自己家里包粽子,现煮现吃口味最好,也最安全。但注意冷藏不超过3天,冷冻不超过7天。再吃的时候,要重新蒸透,但最好不要重复冰冻。

  粽子一定要加热了再吃,而且粽子要热透再吃。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一是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二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还有一点要注意,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则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最好别食用。

  粽子不能多吃,引起粽子不好消化。一天只吃半个或一个。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缺乏纤维,黏度高、不易消化。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帮助吞咽和消化。甜的粽子,如枣泥、豆沙馅的,配薄荷茶、绿茶;咸粽子,如椒盐、蛋黄等配乌龙茶,能衬出咸甜口味的特点,更加爽口;肉粽子含油多,如鲜肉、火腿等,配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可以帮助消化,去油解腻。此外,配一些蔬菜水果和粽子一起吃,更有营养。

  每天吃粽子别超过50克,也就是半个或1个。尤其胃肠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贪多贪凉,最好分小块多次食用。有些商家卖的迷你粽就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