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患者患上了胆囊术后综合症的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身体的健康的问题,甚至是威胁到了患者的安全问题,所以患者出现了这个问题就需要注意及时的采取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才能够保证好患者的安全,那么胆囊术后综合症该如何治疗呢?下面来介绍一下吧。
目录
1如何诊断胆囊息肉
如何诊断胆囊息肉?对于这个问题,由于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并没有明显的特征,只有通过检查的方法才能确定,那么胆囊息肉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
如何诊断胆囊息肉?诊断胆囊息肉的检查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1、B超检查
方法灵活、准确、无创伤、可重复、价廉、易为众多患者接受,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强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多无声影,可见到球状、桑葚状、乳头状及结节状突出,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杨汉良等报道B超对PLG检出率为92.7%,特异性94.8%,假阳性5.2%,准确性明显高于CT,认为BUS能清晰地显示PLG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局部胆囊壁的变化,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
2、三维超声成像
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不仅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更可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尤其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常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三维重建能通过不同切面的旋转来观察病变的连续性及病变表面的情况等信息,有助于提高胆囊息肉与胆囊腺瘤或癌肿的鉴别。王连生等报道用三维超声成像检查18例胆囊内病变,最大直径为5.5cm,最小直径0.3cm,其中5例为多发性息肉,9例为单发性息肉,4例胆囊癌均为多发占位病变。三维超声成像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
3、内镜超声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即经内镜超声扫描,是将超声微小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探头为高频,将内镜插入消化道,进入十二指肠壶腹后此探头更接近胆囊,可排除肠气干扰或胆汁黏稠度等影响。EUS可将胆囊壁分为3层,内层为高回声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中层为低回声的肌纤维层,外层为高回声的浆膜下层及浆膜层。如为息肉样病变可见清晰的3层囊壁,而胆囊癌则囊壁的3层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浸润破坏。早期胆囊癌绝大多数是在结石和息肉等病变的掩盖下发展的,早期缺乏特征性声像图表现,鉴别困难。
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您对如何诊断胆囊息肉?有了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发现外科疾病要引起重视。要及时去外科医院检查治疗。
2胆囊术后综合症该如何治疗呢
胆囊术后综合症是在胆囊切除术后,多于数周或数月后出现症状,主要表现有上腹部或右季肋部疼痛不适,常呈隐痛或纯痛,压迫感,其性质不同于术前的胆绞痛, 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偶有胆管痉挛而呈绞痛发作。症状与进食尤其进油脂食物有一定关系。重者可由胆道感染向上扩散,而出现寒战高热,黄疸。
一般疗法包括饮食疗法、输液、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1中医中药:中医、中药辩证论治对胆囊、胆管结石、胆道感染、胰腺炎、胆道蛔虫等疾病具有良 好疗效。胁痛、苍白、脉弦、肝气郁滞者柴胡疏肝散加味;胁痛、发冷发热、口苦咽干、黄疸、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属湿热内蕴者,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治之;胁 痛、高热、口干、黄疸、苔黄、脉弦数属火毒炽盛者应用黄连解毒汤加茵陈蒿汤治疗。此外,如伴胰腺炎用药以清胰汤(柴湖、木香、元胡、白芍、黄芩、大黄、芒 硝等)为主;如伴蛔虫可加乌梅汤治之。
2直刺:用以止痛、调节胆道功能。
3其他:抗生素、解痉止痛剂、抗酸剂、H2-受体阻滞 剂等。
胆总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占大多数,来源于胆囊结石,后者结石直接生成于胆总管中。胆管未被全部阻塞前可以无明显症头,但由于饮食等因素导致结 石阻塞胆总管,病人会突然出现下述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严重者还会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等。本病较胆囊结石发病急,症状严 重,治疗困难。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患者患上了上述的综合症的问题,那么需要患者注意及时的采取治疗的方法来治疗,这样才能够避免患者出现危险的情况发生,尤其是患者要注意病情避免出现恶化的情况发生,那么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
3胆囊癌的最新诊疗
由于缺乏特异的症状及体征,胆囊癌常常到晚期才能明确诊断。胆囊癌在开始出现症状后平均生存时间为6个月,明确诊断后1年的死亡率约为88%,5年后还生存的仅为4%,胆囊结石可诱发癌变已为广大学者所承认。我院1962~1994年32年间施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2120例中,胆囊癌并存率为1.8%,一般认为胆囊结石有1%~3%可发生癌变
〔2〕。胆囊结石所致的胆囊粘膜增生具有很高的癌变潜在可能性,是很常见的癌前病变,胆囊结石所致的粘膜化生也被视为癌前病变。鉴于此,结合我院病例,我们认为,结石最大径>2cm即为胆囊癌高危倾向者,应积极行胆囊切除以防癌变的危险。胆囊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kozuka等
b超提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腔内有形态位置固定的不伴声影的肿块,同时结合炎症、结石、肝脏及邻近组织累及等高危表现,则应高度怀疑其恶性的可能。但 kapoor等
〔4〕用 b超检查了临床像良性胆道病的14例早期胆囊癌,并对所有患者施行胆囊切除术以对照检出率,结果术前超声能作出诊断者仅5例,其余9例 b超均误诊,其中2例在术中作出诊断,其余7例经术后组织学检查确诊。因此作者认为,要想做到及时发现早期胆囊癌,只能对胆管良性疾病早期手术治疗。
由于胆囊癌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及胆囊癌的相对少见,术前确诊者很少,即使确诊者,也系胆囊癌发展到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黄疸时。但对一些症状及体征应引起注意,如50岁以上有胆系症状,且频率和程度发生改变者,应认为是胆囊癌的高危患者,需作深入及多次的检查。对于胆囊结石或息肉已出现诸如慢性胆囊炎等症状者,应密切随访,必要时手术。
虽然胆囊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但它可能是提高早期胆囊癌诊断率的新的策略。在各种研究细胞增殖的方法中,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dNA含量分析的应用最为广泛,通过在细胞分子水平定量分析核仁内 dNA含量,使细胞异形性的定量诊断成为可能,为各种癌前病变客观性的诊断提供新的途径。其它如癌基因 k-ras和抑癌基因 p53对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也引人注目。
2治疗方法的更新
2.1胆囊癌根治术的手术范围
了解胆囊癌的直接、淋巴、静脉和胆管内扩散方式对于制定治疗计划极为重要。肿瘤直接侵犯邻近的肝段(Ⅳ b、Ⅴ和Ⅵ)最为常见。胆囊、胆管以及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肝外胆管、肝动脉和门静脉周围的淋巴结和肝门淋巴结是胆囊区域淋巴结的第1站淋巴结( pN1);胰头、十二指肠、腹腔动脉和上肠系膜血管周围淋巴结为第2站淋巴结( pN2);主动脉和腔静脉之间的淋巴结是胆囊的终末区域引流淋巴结。胆囊的静脉引流经20根小血管直接进入胆囊床的肝实质,或是经大胆囊静脉终止于第Ⅴ和Ⅷ肝段内的门静脉升支。
乳头状癌有时是胆管内扩散。未分化癌可在胆管周围浸润胆管。因此,按胆囊癌的侵犯途径对胆囊癌行根治术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近年来对 nevinⅣ、Ⅴ期病变行扩大根治术,包括肝切除、胆囊癌切除、淋巴结清扫、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和邻近脏器切除。
〔5〕报道13例 nevinⅤ期患者行扩大治愈性切除,2例手术后生存5年以上。
〔6〕报道14例行联合肝切除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术后2年时仍生存。但扩大根治术后仅少部分患者能长期生存,而且根治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
4胆囊结石术前术后护理怎么进行
一、术前准备
1、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
2、指导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半流质或普能饮食。
3、按医嘱予治疗措施,必要时应用镇痛药物,急性期应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改善全身情况。
4、患者如有中毒性休克表现,应先补足血容量,用长压药等纠正休克,等病情好转后手术治疗。
5、黄疸严重者,有皮肤搔痒,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搔痒的皮肤破损,出现皮肤感染,同时由于胆道内胆盐缺乏,维生素K吸收障碍,容易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术前应注射维生素K。 6、出现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6、消化道准备: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饮水,防止术中和术后呕吐,甚至误吸、窒息。
7、呼吸道准备:男性应戒烟,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必要时予雾化吸入,利于排痰和抗炎。
二、术后护理
1、术后予去枕平卧位直至病人麻醉清醒,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平稳改为半卧位。以利于引流。
2、给予吸氧、连接心电监护,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腹部体征。
3、保持病房安静,限制探视人员。
5怎么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
怀孕期间胆固醇分泌会增加,导致一部分女性朋友的胆管松弛,胆囊的排空速度减慢,容易沉积形成结石,引发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怎么治疗呢?
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1、非手术治疗
1、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2、饮食控制:应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缓解期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
3、抗感染:需选用对胎儿无害的广谱抗生素,如氨苄西林以及头孢唑林钠、头孢噻肟钠等。
4、对症治疗:发生胆绞痛时给予解痉镇痛药,如阿托品、哌替啶肌注。缓解期给予利胆药物,如苯丙醇、非布丙醇等。
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2、手术治疗
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且病情恶化者,或并发胆囊积脓、胆囊穿孔及弥漫性腹膜炎时,应尽快行手术治疗。于妊娠早、中期行腹腔镜切除胆囊,对母儿较安全,对妊娠无明显不良影响。于妊娠晚期手术时,应行术式简单的胆囊造瘘,保持引流通畅,伴胆管结石者,行切开取石及引流术。
怎么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通过上面的简单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预祝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