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了以后,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是会长牙的。但是由于很多的父母们都是刚开始的当上爸爸妈妈的,因此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宝宝长牙的时间。了解了这个时间以后,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宝宝身体的保护。那么到底宝宝多大开始长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权威的专家是怎么样解答这一问题的吧。
目录
1判断宝宝是不是在长牙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在长牙
除了标志性的流口水和咬人等症状外,妈妈可以试试牙龈按摩测试,方法如下:
妈妈可以把手指伸进宝宝的嘴里,然后用指头触摸宝宝嘴巴中央靠前的牙龈,如果是要长牙的迹象,你会发现宝宝的牙龈是肿胀的。
宝宝长牙疼痛因人而异,有的宝宝比较稳定,一个月一次,也有的宝宝忽然爆发,然后你就发现宝宝牙龈上有小白点。一次性长出4个小白点是最痛的,宝宝这时候牙龈会肿得厉害,如果宝宝张开嘴巴让你看,你会看到肿胀的牙龈包围着一个刚冒出尖的牙齿。有的妈妈还会发现宝宝牙齿上有糊状的蓝色水疱,不必担心,这是牙龈组织的表层血管。
宝宝长牙非常痛,所以哭闹不停,妈妈不妨给宝宝准备一个能缓解疼痛肿胀的冷的东西,比如冰棒,那样会让宝宝舒服很多。
2宝宝多大才能长牙呢
孩子牙齿的萌出个体差异很大,有的早些,有的晚些,但就某个孩子而言,都是正常的。牙齿萌出早的孩子,可能在4个多月下切牙就开始萌出;大部分孩子都是6~8个月开始萌出;而很少一部分孩子是1岁以后,有的接近1岁半牙齿才萌出。但对这些孩子而言,如果没有全身发育异常,就是正常的。
虽然,孩子牙齿的萌出有的开始的早,有的开始的晚,虽然牙齿的萌出总会有一定的顺序,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按照这个顺序不变萌出,有时萌出的顺序会有些少许变化,这也属于正常的范围。
一、工具/原料
安抚奶嘴
磨牙工具、磨牙环
二、方法/步骤
1、绝大部分宝宝会在4~7个月时冒出第一颗牙。
2、如果宝宝发育快,可能在3-6个月时就会冒出白色的牙尖(通常是一颗下牙门)。
3、到3岁宝宝就应该已经长齐20颗乳牙。
4、长牙的顺序:通常,先长两颗下门牙,再长两颗上门牙,然后再从两侧向后依次长出。
宝宝多大开始长牙?通过以上的这些内容,我们了解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我们都知道宝宝长牙虽然是在生活中常常见到,但是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阶段的宝宝。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照顾好我们的宝贝。最后也祝宝贝们都能够健康平安,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3宝宝长牙的时间和顺序
1、中切牙:下颌6个月;上颌7个半月
2、侧切牙:下颌7个月;上颌9个月
3、第一乳磨牙:下颌12个月;上颌14个月
4、犬牙:下颌16个月;上颌18个月
5、第二乳磨牙:下颌20个月;上颌2岁
有的孩子会有个别牙齿的萌出顺序颠倒,但最终并不影响牙齿的排列,无需处理。
二、恒牙萌出的时间和顺序
宝宝牙齿萌出的特点
1.牙齿萌出有一定次序,萌出先后与牙胚发育的先后基本一致。
2.牙齿的萌出有一定的时间,但其生理范围较宽,个人差异较大。晚萌6-12个月是正常的。
3.左右同名牙大致同时出龈。
4.下颌牙萌出略早于上颌的同名牙。
4走出宝宝长牙期间的误区
误区一 “牙洞”不痛不痒就无需治
如果“牙齿洞”不痛不痒的,是不是就不需要治疗了呢?景向东解释称,龋病的出现和加重都是渐进的,一般孩子牙齿初现“小洞”时还不会感到疼痛,但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到小洞变成大洞,发展成牙髓炎、根尖周炎才会出现疼痛和肿胀,这时再治疗就麻烦多了。
年幼的孩子尚未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特别是睡前不刷牙或没刷干净,食物残屑在细菌作用下很快会发酵产酸,再加上口腔因睡眠而缺少唾液,不能稀释中和细菌产的酸,牙齿很容易受到腐蚀,这是不少孩子龋齿高发的主要原因。建议家长最好每半年带儿童到医院检查一次口腔,让口腔医生认真检查牙齿是否有“小洞”以便及早处理。
误区二 乳牙早晚换,坏了不要紧
临床观察发现,“反正早晚要换牙,没事的”、“乳牙坏了还会长恒牙”、“坏几个牙齿照样吃东西”等说法常被不明就里的父母挂在嘴边。他指出,事实上,孩子的乳牙从6岁左右开始替换,要到12岁左右才换完。有大人抱怨牙齿不整齐,并不是因为民间传言“换掉的牙齿没放好地方”,而可能跟幼年时的龋齿有关。因为儿童的乳牙龋齿不经处理会引发牙列不齐,影响恒牙的发育。
如果乳牙龋齿发展成为乳牙根尖周炎,可能会波及到在牙根端的后继恒牙牙胚,致其牙釉质发育不全。此外,龋病可导致乳牙牙冠长度缩短或被过早拔除,致使其两侧相邻牙向此间隙移位,使后继恒牙萌出因间隙不足造成位置异常,还影响恒牙萌出的顺序和位置,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影响一生的美观。
此外,乳牙蛀牙尤其是前牙的严重蛀牙,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专家建议
长第一颗牙就应培养好习惯
预防龋齿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要从小培养好习惯,他建议家长可从下面几点着手协助和引导孩子做好日常的口腔护理:
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对牙齿有利的食物,通过充分的咀嚼促进下颌的发育、使牙齿更整齐更易清洁。另外,尽量养成吃完东西后漱口、睡前不吃东西的好习惯。
2.杜绝其他不良习惯:有些儿童在出牙和换牙时出现吐舌、吮指、舔牙、咬铅笔、咬衣角、咬嘴唇、吮指、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家长应及时纠正,否则会造成牙齿的畸形,影响孩子牙齿咬合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当宝宝长出第一颗牙,妈妈就要为宝宝做口腔护理。早晨及晚上临睡前,在食指上缠上干净的纱布,沾清水清洁牙齿及牙龈,有利于保持乳牙清洁,按摩牙龈也可促进牙齿萌出。出牙后的宝宝,平时每次喝完奶后,要给宝宝喝几口白开水,以清洁口腔,保护牙齿。从3岁起就要让儿童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5小儿长牙期间治疗建议
小儿长牙期间治疗建议:
·冷敷牙龈
让宝宝嚼些清凉的东西不仅有助于舒缓发炎的牙龈,还能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冰凉的毛巾或冰镇橡皮奶嘴都能起到作用,不过一些美味可口的东西,如冰香蕉或冷胡萝卜,可能会吸引宝宝更长的时间。
您也可以让宝宝吮吸冰块,但冰块必须用毛巾包住,且必须随时看着宝宝,以防宝宝试图吞下冰块而导致窒息。如果宝宝太小,您还必须帮宝宝拿着毛巾。让宝宝直接咬冰块可能会损伤牙龈。毛巾不仅能让宝宝更舒服地咬住冰块,还能防止冰块滑入喉咙。
·按摩牙龈
轻轻按摩牙龈有助于缓解出牙的疼痛。用干净的手指轻柔地摩擦宝宝的牙龈。
·让宝宝嚼吧
咀嚼可帮助牙齿冒出牙龈,放心地让宝宝的颌部保持运动吧。任何干净、无毒、可以咀嚼、万一吞咽也不会因为过大或过小而堵住气管的东西都可以给宝宝用来咀嚼。
您可以试着给宝宝喂婴儿苹果片,对于更小的宝宝,则应用毛巾包裹苹果片,而您用手拿住毛巾。您甚至可以将毛巾用水浸湿后冰冻,然后让宝宝咬住冰冻毛巾的一角。市面上的磨牙饼也是很好的选择(尽管会让宝宝身上脏兮兮的),有点硬的面包圈也是宝宝咀嚼的绝佳物品。
·巧用奶瓶
试试这个绝招:在奶瓶中注入水或果汁,然后倒置奶瓶,使液体流入奶嘴,将奶瓶放入冰箱,保持倒置方式,直至液体冻结。宝宝会非常高兴地咬奶瓶的冻奶嘴。记得要不时查看奶嘴,以确保它完好无损。
·尝试镇痛药
儿童专用的非处方类镇痛药可缓解疼痛,时效可长达四小时,此类镇痛药包括儿童用醋氨酚液。比如儿童用泰诺琳滴剂(Children’s Liquid Tylenol)。但您不能一天24小时都给宝宝服用镇痛药,因此要把药留到最需要的时候使用,例如睡觉前或所有其他建议都不起作用时。请务必严格遵循包装上的说明,24小时内宝宝的服药次数通常不得超过三次。
·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最好的方法可能是让宝宝不再注意自己要冒出牙齿的牙龈。试着和宝宝一起玩他最爱的玩具或者用双手抱着宝宝摇晃或跳舞。有时,只要玩一下躲躲猫游戏就可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可以让宝宝忘记不适感。
·随身携带毛巾
出牙常常会使宝宝流很多口水,唾液会刺激皮肤,这样只会使宝宝更难受。随身携带一条柔软的毛巾,用于擦掉宝宝嘴边和下颚上的口水。如果这些还不够,请使用凡士林胶或氧化锌软膏保护宝宝的皮肤。
什么时候该让医生处理宝宝的出牙问题
有时,出牙期的症状可能类似于其他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果宝宝有以下症状请致电医生:
·背部、手臂和腿部出现非常严重的皮疹。这可能表明宝宝感染细菌或病毒。
·持续发烧或眼部流脓。宝宝可能有呼吸道感染。
·发烧、烦躁、呕吐/腹泄以及用力拉拽或抓挠耳朵。宝宝的耳朵可能受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