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的情况,出现伤口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不同的就是伤口的大小了,还有就是伤口恢复的快慢,有的人好的快,有的人好的就慢,大家就挺好奇的。那伤口好的慢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有好多的朋友都想知道,下面就关于这个问题为大家介绍一下。
目录
1如何处理小伤口
如何处理小伤口?
对于较小的伤口可自行处理,方法大致如下:
第一步:冲洗清创——有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最好,不然用饮用水也行。特别遇到擦伤碰伤后表面有明显污垢,甚至有嵌入皮肤的粉尘或其他杂物时,更要及时洗净。
第二步:消毒止血——可用碘酒或碘伏,以防止伤口出现感染。
第三步:包扎——如果只是擦破皮流了点血,贴个创可贴就行了;而相对大一点的小伤口,则可用消毒过的透气纱布包扎,注意伤口不要碰到水,防止细菌感染。渗出液多时,纱布要勤换,伤口结痂后,可不再包扎,遇到痛痒时莫用手挠,要耐心等痂自行脱落。
对于比较深的伤口,即使再小,建议还是到外科医院处理,必要时需注射防破伤风针剂。
2伤口好的慢的原因是什么
伤口好的慢的原因是什么?
伤口愈合慢的原因:
一、营养状况也是影响伤口愈合的主要原因。营养状况营养状况的好坏,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伤口的愈合。例如蛋白质缺乏可减慢新生血管形成、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同时影响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免疫力,组织修复比较缓慢,伤口不易愈合。
二、年龄因素会影响伤口的愈合速度。不同年龄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不同,一般组织再生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减退。另外,老年人由于血管容易出现硬化使局部血液供应减少,而且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周期也明显延长,细胞活性广泛降低,致使伤口愈合延迟,愈合质量下降,甚至导致不愈合的发生。
三、用药不当会导致伤口愈合慢。许多患者发生了伤口之后乱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这些抗生素也可能会导致伤口愈合慢的症状发生。抗生素局部应用的另一严重问题是引起接触过敏反应,特别是长期广泛用于慢性伤口时更加明显。
四、某些全身性疾病会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如果患者自身伴随有糖尿病、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肝衰竭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全身性疾病,也会导致伤口愈合慢。
上文就是关于伤口好的慢的原因是什么的简单介绍,现在大家应该是有一定的了解了吧!要是由于一些原因出现了伤口,在饮食上大家就要注意,有些食物就需要忌口了,还有就是不要自己胡乱的用药,以免伤口更加的严重,最后得不偿失。
3小伤口消毒不要轻视
皮肤出现伤口后,要进行严格消毒。皮肤出现伤口,完整性遭到破坏,细菌便有了可乘之机,为减少细菌的入侵,对伤口要进行认真的消毒。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由于不慎常常会发生皮肤的损伤,如:擦伤、切伤等,特别是一些浅而小的伤口往往不被人们注意,医学专家们提醒人们:无论伤口大小、深浅,都要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伤口出血、感染、化脓,严重会得破伤风而危及生命。
所以,皮肤出现伤口后,要进行严格消毒。皮肤出现伤口,完整性遭到破坏,细菌便有了可乘之机,为减少细菌的入侵,对伤口要进行认真的消毒。可在凉白开水中加入食用盐,配成1%浓度的盐水,冲洗伤口,有条件者,可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冲洗后,应涂一些常用外用药,如2%碘酒或75%酒精等,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去除伤口的细菌,从而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对伤口要进行包扎。包扎材料可选用绷带、手帕、布条、红布腰带等,要注意包扎时松紧适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总之,在家里发生皮肤损伤后,若对伤口能够进行及时正确的最初处理,轻伤不必去医院,过几天就会痊愈,重伤也将为医院的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达到缩短病程,使伤口早日愈合的目的。
4伤口小又深要敞开暴露
伤口小又深 要敞开暴露
由尖而长的东西刺入人体组织所造成的“刺伤”,其伤口多数小而深。由于这种伤口深而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或血块充塞,是最容易感染破伤风厌氧性芽胞杆菌,也是最有利于这些杆菌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的“缺氧的环境”。
故对待诸如本讨论案例的那种锈钉刺伤的伤口,除对伤口周围的皮肤用碘酊进行消毒外,应用3%过氧化氢(双氧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或湿敷,并彻底清除伤口内的异物。此外,这类伤口不能缝合、包扎,应把创口敞开,充分暴露,从而去除破伤风厌氧性芽胞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要知道,正确处理伤口,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关键步骤。
在伤后24小时内,皮下或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单位(小孩和成人用量一样,注射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采用脱敏法注射),是预防破伤风感染的重要补救措施。有时候,伤口虽然不深但污染严重,或有皮片覆盖的,也必须做好伤口的清创,不缝合、不包扎伤口。
对于伤口污染严重或在受伤24小时以后,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则破伤风抗毒素需要用加倍的剂量。预防破伤风的最可靠方法,是在平时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使人体产生抗体。一般注射3次,有效期可保持10年。
5伤口内异物应分别对待
异物残留伤口内易致化脓感染。对于伤口内的异物,一般是先将伤口消毒干净,用消毒过的针及镊子,将异物取出,再消毒、包扎伤口。但自己在家中处理伤口时,对伤口内的异物则要谨慎分别对待。
例如,有断针、金属片留于伤口内者,表浅、肉眼可见的,则可将家用钢针消毒后,用钢针将其挑出;位置比较深的,特别是伤口表面不可见的,则不宜在伤口内盲目挑剔、钳夹,应到医院在X光下取出。
再如,若竹棍、板条之类刺入皮肤,应考虑拔出时可能会有倒刺,可造成更为麻烦的异物遗留。一些异物位置较深或处于重要器官组织附近,甚至就位于重要器官组织内,尽管看起来很容易取出,也不要急于将其取出,以免进一步损伤附近的神经、血管及其他重要器官和组织。
对这些自己没有把握、取出过程可能发生意外的伤口异物残留,应交由医务人员去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