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骨科 >股骨头坏死

坏死性外耳道炎怎么回事

外耳道炎是我们人体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引起外耳道炎的原因,往往也是有很多的。除此之外,外耳道炎的类型也是有好多的,而坏死性外耳道炎就是其中的一种,也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那么,坏死性外耳道炎是怎么一回事情呢?对于这个问题,一般患有坏死性外耳道炎的病人都是非常想要了解的。

目录 什么是坏死性外耳道炎 坏死性外耳道炎怎么回事 外耳道炎患者饮食调整 外耳道炎的概述 常挖耳道可诱发多种疾病致癌

1什么是坏死性外耳道炎

  坏死性外耳道炎是指外耳道皮肤和骨质的进行性坏死性炎症,并有向周围组织扩散的趋势,又称恶性外耳道炎。多见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单侧。

  坏死性外耳道炎的病因

  1.致病菌 绿脓杆菌最常见。

  2.诱因 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等为最常见的诱因。

  3.真正病因不明确,可能是免疫介导性疾病。

  坏死性外耳道炎的诊断

  1.临床表现

  ⑴耳痛 起病较急,耳病呈持续性,逐渐加重,常向颞部放射。

  ⑵耳漏 耳流脓为另一常见症状。

  ⑶外耳道底壁骨与软骨交界处皮肤糜烂,肉芽组织增生。可探及死腔。外耳道、耳郭、耳屏均可肿胀,可有触痛及牵拉痛。鼓膜可有穿孔或坏死。

  ⑷邻近组织损害的表现 一般抗炎治疗常无效,病变可向下侵犯颅底,亦可累及外耳道软骨、骨组织、腮腺及邻近血管与神经。导致颞骨、颅骨骨髓炎、面瘫等颅神经麻痹,严重者可因大出血及颅内感染而死亡。

  2.辅助检查 可作脓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作血糖、尿糖等检查,外耳道峡部肉芽组织可行病理学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

  3.影像学检查 颞骨X射线断层拍片或CT扫描可估计病变范围,了解骨质破坏情况。

2坏死性外耳道炎怎么回事

  外耳道炎是我们人体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引起外耳道炎的原因,往往也是有很多的。除此之外,外耳道炎的类型也是有好多的,而坏死性外耳道炎就是其中的一种,也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那么,坏死性外耳道炎是怎么一回事情呢?对于这个问题,一般患有坏死性外耳道炎的病人都是非常想要了解的。  坏死性外耳道炎其实就是外耳道炎的一种,而且这种坏死性外耳道炎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的影响是极大的。其实在现代的医学上面,关于坏死性外耳道炎的治疗方法也是有很多的,但是只是真正有效果的并不多。所以了解到关于坏死性外耳道炎的一切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那么下面就来具体说说。  坏死性外耳道炎多发生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系Meltzer和Klemen(1959)首次描述,因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性坏死,故有恶性外耳道炎之称,但并非恶性肿瘤,患者除93%为糖尿病人,91%年龄在35岁以上者外,近年来还偶见于患有营养不良症与贫血的儿童。年龄有小达5个月者,男女发病率相近,大多为单侧。  症状体征  起病交急,耳痛与耳流脓为主要症状,耳痛呈持续性,逐渐加剧,常放射到额部,外耳道底壁骨与软骨部交界处皮肤开始有糜烂,继而肉芽增生,外耳道、耳廓、而屏均可肿胀,有明显出冲击耳廓牵引痛,乳突部亦能有关肿胀与牙痛,鼓膜穿孔或坏死,但病者亦能客观不累及鼓膜和内耳,经一般炕炎治疗,常无明确效果。病情可继续发展,向下频繁颅底。或通过外耳道软骨裂隙累及软骨,骨组织、腮腺及临近的血管与神经,导致颞骨或颅底骨髓炎,多发性神经瘫痪,其中面神经受累最多假,病变流及颈静脉孔者,则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受损,感染向前扩散可侵及颞下窝,终因引起大出血、脑膜炎、脑肿瘤、脑软化而死亡。  正病因尚未确定,初步认为系免疫介导性疾病这也可以解释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的原因。因为糖尿病人白细胞移行功能不良,吞噬作用延迟或有缺陷,淋巴细胞反应性降低以及调理抗体受损。所有这些因素均易使糖尿病患者感染本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等为诱发因素致病菌为绿脓杆菌。  诊断检查  对进行性发展的外耳道炎,尤其是老年患者或经积极炕炎治疗无效者,应提高警惕,详询病史,送脓液培养,作学血糖,唐尿糖及有关血象和营养状况等方面的检查,外耳道峡部底壁出现肉芽组织有助于诊断,血沉增快亦可作无诊断参考,颞骨X线断层拍片或CT扫描可估计病变范围或有无死骨形成。应与恶性肿瘤鉴别。  综上所述,我们便也就知道了所谓的坏死性外耳道炎,对于坏死性外耳道炎的详细了解之后,我们大家在以后的坏死性外耳道炎的治疗方面会更加的积极,这样就可以早日地治愈自己所患有的坏死性外耳道炎了,这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是极好的,我们的坏死性外耳道炎患者就很多可能提前治愈了。

3外耳道炎患者饮食调整

  外耳道炎有很多病症,发病原因也是不同的,而且这种疾病是比较容易反复发作,对于外耳道炎及时有效的预防,日常的饮食很关键,以下是外耳道炎患者饮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详细的介绍。

  外耳道炎的饮食需要注意,有些食物是不能够吃的,例如:一切海味鲜发物、榨菜、芥菜、雪里红等食物。患病期间,忌酒类、辛辣食品(如大葱、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里红、姜、咖喱)、腥物、淡水产品、海鲜。

  当然,还有些食物多吃对于患者的身体有所帮助,这些食物是平时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例如:猪肝,马蹄(荸荠),莲藕,西红柿,苹果,提子,红萝卜,菠菜,雪梨等。术后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半流质饮食或软食,避免过硬等刺激性食物。

  不同类型外耳道炎的食疗方法:

  一、肾阳虚型

  [临床表现] 耳部脓液清稀,耳不疼,听力下降,畏寒腰酸痛,头晕耳鸣,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

  [食疗膳]

  1.蛤蚧鹧鸪:鹧鸪1只,蛤蚧1对,生姜2片,酒少许。将蛤蚧和鹧鸪剥开洗净,去内脏,切成小块,用酒浸洗,然后与生姜置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加入调味即可服用。

  2.鹿茸枸杞水鸭汤:水鸭1只,鹿茸5片,枸杞20克,生姜2片。将水鸭去毛与内脏,切块,与鹿茸、枸杞、生姜同炖3小时,加入调味食之。

  3.巴戟苁蓉羊肉汤:羊肉60克,巴戟15克,苁蓉15克,薏苡仁20克,生姜3片,大蒜30克。将羊肉洗净切块,与上同煮,煮时先武火煮开,改文火煮3小时,调味服用。

  二、肾阴虚型

  [临床表现] 耳内脓液色白或可见黄稠,听力下降,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多梦、口苦咽干、潮热,舌红无苔,脉细数。

  [食疗膳]

  1.二地二冬猪脊汤:猪脊髓200克,熟地15克,生地15克,麦冬20克,天冬20克。将全部用料洗净后放人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3小时调味食用。

  2.枣肉圆肉枸杞粥:枣肉15克,圆肉20克,枸杞20克,粳米100克,煮粥,粥煮好后加适量白糖调味服用。每日2次。

  3.熟地海参汤:熟地30克,海参60克,同放入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2小时调味食用。

  外耳道炎吃哪些对身体好:

  1、平时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例如:猪肝, 马蹄(荸荠),莲藕,西红柿,苹果,提子,红萝卜,菠菜,雪梨等。

  2、术后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半流质饮食或软食,避免过硬等刺激性食物。

  外耳道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一切海味鲜发物、榨菜、芥菜、雪里红等食物。

  2、患病期间,忌酒类、辛辣食品(如大葱、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里红、姜、咖喱)、腥物、淡水产品、海鲜。

4外耳道炎的概述

  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疖(furuncle of extrnal auditory canal );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diffuse otitis externa)。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分急、慢性两类。急性外耳道炎致病原因多为外耳道损伤或皮肤浸渍上皮软化后,细菌感染引起。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常见。慢性外耳道炎可因急性外耳道炎治疗不彻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刺激,或霉菌感染所致。一种少见的恶性坏死性外耳道炎,发生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或免疫缺陷的病人。其致病菌多为绿脓杆菌,病情严重而预后不佳。

  弥漫性外耳道炎的症状有瘙痒、疼痛、恶臭分泌物。若外耳道装满了脓液或残屑时,则听力下降。外耳道肿胀,牵拉耳廓时外耳道疼痛或压痛。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皮肤发红、肿胀,有脓性分泌物和上皮碎屑。外耳道皮肤水疱可引起剧痛,当水疱破溃时耳道内有脓血性分泌物。

5常挖耳道可诱发多种疾病致癌

  你有挖耳道的习惯吗?挖耳道可诱发多种疾病致癌。众所周知,耳内过多滋生的“耳屎”会骚扰我们,有时甚至瘙痒难忍。因此,很多人常不由自主地自挖耳朵,并且成了习惯,不挖耳朵就感觉浑身不自在。更可怕的是,挖耳朵的工具五花八门:挖耳勺、棉棒、火柴棍、曲别针等,不一而足,一旦耳痒,则不分时间、地点,随痒随挖,殊不知,此举暗藏诸多祸端。下面,我们且看看专家们是如何解释的吧!

  人们一般以为“耳屎”就是耳内的垃圾,其实它有一个非常有意境的学名叫“耵聍”。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的黏稠液体,富含许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成分:如氨基酸、脂肪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耵聍可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发挥抑菌和杀菌的生理功效;还可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保护鼓膜。

  耳内耵聍多少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在人们说话、吃饭、打哈欠时,耵聍会随下颌运动,借助耳道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干燥成痂、自动排出。因此,常挖耳朵可以说是多此一举,更确切地说,常挖耳朵是一种不良习惯,可能诱发多种耳朵的疾病。最值得警惕的是,经常挖耳,反复刺激外耳道还有诱发中耳癌的危险。

  挖耳不当会引发多种外耳疾病

  外耳道是一自外耳道口至鼓膜的弯曲管道,呈“S”型曲线。外耳道的皮肤极薄,皮下组织稀少,与软骨膜附着紧密。挖耳时尖锐的挖耳器具或粗暴的挖耳方式常引起外耳道的损伤,甚至出血。

  如果挖耳用力过度,可损伤外耳道皮肤甚至鼓膜,长期反复刺激可引起外耳道充血、肿胀,细菌趁机而入;也可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液;严重者形成外耳道疖肿和外耳道炎。

  对外耳道一般细菌感染,使用有效抗生素后会很快好转。但如果是真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常会使人坐立不安,这时必须用抗真菌药物才能奏效。

  外耳湿疹是发生于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多见于过敏体质的小儿。但如果长期习惯性地挖耳朵,造成外耳道皮肤粗糙、增厚、表皮皲裂、脱屑,进而出现局部的炎症、剧痒,也可引起外耳湿疹。湿疹渗出液长期刺激外耳道,可继发感染,合并外耳道炎,外耳湿疹和外耳道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又有一定的关联,同时发生容易引起误诊,并难以治愈。

  给孩子挖耳小心刺破鼓膜

  鼓膜是位于外耳道和鼓室之间的椭圆形半透明薄膜,起到保护鼓室和内耳的作用。如果经常挖耳易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使鼓膜发红、变厚。挖耳朵时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尤其是在给小儿挖耳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更容易损伤鼓膜。家长若是经常给孩子挖耳,孩子很可能也模仿家长的行为,自己拿小棍或挖耳勺放进外耳道搔扒,危险极大。鼓膜刺破后,可以发生感染,形成化脓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挖耳时如不慎伤及内耳,可引起神经性耳聋。

  要正确清理耳道

  少数人耳内耵聍腺分泌旺盛、外耳道上皮脱落较慢,耵聍不表现为块状,而为黏稠的液体,被称为“湿性耵聍”,俗称“油耳”,这一般是生理性的,属正常现象,但如果液状耵聍伴有异味,则可能是耵聍腺发生细菌感染。

  湿性耵聍者的“耳屎”生成速度比较快,如果不方便到医院就诊,自己挖耳要注意,第一:最好用棉棒,轻轻在外耳道口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让耵聍自行排出,避免使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挖耳;第二:不要频繁挖耳,一周左右清理一次即可,处于灰尘较多的地方可适当缩短间隔。

  以上,是专家们征对常挖耳道可诱发多种疾病致癌这一说法的解析。现在,你明白了吗?有湿性耵聍的人,如果长期不清理外耳道,可能会形成耵聍栓塞,影响听力。此时,最好到医院请专科医生使用专门器械取出,取出后须坚持用滴耳剂滴耳2—3天以预防感染。希望以上小文章能帮你减少身体上的疾病。

疾病百科 | 坏死性外耳道炎

挂号科室:耳鼻喉科

温馨提示:
应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

坏死性外耳道炎是一种伴有侵袭性骨质破坏的进行性、危险性外耳道炎。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糖尿病人 常见症状:耳痛、耳流脓、听力下降[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