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妇产科 >产科 >早产

婴儿早产的原因

虽然早产的产生原因约有百分之三十不明确,但是大多数的引发原因是可以找到答案的。例如孕妇的怀孕年龄、流产史、身体疾病、胎位原因、生活习惯问题等等都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本文就将为大家列举几大常见的早产原因。

目录 早产的临床表现 婴儿早产的原因 早产宝宝如何添加辅食 早产高危险群 早产儿的护理

1早产的临床表现

  一、早产儿越早产则皮肤越薄嫩、组织含水量多、有凹陷性压痕、色红、皮下脂肪少、肌肉少、指甲短软,同时躯干部的胎毛越长、头部毛发则越少且短,头较大,囟门宽,耳壳平软与颅骨相贴,胸廓软,乳晕呈点状,边缘不突起,乳腺小或不能摸到。腹较胀,阴囊发育差。男性早产儿的睾丸常在外腹股沟中,在发育过程中渐降至阴囊内。女性越早产者则其小阴唇越分开而突出。手足底皱痕少。

  二、体温调节困难且不稳定利用其产热的作用受到限制,肌肉少,张力低,不能改变姿态以缩小失热的面积。另一方面,由于汗腺发育不成熟,出汗功能不全,亦容易发生体温过高。

  三、抵抗力弱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的感染可酿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四、早产儿的呼吸快而浅,并且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停。哭声很小,常见青紫。

  五、早产儿吮奶及吞咽能力均弱,贲门括约肌松弛,易致呛咳,吐、泻及腹胀。

  六、当外伤、缺氧、感染、凝血机转受碍,往往易出血而且较重。脑部血管尤易受伤而出血。有时亦可出现原因不明的肺出血。

  七、其它具体表现:

  1、早产儿对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不好,其生理性黄疸维持的时间较足月儿为长,而且较重。

  2、由于早产儿的肝脏不成熟,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第Ⅴ因子、第Ⅶ因子、第Ⅹ因子等均较足月儿为低,故凝血机制不健全,容易出血。

  3、铁及维生素A、D的储存量减少,易得该种营养缺乏症。

  4、使肝糖原变成血糖的功能减低,因而在饥饿时血糖易于过低而发生休克。

  5、合成蛋白质的功能不好,可因血浆蛋白低下而形成水肿。

  八、由于肾小球、肾小管不成熟,肾小球滤过率低,尿素、氯、钾、磷的清除率也低,蛋白尿较为多见。早产儿出生后体重下降较剧,并且易因感染、呕吐、腹泻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导致酸碱平衡失调。

  九、中枢未成熟,哭声微弱,活动少,肌张力低下,神经反射也不明显,咳嗽、吮吸、吞咽等反射均差。

  十、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倍数较足月儿为大,1岁时足月儿的体重大致等于初生时的3倍,1501~2000g早产儿1岁时的体重可达初生时的5倍半,1001~1500g者可达7倍。

  十一、早产儿通过母体胎盘来的IgG量少,自身细胞免疫及抗体IgA、D、E、G、M合成不足,补体水平低下,血清缺乏调理素,故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引起败血症。

2婴儿早产的原因

  1、怀孕年龄

  对于不到20岁或大于35岁的孕妈妈来讲,早产率明显比其他年龄段的女性的早产率要高,特别是小于20岁者,早产发生率是20~34岁年龄的11倍左右。

  2、流产史

  流产史,特别是晚期流产史、反复流产、人工流产或流产后不到一年又一次怀孕,这些状况对孕妈妈影响最大。由于流产对宫颈具有比较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宫颈功能缺失,引发早产的几率增加。

  3、与疾病的关系

  妊娠合并急性疾病以及一些内、外科疾病,像是风疹、流感、急性传染性肝炎、急性肾炎、胆嚢炎以及急性阑尾炎、心脏病等疾病,都可能会造成造成的发生。

  准妈咪内分泌失调、孕酮或雌激素不够、甲亢严重、糖尿病症,都是引发造成的常见原因。对于贫血非常严重的孕妈咪,她们的组织和子宫由于容易发生供氧不足的现象,也容易导致早产的发生。

  孕妈咪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缺乏以及维生素E、叶酸不足,也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一些妊娠并发症,像高血压等也能引起早产的发生。

  4、胎位异常导致

  臀位是胎位异常的一种,如果孕妇是臀位胎位,那么孕妇发生早产的几率为20.4%,是一般正常胎位产妇早产率的大约7倍以上。

  5、不良生活习惯所致

  要是孕妈咪经常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或者工作时间长、强度大,都有可能导致早产。情绪处于波动或精神过度紧张,能使大脑皮层功能混乱,茶酚胺分泌增高,交感神经兴奋和血管收缩,发生早产。另外孕妈咪吸烟和过度饮酒,也很容易导致早产的发生。

  6、多胞胎

  多胞胎会令子宫过度伸展,容易导致分娩提前,早产率是一般妊娠的10~15倍。胎盘前置是妊娠后期的并发症之一,会引起子宫内外出血,提前终止妊娠形成早产,并会危及孕妈妈的生命。

  7、阴道感染

  要是孕妈妈在妊娠期间产生阴道感染,即常说的阴道炎,婴儿发生早产的几率就会增加。要是阴道感染发生在妊娠期前20周的早期阶段,那么早产几率会增加4倍;要是发生在16周前,则提升8倍;如果是细菌感染的阴道炎,早产几率会增加十倍左右。

  8、宫颈状态

  子宫颈是女性子宫的管状口部,其作用是子宫与阴道的隔离部分。妇女怀孕时,子宫颈增长,来保护胚胎。子宫颈在生产之前会显著变短,这表示胎儿即将出生。怀孕16-18周的孕妈妈,要是子宫颈的长度不足2.5公分,早产的几率则要比子宫颈长度正常的孕妈妈大3倍。

3早产宝宝如何添加辅食

  母乳喂养

  早产宝宝要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必须补充足够的营养,早产宝宝的生理机能发育不很完善,要尽一切可能用母乳喂养。母乳内含丰富的乳白蛋白,其中的氨基酸能够促进宝宝生长,且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这些对早产宝宝健康更加可贵。用母乳喂养的早产宝宝,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和其他感染的机会较少,宝宝体重也会逐渐增加。母乳不足,体重低的早产宝宝需要加铁强化的配方奶喂食,配方奶中还应特别添加钙、磷、钠及维生素。

  吸后再喂

  早产宝宝对于营养素的需求高于正常宝宝,但是早产宝宝的生理特点制约着宝宝对营养素的吸收。早产宝宝的吸吮能力较差,吞咽反射不敏感,过多、过快的喂养很容易发生呛奶,对于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宝宝,妈妈要按时用吸奶器吸奶,然后将吸出来的奶水再喂给宝宝。

  少食多餐

  早产宝宝的胃容量较小,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健全,吃奶量过多可能会导致胃储留引起溢奶,严重时还会造成消化不良、腹泻。少吃多餐可以有效调解宝宝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之间的矛盾。新妈妈喂宝宝时可以缩短间隔时间,奶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让宝宝脆弱的消化系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调节。

  合理添加辅食

  早产宝宝加辅食需参考生理发育程度,即出生后的月数减去早产的月数。

  例如:宝宝现在已出生6个月,但原本是提早两个月出生,则其发育月龄应为4个月(六减二)。表示其体内的器官功能成熟度与正常4个月的足月宝宝相当,所以饮食方面亦大致相同处理。正常足月生产的宝宝也是在满三四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的。

  足月宝宝4个月后,可以先用蛋黄来做宝宝的辅食。新生宝宝体内储存的铁主要来自母体,数量也是很有限的,仅够出生后四五个月造血之用。而早产宝宝和多胎宝宝从母体得到的铁质就更少了,胎龄越小、胎数越多,体内的铁含量就越少。

4早产高危险群

  本身曾有早产病史、怀多胞胎或在怀孕期间经常有阴道出血的孕妇,均是早产的高危险群病人,应多注意休息并观察子宫收缩的次数。

  至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甚至妊娠高血压症的孕妇更应注意饮食控制与服用药物,必要时尽早住院治疗,控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延长妊娠周数。有些孕妇本身的工作量大,或是体力、精神压力负荷大者,亦应视情况在孕期多卧床休息。因为许多文献报告均显示过多体力或压力的负荷都容易造成早产。

  均衡的饮食则是怀孕或安胎期间最好的营养补充,胎儿并不会因为妈妈多吃高蛋白食物或某类特别的维生素或矿物质,就会生长得特别迅速。多摄取含高纤维的蔬菜及适量的各类含蛋白质、脂质、糖类食物不仅对胎儿有益,也可帮助孕妇体重的控制、消化道的蠕动及排便。

  有时跌倒会引发阵痛,但不会流产或早产,如果经过2~3天没有什么异常,那就是一切平安无事,这是因为羊水起到了缓解应急、保护胎儿的作用。

5早产儿的护理

  1、注意保暖: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被窝的温度应保持在30~32℃,房间要经常开窗通空气。换尿布时动作要快,不要凉着孩子。体重低于2.5千克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婴儿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若体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

  2、精心喂养:早产儿体重增长快,营养供给要及时,最好是母乳喂养。住院时,妈妈挤出奶来由护士喂,回家后就可以直接喂奶了。吃奶量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确定,一般说来,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150~180毫升,2.5千克重的婴儿每天喂350~450毫升就可以了。喂奶的次数每天7~9次或按需哺乳。

  3、防止感染: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的房间,更不要把孩子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看。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在给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洗净双手。

  4、保持安静:早产儿的居室要保持安静、清洁,进入早产儿的房间动作要轻柔,换尿布、喂奶也要非常轻柔、敏捷地进行,不能大声喧哗,或弄出其他刺耳的响声,以免惊吓婴儿。

疾病百科 | 早产

挂号科室:产科

温馨提示:
为防早产及流产,孕妇饮食安排要科学合理,应多吃最佳保胎蔬菜。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早产儿,体重1000~2499g。国内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约15%的早产儿死于新生儿期。近年来由于早产儿治疗和监护手段的进步,其生存率明显提高,伤残率下降。国外学者建议将早产定义时间上限提前到妊娠20周。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的孕妇 常见症状:阴道出血、腹痛、呕吐、盆腔坠痛、孕晚期腹痛、胎膜早破[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