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悸出汗

心悸是一个医学术语,是指病人自觉心跳功心慌,是心脏搏动引起的一种不适感,检查可见心搏增强,心率加快,减慢或不齐等.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饮酒,饮茶或药物引起等;发热,贫血,甲亢,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脏肥大,各种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过缓,早搏,房颤等.那么心悸出汗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目录 心悸出汗的治疗方法 引起心悸出汗的原因都有哪些 心悸出汗饮食宜忌 日常生活怎么样防止心悸出汗 心悸出汗的偏方

1心悸出汗的治疗方法

  1.心虚胆怯之心悸: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可选服安神定志丸。心悸、怔忡、惊恐不宁者可服用定心汤:龙眼肉30克,酸枣仁15克,山茱萸15克,炒柏子仁12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生乳香3克,生没药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二次,十日一疗程。肝气偏旺或惊恐所致的心悸、不寐等,可食茯苓粥:茯苓30克,羚羊角粉2克,粳米100克,先将茯苓捣细煎汤去渣,入粳米煮粥,加入羚羊角粉2克,调匀,温服,每日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有平肝息风,宁心安神之功。

  2.心脾两虚之心悸:心脾气血两虚证引起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者可服归脾汤:龙眼肉20克,炒枣仁12克,炒白术12克,茯神9克,当归9克,黄芪15克,人参6克(另煎),木香8克(后下),远志6克,炙甘草3克,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每日一剂,日服二次,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或选蜜枣龙眼羹:蜂蜜、大枣、龙眼肉各300克,生姜汁10克,将大枣、龙眼肉洗净,加水适量煎至七成熟时,加入蜂蜜和生姜汁,继续用文火煮熟,每次饮用药汁30克,食用大枣、龙眼肉各5枚,每日三次,适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脾虚血少等症,有痰及湿滞停饮者不宜服用。心悸、面色苍白、失眠、头晕、食欲缺乏,舌质淡,脉细者可选羊肉枸杞汤:羊肉60克,枸杞子30克,黑豆30克,淮山药20克,红糖25克,水煎熟,喝汤吃羊肉人,每日一次。

  3.阴虚火旺之心悸:心肾不足,阴虚火旺较重的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者可用黄连阿胶汤:黄连3克,阿胶9克(烊兑),黄芩9克,白芍9克,生鸡子黄2枚,水煎2次,阿胶烊入,用生鸡子黄调入药汁,分二次温服,有滋阴降火安神之功。心肝阴虚血少所致的心悸可选甘麦百合安神汤:小麦50克,甘草9克,百合15克,大枣10枚,生地黄18克,生龙骨18克,先将生龙骨先煎后,再入其它药一起煎,每日一剂,日服用二次。或选二冬枣仁粥:蜂蜜、麦冬、酸枣仁(微炒)、天冬各10克,粳米100克,先煎麦冬、酸枣仁、天冬去渣取汁与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入蜂蜜稍煮即可,睡前食服,有养阴清热,安神定志之功,适用于阴虚火旺之心悸、失眠。

  4.心阳不振之心悸: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者可选用桂枝龙牡汤:桂枝6克,炙甘草12克,生牡蛎12克(先煎),生龙骨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三次,有温补心阳,安神定悸的功效。

2引起心悸出汗的原因都有哪些

  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大体可见于以下几类疾病:

  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的,但最常见的是过早搏动、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患者也比较多见。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过度紧张、精神兴奋、啦烟、饮酒、浓茶、咖啡等。

  2.病理性因素

  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1)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2)心心室肥大: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脚气病性心脏病。

  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

  (3)高动力循环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重度贫血、高热、缺氧、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低血糖、β受体功能亢进症,

  (4)精神性:焦虑症、神经循环无力症、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

  (5)药物:利尿剂、氨茶碱、阿托品、麻黄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硝苯地平、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的心悸。

  3.发病机制

  心悸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通常认为心脏过度括动是心悸发生的基础,常与心率及心搏出量改变有关。心律失常的频率过速、过缓或不齐可导致心悸。在高血流动力状态下,可能由于心脏对交感神经β一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性增强而导致频率加快、心搏量与心排血量增加,从而引起心悸。有的患者可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却感到心悸。与个体差异及其神经敏感性有关。焦虑可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心搏出量增强,甚至节律改变而山现心悸。

3心悸出汗饮食宜忌

  宜 忌 原 则 :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心悸可分为心血不足,心气虚弱,阴虚火旺,痰火上扰,气滞血瘀五种类型,故其饮食宜忌的原则也应有所选择。

  心血不足型:常表现为心悸不宁,面色少华或萎黄,夜寐不安,或多梦,胆小善惊。此类患者宜食具有养血安神作用的食物,忌食辛辣香燥食品。

  心气虚弱型:常感心悸气短,动则出汗或自汗,面色恍白、倦怠乏力、胃纳减少,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宜常食用温阳益气之物,忌食生冷滋腻物品。

  阴虚火旺型:经常心悸而烦,咽痛口干,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而烦燥,或有盗汗,舌红少苔。宜食生津养阴安神食品,忌食香燥辛散之物。

  痰火上扰型:常感心悸心慌,胸闷不安、烦燥不眠、头晕口苦,或痰多恶心、舌苔黄腻。宜食清热化痰之物,忌食煎炸熏烤,滋腻肥甘食品。

  气滞血瘀型:自觉心悸心痛、胸闷不舒、憋气隐痛如刺或胀、舌紫。宜食化瘀通络,行气活血食品,忌食生冷酸涩之物。

4日常生活怎么样防止心悸出汗

  首先,情志调畅,饮食有节及避免外感六淫邪气,增强体质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积极治疗胸痹心痛、痰饮、肺胀、喘证及痹病等,对预防和治疗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重症心悸应卧床休息,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

  再次,谢绝咖啡因(咖啡、茶、巧克力,或任何含咖啡因的饮料)。 不抽烟、不喝酒,不服用感冒药、减肥药、或刺激性药物,例如古柯硷、安非他命。多运动,例如疾走、慢跑、游泳、骑脚踏车。寻找健康的压力纾解管道,例如静坐、瑜珈、深唿吸。饮食均衡、低脂肪饮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心悸最重要的前提。对于轻微偶尔的心悸可以吃药然后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就可以了。但若是每天都会心悸,那就得寻医问诊了。

5心悸出汗的偏方

  方一:茯苓细粉、米粉、白糖各等分。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乎锅里摊烙成极薄的煎饼,早、晚分作主食吃。

  方二:桑椹15克。用桑椹煮水,代茶饮。

  方三:龙眼肉、炒枣仁各10克,芡实12克,山萸肉10克,白糖少许。将枣仁、芡实洗净,与龙眼肉、山萸肉同放人铝锅内,加水适量;将铝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煎熬20分钟,滤去药渣,放人白糖,搅匀,装入茶壶内。吃龙眼肉饮药液。

  方四:茉莉花、石菖蒲各6克,清茶10克。共研粗末,每日1剂,沸开水冲泡,随意饮用。

  方五:猪心1个,大枣15克。猪心带血破开,放人大枣,置碗内加水,蒸熟,每日中午食之。

  方六:猪腰500克,山药20克,当归10克,党参20克,油、盐、酱油、醋、葱、姜各适量。将猪腰对半剖开,取去网膜及导管,洗净;加入山药等3味中药清炖至熟,将猪腰取出晾凉,切成腰花装盘,浇上各调料即成。当菜肴食之。

  方七:酸枣仁15克,粳米100克。将枣仁炒黄研末,备用;将粳米洗净加水煮作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再煮,空腹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