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免疫科 >类风湿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哪些偏方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偏方有哪些?下面为大家介绍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大全。

目录 不为人知的非典型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怎样预防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久治不愈会引发哪些并发症 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的症状区别

1不为人知的非典型类风湿关节炎

  1、发热型类风湿:在临床上可分为长期高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和长期低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以高热为主的类风湿发热,由感冒、外伤等因素引发,表现为不规则间歇性的特征。发热时,温度多半在380oc~400oc以上,有的高达420oc,一日温差可有较大波动,发热时伴有畏寒、皮疹、关节酸痛的症状。发热一般持续2~8小时骤然下降,伴有出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的症状。以低热为主的类风湿症状极不典型,往往被误诊为结核或潜伏性风湿病。病人体温多在37.30oc~380oc之间,很少超过380oc。全身症状多,表现为明显乏力、易累、倦怠、多汗、晨僵、关节肿痛、疼痛等症。

  2、单关节炎:多由髋、膝、踝单关节开始发病,病变始终局限于1个关节,以后反复发作,缓解与加重缓慢交替。常伴有其它关节痛,但不肿,病程可持续1年或数年。

  3、少关节炎:此型关节炎多半固定在2~3个关节上,好发于腕、踝、膝、跖、髋等关节。关节症状较轻,发展较缓慢,有较长时期的缓解期。

  4、反复发作性风湿病:又称发作性风湿病。其特征为发作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数日乃至2~3周,自行消退,关节疼痛剧烈,多由劳累、饮酒、失眠所诱发。

  5、干性关节炎:临床以关节僵硬、挛缩为主要表现,关节肿胀不明显,剧烈疼痛或反而无痛,但关节破坏及增生发展迅速数月至1~2年内可使关节可使关节毁损变形,发展为残废。

  6、内脏型: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特点是当内脏症状突出时,关节痛的炎症表现一般是中等度的,有时轻微,或退居次要地位。可表现为心脏损害,类风湿性血管炎,肺、肾损害,关节淋巴结病,关节肝、脾综合征,神经精神和内分泌系统损害,眼、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及其他。

2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金刚刺地龙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温经祛湿。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金刚刺15克,广地龙15克,蜈蚣1条,黄芪40克,桂枝12克,海风藤12克,威灵仙12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20剂为1疗程,一般宜服2~3个疗程。

  【加减】若关节肌肉红肿热痛者,可加忍冬藤15克、知母10克、黄柏2克;若病程长,关节肌肉冷痛剧烈,痛处固定者,可加制川乌8克、制草乌8克;若肢体全身游走性疼痛者,可加防风12克、羌活10克;若久病关节变形,屈伸不利,伴头晕腰酸者,加熟地12克、狗脊10克、龟版12克。

  【病例验证】李某,女,30 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4年,手指关节呈梭形改变,腕踝关节肿痛僵硬,长期服用芬必得、地塞米松,效果欠佳。近两年来,日渐加重,疼痛剧烈,夜间尤甚,得温稍舒,生活不能自理,舌苔薄白而腻,脉沉弦。化验血沉60mm/h,类风湿因子阳性,以本方加减治疗,连服20剂后,关节肿胀已减轻,疼痛好转;原方又服 60剂,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已能自理,可下床行走。复查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20mm/h,后又服30剂巩固疗效,至今尚好。

  桂枝川乌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证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关节屈伸不利,痛处不红不热,常有冷感,得热则痛稍缓,或疼痛呈游走性,或疼如刀割针扎,或酸痛,关节肿胀,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弦紧或濡缓或浮缓。

  【偏方组成】桂枝、制川乌(先煎)、当归、乌梢蛇各10克,仙灵脾、熟地各15克,鹿衔草30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避风寒。

  【加减】若风盛者,加寻骨风、钻地风各20克;湿盛者,加苍术、白术各10克,生薏仁、炒薏仁各15克;寒盛者,加制草乌(先煎)、熟附片各10克;刺痛者,加地鳖虫10克,参三七3克(研冲),延胡15克;痛剧者,加炙全蝎3克(研冲)。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9例,经过3~6个月的治疗,基本痊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

  二黄双仁汤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补肝肾。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大黄9克,黄岑12克,桃仁、杏仁、赤芍、干地黄各15克,甘草、虻虫各6克,生川芎10克,桑寄生18克,牛膝20克,乌梢蛇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1个月为1疗程。

  【加减】气血虚弱者,加黄芪、当归;肝肾亏损者,加鹿角胶、杜仲、巴戟天。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30例,治疗1~3个月后,痊愈16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

  乳香川乌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化瘀通络,利湿除痹。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乳香、制没药各12克,制川乌15克,地龙、土鳖虫各20克,桃仁、蜈蚣各10克,青风藤、薏苡仁、生地各3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剂。3个月为1疗程。

  【加减】湿热阻络型,加防己、苍术各10克,萆光(氵光)、连翘各20克,金银藤30克;寒热错杂型,加桂枝10克,白芍15克,知母12克,生黄芪30克,附片20片;肝肾亏损型,加川续断、桑寄生、狗脊、附片各15克,骨碎补10克,白芍12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67例,结果:治愈24例,显效27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5%。

  黄芪威灵仙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30~50克,威灵仙20~25克,制附子20克,桂枝、白芍、秦艽、鸡血藤各10克,麻黄、防风、知母、川黄柏、生甘草各8~1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15剂为1个疗程。

  【加减】若气血两虚者,黄芪加量至60~80克,当归、何首乌各20克;若兼发热者,加生石膏40~50克,薏苡仁25~30克;若关节红肿较甚者,加萆光(氵光)20~30克,防己、泽泻各12~15克;若上肢重者,加姜黄、桑枝各10~15克;若下肢重者,加牛膝、蚕砂、木瓜各10~12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7例,经用药2~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症状缓解,关节肿大消失,血沉恢复正常)45例;好转(关节活动自如,肿大未消退,血沉基本恢复正常)19例;无效(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3例。治疗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3怎样预防类风湿关节炎

  1.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生产劳动,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凡是能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就强,很少患病,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内经》说过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这个道理。

  2.避免受风、受潮、受寒

  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或疾病复发前都有受凉、受潮等病史,提出了这些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春季雨水较多,是“百病好发"之际,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季节,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不要贪凉、空调不能直吹、不要暴饮冷饮等,秋冬季节要防止受风寒侵袭,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劳逸结合

  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过于疲劳,人的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容易引发一些疾病。

  4、保持精神愉快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精神活动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保持精神愉快也是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方面,遇事要注意不可过于激动或长期闷闷不乐。要善于节制不良情绪,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心胸开阔,生活愉快,进而使身体健康,要记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5、预防和控制感染

  实验研究表明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可能是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因素之一,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所以,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也是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4类风湿性关节炎久治不愈会引发哪些并发症

  【并发症1】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出现肾功能障碍,多与长期使用抗类风湿药和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有关。停止用药后,即可逐渐改善。长期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也有可能引起间质性肾炎,虽然进展缓慢,但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症有可能引起肾淀粉样变性,只有控制类风湿发展,才不会发生。

  【并发症2】肺炎:由于免疫能力下降,遭受细菌感染,患者常合并肺炎。这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症之一。

  【并发症3】眼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引起角膜和结膜干燥不适,少数患者可并发巩膜炎、虹膜炎,多发生在角膜边缘2~3毫米处。多见类风湿活动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形成结节或坏死。这会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症。

  【并发症4】泌尿系统感染:这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症之一。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若日常生活不注意,或者患感冒后,常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并发症5】传染病:患者由于患此病的时间太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当社会上流行某些传染病时,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症比正常人更易受到传染。

  【并发症6】全身型(又称斯蒂尔病):约占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的20%。可发生于儿童期任何年龄,5岁以前略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起病急骤,以发热、皮疹、关节痛或关节炎伴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为其特征,部分患儿可有胸膜炎、心包炎、神经系统病变。发热常为高热,体温每日波动于36—41度之间,骤升骤降,高热时可伴寒战、乏力、食欲减退。热退后患儿嬉戏如常。发热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自然缓解后常复发。皮疹常伴发热出现,随体温下降而隐退。皮疹呈现多形性,为麻疹样或荨麻疹样,可散在或融合成片,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以胸部和四肢近端为多见。80%以上患儿有关节痛和关节炎,发病关节多少不一,常在发热时加剧,热退后减轻或缓解。关节肿痛可以游走,以膝关节最早和最易受累。关节症状既可首发,也可在发热数周乃至数年后才出现。半数以上有不同程度的肌肉酸痛,可为全身性,或以腓肠肌(小腿肚)为主。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沉、C反应蛋白、白细胞增高、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低。

5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的症状区别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是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多发作于关节受风湿之后,常表现在大关节,如膝盖、踝、肘、腕等关节的游走性关节炎,心肌及瓣膜同时损伤,也就是这个病可同时表现“舔关节、咬心脏”。

  此外,类风湿关节炎有遗传性,不及时治疗几乎所有内脏器官都会受累:全关节可发生破坏性病变,引起关节慢慢变畸形、强直,双手呈鸡爪状、功能丧失,甚至瘫痪,骨和骨骼肌萎缩,还常常伴有关节外的症状,化验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

  痛风

  痛风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多趋势。痛风多见于男性,常呈反复发作,好发部位第一跖趾关节,也可侵犯踝、膝、肘、腕及手指等关节。发作时多急骤起病,数小时内出现红、肿、热、痛,疼痛剧烈时不能触,。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时,尿酸结晶沉积于关节附近或皮下,形成痛风结节。结节逐渐增大,致使局部畸形及骨质破坏。急性发作时通常血尿酸水平增高,血清尿酸常在357μmol(6mg/dl)以上,关节腔穿刺或结节活检,可见到针状尿酸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