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新生儿内科

宝宝晚上不睡觉是什么造成的呢

很多家长都反映,自己家的宝宝到晚上的时候精力非常的充沛,对于忙碌了一天工作的爸爸妈妈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了,为什么宝宝晚上总不睡觉呢,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比如宝宝白天睡得太多,或者是宝宝不舒服,都可能会导致宝宝晚上不睡觉。

目录 如何让宝宝不再害怕洗澡 宝宝晚上不睡觉是什么造成的呢 口腔护理误区夺走宝宝健康 宝宝长个就要这样做 宝宝情商教育3大工具

1如何让宝宝不再害怕洗澡

  一、使洗澡成为有趣的活动

  1、放松和享受。多数儿科医生都认为婴儿不必每天洗澡,但婴儿确实每天都需要爸爸妈妈和其他喜爱他的人的爱抚和逗弄,而洗澡就是时机之一。同时,它还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很重要的卫生习惯。洗澡是每个人都要定期进行的一项活动。

  2、让孩子有安全感。如果你不知道怎样为你新生的小宝宝洗澡,你可以向医生讨教,你也可以从老人那里得到一些经验和建议,这样你就会心里有数了。如果你有信心,你和婴儿都会感到更安全。在给孩子洗澡时,你可以对孩子温柔地唱歌、讲话,鼓励孩子拍水玩耍,这样可以让孩子愉快地度过这段时光。

  3、让孩子完全舒服。新生婴儿喜欢在小澡盆中洗澡,因为他们觉得在大澡盆中洗澡会沉下去。你可以把手巾铺在澡盆边上,用一只手扶助孩子,使他面对着你,用另一只手为孩子洗澡。要注意洗澡水和房间的温度。用无刺激性的肥皂、香波和柔软的毛巾为孩子洗澡。把水龙头的安全阀关上以防孩子把水龙头拧开。把孩子抱出澡盆后,要用一块大的干毛巾把他裹好。

  4、摸清孩子的习性。有时候,你只需摸到孩子洗澡时的嗜好就可轻易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喜欢自己动手洗澡,那你就让他自己去洗。可以给他挑一件洗澡时玩的玩具。但你一定要小心翼翼地防止肥皂水刺痛孩子的眼睛。根据孩子的嗜好决定水温和放多少水,换句话说,让孩子在洗澡问题上说了算。这样,你和孩子就不会为洗澡而争吵不休了。

  二、教会孩子自己洗澡

  当孩子能够独自坐在澡盆里时,他学习自己洗澡的时间就到了,表扬和奖励孩子自己洗澡的努力。

  1、使洗澡很有趣。你给孩子洗澡时,要和他玩耍、说笑,喊他的名字,千万别像洗一个脏瓶子那样默不作声。可以在洗澡时让孩子唱歌、做游戏,同时告诉孩子怎样自己洗澡。孩子洗完后你要进行检查。当孩子长大一些时,可以让他自己放香波。洗澡时,还可以把水撩在孩子脸上逗他玩,这也为他以后学习游戏做了准备。

  2、尊重孩子逐渐发展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孩子必须了解他的身体的隐藏部位。教大孩子像洗其他部位一样洗这些地方。如果大孩子对隐私看得很重,要尊重他的想法。父亲负责给男孩洗头,母亲给女孩洗头。单身父母的家庭可以让孩子穿着泳衣学习洗澡。

  3、让孩子自己洗澡。如果有可能,你要尽量鼓励孩子自己洗澡。二三岁的孩子洗澡时,你要坐在旁边对他说话或给他念故事听。尽管一般来说,四五岁以前的孩子还不能自己洗澡,但在孩子何时能安全地洗澡问题上并不存在一个截然的年龄界限。孩子究竟何时能独立洗澡要取决于他坐着的水平、身体的协调能力以及他是否细心。

  三、培养孩子自觉洗澡的习惯

  孩子玩得正高兴时往往不愿意去洗澡,于是他们就会想出一些办法来逃避洗澡。如果每天洗澡已经成为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孩子就会意识到即使他拼命哭闹也别想把洗澡时间往后拖。

  1、使洗澡制度化。如果你规定每天洗澡和经常洗头是一个不能因为任何借口或争吵而改变的规矩,孩子就会知道他除了乖乖地洗澡以外别无选择。

  2、定好洗澡时间。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让孩子洗澡,这样,洗澡就不会与其他活动冲突。

2宝宝晚上不睡觉是什么造成的呢

  1.宝宝没有白天和晚上的概念

  新生儿由于还没有白天和晚上的概念,宝宝需要一天24小时睡觉和吃奶,这样才能有利于他的正常发育和成长。总的说来,新生儿每天大约会睡20小时左右;他通常会一口气睡上2~4小时,然后饥肠辘辘地醒来。刚开始的时候,他会不分昼夜地吃奶,但是他逐渐就会在晚上睡得稍微比白天的时候时间长一些。

  2. 宝宝饿肚子了

  宝宝哭的原因其实是很多的,宝宝除了生病时会哭闹,还可能是饿了。宝宝因为吃不饱而睡觉,这是头几个月的婴儿常见的原因。如果你发现宝宝在床上翻来覆去一直出现吸吮的动作,有时候宝宝只是需要吸吮,有时候宝宝是真的饿了睡不着。人工喂养的宝宝,家长可以拿奶嘴来试探宝宝是不是还是要喝奶,宝宝需要喝奶时就会把家长塞给他的奶嘴吐出来。母乳喂养的宝宝较为方便,妈妈直接给宝宝喂奶就可以了,吃饱了宝宝就会乖乖的睡觉。

  3. 肚子不舒服了

  倘若没有给宝宝合理地安排饮食,出现入量过多,食物过凉,食物过冷,食物配置不合理都可能造成宝宝消化不良,腹胀不适的情况,宝宝有可能因为肚子胀气、便秘,或单纯的肚腹绞痛而睡不着。

3口腔护理误区夺走宝宝健康

  1

  宝宝“口臭有因”,妈妈必看“Q&A”!

  很多宝宝容易有口臭,而且在早上和晚上臭味更重。当宝宝出现口臭时,妈妈先别担心,及时找出宝宝口臭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即可改善。妈妈不妨先从以下几个常见诱因查起:

  1 Q1:宝宝口内有食物残渣?

  A:食物碎屑如果残留在宝宝口腔中,会被口腔内的微生物分解为蛋白质、肽和氨基酸,并产生有刺激气味的含硫气体,这种挥发性硫化物是导致口臭的重要原因,因此妈妈在睡前要先清洁宝宝的口腔。

  2 Q2:宝宝出现消化不良?

  A:由消化不良导致的口臭被称为“积食型口臭”,一般是由于宝宝胃里的食物难以消化导致的。含脂肪较多的肉类与含蛋白质较多的乳类食物都比较难消化,妈妈在喂食前要保证食物煮烂、易消化。

  2 Q3:宝宝患有口腔炎症?

  A:口腔炎症导致的口臭对宝宝危害最大,而且鼻炎、鼻窦炎,龋齿、牙龈炎,以及气管炎、肺炎、肺脓疡、支气管扩张等都会导致宝宝口臭,如果妈妈认为宝宝患有身体炎症,要及时带宝宝看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药物调理。

  4 Q4:宝宝出现口腔溃疡?

  A:口腔溃疡引起的口臭容易被察觉,妈妈只需检查宝宝的口腔内是否出现红肿、白色溃疡等症状,口腔溃疡一般在一周内可以自行好转,不需要带宝宝看医生,但在宝宝的饮食方面就应避免吃酸、辣及太咸的食物,可适量食用水果,如苹果、梨等,做到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5 Q5:宝宝口腔干燥缺水?

  A:如果宝宝的口腔干燥,唾液分泌量减少,口腔自洁功能就会降低,口腔内的挥发性物质则随之增多,产生臭味。妈妈不妨让宝宝多喝温开水,以保持口腔湿润,促进新陈代谢,减少口臭的产生。

  2

  需警惕!宝宝“积食型口臭”最爱找上门!

  与成年人相比,宝宝的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也不充足,一旦饮食不当,就容易损伤肠胃,导致肠胃蠕动减少,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大大降低。当食物积滞于宝宝的胃脘,往往先发生口臭,也就是“积食型口臭”。“积食型口臭”多发于6岁以下的宝宝,因此,妈妈应尤其注意宝宝的饮食与喂养方式,呵护好宝宝的肠胃。

  1 规律饮食:

  这是避免出现胃部积食的重要方法,妈妈除了给宝宝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每次喂食要控制摄入量,以七分饱为最佳状态;

  2 正确用药:

  当宝宝出现积食型口臭时,妈妈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助消化及收敛药物,如胃蛋白酶、多酶片、乳酶生等,口臭严重的宝宝还可用抗生素治疗。

  3 餐具消毒:

  宝宝所用的食具、奶具等要经常清洁消毒,减少致病菌的感染,防止胃肠和口腔等疾病的发生。

  4 清洁口腔:

  1岁以下的宝宝在哺乳后、入睡前应用纱布蘸温水清洁口腔,1-2岁宝宝可用淡盐水漱口或用手指牙刷,2岁以上的宝宝可在妈妈的帮助下学会自己刷牙。

  3

  五个常见口腔护理误区夺走宝宝健康!

  宝宝口臭与口腔护理不当密切相关,妈妈错误的护理方式既容易导致宝宝产生口臭,也会让口臭症状加剧。日常生活中,很多妈妈易犯的口腔护理误区有哪些?各位妈妈看看你中招没!

  误区1:宝宝进食后喝点水就行了?!

  喝水虽是宝宝清理口腔的有效方式,但还远远不够。尚未萌牙的宝宝除了喝水还需借助纱布、棉签等外力清洁口腔,宝宝萌芽后就更应通过刷牙来扫除齿缝的食物残余,此外,宝宝的舌头也应适当揉捏,防止滋生细菌。

  误区2:宝宝用餐时间长一点有助消化?!

  产生口臭与食物接触牙齿的时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因此,妈妈要控制宝宝的用餐时间,并且养成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用餐的习惯,以确保口腔健康,从而预防口臭。

  误区3:宝宝口臭只是护理不当并非生病?!

  偶尔口臭可以认为是护理不当所引起,但妈妈可以通过宝宝口中的具体气味判断是否生病,比如,腐败性臭味与口腔炎症有关,臭鸡蛋味与肝脏功能受损有关,烂苹果味则与糖尿病有关,有这些疾病都应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误区4:带宝宝到牙科照X光线对身体有害?!

  定期到医院牙科检查口腔状况是宝宝口腔护理的重要一环,但很多妈妈认为,以牙科专用X光线检查口腔会让宝宝受到辐射伤害,实际上,牙科专用X光线器械产生放的射线极其有限,不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误区5:宝宝口臭给TA吃口香糖?!

  口香糖是成人的“口腔清新剂”,对宝宝却并不适用,而且口香糖治标不治本,最多只能达到15分钟的清新效果,更危险的是,含口香糖容易造成宝宝的误吞。

  4

  预防宝宝口臭,妈妈还需要做好这4件事!

  宝宝口臭不但影响身体健康,也给妈妈的护理工作带来不便。要让宝宝远离“小臭嘴”,最关键还是在长期护理过程中做好预防。下面几个方法对于预防宝宝口臭非常有效:

  1、 重视口腔健康“从娃娃抓起”

  培养宝宝从小重视口腔卫生的习惯,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尤其是吃完肉类、乳制品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后要清洁口腔。

  2、室内放个加湿器

  加湿器可以增加室内湿度,避免宝宝在室内活动时口腔过分干燥,产生口臭,这个方法尤其在天气干燥的冬季非常实用。此外,室内栽培绿萝、万年青等绿色盆栽植物也是保持湿度的好办法。

  3、 睡前禁止吃甜食

  睡前吃过多甜食,尤其是黏性较大的糖果,容易导致细菌在口腔内大量集聚,产生口臭。所以宝宝睡前最好不要吃甜食,即便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吃奶后也应适当清洁口腔。

  4、 喝“无糖酸奶”也很管用

  酸奶中的“细菌”可以抑制口腔中导致口臭的“腐烂菌”活动,使舌苔数量减少,从而让口腔臭味减轻。所以,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妈妈可以适当给TA喝点不加糖的天然酸奶,既补充营养,又促进口腔健康。

  让宝宝长出一口整齐、健康的牙齿是每个妈妈的心愿,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宝宝的牙齿不是出现龋齿化,就是长成难看的“地包天”,这种牙齿畸形的情况最好在6岁前得到矫正。

4宝宝长个就要这样做

  宝宝的健康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宝宝的发育也是每个家长最在乎的事情,很多的父母都会担心自己的宝宝长不高,那么怎么增高才是有效的呢?宝宝在日常的生活怎么样才能增高呢,其实日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就可以帮助宝宝长个哦,来看看孩子究竟该怎么快速增高呢?

  宝宝长高的秘籍

  ①秘籍一:每天坚持户外活动1小时

  多些户外活动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对长高有帮助!

  在婴幼儿时期,可以让孩子做主体或者被动体操。在学龄时期的孩子,可以让他做一些向上跳的运动,例如可以让孩子跳皮筋、踢毽和各种球类运动。在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就可以尝试跳高等弹跳运动及全身性的运动,像是篮球、排球等。

  除此之外,在孩子18岁之前最好不要让他举重、杠铃、铅球、铁饼等负重训练。

  ②秘籍二:蛋白质、矿物质不能缺

  在孩子10-13岁的时期,他们每天所需的蛋白质量大概在70克左右;当孩子13-18岁的时候所需要的蛋白质量大概是80克。然而给孩子补充蛋白质最好的方法就知每天一杯奶,这是增高的秘诀之一。

  如果想让孩子长高,那么在日常吸收的矿物质一定不可以缺少钙、磷、锌,同时还要注意给小胖子减肥,因为过肥会让升高受到一定的影响。

  ③秘籍三:10点前睡觉

  其实生长素一般都会在夜间深睡眠时分泌达到高峰。如果父母想孩子有高个头的话,在孩子3-6岁的时期,要保证每天有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而小学生、初中生最好可以保证有9-10小时的睡眠时间,高中生则保持每天8—9小时的睡眠。

  为了让孩子尽快地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最好让孩子在晚上10点之前可以入睡。

  ④秘籍四:尽量让孩子少蹲着

  当孩子长期蹲着玩的时候,由于双腿长期处于弯曲状态,很可能会造成腿部的血液循环不畅,骨骼还有可能会向外弯曲。所以,尽量避免让孩子长期蹲着。当孩子蹲着玩的时间久了,需要提醒孩子转向其他游戏,减少长蹲的时间。

  还有就是坐椅子上时最好可以让后背靠紧椅子背,这样的姿势可以让脊柱保持挺直的状态。注意这两点对孩子长高有帮助。

  ⑤秘籍五:每两个月量一次身高

  孩子还在生长发育的时期,父母最好每个月就为孩子测量一次身高。一般情况下,孩子每年的生长速率低于4cm,并与同龄的孩子存在较大的差距的时候,作为父母的就要提醒十二分精神了。应该及早带孩子到一些专业的机构进行检测,例如是骨龄检查、体内生长激素检测等方法寻找一下孩子长不高的真正原因。然后咨询一下专家的意见,尽快找出原因,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⑥秘籍六:衣服宽松点

  如果给孩子穿的衣服太过于紧的话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特别是那种可以紧紧的箍住脚踝、穿脱都非常困难的袜子,这种袜子会影响腿部的血液循环,同样不利于孩子长高。所以尽量让孩子穿宽松点的换衣服。

  ⑦秘籍七:别迷信增高补品

  当孩子一直长不高的时候,父母都很揪心。然后看到现在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所谓“增高助长”补品时,都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让孩子尝试。

  其实如果孩子的骨龄已经成熟,用了也不会有效果。如果还处于青春发育期,滥用这些保健药物可能导致性早熟,反而不利于长高。面对这些“助高补品”,父母要切记是药三分毒,千万不要迷信盲从。

5宝宝情商教育3大工具

  很多家长只注重对宝宝的智商教育而忽视了对宝宝的情商教育,其实宝宝情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味注重智商,也许你的宝宝是很聪明,但同时可能会造成宝宝以后的人格或者心理缺陷。

  一、对宝宝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量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的发展。

  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及幼儿园的教师对此知之甚少,对孩子因情商太低而出现的问题或视而不见,或束手无策,或简单地以批评、惩罚和管束来解决,不懂得以科学的眼光来识别,以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和诱导。

  二、如何对宝宝进行情商教育

  宝宝情商的3个工具箱

  工具NO1:冷静下来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的情绪反应往往来自身体,而不是情感方面。身体健康的孩子,较少有极端情绪反应,更会擅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充满活力。

  让孩子学会冷静下来,能够很好的掌控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可选择孩子最轻松的时候进行,这时的孩子更乐于去尝试一些新鲜事情。

  方式:

  用手指在孩子的背上画字、数字或图形,让孩子猜。

  让他的肌肉紧绷五秒钟左右,然后彻底放松。

  有规律地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从双脚开始,慢慢地往头部方向移动。

  深吸一口气。让孩子吐一口气,然后保持几秒钟,这样,当他吸气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大吸一口了。

  工具NO2:摆脱沮丧情绪

  令人不快的经历一旦在孩子的情感记忆库里沉积下来,当他再遇到类似的状况时,这些记忆碎片就会被激活,产生更激烈的反应。这不仅让孩子自己难过,还会影响同伴对他的态度。于是,孩子越来越会在意旁人对自己的态度,变得越来越焦虑和自闭,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在一天结束之前教孩子将当天的痛苦情绪过滤掉,实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试着和孩子一起,选择一两项下面的活动,想像着把不良情绪排放出去。

  方式:

  让他发泄几分钟。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试图去压抑他的情绪

  作吐气运动,将“坏情绪”呼出来。

  想像着自己站在明媚阳光下的一条凉爽新鲜的溪水中,沮丧的情绪被溪水冲洗殆尽。

  自己对自己说:“让它去吧”、“没事儿”、“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工具NO3:积淀愉快经历

  每个孩子都会有很多积极正面的体验,如果这些愉快的瞬间能够积淀下来,将会成为孩子宝贵的精神资源。等到下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更会成为他自我安慰和鼓励的力量源泉。

  家长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在帮助孩子排遣掉不快的情绪时,教孩子学会如何将美好的时刻变成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方式:

  回顾一天的生活

  跟孩子谈谈那些美好的情景,比如与你共处时的甜美,完成某件事、学到新知识时的喜悦等等。尤其要引导孩子去找找那些与自己平时感受不一样的场景。

  情景再现

  首先,由孩子想像困难场景,让他通过有效的正确方法去面对,引导他想像正确行为所带来的良好情绪。

  然后,在孩子所想像的困难场景之下,让他用不正确的方法处理,引导他想像因此在他的内心所产生的不良情绪。

  最后,让孩子有意识地在以上两种处理方法中做出选择,并由他将这种方法“情景再现”地表现出来。

  鼓励孩子

  鼓励孩子把正面的情感体验渗入自己的身体,就像水被吸入海绵一样。如果你的孩子处事过于谨小慎微,就鼓励他想像自己被意外撞倒的情景,看他如何想办法保持放松和冷静,从而不再担心自己是否摔疼了。如果你的孩子争强好胜,就鼓励他想像在一场棋类游戏中输了,看他如何摆脱这种让自己沮丧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