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脏会出现突然心跳加速的情况,这种情况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心跳加速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心跳的影响,心跳影响着全身,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们对于治疗心动过速的药问题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有效的寻求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那么治疗心动过速的药及方法有什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窦性心动过速有哪些症状
本病无特殊的症状,常是由于其它疾病所引起,其临床症状与心率增快影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程度有关,与基础心脏状态亦有关,当心率轻度增快时,心排血量增大,心脏工作效率增加,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当心率过快时,患者可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烦躁等症状,甚至可出现胸痛。症状的个体差异也较大。通常从休息状态下心率70次/min左右增加至2.5倍左右(180次/min),心脏的工作效率最大;当超过180次/min时,则心脏工作效率明显降低,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这是因为心率>180次/min时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有冠心病者更加明显),舒张末期缩短,心室充盈减少,每搏心排出量减少等所致。
体征:心率增快至100~150次/min,少数人可达160~180次/min。生理性者大多为一过性;系器质性心脏病所致者,则心动过速持续较久。心尖搏动有力,心音增强,颈动脉搏动明显。
诊断只能依靠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的特征是:
1.P波有规律的发生 心动过速发作时的P波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的P波形态、时限、振幅完全相同。
2.P波频率 大于10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
3.P-R间期 大于0.12s。
4.P-P间期 窦性心动过速开始时可逐渐缩短,终止时逐渐减慢至原有时限。窦性动过速时PP间距短于0.6秒,窦性心律不齐时最长与最短的PP间距之差达0.12秒以上。
5.有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
2治疗心动过速的药及方法
1.发作时的治疗
(1)休息发作时立刻休息,患者一般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缓解。
(2)药物治疗较重的发作,可使用作用快的硝酸酯制剂。这类药物除扩张冠状动脉,降低阻力,增加血流量外,还通过扩张周围血管,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心排血量和血压,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3)亚硝酸异戊酯为极易气化的液体,盛于小安瓿内,用时以手帕包裹敲碎,立即盖于鼻部吸入。作用快而短。本药作用与硝酸甘油相同,其降低血压的作用更明显,宜慎用。同类制剂还有亚硝酸辛酯。
应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可考虑用镇静药。
2.缓解期的治疗
宜尽量避免各种诱因。调节饮食,特别是进食不应过饱;禁绝烟酒。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但以不发生疼痛症状为度;一般不需卧床休息。在初次发作(初发型)或发作频繁、加重(恶化型),或卧位型、变异型、中间综合征、梗塞后心绞痛等,疑为心肌梗死前奏的患者,应休息一段时间。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可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下列作用持久的药物。
3.其他治疗
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羟乙基淀粉注射液,作用为改善微循环的灌流,可用于心绞痛的频繁发作。抗凝剂如肝素、溶血栓药和抗血小板药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压氧治疗增加全身的氧供应,可使顽固的心绞痛得到改善,但疗效不易巩固。体外反搏治疗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也可考虑应用。兼有早期心力衰竭者,治疗心绞痛的同时宜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黄类制剂。
4.外科手术治疗
主要是在体外循环下施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取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作为旁路移植的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动脉,另一端吻合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段的远端;或游离内乳动脉与病变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引主动脉的血流以改善病变冠状动脉所供血心肌的血流供应。
3窦性心动过速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1、肺水肿
肺水肿是肺脏内血管与组织之间液体交换功能紊乱所致的肺含水量增加。本病可严重影响呼吸功能,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对称性湿啰音,X线胸片可见两肺蝶形片状模糊阴影,晚期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动脉血气分析早期可有低O2、低CO2分压、严重缺O2、CO2 潴留及混合性酸中毒。
2、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初起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终而演变为休息时呼吸困难,只能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于熟睡之中发作,有胸闷、气急、咳嗽、哮鸣,特别严重的可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而表现剧烈的气喘、端坐呼吸、极度焦虑和咳吐含泡沫的粘液痰(典型为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等肺部郁血症状。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夜尿,饮水与排尿分离现象等。
3、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回圈衰竭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基础心脏病表现,体循环衰竭表现有持续性低血压、少尿、意识障碍、末梢紫绀等,亦可同时合并急性肺水肿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即动脉压<10.7KPa(80mmHg),中心静脉压可正常或偏高,但心输出量极度低下。
4窦性心动过速是怎么引起的
1.生理因素
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如正常人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咖啡;吸烟、饮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体位改变如立位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也加快;卧位时心率则减慢。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
2.病理因素
(1)心力衰竭 尤其在心力衰竭的早期,心率常增快.
(2)甲状腺功能亢进 大多数甲亢病人有窦性心动过速,心率一般在100~120次/分钟,严重者心率可达到120~140次/分钟.
(3)急性心肌梗死 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中,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可达到30%~40%。
(4)休克 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在轻度休克时心率可达到100次/分钟以上;重度休克时心率更快,可大于120次/分钟。
(5)急性心肌炎 多数患者可出现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的窦性心动过速。
(6)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均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7)其他 贫血、发热、感染、缺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手术后等,均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8)药物 如肾上腺素类、阿托品类也能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查看详情>>5窦性心动过速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心电图的特点
(1)P波 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由窦房结发出,PⅡ直立,PavR倒置,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时的P波振幅稍高。在Ⅱ-Ⅲ导联中更明显。这是因为窦性心动过速时,激动多发生于窦房结的头部,此部位系心房前结间束的起始部位,窦性激动多沿着前结间束下传所致。
(2)P-R间期 在0.12~0.20秒。
(3)P-P间期 常受自主神经的影响,可有轻度不规则,但P-P间期间差异应。
(4)QRS波 形态、时限正常、心房率与心室率相等。
(5)频率 成人P波频率100~160次/分钟,多在130次/分钟左右,个别可达160~180 /分钟。婴幼儿的心率较成人略高,不同年龄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不同,如1岁以内应>140次/分钟,1~6岁应>120次/分钟,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应大于100次/分钟,通常不超过160次/分钟。个别婴幼儿的窦性心动过速频率可达230次/分钟左右。
2.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特点
(1)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的窦性P波频率逐渐加快至100次/分钟以上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逐渐减慢至原有水平,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与正常窦性P波的形态相同。
(2)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的P波总数应>14.4万次。
(3)窦性心动过速时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的其他伴随情况①P波振幅变尖或增高,提示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头部。 ②P-R段下移系受心房复极波的影响所致。③可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性ST-T改变或原有ST-T改变,当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时恢复正常。④Q-T间期缩短。⑤ 出现快心率依赖型阻滞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