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宝宝手上长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宝宝手上长红点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过敏需要到医院去检查,小孩子的皮肤都很光滑很脆弱所以不能给小孩随便涂抹药膏,要带小孩去医院看医生对症下药对小孩子才是最好的,希望各位家长不要马虎哦,小孩身上长红点的原因很多呢,被蚊子咬了,过敏了或者是其他的原因,要找对原因找对药。

目录 家长要注意宝宝饮食方面的六忌 宝宝手上长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节日宝宝饮食的误区 日常护理腹泻宝宝要遵守三大原则 宝宝拉肚子能打预防针吗

1家长要注意宝宝饮食方面的六忌

  (1)忌多食: 孩子吃得多,热量过剩,容易发胖,会形成弓形腿或扁平足,甚至会造成发育不匀称。

  (2)忌暴食: 孩子对喜欢吃的东西,吃得过多或过饱,会造成停食厌食和消化不良。

  (3)忌偏食:偏食会出现孩子的营养不均衡,影响身体和智力的正常发育。

  (4)忌凉食: 夏天天热,万不可多吃冷饮和冰淇凌,造成胃寒和“冰箱症”,一吃凉的就胃疼。

  (5)忌烫食: 冬天天冷,孩子吃的不可过热,因为过热会导致烫伤口腔粘膜和食道。吃火锅时要特别注意。

  (6)忌骂食: 孩子在吃饭时受到父母的训斥和责打,会由于恐惧和气愤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久而久之,孩子会面黄肌瘦。

  发育不匀称,停食厌食和消化不良,胃疼等影响身体和智力的正常发育,烫伤口腔粘膜和食道。

  别让孩子吃得过饱

  儿童全身的各个器官都处于一个幼稚、娇嫩的阶段,它们的活动能力很有限,如消化系统器官所分泌的消化酶的活动比较低,量也比较小。在这种生理条件下,如果吃得太饱,就会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

  父母一定要有计划的供给食品,使儿童能始终保持一个正常的食欲。

2宝宝手上长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一、可能是过敏

  1、要找出有没有食物过敏,特别是牛奶、蛋白、鱼、虾。

  2、宝宝皮肤比较柔嫩,抵抗力较差,要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

  常用的内用药有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有继发感染还要用抗生素。

  3、外用药要视皮肤病变状态而定,出水糜烂或红肿时用2%硼酸水溶液湿敷,渗液与糜烂消失后用湿疹霜。

  二、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这种病手心,脚心都会长小红疙瘩,口里还会有溃疡,这是一种急性的突发性皮肤病,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2.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3、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最好去医院确诊一下

  如上所述希望给家长们一个参考发现孩子身上有红点要注意,宝宝要是被蚊子咬了涂抹一些药膏消肿消除痒,其次孩要宝宝过敏了要找对孩的宝宝敏源,宝宝长红点的原因很多,家长能做的只是带宝宝去医院,不要随意用药,宝宝的皮肤很鲜嫩用来不适应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3节日宝宝饮食的误区

  误区1作息紊乱、乐极生悲

  放假了,忙碌一年的人们总算可以好好休息了。于是,轻松之余,很多家长就不再规律地作息,熬夜、睡懒觉,有些则忙着看电视、上网、打牌、聚会聊天,三餐变成了两餐甚至是多餐,早上10点左右才吃早餐,而晩餐有时候要到21点后才吃。受成人作息的影响,孩子的作息时间、饮食规律难免也会出现紊乱。有些家长少了照顾孩子的时间,会给孩子较多的零食从而影响到正常吃饭;不好好吃饭;等再饿又用零食代替,如此恶性循环,我们的宝贝也不可避免地患上了 “节日饮食综合征”。

  误区2:大餐当道,营养“过剩”

  受以前的传统习惯影响,辛苦节俭了整整一年的人们,过年要竭其所能地好好犒劳自己和家人。于是乎,鸡、鸭、鱼、肉、虾、蟹等“海陆空”占据了节日餐桌的半壁江山,餐桌上琳琅满目,但多以荤菜为主。适量的动物性食品可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但主食、植物性食物的均衡营养也很重要。若这部分的摄人量不足,不仅会增加孩子胃肠道、肾脏的负担,还会由于膳食纤维等摄入不足而频现便秘、消化不良等状况。

  误区3:难以拒绝的“爱之痛”

  走亲访友期间,有些老辈人看到可爱的小宝贝打心眼里喜欢,就会热心地拿出巧克力、糖果、干果、糕点等“好吃的”往孩子嘴里塞;一家人或几家人聚会,在众人一片“好心”的安排下,各种甜饮料理所应当地成为宝贝们节日的“特殊待遇”。殊不知,这些难以拒绝的爱,对于孩子的健康其实是一种伤害。孩子幼小、脆弱的胃肠道难以承受这一波接一波的刺激,“节日病”(腹痛、腹泻)就在所难免了。

4日常护理腹泻宝宝要遵守三大原则

  原则1:及时补充身体水份

  腹泻一开始会呈现轻度脱水的状况,

  因此,护理的重点是先为宝宝补充身体丢失的水份。妈咪可以从以下的补液方法中任意挑选一种:

  ●自制糖盐水。在500毫升的开水中加入葡萄糖或白糖10克,另外食盐2~5克。按20~40毫升/千克体重的比例,在4小时内服完。剩下的随时服用。

  ●盐米汤。米汤500毫升加食盐2克,让宝宝当开水饮用。

  ●盐稀饭。如果宝宝此时的消化功能尚好,妈妈可以喂给宝宝盐稀饭。

  ●服用新配方的口服补液盐(ORS):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无水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

  原则2:注重饮食调理

  宝宝一旦腹泻,一些妈咪会控制饮食,生怕加重病情。其实恰恰相反,腹泻宝宝更需要营养丰富的食物,以防腹泻后营养不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仍可给予平常的喂养方式,“该吃什么就吃什么”,什么也不落下。需要妈妈注意的是,宝宝此时的肠胃功能尚处在恢复期,因此,进食应遵循少吃多餐、由少到多、由稀到浓的原则。

  原则3:注意保暖

  季节变化,气温忽高忽低,很容易引起感冒、发烧,加重腹泻症状。宝宝腹泻期间,妈妈要注意宝宝腹部保暖,如果宝宝四肢发凉,可以用热水袋保暖,但要注意防止烫伤。

5宝宝拉肚子能打预防针吗

  宝宝在拉肚子期间,最好不要给他注射预防针。因为接种预防针的前提是孩子身体健康,才可接种,否则容易加重病情,另外出现反应后不易区分判断反应结果,好了之后再接种也不迟。

  如果宝宝在腹泻状态下没有任何其他疾病,像轮状疫苗这种口服的疫苗还是在宝宝腹泻治愈以后再打。这是因为口服以后马上排出去了,跟机体产生作用太小了,等于是减效甚至无效,然后还要看孩子是短期腹泻,还是长期腹泻,医生一般建议孩子病好以后再打,现在主张的是及时接种预防针,但是不主张在得病时一定要打预防针。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某种烈性传染病正在流行,已严重威胁人群的健康,这时就必须考虑到传染病的危害是主要的,而打预防针的反应是次要的,对不宜打预防针的规定应适当放宽,但这要由医生来决定,不能由家长自行决定。所以,如果宝宝拉肚子时,爸妈要给孩子打预防针,一定要跟医生沟通后再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