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宝宝腿上起疙瘩怎么治疗

宝宝的皮肤特别的脆弱,所以护理不到位,就特别容易在身上出现一些小疙瘩,本文和标题宝宝腿上起疙瘩怎么治疗有很大关系,所以当宝宝的腿上起了小疙瘩以后,很多的家长就想全面的通过治疗,让孩子尽快的康复,那么宝宝腿上起疙瘩怎么治疗?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宝宝腿上长红疙瘩是怎么回事 宝宝腿上起疙瘩怎么治疗 六种着装幼儿穿不得 宝宝便秘别急着用开塞露 长时间抱一岁以内宝宝的四大危害

1宝宝腿上长红疙瘩是怎么回事

  很多婴幼儿身上会出湿疹(奶癣),脸上、脖子、身上到处都是。一出汗,痒得宝宝乱抓乱挠,哭个不停。这里要提醒家长的是:首先不要乱抓,以免抓破皮肤,造成感染。

  治疗可用2%~3%的硼酸,开水冲开,用比较干净的纱布或消毒棉签蘸上少许,涂抹在患处。中药可用金银花20克、蒲公英20克,熬成水,晾凉后过滤,用凉湿毛巾蘸一点,缓缓擦敷患处。平时多补充维生素C、B1、B6,可适当让宝宝喝点橘子汁。尽量别用热水、开水烫洗患处。

  另外,还可在药房买一些黑豆馏油软膏,用棉签蘸少许抹在患处,一天一次。硼酸或中药冷敷后,可接着涂抹软膏,效果会更好。如果湿疹面积较大,患处皮肤发红、化脓,就要到医院接受治疗。

  对患湿疹的婴儿一般采用以下护理方法:

  ★给孩子洗脸洗澡时不要用肥皂刺激,如身体、四肢湿疹较重时,暂时不要盆浴,洗后要立即涂药;

  ★给孩子换上清洁柔软舒适的衣服,枕头要常换洗,衣服被褥均要用浅色的纯棉布制作,不要用化纤制品;

  ★不要使孩子着冷受热,要躲避冷风,夏季不要暴晒;

  ★乳母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蒜、酒等;

  ★喂孩子的牛奶应多煮些时间,用以破坏牛奶中的致敏物质。孩子患湿疹严重时要及时请皮肤科医生治疗,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涂药,以免加重过敏。一般湿疹经治疗后容易好转,但也容易复发,不过不用着急,一般停牛奶后(大约6个月)就会逐渐痊愈的。

2宝宝腿上起疙瘩怎么治疗

  第一招:勤洗澡可以去除宝宝体表分泌物的味道,减少被蚊子袭击的可能。

  第二招:多食糙米、豆类、干果等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

  第三招:让宝宝穿浅色衣服。伊蚊(又叫花斑蚊)最喜停在黑色衣服上。

  第四招:尽量让宝宝穿袜子。穿袜子后,蚊子感觉人的皮肤湿度降低、皮表挥发物减少,会减少叮咬。

  第五招:燃烧晒干后的残茶叶和橘子皮等可以熏跑蚊子。

  第六招:取几片薄荷、紫苏或西红柿的叶子,揉出汁涂抹于身体裸露的皮肤上,注意远离宝宝嘴部。

  第七招:找出家里的空酒瓶,每只酒瓶装进约10毫升的糖水溶液,轻摇几下,使瓶子内壁周围粘上糖液,分别摆放于蚊虫活跃之处。蚊虫闻到糖味会自动投入“瓶中陷阱”被死死粘住。

3六种着装幼儿穿不得

  1、不宜穿开裆裤

  穿开裆裤的孩子,很容不得易碰破或磨伤皮肤。地上的细菌及寄生虫卵很可能从孩子的肛门、尿道及伤口侵入体内,从而使孩子患上蛔虫病、钩虫病或蛲虫病等,危害孩子的健康。如果女孩子穿开裆裤,还很容易引起细菌直接感染现象,产生阴道炎、滴虫病等。所以,当孩子会说出有排便的要求的时候,最好不要再穿开裆的裤子。

  2、不宜穿喇叭型的裤子

  喇叭裤臀部很紧,股部太瘦会影响血液循环;而裤脚却又长又肥的,会影响行走、奔跑或跳跃等活动。而且绷得太紧的裤裆时常摩擦刺激幼儿的生殖器官,以致影响外生殖器生长发育,或感染引起炎症等。

  3、不宜穿粗布和化纤内裤

  儿童皮肤又娇又嫩,粗糙与质地很硬的布料很容易擦伤皮肤,以至感染。化纤布料容易刺激幼儿皮肤,并发生过敏性皮炎,以至于感染。幼儿最适合穿白色棉纱的针织品内裤或柔软的棉布内裤。

  4、不宜穿紧身的衣裤

  牛仔裤与鸡腿裤等之类的紧身裤,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活动,对骨骼、肌肉及生殖系统都有十分严重的影响。

  5、不宜穿皮鞋

  儿童的骨质松软,生长发育很快,太早给孩子穿皮鞋,会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影响脚趾与脚掌的生长发育,非常容易导致脚变畸形。

  6、不宜穿高跟鞋

  儿童中骨的生长发育非常迅速,穿高跟鞋会令趾骨、跖骨变形且变粗,妨碍关节的灵活性。并还容易引起趾外翻、平足等畸形的发生。此外穿高跟鞋时,上身向前倾,臀部向上突出,身体的重心落在脚趾上,正常的重力传递线就会移位,有碍于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如果女孩子穿高跟鞋,还会引起骨盆的入口处变狭窄,必将会影响成年后的生育 。

4宝宝便秘别急着用开塞露

  如果依然无法改善,最好带孩子到医院进行钡灌肠、肛门直肠测压等检查,不要盲目给孩子用开塞露或泻药。

  哪些原因会造成宝宝便秘?

  1.功能性便秘:与饮食关系最为密切。小儿饮食过细,纤维素摄入不足,或高蛋白摄入过量,甚至饮食量不足,都容易引起小儿便秘。

  2.排便不规律,缺乏排便锻炼:由于排便时间不规律且缺乏相关训练,没有形成排便反射,有时虽有排便的感觉,但由于贪玩或其他事情干扰,宝宝可能会有意识地抑制便意,时间一长,肠内排便反射的敏感度降低,大便堆积于肠内,水分被吸收,大便变得干燥,因而不易排出,就形成了所谓的习惯性便秘。

  3.先天性疾病:某些先天性疾病,如肠狭窄、肠梗阻、直肠或肛门狭窄、幽门痉挛、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等原因均可引起小儿便秘,这些疾病必须到医院进行专业诊断、治疗。

  4.外界刺激:比如生活环境的改变,或者因肛周病变(如肛裂)引起排便疼痛而使孩子惧怕排便,这些都可能导致宝宝出现短期的便秘。

  如果家长进行饮食调整、排便锻炼后,依然无法改善小儿的便秘问题,最好带孩子到医院进行钡灌肠、肛门直肠测压等检查。排除肛门肠道病理性异常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治疗。此外,家长不要孩子一便秘就使用开塞露等通便,一旦养成习惯,正常的“排便反射”消失,孩子便秘就更难纠正。

5长时间抱一岁以内宝宝的四大危害

  问题1:影响骨骼和肌肉发育

  周岁内的宝宝处在人生第一次飞跃期,骨骼生长较快,如果长期抱在怀中,会导致运动量不足,使宝宝失去大量在运动中学习的机会。

  怀抱之外必不可少的运动

  2~4个月时,给宝宝做被动操,活动四肢肌肉,增加肌肉张力。

  4~6个月时,帮助宝宝开始练习翻身。

  6个月后, 让宝宝开始练习爬。

  8~10个月时,开始独自站立。

  让宝宝俯卧,将他的两脚提起,再慢慢地放下,重复多次,以锻炼宝宝的上身及腕部的力量。 10~12个月时,开始步行的准备

  英国政府要求托儿所的初学走路儿童每天至少步行15分钟。可以说,尽早进行有氧运动,将促进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婴幼儿身体各器官和四肢发育。

  问题2:影响大脑发育

  宝宝越动越聪明。刚出生的宝宝大脑中有数十亿个神经元,它们之间并没有联系,只有通过各种运动才能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这是因为,运动是重要的生理刺激之一,当婴儿动起来,他就已经接受了数百次触碰和位置感的刺激,这些都将告诉大脑关于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四肢所处的地方;能促进脑细胞生长,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能量,从而促使智力发育。

  问题3:使宝宝有依赖心理

  周岁内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的给予满足。出生后,婴儿需要适应外界与妈妈肚子里完全不同的环境,需要妈妈温暖的怀抱。满百天后,积极情绪增加,在温暖环境中、吃饱后更为突出。

  半岁时,宝宝能区别生人与熟悉的人,由此产生对妈妈依赖的情绪,清醒时常常要妈妈抱着。而这个阶段,如果妈妈经常抱宝宝,就会错过匍匐期的学习训练,容易使宝宝平衡失调。

  正确做法:妈妈要和宝宝经常在一起,但不是总抱着他,应让宝宝及早循序渐进地运动,既锻炼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肌张力、身体灵活性及平衡能力的发展,又能增加宝宝的愉快心理。在玩中发展运动技能是再好不过的方式。

  问题4:影响睡眠质量

  有不少小婴儿需要妈妈抱在手中摇摇晃晃才能慢慢睡着,抱着睡时睡得很好、很久,一放到床上就醒来,很久也睡不着,让妈妈不得不再次抱着哄他入睡。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大人不抱就睡不着,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而且影响身心的健康发育。

  宝宝“睡不安”的原因与入睡的依赖性有关。宝宝睡觉哭醒,假如妈妈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往往会加重宝宝的恐惧心理,从而影响睡眠;相反,宝宝睡觉一有动静即予以反应,很容易导致依赖性的形成。

  正确做法:当百天内的婴儿想睡觉时,妈妈最好先抱着、哄着;4个月后的宝宝入睡时,妈妈应陪伴在他的身边,哄着入睡。要注意为宝宝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对宝宝进入睡眠状态和睡眠深度、睡眠质量影响都很大。

  有效防范睡眠障碍的措施

  1.从小养成良好的入睡习惯。如睡前不让宝宝含乳头;妈妈不要拍着抱着或摇着宝宝入睡,然后再把他放到床上。

  2.睡觉时卧室的光线应稍暗,保持空气新鲜,环境清洁安静,被盖合适;或者让宝宝朝着背光的方向睡,让他慢慢适应环境。

  3.及时治疗影响睡眠的某些疾病,如感冒发烧鼻塞、佝偻病等。

  养育建议婴儿啼哭多是由于身体不舒服引起的,有时也是一种正常的运动,并不是因为没被抱而哭闹。

  ·当宝宝因饥饿等生理需要哭闹时,竖着抱是最有效的安慰方法,即将宝宝的头和颈部托稳,腹部贴着大人的胸部,头靠在大人的肩膀上竖着抱,轻拍宝宝的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