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免疫科 >类风湿

类风湿关节炎用药大全

类风湿关节炎对我们正常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很多患者常年遭受了疾病带来的疼痛,这种疼痛是很剧烈的,所以这类型的患者在生活中是苦不堪言,而现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虽然不少,但是效果却各有差异,类风湿关节炎用药有什么?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类风湿性关节炎怎样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用药大全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表现有什么 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五大因素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具体有哪些

1类风湿性关节炎怎样诊断

  初发起病比较缓慢,先发生疲倦乏力,体重减轻,胃纳不佳,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驱病症,可持续几周到几个月。随后察觉某一关节疼痛、僵硬,以后关节肿大日渐显然、四周皮肤温热、潮红。开始往往是一两个关节受累,游走不定。开始时发展为对称性的多关节受累。之后就会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逐步的发展至其他关节。

  多发于手、足等小关节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征,累及至大关节则以髋、膝较多见。晨僵是发病的典型现象,其程度和持续的时间,一般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度相一致。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受累关节最后会变得僵硬而变形,膝、肘、指、腕部都固定在屈位。活动严重受限。

  除关节的症状表现外,发病过程中病人还可伴有不规则的发热、脉搏加快、贫血等症状。一些患者在关节隆突部位浮现皮下小结,坚硬如橡皮,提醒疾病处于严重活动阶段。一部分患者在活动期有淋巴结及脾肿大。眼部可有巩膜炎、角膜炎、结膜炎。心脏受累常常损害二尖瓣,但浮现临床表现者较少。若损害肺部可显现胸膜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类风湿肺心病等。

2类风湿关节炎用药大全

  1.一线药物,即非甾体抗炎药。一线药物具有良好的镇痛消炎作用,可使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迅速缓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一线药物包括: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乙酸类(即吲哚类),如消炎痛,奇诺力等;丙酸类,如布洛芬(芬必得是布洛芬的缓释胶囊)、萘普生等;灭酸类,如氟灭酸、双氯灭酸(其产品有戴芬、英太青、扶他林)等;昔康类,如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商品名莫比可)等;吡唑酮类,如保秦松、羟保秦松等;昔布类,如塞来昔布(商品名西乐葆)、罗非昔布(商品名万诺)等;其他类,如尼美舒利、萘丁美酮等。

  2.二线药物起效慢、疗程长,故又被称作慢性药物。二线药物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上更趋向于治本。这类药物主要包括:甲氨碟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霉素、来氟米特(商品名爱若华)等免疫抑制剂,以及柳氮黄吡啶、金制剂(如瑞得)、D—青霉胺、抗疟疾药等。

  3.三线药物,即甾体抗炎药,又被称为激素药。该类药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发烧、关节疼痛和肿胀有迅速而显著的疗效。但使用激素类药时,一定要请医生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及疗程,否则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得不偿失。常用的三线药物包括:强的松、强的松龙、地塞米松、曲安宿松、得宝松等。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表现有什么

  约8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0~45岁,以青壮年为多,男女之比为1∶2~4。初发时起的缓慢,患者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胃纳不佳、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驱症状。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以后关节肿大日渐疼痛。开始时可能一、二个关节受累,往往是游走性。

  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关节的受累常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以后再累及其它关节。近侧的指间关节最常发病,呈梭状肿大;其次为掌指、趾、腕、膝、肘、踝、肩和髋关节等。晨间的关节僵硬,肌肉酸痛, 适度活动后僵硬现象可减轻。僵硬程度和持续时间,常和疾病的活动程度一致,可作为对病变活动性的估价。由于关节的肿痛和运动的限制,关节附近肌肉的僵硬和 萎缩也日益显著。以后即使急性炎变消散,由于关节内已有纤维组织增生,关节周围组织也变得僵硬。随着病变发展,患者有不规则发热,脉搏加快,显著贫血。病 变关节最后变成僵硬而畸形,膝、肘、手指、腕部都固定在屈位。手指常在掌指关节处向外侧成半脱位,形成特征性的尺侧偏向畸形,此时患者的日常生活都需人协助。关节受累较多的患者更是终日不离床褥,不能动弹而极度痛苦。

  晨僵

  这是类风湿的症状表现之一,表现为患者在早晨起床或者长时间休息后关节出现僵硬和活动受限症状,经过活动和保暖后症状有所减轻,一般出现在较大关节,严重时可以导致全身僵硬,晨僵往往出现在关节疼痛之前,僵硬时间长短不一,与类风湿程度有关。那么类风湿有哪些症状?

  关节摩擦音

  类风湿炎症期患者活动时关节会发出细小的捻发音或者握雪音,主要以肘关节和膝关节为主,炎症消失后关节会出现“咔咔”声响。

  关节肿胀

  这是很多类风湿患者的首发症状,肿胀原因是关节腔内积液增多所致,表现为关节周围组织均匀性肿大,关节肿胀表明炎症较严重,一般侵犯小关节,大的关节很少受累及。相关阅读:儿童类风湿的症状都有哪些

  关节疼痛

  一般是由于关节肿胀导致,关节疼痛程度与肿胀程度有关,二者呈正相关,疼痛时重时轻,有时可自行缓解,一些疼痛严重者甚至不敢接触物体,在静止时也会疼痛,这表明症状较严重。

  关节畸形

  类风湿症状不仅影响患者活动,还会破坏骨质和骨髓,导致关节出现畸形或者外形丧失,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出现全身残疾。

4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五大因素

  一、环境因素

  一般来说,受凉、潮湿、劳累、精神创伤、营养不良、外伤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二、遗传因素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在人群调查中,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与RF阳性患者有关。HLA研究发现DW4与RA的发病有关,患者中70%HLA-DW4阳性,患者具有该点的易感基因,因此遗传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三、免疫因素

  有专家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为先有感染原侵入关节腔,以病原体作为抗原刺激滑膜或局部引流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抗体即转变为异体,再刺激浆细胞就会产生新的抗体,这就是类风湿因子。

  四、内分泌因素

  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生于女性,怀孕期间关节炎症状常减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本病等,认为内分泌因素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似有一定关系。但根据研究,病人的肾上腺结构及其他内分泌功能多属正常。

  五、细菌因素

  RA与病毒,特别是EB病毒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注意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与RA不同,RA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现持续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体,但到目前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发现EB病毒核抗原或壳体抗原抗体。

5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具体有哪些

  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键),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的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广义的类风湿关节炎除关节部位的炎症病变外,还包括全身的广泛性病变。

  类风湿的病变主要是关节的滑膜发炎,并产生富有血管的肉芽组织破坏关节软骨,久之,使上下两个关节面互相融合在一起,发生关节强直。由于关节的肿痛和运动受限,关节附近的肌肉可发生僵硬和萎缩。关节的强直和畸形,肌肉的僵硬和萎缩,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终至关节活动度受到明显的限制,甚至关节不能活动,最终使患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与其病情的轻重有很大关系。类风湿患者,约20%经过短期的病变活动后,不留任何后遗症而缓解;约25%的病例病变缓解后只留轻度的后遗症;约45%的病例关节部位炎症持续活动,会发展成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不到1O%的病例为重症,最终发展成完全残疾,不得不卧床或靠拐杖、轮椅生活。有的患者关节肿痛就硬挺着,发展到全身痛、肢体变形,也不治疗。

  风湿病导致的危害?风湿病的危害:

  1、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包炎可高达20%~50%,少数还形成类风湿结节,多数无症状,往往在心脏超声检查时发现。但也有引起左心衰竭的可能。

  2、神经系统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往往都会表现出这种风湿的危害。其原因与颈椎压迫脊髓或因滑膜炎、肌腱滑膜炎压迫周围神经,都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3、呼吸道疾病;这种风湿的危害多见胸膜炎和间质性肺炎,特别是长期患病的老年人。

  4、眼病;风湿的危害还包括引起眼睛的疾病,约15%患者可出现干燥综合征,从而引起角膜和结膜干燥不适,少数患者可并发巩膜炎、虹膜炎,多发生在角膜边缘2~3毫米处。